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

合集下载

00394幼儿园课程章节知识点汇总

00394幼儿园课程章节知识点汇总

00394幼儿园课程章节知识点汇总(超详细,含章节大纲)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第二节: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第一节1.中西方课程解释唐孔颖达《诗经小雅》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课程的定义课程即知识、课程即经验、课程即计划、课程即活动3.课程类型①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德智体美劳②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等③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认知型课程、情意性课程④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理想、正式、领悟、实行、经验的课程⑤课程的影响方式:显性、隐性4.多轮课程改革下,我国对课程内涵理解的转变①注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注重学生主动建构经验②强调达成目标→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③只关注分科课程→关注课程的综合化④强调显性课程→显性、隐性并重第二节1.幼儿园课程的定义①广义:强调幼儿园教育的整体结构,即考虑各领域内容以何种形式组织起来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各种教育手段如何协调起来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②狭义:指某一领域的课程③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2.幼儿园课程的四要素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课程目标是指幼儿园课程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

(2)课程内容是指可以达成课程目标的教育经验,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决定着课程目标能否达成,也影响课程的实施方式。

(3)课程实施是帮助幼儿获得经验、达成目标的过程,课程实施的途径、方法及组织形式等由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决定,同时也会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

(4)课程评价既要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也要监控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3.课程理念的定义①指幼儿园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基本立场和指导思想,它是课程编制者和实施者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反映②它影响着幼儿园课程各要素的状况③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起点4.幼儿园课程的特质①课程目标:全面性、启蒙性②课程内容:生活性、浅显性③课程结构:整体性、综合性④课程实施:活动性、经验性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理念的确立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第四节: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的选择第五节: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六节: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第一节1.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①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②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③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④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2.如何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①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②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③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④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3.幼儿学习的特点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4.如何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①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与待发展之处,注意全面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②课程评价应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教师需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发展③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及时将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享,调整课程第二节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定义是对幼儿在一定的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是幼儿园课程运行的“指南针”,是课程设计的核心2.课程目标的三个制定来源①对幼儿的研究:最近发展区、现实的发展状况②对社会的研究:空间维度(家庭、社区、社会的需求)、时间维度(当前、未来可达到的需求)③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学科本身的特殊功能、一般的教育功能3.课程目标的两个筛选依据①教育哲学:价值筛选②学习心理学:可行性筛选4.课程目标的制定过程①首先对幼儿、社会和学科知识进行研究,确定暂时的目标②再依据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进行价值筛选和可行性筛选,确定最终的目标5.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6.建立课程目标体系,需考虑什么因素①学习主体的心理结构②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③学习者的心理发展水平7.制定课程目标的原则整体性、连续性、可行性、时代性、缺失优先、辩证性原则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第三节1.幼儿园课程内容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础知识、基本情感态度和基本行为方式2.课程内容的范围①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②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情感态度的内容③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行为方式的内容3.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目的性、适宜性、生活化、兴趣性、价值性、直接经验性、兼顾“均衡”与“优先”原则4.课程内容的组织的定义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顺序和关系,使其有序化、结构化5.课程内容的有效组织的标准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平衡性6.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①逻辑顺序: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②心理顺序: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7.课程内容的教授方法①圆周法:指在不同的年龄班级,课程内容可以重复出现,但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随着年龄的不同做出适当调整②直进法:指将儿童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事物,依照其性质和内容的深浅分布在各个不同年龄的班级里③混合法:二者兼用8.不同组织方式下的课程类型①学科课程:强调按照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组织课程内容,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和综合课程②经验课程:强调根据儿童已有经验、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组织课程内容,因而活动课程最关注的是儿童本身③核心课程:强调围绕社会问题组织活动内容第四节1.课程实施的途径(1)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途径(2)日常生活活动: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满足幼儿吃喝拉撒睡基本生理需要的活动,包括入园、餐点、盥洗、喝水、睡眠、如厕、离园等环节(3)教学活动: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起、维持或促进幼儿主动活动地教育过程,可分为集体、小组和个别教学活动(4)环境创设: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5)家园合作第五节1.课程资源的类型(1)按课程资源性质不同,分为自然性课程资源和社会性课程资源(2)按课程资源空间分布划分,分为园内课程资源和园外课程资源(3)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分类,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2.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开发利用社会资源(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3)开发利用家长资源3.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1)深度开发本园所拥有的优势课程资源(2)定向开发本园欠缺的课程资源(3)做好课程资源的整体规划第六节1.课程计划的类型(1)总体计划:全局性、方向性的宏观计划(2)年龄阶段计划(学年计划):小中大班注意要点:①学年初制定②方向上整体上把握主要工作内容不必过于详细③年度计划需基于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制定(3)学期计划:是教师对一个学期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是指导班级一个学期各项工作全面、有效开展的依据注意要点:①学期初,幼儿来园前制定②整体把握,不必详细③基于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制定(4)单元计划:学期计划的再细化,以时间为单位是月计划或周计划;以内容为单位是主题活动计划注意要点:①一般在活动组织之前一周的周四或周五完成②活动安排要遵循均衡性和灵活性的原则③制定单元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教学活动,也要安排区域、生活、环境、家长工作等各类活动④为了避免幼儿的精神疲劳,相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之间应有适当的时间差(5)具体活动计划:操作性很强,是有效组织具体教育活动的基础与前提,要避免泛谈、空洞。

自考《幼儿园课程》章节考点汇总

自考《幼儿园课程》章节考点汇总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一、名词解释1、课程形态2、悬缺课程3、学问中心课程4、经验中心课程5、活动课程6、隐性(潜在)课程二、填空题1、指的是课程的存在或表现形式。

2、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

3、以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性课程和。

4、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艾新纳提出了“”概念,是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

5、综合课程本质上属于课程。

6、是以识记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三、简答题与论述题1.[识记]汉语和英语中,“课程”的最早含义是什么?2.[识记]目前有案可稽的最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有哪些?11.[识记]简述学问中心课程的优缺点?12.[识记]简述经验中心课程优缺点?13.[识记]活动课程的特点是什么?14.[识记]简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征的比较?15.[识记]隐性课程的特点是什么?16.[识记]简述隐性课程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2、适宜发展性二、填空题1、我国学者一开始就把、、视为课程关注的中心的。

2、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园给予儿童的经验来源于、。

3、用来定义幼儿园课程,突出了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4、幼儿园课程基本以为主要形式,同时,课程的特点十分突出。

5、幼儿园课程的性,使幼儿园课程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6、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如课程的性等。

三、简答题与论述题1、[识记]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分层含义(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2、识记]幼儿园课程具有的基本属性(性质)有哪些?3、[识记]简述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1.[领会]课程编制的主要环节有哪些?2.[领会]简述课程决策的层次?3.[识记]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含义是什么?4.[识记]理论决策的主要依据有哪些?5.[领会]简述知识的形态和价值?6.[领会]简述如何处理好课程决策中的各种问题?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目标2.行为目标3.表现性目标二、填空题1.是幼儿园课程的“指南针”、“方向盘”,也是课程设计的起点和终点。

幼儿园课程自考要点

幼儿园课程自考要点

幼儿园课程自考要点一、幼儿园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是指为了满足幼儿全面发展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而设计和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和教育内容。

幼儿园课程包括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多种形式,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二、幼儿园课程自考要点2.1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与原则•目标: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与生活技能。

•原则: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注重启发式教学、情感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

2.2 幼儿园课程内容•语言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培养。

•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数数、排序、比较、计量等数学概念与能力。

•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探索、实验等科学活动。

•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感、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技能和劳动意识。

•社会活动: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分享等社会行为。

2.3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观察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游戏教学:以游戏为主要形式,通过情景创设和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能力。

•体验式教学: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幼儿主动参与和探索学习。

2.4 幼儿园课程评价与改进•评价方法:采用观察记录、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幼儿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方法。

三、幼儿园课程自考要点总结幼儿园课程自考要点包括课程的概述、目标与原则、内容、实施方法以及评价与改进。

幼儿园课程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美术、音乐、劳动、社会等活动。

课程实施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情感教育和体验式教学。

评价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记录、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幼儿园课程自考复习点

幼儿园课程自考复习点

幼儿园课程自考复习点一、幼儿园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是指为幼儿提供组织安排的学习活动和教育内容的系统。

它是以发展幼儿身心各方面为目标,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幼儿园课程的目的是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特长,针对幼儿的发展特点,充分关注他们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1.特色活动–体育活动:包括运动游戏、健身操等,旨在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美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音乐活动:包括唱歌、舞蹈等,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科学活动:包括观察、实验等,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语言活动–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富有想象力和教育意义的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

–语音训练:通过唱歌、朗读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音发音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词语游戏:通过字卡、词卡等教具,培养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理解能力。

3.数学活动–数字认知:通过数数、比较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字概念和数量意识。

–计算能力:通过加减法、对比大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简单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几何形状:通过图形拼插、几何模型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形状认知能力。

4.科学活动–动植物观察: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科学知识。

–实验探索: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现象:通过探索天气、季节等自然现象,培养幼儿的自然科学常识和学科兴趣。

5.社会活动–互动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社会实践:通过参观社区、家庭访问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观察力。

–环境保护:通过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全国自考幼儿园课程(00394)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必背)

全国自考幼儿园课程(00394)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必背)

幼儿园课程重点课程代码:00394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1、常见的关于课程类型的划分方式(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德育课程(政治、品德类课程)、智育课程(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等)、美育课程(音乐、美术等)、体育课程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2)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广域课程(数学、语言、自然、社会、健康等)、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等。

(3)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将课程分为认知性课程(重在促进学习知识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情意性课程(重在学生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炼、价值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4)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将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由研究机构、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和应该如何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领悟的课程(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实际反映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5)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影响,又称为正规和形式课程)和隐性课程(没有列入教育计划,甚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没有意识到但却实际存在的影响)。

2、课程概念的四大分类(1)课程即知识:认为课程是按照学习者的实际水平,依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等编排的教与学的内容,简言之,课程就是教学科目或教学科目的总和。

(2)课程即计划:课程是一种行动计划或一种书面文献,是教学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3)课程即活动: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科目,还包括学校活动及其进程和安排。

(4)课程即经验:认为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3、我国教育领域课程观的变化(1)从注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向注重学生主动构建经验。

(2)从强调达成目标转向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幼儿园课程自考的重点知识

幼儿园课程自考的重点知识

幼儿园课程自考的重点知识1. 儿童发展理论1.1. 洛克氏儿童发展理论•描述儿童思维的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发展受到认知结构和社会文化影响。

1.2.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描述儿童认知的四个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强调儿童的自主探索和积极学习。

1.3. 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发展。

•描述儿童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耻、主动与罪疚、勤勉与劣等感、认同与困惑、亲密与孤独、独立与缺乏、完整与绝望。

2. 幼儿园课程设计原则2.1. 学前教育课程框架•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原则和特点。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

2.2.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则•综合性原则:综合各学科知识和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个别性原则:根据每个幼儿的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

•渗透性原则:将各学科知识和技能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结构性原则:按照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顺序进行设计。

2.3.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情感与认知结合原则: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与认知能力。

•游戏与体验结合原则:通过游戏和实际体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任务与探究结合原则:通过任务和探究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3. 幼儿园课程主要内容3.1. 幼儿园语言课程•语言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发展与培养。

•幼儿阅读的培养和幼儿故事讲解技巧。

3.2. 幼儿园数学课程•数的认知、数的比较、数的排序与配对。

•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3. 幼儿园科学课程•幼儿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认知。

•幼儿园科学实验的设计与活动。

3.4. 幼儿园艺术课程•幼儿园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节日庆典的设计与表演。

3.5. 幼儿园健康与体育课程•幼儿灵敏性、协调性和力量的发展与培养。

•幼儿园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4. 幼儿园教师教学的重点4.1. 幼儿园教师角色与素质•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自考00394幼儿园课程-章节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自考00394幼儿园课程-章节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本章框架一、课程的内涵(选择题)1.中国“课程”·小雅·”18592.P28(1一、课程的内涵(选择题)2.P28(2(3(4)(18.10二、课程的类型1.P29(1二、课程的类型1.P29(2二、课程的类型1.P29(3二、课程的类型1.P29(4)(18.10、16.04二、课程的类型1.P29(5(18.04(17.04二、课程的类型2.(1(2(3(4谢谢1.P31)(1(2(3(4(51.①(18.10幼儿园课程2.(18.04 (1(22.(18.04 (3(43. 4.5.(1(25.(3(4本章练习1.)A.杜威B.卢梭C.D.2.)A. B.C. D.本章练习3.)A. B.C. D.4.)A. B.C. D.本章练习5.)A. B. C. D.6.)A. B.C. D.本章练习7.)A. B.C. D.8.本章练习9.10.谢谢本章框架原则本章框架(16.04“静态”的一、幼儿园课程理念的含义二、幼儿园课程应确立的基本理念1.2.(1P37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3.(1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3.(1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3.(21991“”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4.谢谢(16.10“”,在一、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过程1.(1“”与“”“”和“”之一、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过程1.(2(3一、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过程2.(1(2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1.(1(2(3(4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2.(1(2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1234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1.(1)(18.10: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1.(2“活”“行为”和“内容”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1.(2③20“”。

④20“”,(3。

幼儿园课程重点知识(自考考点归纳)

幼儿园课程重点知识(自考考点归纳)

幼儿园课程重点知识(自考考点归纳)自考-幼儿园课程-考点知识总结第一章幼儿园课程的概述考点一、对课程的理解(单)p28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课程的定义:大致分为四类。

1.课程即知识2.课程即活动3.课程即计划4.课程即经验考点二、课程的类型(单)p291.课程的类型(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2)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

(3)以研究的经验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认知性课程和情意性课程。

(4)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5)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对课程内涵理解的变化(考试可能简答)(1)从注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注重学生主动建构经验。

(2)从强调目标的达成到强调研究过程本身的价值。

(3)关注课程的整合而不是分数。

(4)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显性课程是指在学校中有组织、有计划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学校研究经历,包括学校物质环境、组织制度和心理文化等。

(意外的、模糊的、潜在的、察觉不到的)考点三、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单+名)p31幼儿园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幼儿园课程强调的是幼儿园教育的整体结构,即综合考虑各个领域的内容组织起来的形式更有利于幼儿的研究,如何协调各种教育手段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狭义的幼儿园课程则指某一领域的课程,如健康、语言领域等。

简而言之,幼儿园课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各类幼儿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研究经验,以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第四测试中心。

幼儿园课程要素(简)p31幼儿园课程要素是指构成幼儿园课程的必要因素。

包括四个主要因素: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3.课程实施4.课程评估课程的四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各章考试要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

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4.课程即教学计划。

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 “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容按其自身的逻辑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的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学。

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情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性轻个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发展,课程容应随学生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课程容随学生变化而改变,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这类课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多方面潜能。

它的局限性在于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变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他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活动课程本质上是属于经验中心或学生中心的,它集中体现着经验中心课程的思想和特点。

它以学生、问题和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与个性发展为教育过程的重心,注重养成教育,注重教育过程,注重问题解决,课程评价以主观综合评定为主,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

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迁移。

(五)隐性课程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隐性课程有如下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1)物质一空间。

(2)组织一制度。

(3)文化一心理。

(六)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定义的涵义:1.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2.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

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七)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基本属性:1.基础性。

2.非义务性。

3.适宜发展性。

(八)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1.启蒙性。

2.生活化。

3.游戏性。

4.活动和直接经验性。

5.潜在性。

第二章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一)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它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三大来源。

儿童发展、社会生活和人类知识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来源”。

对教育目标体系中三大来源的信息进行筛选协调,筛选工作应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可能性筛选”。

第二步,“价值性筛选”。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1.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2.年龄阶段目标;3.单元目标;4.教育活动目标。

(三)、建立幼儿因课程目标体系,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是:(1)学习主体的心理结构;(2)教育容的畴和结构;(3)学习者的心理发展水平。

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发展水平可以通过教育容的深浅不同和发展要求的高低不一而间接反映出来,因此,这一因素隐藏在另外两个因素之中;任何容领域的学习都应促进幼儿情感认知、动作、技能三种发展容;同样这三方面发展,都要借助于学习容才得以发展。

这三个因素紧密结合,才可能形成合理的课程目标结构。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及其涵义:1.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目标要尽量周全,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

这里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德、智、体、美各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尽量涵盖情感、认知、动作、技能等容。

2.系统性原则。

课程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第一,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

第二,下层目标和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

3.可行性原则。

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儿童的实际,所定目标应该是幼儿能达到的。

4.时代性原则。

课程目标应该体现时代性,要关注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在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

5.缺失优先原则。

幼儿园总目标是一种理想目标,儿童现实的发展与这种理想目标之间必然存在差距。

在制定地方课程纲要或本园课程时,特别要在课程目标中把儿童现实发展中不足的,但又是理想发展所必须的方面突出出来,并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中给予特别的关注,以保障幼儿基本的学习权和发展权。

6.辩证性原则。

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处处体现辩证的观点:不仅表现为协调社会要求、儿童需要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平衡情感、认知、动作技能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处理好一些具体目标,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目标上。

(五)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1、表述的角度。

一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

2、表述的性质。

目标按其性质分为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行为目标指的是一种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效果的预期(包括三个构成要素:核心的行为、行为产生的条件和行为表现标准)。

表现性目标是一种非特定的、较广泛的目标,它描述的是学习者身心的一般变化。

(三)表述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目标只能原则性地指出目标的围和方向;其余各层目标皆应是总目标的具体化;目标层次越低,表述应该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容的选择(一)幼儿园课程容的定义:是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

幼儿园课程容的涵义。

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容的主要载体,课程的容分别蕴涵或组织在活动的基本结构——活动对象和过程中。

幼儿通过参与课程活动接触这些容,最终通过化而积累学习经验,促成自身发展。

这个定义反映了幼儿园课程容的特点,活动不仅是容的载体,它也是容本身。

(二)幼儿园课程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1.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容;2.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容;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的容;4.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容。

(三)幼儿园课程容选择的七大原则1.合目的性原则;合目的性原则指的是选择的课程必须符合并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

因为课程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课程目标要求选择与之相符的容来保证它的实现。

按照这一标准,在选择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有目标意识;(2)正确理解目标与容的关系;(容与目标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项目标往往需要多项容的学习方能达到)(3)考虑目标达成所需要的“关键学习经验”。

2.基本性原则; 3.价值性原则;就幼儿的认知学习来说,有价值的容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1).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经常接触的事物或现象;(2).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问关系和联系;(3).能够让幼儿“研究”,并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4).挑战幼儿的能力并包含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

4.发展适宜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课程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即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

5.兴趣性原则;选择幼儿园课程容,贯彻兴趣性原则的途径:(1).关注幼儿的兴趣,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选择教育价值丰富的容;(2).将必要的课程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

6.直接经验性原则;7.兼顾“均衡”与“优先”原则。

A课程容的均衡指的是构成课程容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要适当。

B均衡不等于平均。

均衡必须同时注意“优先”。

C优先是指课程设计者对某些容和活动作价值比较,决定是否纳入课程及其比重和先后次序。

(四)目标流失问题。

在以目标为依据选择教育容过程中,一部分目标“流失”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程设计者必须形成“学习经验”的概念,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学习经验”,构建能使儿童获得这些经验的课程情境和课程活动是防止目标流失的关键。

(五)课程容超载的问题。

课程容“超载”表现在两方面:一容量大,二难度高。

针对这一问题设计者应意识到,课程是发展的,新容的吸纳是必然的,但要合理安排新容,同时也要“吐故”,使课程容保持一个适当的容量和难度。

(六)片面适应社会需要,无视学习代价的问题。

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教育者必须树立一种“效益观”,在引导、组织学习时要估算一下儿童可能的收获和付出,尽量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

如果过于迎合社会需求而不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就会产生“负效益”。

(七)幼儿园课程容与幼儿园外生活经验及小学课程容不衔接的问题。

课程容的不衔接一种是指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谁都不管”的“缺失性”衔接,针对这种不衔接,幼儿园应加入相应的适宜容;此外,还有“多余性”不衔接。

主要有两种情况:1.幼儿园简单重复甚至低于幼儿在幼儿园外获得的自发经验,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园应该对应课程目标选择相应容,对一些生活经验要扩展、整理、提升有关容;2.幼儿园成了小学课程“先修班”,抢先教授小学低年级的课程容;一般情况下,小学并不欢迎这种行为,幼儿园只要把幼儿阶段该学的容教好就行,把该发展的发展起来,就为孩子成长积蓄了巨大的可能性和“后劲”。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一)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定义。

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二)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形态1.观念或构想形态的课程组织;指的是课程设计者在“思想上”根据的原理、原则将各种课程要素加以联系、组合,形成课程指南、课程方案、教学计划以及课程活动设计等课程“方案”“计划”的过程。

2.实践形态的课程组织。

指的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将课程方案转化为生动的课程实践(现实)的过程。

(三)幼儿园课程容的组织方法:1.论理组织法;2.心理组织法。

论理组织法和心理组织法各自的定义和优缺点 1.论理组织法。

根据知识的在逻辑联系而组织课程容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注重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有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知识和严密的思维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