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小班幼儿园适用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小班幼儿园适用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小班幼儿园适用小蝌蚪的成长【适用年龄】小班幼儿园【教学目标】1.认知知识: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天敌;2.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小生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并能亲手制作小蝌蚪;3.基本语言能力:通过故事和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

【教学步骤】一、引导活动:用幼儿关注小蝌蚪图案,激发其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猜测。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吗?小蝌蚪会不会跳跃?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回答。

二、知识传递:通过小蝌蚪的故事来认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教师讲述小蝌蚪的故事:小蝌蚪在水中长大,吃小虫子变成青蛙。

在这个过程中,小蝌蚪还要躲避一些它的天敌,比如鱼和鸟。

教师可以借助图画展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三、动手制作:让幼儿亲手制作小蝌蚪。

教师带领幼儿用纸片和彩笔制作小蝌蚪。

幼儿可以自己设计小蝌蚪的形状和颜色。

同时,教师可以借机强调小生物的保护意识。

四、游戏互动:通过游戏巩固知识。

教师带领幼儿玩小蝌蚪串串通游戏,游戏规则:教师唱出“小蝌蚪长大了,有了什么变化”时,幼儿举手回答。

五、展示评价:用展示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和学习成果。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蝌蚪,同时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对小蝌蚪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策略】1.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猜测能力。

2.借助故事、游戏等互动方式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

3.强化幼儿保护小生物的意识和情感。

4.通过展示和讲述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小蝌蚪图片。

2.彩纸、彩笔等制作小蝌蚪的素材。

3.游戏素材,如小蝌蚪串串通。

【教学评价】1.展示评价:观察幼儿的作品和学习成果,通过展示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

2.口头评价: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其积极参与并提供激励。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第五单元第四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课前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计数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用小视频导入,引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你知道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教育学生保护青蛙。

出示课本主题图二、新课学习从表格中找到数学信息,提出关于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教师板书412-89=答: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同桌讨论研究解决问题方法,学生汇报。

(1)数线图(口算法)(2)计数器(3)竖式计算学生提问,交流学习方法,总结注意事项,互相评价。

2.解决“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教师板书514-126=学生独立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解决,指名汇报,(1)数线图(2) 计数器(3)竖式计算514-12688·14·103师提问:今天的三位数减法,和上节课的有什么不同点? 教师强调: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本位减一。

3.帮小青蛙判断对错:5 26 4 8 2- 4 1 - 1 7 81 1 6 3 1 4指名说说这样做对吗?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三.课堂练习。

【知识学习】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知识学习】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写者徐晶执教者徐晶执教时间XX年月日星期版本北师大版学科数学册数第四册单元五单元课题小蝌蚪的成长课时教学目标.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

德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教学重构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蝌蚪(英文:tadpole)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

以群居为主。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小导游聪聪准备带我们到美丽的云南(在我国的西南边)去玩一玩,大家说好吗?(出示)二、自主探究1.情境转化,引入线段图。

出现“昆明到大理再到丽江的简单路线图”这是我们的主导图。

A:师:现在,我们上车先去参观昆明石林(是由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组成的森林)。

(电脑播放:石林景象的片段)石林美吗?云南的大理、丽江还有很美的景观,想去看看吗?B:(出示)这是昆明到丽江的旅游线路图。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c:引入线段图: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线路图拉直了来看。

D:教师示范作线段图。

(电脑演示)①从昆明出发,就在昆明下面写0千米。

②到丽江是514千米,丽江下面写514千米。

③(闪动昆明到丽江这条线段三次)说明:这条线段表示昆明到丽江是517千米。

④那大理大概在哪里呢?猜猜看。

⑤(分别闪动昆明到大理,大理到丽江的线段三次)提问:这条线段表示什么?2.结合情境,估一估。

3.自主探究,尝试笔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5.5《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5.5《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5.5《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教学背景该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是针对教材中的5.5节《小蝌蚪的成长》进行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在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注重数学思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主要通过小蝌蚪的成长情境,引导学生去解决有关数量和形状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数量的小蝌蚪,学习使用“比”的概念进行数量比较;2.学习使用“相等”的概念判断数量关系;3.学习几何形状“长方形”的特征和命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处理数字信息和图形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习探究的习惯和兴趣。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5分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情境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小故事等多种途径,将学生引入到小蝌蚪的成长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小蝌蚪经历了哪些成长过程?•小蝌蚪的身体颜色有变化吗?•小蝌蚪的数量是怎么变化的?步骤二:引入数学概念(10分钟)在导入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概念和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可以讲解以下概念: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概念和方法;2.相等的概念和判断方法;3.长方形的特点和命名。

步骤三:数学问题的解决(25分钟)在引入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本节课的情境下,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小蝌蚪的数量在不断变化,有哪些方法可以方便地比较它们的多少?2.小蝌蚪长大后身体变化了,进行什么形状的比较能更好地观察和描述这些变化?步骤四:总结反思(10分钟)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如,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对于小蝌蚪的成长和不同数量之间的比较,学到了哪些新的数学知识?2.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教学反思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反思,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小蝌蚪的成长》小班教案(5篇)

《小蝌蚪的成长》小班教案(5篇)

《小蝌蚪的成长》小班教案(5篇)《小蝌蚪的成长》小班教案1设计意图:春天是一个秀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眼里,春天还是一个布满惊异和隐秘的季节,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布满了惊异,尤其是小动物更是孩子们宠爱的伙伴。

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别,它是由小蝌蚪渐渐长出后腿——又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

孩子们猛烈渴望了解其中的隐秘。

为此我选择了《小蝌蚪的成长》这一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教育内容,并运用玩耍的形式渗透了语言、安康等方面的内容,使幼儿对小蝌蚪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生疏,并在活动中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从而到达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共性进展的统一。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观看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引导幼儿尝试用宠爱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惊异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活动重点难点:1、活动重点:通过观看使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2、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活动预备: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观看小河、花草、树木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小河的背景图一幅,小花鱼及小蝌蚪各个成长阶段图片。

3、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一、创设意境,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温存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从泥洞里钻出来,跳进小河里,在绿绿的水草旁边产下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蛙卵。

过了几天,这些小蛙卵渐渐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种轻松快活、和谐的活动气氛,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长变化1、利用图片演示,引导幼儿观看、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引发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思考及关注。

①小蝌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②小花鱼觉察小蝌蚪哪里变了?③小蝌蚪又长出什么来了,小蝌蚪的什么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运用演示法边看图片边欣赏故事,使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活动环节做好铺垫。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蝌蚪的成长》师:谁来解读这个表?其他人认真倾听,主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东池塘有蝌蚪苗412只,有89只变成了青蛙。

2、提出问题。

师:谁来提问?生: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师:听清楚了吗?请全班同学再一起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全班说完以后,表格隐去,把“信息+问题”,固化在PPT上。

3、解决问题。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生:要求“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苗没有变成青蛙?”,就要用蝌蚪数减去变成的青蛙数。

用减法解决,列式为:412-89=4、探究算法。

师:观察这个减法算式,发现它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算式?生:这是一个“三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的算式。

师:你从哪里发现这是一道“退位减”的减法?生:个位2减9不够减;十位1减8不够减。

师:(板书)个位:2-9十位:1-8师:看来这确实是一道三位数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接着上节课继续学习:三位数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师:大家想想,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不够减”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师:比如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生:向十位“借1当10”。

师:(板书)个位:2-9 → 2+10-9=3师:这是我们上一节课解决“不够减”时用的一个好方法。

孩子们掌握的很好的,刚才个位算的很好,十位也是不够减的,那这种方法可不可以用?现在,你能用竖式完成这道题。

(生独立计算)师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生1:答案:333生2:答案:323师:大家算出来答案不一样,到底不一样出现在哪一位上?生:十位。

师:请他们自己说一说十位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生1:1减8不够,向百位借1当十,十位就是1+10=11,11-8=3.师:(板书)十位:1-8 → 1+10-8=3生2:你错了,1减8不够,向百位借1当十,十位就是11。

但是你忘了,十位刚才借给了个位1个“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集体备课教案(导学案)
初案□ 定案□
主备教师 张阳 年 级 二年级 科 目 数学
课 题 小蝌蚪的成长 主备日期 4月15日
参与教师 修改日期 5月7日

课 时 计 划
课题
小蝌蚪的成长
章节 第 五 单元 第 六节(课) 第 1 课时
学 习 目 标 1. 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探索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提高学
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意识,并通过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
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态度。

教 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难点:进一步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交流体会
教具、学具 计数器、课件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大家都见过青蛙,也知道它是由小蝌蚪变成的。可是,你知道吗?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东池塘有多少 学生举手回答:西池塘原有蝌蚪514只,变成的青蛙126只;东池塘原有蝌蚪412只,变成的青蛙有89只。 谈话导入,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引导学生尝试独立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说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问:得数的十位上为什么不是3? 3. 提出问题: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引导学生列式。 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强调如何退位 4. 他们做得对吗?和同伴说一说。 526 482 -41 -178 116 314 5. 总结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54页“练一练”第1,2题。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列式:412-89= 小组合作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获得计算结果,并交流算法。 学生尝试,个别板演: 412-89=323(只) . . 412 - 89 323 答:东池塘有323只蝌蚪没有 变成青蛙。 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因为借走了1,就 应减去1 学生列式,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结果。 指名学生板演: 514-126=388(只) . . 514 -126 388 答:西池塘有388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判断是否 正确,并交流错在哪里。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 学生说自己存在的疑问,并说 一说收获。 引导学生从多角
度思考,充分给予学
生思考的机会,并自
主学习如何解决问
题。

通过判断错对,提
醒自己做题时不能犯
这样的错误。

作 业 设 计 计算。
540-500= 306-154= 715-224= 412-367=

板 书 设 计 小蝌蚪的成长 412-89= 514-126=
. . . .
412 514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 89 -126
323 3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