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

合集下载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_10资料全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_10资料全

1.多言何益[战国]墨子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译文: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中心: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启示: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墨子:名翟,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

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一)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一)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一)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

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

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作者:————————————————————————————————日期: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21--30)21、季布巧对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

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22、马援穷当益坚马援十二岁时成了孤儿,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哥哥们对他都感到惊异。

曾拜师学习《齐诗》心中不愿专注于分析经书的章节和句读的学问,就告别了马况,打算到边郡地区去饲养牲畜马况说:“你有大的才能,久后必然成功,好的工匠不会把未经加工的材料拿出来给人看,姑且做你爱好做的事情去吧。

”恰巧碰上马况去世,马援服丧一年,不离开墓地;恭敬地侍奉守寡的嫂嫂,衣冠不整绝不进寡嫂的房屋。

后来当郡督邮,一次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犯有重罪,马援出于同情而释放了囚犯,他就逃跑到了北地郡。

遇到大赦,就留在那里放牧牲畜,大多数宾客前来投奔,于是受他役使归属他的有几百家。

他辗转游历于陇西、汉阳之间,曾经对宾客说:“大丈夫立志,处境愈穷困,意志愈更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豪壮。

”他根据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经营农牧业,以至拥有牛、马、羊几千头,谷物几万斛。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二)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二)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二)11、晏殊不隐私情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於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

”执政莫谕所因。

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

仁宗朝,卒至大用。

(沈括《梦溪笔谈》)【译文】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

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

”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

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

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

一天皇宫中给太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

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

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

”皇上因此更饮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

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12、阎应元杀贼护家室应元起椽史,官京仓大使。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1--10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1--10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1--10)1、汉武帝敕乳母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

东方朔说:“这不是靠唇舌能争得来的事,你想一定要把事办成的话,临走时,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千万不要说话。

这样也许能有万一的希望呢。

”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东方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就对她说:“你是犯傻呀!皇上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武帝虽然才智杰出,心肠刚硬,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过。

实词解释益:更,更加。

申宪,申明法令,指执行法令。

万一:指几率很小。

冀:希望。

忍:坚强刚硬。

愍(mǐn):伤心。

敕:赦免。

顾:回头看。

汝:人称代词,指“你”。

2、樵者遇虎有个樵夫在山中遇到老虎,躲到山洞里,老虎也跟着进来了,山洞空隙狭窄而且曲折,樵夫沿着迂回的缝隙往里躲,渐渐的山洞容不下老虎了,但是老虎一定要想捉住樵夫,就奋力勉强前进。

樵夫陷入窘境,发现旁边有一个小洞,只能容得下自己身体,于是像蛇一样爬进去,没想到迂回了几步远,忽然看到了天空,竟然爬出了洞外,于是奋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了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都对上木柴焚烧,老虎被烟熏火燎,吼声震动山谷,不一会就死了。

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3、王著教帝学书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领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完美,太宗更加尽量地模仿得像。

(太宗)又让侍从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

有人询问为什么不够完美,王著说“皇上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如果匆忙地说好,恐怕皇上不再(像原来一样)用心了。

”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规劝。

4、王积薪逆旅闻棋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以为天下没有敌手。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

11.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孤:从小失去父亲。

书舍:私塾。

遂:就泣:哭。

得:能够。

学者:学习的人。

亲:父母。

一则:一方面。

愿:羡慕。

中心:内心。

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

苟:如果。

欲:想要资:钱财。

此指学费。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少:幼时。

就书:上书塾(读书)。

翻译: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

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

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

”,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

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本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把邴原幼小家贫,泣而求学;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仅用一个冬天,就能熟练背诵两本经书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个立志求学而且成绩显著的幼童形象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文中采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着重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

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启示: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翻译11-20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翻译11-20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翻译11-20第一篇: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翻译11-2011.公仪休嗜鱼不受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很爱吃鱼,全国的人都抢着买鱼送给他,公仪休不接受。

他的学生周永驰劝他说:“老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不接受。

如果接受了鱼,就必然有低就别人的脸色;有了低就别人的脸色,就可能歪曲违背法律;法律被歪曲违背了,宰相就会被罢免。

虽然我喜欢吃鱼,别人肯定不会长期供给我鱼吃,那时,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吃;如果不接受送的鱼,宰相就不会被罢免;虽然很爱吃鱼,我能够自己长期供给自己鱼吃。

”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的道理啊!12.韩信千金谢漂母韩信还没有显达时,家里贫贱,平日也没有什么善行。

为了填饱肚子,常在熟人家吃闲饭,所以很多人都讨厌他。

有一次韩信在南昌亭长家白吃白住了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非常讨厌他,于是每天就早早做好了饭,躲在房间里吃,等韩信来了之后,也不请他坐下吃饭。

韩信察觉到他们不礼貌的举动,就调头而去。

有一天,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一些妇人在附近漂洗衣物,其中一个见韩信没饭吃,就拿饭给他吃。

一连几十天都这样。

韩信很高兴,对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

”老妇人很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养不活自己。

我看你一表人才,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指望你的报答!”后来韩信显贵后,以千金酬谢那位老妇人。

13.王粲强记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

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

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

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

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

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

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51--55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51--55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51--55)51、张淳传张淳,字希古,是桐城人。

隆庆二年进士,被授予永康知县一职。

(永康)吏民大都一向奸诈狡猾,接连上告罢免了七位县令。

张淳到任后,日夜批阅案卷。

诉讼告状的有好几千人,他都能判决如流,吏民非常惊骇佩服,因此告状的慢慢的减少了。

凡是来告状的,张淳就告诉他审理的时间,双方都能按时来到,张淳很快的就把事情审理清楚,不拖泥带水。

乡民准备一包饭就可等待官司结束,于是人们称呼他为“张一包”,说他就像包拯一样断案迅速明白。

大盗卢十八盗窃了官库的钱财,十多年没抓到,御史把这件事交给张淳办理。

张淳约定期限,三个月内一定抓到他,要求御史每月下十几道命令。

等到命令经常下达后,张淳假装笑着说:“强盗逃跑已经很久了,上哪里去抓捕呢。

”把檄文放置一边不去执行。

有个官吏的妻子与十八私通,这个官吏经常给他通风报信,听到张淳的话后就把它告诉了卢十八,十八思想上于是就放松了。

张淳于是就让差役诬告那个县吏欠了钱财,把那个县吏关到监狱里。

然后偷偷地喊来那个县吏,以他私通强盗应判死罪来责问他,又指示他可以请求用自己的妻子代替自己被关押,而自己可以出去筹集钱财赎回。

十八听说后,急忙去看望小吏之妇,于是官府趁着他喝醉了酒抓住了他。

等到上报御史,才仅仅过了两个月罢了。

老百姓之间有一点小小的过节怨恨,常常夸大到人命来诉讼。

张淳查证不符合实情就定诬告人的罪,从此没有诬陷诉讼的。

永地人贫穷,生了女孩大都不抚养。

张淳努力认真规劝,无力养活的,张淳就捐给自己的俸禄,保全救活的人数也数不清。

年成不好,天下大旱,抢劫掠夺的事公然盛行,张淳下令抢劫掠夺的人将被处死。

有个抢了别人五斗米的人,张淳假装着取来死囚用棍棒打死了他,却榜示他的罪说“这是抢劫米的人”,众人都被震慑畏服。

过了一段时间,因政绩卓著被上掉而离开永地,刚刚上车,却回过头来对他的下属说:“某某强盗已经来了,距离这里有几里路,可以给我绑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胥谏许越成吴国国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我还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我就同意越国的求和,你等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如果越国已经改过,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从齐国)回来,我挥师讨伐它。

”申胥劝道:“不能同意求和啊。

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

(他们的)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把(我们)吴国在股掌之上玩得团团转,来实现他的愿望。

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你自己伤害自己。

使我们的军队困顿疲惫,民众流离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们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

而越王信用好爱惜民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在我们还能够(跟他们)打仗的时候,是小蛇的时候不摧毁它,成为大蛇将怎么办?”吴王说:“大夫你干嘛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如果没有越国,那我春秋演习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啊?”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要认为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保证信用啊。

要认为盟誓没用吗?君王家的军队的威武降临便能使唤我们,干吗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威力啊。

”吴王便同意讲和,空有讲和没有盟誓。

刘敬慎议和亲刘敬是齐国人。

汉朝七年,韩王信叛变,高帝亲自去攻打他。

到晋阳听到韩信与匈奴联合准备一起进攻汉朝,高帝非常愤怒,派人到匈奴侦探。

匈奴把精兵和肥壮的牛马都隐蔽起来,只显现一些老弱的士兵和牲畜。

十多个派去的人都回来报告说,可以攻打匈奴。

高帝又派刘敬去匈奴查看,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交战,这应该是夸耀并显示自己的长处,现在我去到那里,只见到一些老弱残兵,这一定是他们故意露出短处,埋下伏兵以出奇制胜。

我认为匈奴不能攻打。

”这时候汉朝兵马已经走过句注山,二十多万兵马都已经出发,高帝大怒,骂刘敬说:“你这齐国的俘虏!凭借嘴巴子得到官位,现在又用荒谬的话来诅咒我的部队。

”把刘敬捆绑到广武关押起来。

于是高帝领兵向前,到平城,匈奴果然突出奇兵把高帝全军围困在白登,七天后才得以解围。

高帝到达广武,赦免了刘敬,说:“我不听您的话,以至于被围困在平城,我已经把十多个说可以攻打匈奴的使者都杀了。

”于是封刘敬为二千户,做关内侯,称为建信侯。

高帝平城战停回来后,韩王信逃亡到匈奴,在这个时候,冒顿做单于,兵力强大,号称三十万大军,(汉朝)多次在北面遭到侵扰。

高帝忧虑这件事,问刘敬。

刘敬说:“天下开始稳定,士兵因战争而疲惫,不可以用武力征服匈奴。

冒顿杀掉父亲代立王位,把他父亲的妃子都霸占了,是凭着武力为威势的,不可以用仁义道德去说服他。

只可以从长远打算,谋划他的子孙做臣子。

但是恐怕陛下不能做到。

”高帝说:“如果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做!只是该怎么办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正出大公主嫁给他,厚礼送给他,他知道汉家嫁给正出的女儿,又送来厚礼,蛮夷一定敬仰她,立她为王后,生下儿子必定做太子,代替单于。

为什么呢?是因为贪图汉家的钱财。

陛下每年用汉家多余的而他们缺乏的东西多次送去慰问,并派善于言辞的使者用礼节劝喻他们。

冒顿不死,他是汉家女婿;如果他死了,那么汉家的外孙做单于。

哪里听说有外孙敢与外公对等礼节的事呢?士兵可以不用打战而慢慢使他们臣服。

”高帝说:“好。

”打算派长公主去,吕后日夜哭泣,说:“我只生太子和一个女儿,怎么能把她送到匈奴去!”高帝终于没有派长公主去,而是把庶出的女儿取名长公主,嫁给单于。

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的事项。

愚公之谷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

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老人家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

”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他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

”桓公说:“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老人家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

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

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

’就把小马牵走了。

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

”桓公说:“您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

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的愚笨。

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像这位老人一样被欺凌,也必定不给的。

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

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

”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

他们尚且有把聪明当作愚蠢的情况,更何况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教子勿贪田稷子是战国时齐国的相国。

一次,他收受了下属官吏贿赂的黄金百镒(音义,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田母非常诧异,于是责问田稷子说:“你虽然为相已经三年了,但你的俸禄大概还没有这些多吧?这些金子难道是德行纯正的正人君子应该得到的吗?我怎么能收留下这些金子呢?”田稷子跪着向母亲解释说:“这些金子确实不是下属送我的。

”田母严肃地训斥田稷子说:“我听说士大夫要修身洁行,不能随便收受人家的东西,一定要注意做到洁身自好、言行一致、忠诚守信、办事公正,眼下你却不是这样,远离了做臣下的要求。

像这些不是从正道上得来的财物,我不会享用的。

你这样做就是不肖之子,不是我的儿子。

你快起来吧!”田稷子感到非常惭愧,急忙拿着这百镒货金退了出来。

他先将那些受贿的百金退还给属吏,然后背着草席去见齐宣王请罪。

齐宣王明白了此事缘由,很钦佩田稷子母亲的高尚情操和义举,赠以公金,并赦免了田稷子的罪,恢复了他的相职。

务知稼樯艰难梁朝的士大夫都爱好宽袍大带、大帽高履,外出乘车舆,回家靠僮仆服侍,在城郊以内,无人骑马。

周弘正被宣城王宠爱,得到一匹果下马,经常骑着它外出,满朝官员都认为他过于放纵。

至于像尚书郎这样的官员骑马,就会被人检举弹劾。

到侯景之乱发生时,这些士大夫肌肤脆弱,筋骨柔嫩,不能步行,身体瘦弱、气血不足,不耐得寒暑,在仓猝变乱中坐以待毙的,往往是这些人,建康令王复,性格既温文尔雅,又从未骑过马,看到马嘶叫腾跃,无不感到震惊害怕,就对别人说:“这正是老虎,为什么要把叫做马呢?”当时的风气竟到了如此地步。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

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饭,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相互问候了。

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

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

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治家产,这就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啊!章大家行略祖母早年没有儿子,祖父就娶了章大家。

三年,祖母生我的父亲,而章大家始终没有生养孩子。

章大家生于寒族,年轻,又没有生养孩子,等到祖父去世,家里人去的使者,章大家就会慷慨大哭不吃。

当时我父亲才八岁,儿童是在旁边,大家拉着我父亲跪在母亲面前大,哭着说:“我马上离开,如此弱小呢?“祖母说:“如果能记住您的志向,也我所受的。

”于是和祖母一起四十多年,八十一岁而死。

章大家侍奉祖母尽礼,祖母也很好的待遇,终身无怨言。

櫆小时候,还是等到事情祖母。

时值深夜,祖母坐在紧靠帘帷,櫆陪在身边,大母亲怀念往事,忽然泪落。

櫆见大母亲流泪,问为什么,祖母叹了口气说:“我不希望,你的祖父中途抛弃我,你的祖父去世时,你父亲才八岁。

“回首见章大家在室,通过指櫆说:“你父亲孤儿,以培养以教诲,使到成人,为了能有今天,章大家庭的力量是多。

你年纪长大,就一定不会忘记章大家庭。

“当时虽然幼稚愚昧,被说的悲哀,也知道在一旁哭泣。

大家从祖父去世,于是失明。

眼睛虽然没有出现,而操作不停止,櫆七年,和大哥、二哥跟塾师在外面院子里读书。

每逢隆冬,阴风积雪,有人半夜才回家,奴仆都睡着了,只有大家煨炉以等待。

听到有人敲门,随即应声拄着拐杖扶墙走,打开门,而且握手问:“书如果熟吗?先生曾朴责备吗??”就应以书成熟,不曾朴责任,于是高兴。

大家垂白,我的家庭更加贫困,衣食不足以养,而大家的晚年更苦。

噢!他痛心啊。

渔父辞剑位子胥到船上,渔父知道他的意思,就渡他到了千寻之渡口。

伍子胥过江之后,渔翁见他面有饥色,就对他说,你在这树下等我,我去给你找点食物。

渔翁走后,伍子胥起了疑心,于是藏到了芦苇深处。

没多久,渔翁带着食物返了回来渔翁见树下没有了人,于是低声呼唤:‘芦中人,芦中人,难道不是饥饿吗?’重复了好几遍,伍子胥才从芦苇中走了出来。

那渔翁就说:“我看见你面露饥色,为你去拿饭,你为什么猜疑啊?”伍子胥说:‘性命本属于天,现在属于丈人(尊称),怎么敢有猜疑呢?’吃完饭,伍子胥解下百金之剑送给渔翁,说道,我这把剑已经祖传三代了,上面刻有七星北斗,还有龙跃于渊,价值百金,把它送给你作为答谢。

”渔翁说:‘我听说楚王下了命令,擒获伍子胥的人,可得到粮食五万石,得到楚国最高的爵位。

我既然救了你,难道还贪图这百金之剑么?’渔翁推辞不收:“你赶快离开,不要留下。

(否则)就要被楚国人抓住了。

”伍子胥于是请教渔翁高姓大名,那渔翁笑道:“现在情况危急,两个坏人相逢,我就是那个帮助渡河的楚国坏人。

两贼相得,得形于沉默之中,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你是芦中人,我是渔丈人。

以后富贵了别忘记我就行了。

’伍子胥答应了。

伍子胥临去时,不断的嘱咐渔翁将他吃剩的东西好生掩埋,不要泄漏了行藏。

于是就离去,告诫渔父说:“掩盖你的盎浆,不要让它暴露了。

”渔父说好。

于今行走数步,回头看渔父,已经翻船自己沉到江水之中了。

伯夷颂读书人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只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义而已。

能不顾及别人的肯定或否定(而我行我素的),都是豪杰之士,是坚定地信奉儒道并且有充分自信的人。

一个家族的人非难他,(他仍然)竭尽全力去做而不受蛊惑,这样的人是很少的;至于一国一州的人非难他,(他仍然)竭尽全力去做而不受蛊惑,大概天下只有一个人而已。

若是到了全世界的人都非难他,而他仍然竭尽全力去做而不受蛊惑,那么这样的人千百年来仅有一个人而已;像伯夷,就是(这样)一个穷尽于天地之间,横贯于古今万世而不顾及(别人议论)的人。

(和他相比),日月也不如他明亮,泰山也不如他高峻,天地也不如他有容。

当殷商灭亡,周朝兴起的时候,微子作为殷的贤臣,(尚且)抱着祭器离开纣王。

武王、周公都是圣人,(他们)带领天下贤士,和天下诸侯一起去攻打商纣,不曾听说有人指责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