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何岳得金不昧》
何岳得金不昧文言文翻译

何岳得金不昧文言文翻译导读:何岳得金不昧文言文原文何岳得金不昧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二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②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何岳得金不昧文言文翻译秀才何岳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银子二百多两,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里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银子回到拾到银子的地方,看到一个人回来寻找。
何岳问那个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感谢他,何岳就说:“我拾到银子而且别人又不知道,银子全都可以成为我的财物啊,我为什么要贪图这几两银子的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才离去。
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要去京城,寄存一个箱子给何岳,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
告诉何岳等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
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
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的官员了。
何岳得金不昧文言文注释(1)尝:曾经。
(2)令:让(3)封识:封存的标记。
(4)欲:想要。
(5)为:作为。
(6)利:贪图,形容词作动词用。
(7)宦官家:做官的人家。
宦官,官吏的通称。
(8)寄:寄托。
(9)俟(sì):等待。
(10)他日:有一天。
(11)去:离开。
(12)绝:断绝。
(13)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暂,短时期;勉,勉励。
(14)略不:一点也不。
(15)遂:于是,就。
性格特点何岳行为端正,很孝敬父母。
处理方式稳当,给别人钱时先问清情况确定钱的主人。
不贪图他人财物,即使时隔多年、无人知晓、主人也没主动要,他也主动还给那人的侄子为什么要强调“非取箱也”突出何岳主动交出那个官员寄放在他这儿的箱子,表现了何岳不贪图他人钱财的高尚品质。
《何岳得金不昧》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何岳得金不昧》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何岳得金不昧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②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
②俟:等待。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2、何岳拾金不昧的美行,值得赞扬,请你对这人的行为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1、拾到银子却没人知道,那银子就都是我的了,又怎会贪图这几两银子呢?2、何岳行为端正,处理方式稳妥,从不贪图他人财物。
注释(1)尝:曾经。
(2)令:让(3)封识:封存的标记。
(4)欲:想要。
(5)为:作为。
(6)利:贪图,形容词作动词用。
(7)宦官家:做官的人家。
宦官,官吏的通称。
(8)寄:寄托。
(9)俟(sì):等待。
(10)他日:有一天。
(11)去:离开。
(12)绝:断绝。
(13)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暂,短时期;勉,勉励。
(14)略不:一点也不。
(15)遂:于是,就。
译文何岳,别号畏斋。
曾有一天晚上在外面走路的时候,拾到二百多两银子,但是他不敢告诉家里人,因为害怕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银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
问他银子的数目,与拾到的银子数目和标识都相同,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
那人为感谢他,想给他一些银子,何岳就说:“我拾到金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就全都是我的了,又怎么会要你给我的这些呢?”那个人感谢了他就走了。
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有时要去京城,把一个箱子交给何岳寄放,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
告诉何岳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
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
《何岳得金不昧》原文及翻译译文

《何岳得金不昧》原文及翻译译文《《何岳得金不昧》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何岳得金不昧》原文及翻译译文《何岳得金不昧》原文及翻译周晖原文: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二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②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释】:①封识:封存的标记。
②俟:等待。
译文:秀才何岳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银子二百多两,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里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银子回到拾到银子的地方,看到一个人回来寻找。
何岳问那个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感谢他,何岳就说:“我拾到银子而且别人又不知道,银子全都可以成为我的财物啊,我为什么要贪图这几两银子的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才离去。
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要去京城,寄存一个箱子给何岳,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
告诉何岳等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
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
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的官员了。
《何岳得金不昧》2、韩愈《何蕃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韩愈《何蕃传》原文及翻译韩愈原文:①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
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
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
京师诸生以荐蕃名为文说者,不可选纪。
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②蕃,淮南人,父母具全。
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
大白皮文言文翻译

秀才何岳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
”,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意义: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文中叙述了穷秀才何岳两次还金的故事,表现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琢冰从前京师有个将冰琢成人物形象的人,给它们披上衣裳,点缀上红绿色彩,神色栩栩如生,形体如同真人。
京师天气寒冷,放到厅堂背阴处,过了一天也不会变;变了就修饰修饰它们。
前往观看的人每天有数百人,都感叹他的精巧,惊叹他的神功。
一天,他对众人说:“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教授他我的技艺。
”没有人答应的。
就问他道:“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
您为什么不铸造琢金玉,做夏、殷、周、汉朝的器具,可以成为宝贝还不会坏啊?现在就琢冰成玩物,它们的形虽然很好,没几天就化啊!我很可惜你这做事的技巧却不是真东西,劳心而无用,可以娱乐目前却不能流传久远啊。
”房玄龄传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何岳得金不昧》原文及译文

《何岳得金不昧》原文及译文赏析何岳得金不昧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②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
②俟:等待。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2、何岳拾金不昧的美行,值得赞扬,请你对这人的行为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1、拾到银子却没人知道,那银子就都是我的了,又怎会贪图这几两银子呢?2、何岳行为端正,处理方式稳妥,从不贪图他人财物。
注释(1)尝:曾经。
(2)令:让(3)封识:封存的标记。
(4)欲:想要。
(5)为:作为。
(6)利:贪图,形容词作动词用。
(7)宦官家:做官的人家。
宦官,官吏的通称。
(8)寄:寄托。
(9)俟(sì):等待。
(10)他日:有一天。
(11)去:离开。
(12)绝:断绝。
(13)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暂,短时期;勉,勉励。
(14)略不:一点也不。
(15)遂:于是,就。
译文何岳,别号畏斋。
曾有一天晚上在外面走路的时候,拾到二百多两银子,但是他不敢告诉家里人,因为害怕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银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
问他银子的数目,与拾到的银子数目和标识都相同,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
那人为感谢他,想给他一些银子,何岳就说:“我拾到金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就全都是我的了,又怎么会要你给我的这些呢?”那个人感谢了他就走了。
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有时要去京城,把一个箱子交给何岳寄放,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
告诉何岳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
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
何岳听说他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托人把箱子交给他的侄子了。
何岳两次还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启示

何岳两次还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启示何岳两次还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启示上学的时候,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何岳两次还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启示,欢迎大家分享。
1、文言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1),恐劝其留金也。
次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2)皆合,遂(3)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
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4)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5)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6)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7)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皆犹可勉(8);寄金数年,略不(9)动心,此其过(10)人也远矣!2、翻译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于是就还给了他。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
”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别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畏斋只是一个穷秀才,见到了金子还给主人,短时间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但寄存金子很多年,一点儿也不动心,这一点远远超过了很多人。
3、注释1.不敢与家人言之中的之:代词,这件事。
2.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
《何岳还金》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何岳还金》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何岳还金》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何岳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俟工(sǐ):等待。
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3、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参考答案】1、问 | 其银数与封识标记 | 皆合2、这件事于是(就)曾经听说3、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4、拾金不昧,寄金不昧5、穷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
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多两白银,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让他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那人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吻合,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
那人想分一部分钱给何岳作为酬谢,何岳说:“我捡到钱时也没人知道,都可以算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心存感激地离开。
他也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箱子里面有银子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以后我回来再来取。
《何岳两次还金》原文、译文及注释

《何岳两次还金》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何岳两次还金明代-周晖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次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
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皆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对照翻译:秀才何岳,号畏斋。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次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于是就还给了他。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
畏斋曰:“何岳说:“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其人感谢而去。
那人拜谢而走。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官吏)说:“俟他日来取。
”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别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因托以寄去。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皆犹可勉;畏斋只是一个穷秀才,见到了金子还给主人,短时间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但寄存金子很多年,一点儿也不动心,这一点远远超过了很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何岳得金不昧》
秀才何岳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银子二百多两,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到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
何岳问他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感谢他,何岳就说:我拾到银子而别人又不知道,银子全都可以成为我的财物啊,我为什么要贪图这几两银子的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才就离去。
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有时要去京城,寄存一个箱子给何岳,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
告诉何岳等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
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
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官员了。
何岳是一位穷秀才,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但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原文:
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
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