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合集下载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口腔内科学是口腔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学科和主干学科。

目前在国内它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三门课程, 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粘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紧密结合临床, 讲述口腔内科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0.76:1。

即讲课52学时,实验68学时。

四教材:1.《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樊明文, 2版, 2003年。

2.《牙周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曹采方, 2版, 2003年。

3.《口腔粘膜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秉琦, 2版, 2003年。

II正文牙体牙髓病学第一篇龋病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的历史及龋病危害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概念及龋病的特征。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龋病的定义、特征及好发部位。

(二)熟悉龋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熟悉龋病流行评价方法。

(三)了解龋病的历史, 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内容龋病的概念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病因学说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病因。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微生物致龋的证据及三类主要的致龋微生物、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掌握唾液与龋病的关系、Miller化学细菌学说(先进性与局限性)和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牙髓及根尖周病

牙髓及根尖周病

炎病史。 • 2 患牙有深达根尖区的牙周袋或较为严 重的根分叉病变。
• 3 对多根牙牙冠的不同部位进行温度测
试,其反应不一,可为激发痛、迟钝或
无反应。

• 4 患牙对叩诊的反应为轻度疼痛 (+)—— 中度疼痛(++) • 5 X-ray示:患牙有广泛的牙周组织破 坏或根分叉病变。 • [诊断] • 1 长期的牙周炎病史 • 2 出现牙髓炎症状 • 3 无牙体硬组织疾病 • 4 严重的牙周炎表现
• • • •
[诊断] 1 牙髓治疗史 2 牙髓炎症状 3 温度刺激患牙可有迟缓性痛及有叩诊 疼痛 • 4 查根管有疼痛感觉
• (四)逆行性牙髓炎
• 感染来源于患牙牙周病所致的 深牙周袋。袋内的细菌及毒素通 过根尖孔或侧、副根管逆行进入
牙髓,引起根部牙髓的慢性炎症。
• [临床表现]
• 1 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牙髓炎症状,牙周
(二)慢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 无剧烈自发性疼痛、有时有不明显的阵发痛,遇 冷热刺激时有激发痛,刺激去除后,常有短时间持 续痛。
• 1.
慢性闭锁型牙髓炎
• (1)无穿髓孔,也没有明显的自发痛。 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 • (2)查及深龋洞、冠部充填体或其他近
髓的牙体硬组织疾患。
• 2
慢性溃疡型牙髓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表现]
1 有咬合痛、自发痛、持续性钝痛。能够
指明患牙。
• 2 见龋坏、充填体、牙体硬组织疾患,
深牙周袋。
• 3 牙冠变色。活力测验无反应,乳牙或
年轻恒牙,活力测验可有反应。 • 4 叩诊疼痛(+)—(++),压患牙根 尖部有疼痛 • 5 患牙可有 Ⅰ°松动

牙体牙髓病学大纲

牙体牙髓病学大纲

牙体牙髓病学教学大纲(供七年制学生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牙体牙髓病学(Conservative Dentistry)课程号(代码):5030562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牙体牙髓病学是研究牙体硬组织疾病、牙髓根尖周组织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技术的学科,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临床专业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牙体疾病和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牙体、牙髓根尖周病的病因机制和防治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并结合科研适当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

学生通过听课、实验室实习、电教图像观摩、临床见习、自学、临床病案讨论、教师辅导、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表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表示熟悉内容,句尾的“*”表示教学难点)(一)大课讲授部分牙体牙髓病学绪论牙体牙髓病学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发展简史。

第一篇龋病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龋病的概念龋病的定义;龋病的特征*;龋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龋病的历史,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龋病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病学的评价方法;龋病的好发部位;目前龋病的流行情况,龋病的流行趋势。

第二章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第一节牙菌斑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不同牙面菌斑的组成;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细菌的附着和聚积;菌斑微生物学,微生物致龋的证据*,三大主要的致龋微生物菌属*;牙菌斑的物质代谢,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

第二节饮食因素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了解蛋白质、脂肪和其他物质与龋病的关系。

第三节宿主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唾液的基本组成,了解唾液的几种主要蛋白质的功能;唾液与龋病的关系*;龋病与免疫的关系。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考试重点总结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考试重点总结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考试重点总结牙髓功能形成功能:牙本质营养功能:牙本质感觉功能神经:Aδ纤维——牙本质敏感C纤维——牙髓炎炎症性疼痛:压力升高,炎症介质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防御功能病因细菌感染:主要病因感染途径:由冠方经牙体感染:牙本质小管、牙髓从牙根逆向感染:牙周袋、血源感染细菌种类:牙髓炎——以兼性厌氧菌为主根尖周炎——以专性厌氧菌为主细菌种类:牙髓卟啉菌——牙髓感染特有病原菌卟啉菌、普氏菌、消化链球菌、真杆菌——根尖肿胀、疼痛、叩痛、瘘管产黑色素普氏菌、牙龈卟啉菌、牙髓卟啉菌——急性根尖周炎、根管内恶臭放线菌——顽固性根尖周病变、窦道经久不愈牙髓诊断性试验1.温度测验2.电测验温度测验1)正常牙髓可耐受温度:20~50℃2)低于10℃的冷刺激:小冰棒;高于60℃的热刺激:热牙胶棒(不能冒烟燃烧)①正常②敏感:一过性敏感、敏感③迟钝:包括迟钝和迟缓性痛④无反应电测验电活力测验用于反映患牙牙髓活力的有无,不能指示不同的病理状态。

测试牙与对照牙的电测值之差大于10时,表示测试牙的牙髓活力与正常有差异。

如电测值到达最大时测试牙仍无反应,表示牙髓已无活力。

正常和无反应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慎做电活力测试。

电测验假阳性反应的原因1)探头或电极接触大面积的金属修复体或牙龈,使电流流向牙周组织。

2)未充分隔湿或干燥受试牙,以致电流泄漏到牙周组织。

3)液化坏死的牙髓有可能传导电流至根尖周,当电流调节到最大刻度时,患者可能有轻微反应。

4)患者过度紧张和焦虑,以致在探头刚接触牙面或被问知感受时即示意有反应。

电测验假阴性反应的原因1)患者事先用过镇痛剂、麻醉剂或酒精饮料等,不能正常地感知电刺激。

2)探头或电极未能有效地接触牙面,妨碍电流传导到牙髓。

3)根尖尚未发育完全的新萌出牙,其牙髓通常对电刺激无反应。

4)根管内过度钙化的牙,牙髓对电刺激通常无反应。

5)才受过外伤的患牙可对电刺激无反应。

可复性牙髓炎临床表现受到温度刺激尤其是冷刺激时,产生短暂、尖锐的疼痛,当刺激除去后,疼痛很快消失或仅延续数秒钟。

牙体牙髓病学——根尖周病讲义

牙体牙髓病学——根尖周病讲义

牙体牙髓病学——根尖周病龋病根尖周病概述根尖周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病因和致病机制急性根尖周炎病程发展阶段及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慢性根尖周炎临床类型及其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概述根尖周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根尖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

1.牙骨质:将牙周膜的主纤维附着于根面上。

牙根冠方2/3的牙骨质为薄的板层状结构;牙根根尖1/3的牙骨质为较厚的不规则的板层状,多为细胞性牙骨质。

在正常情况下,根尖1/3不断有细胞性牙骨质的沉积,以补偿牙冠的磨耗。

这种不断沉积的特点使牙根不断增长和使根尖孔逐渐缩小(根管工作长度却在不断减少)。

根尖孔过度的缩小将影响血流进入牙髓,诱发牙髓的退行性或增龄性变化。

在根管充填后,根尖牙骨质持续性的沉积将增加牙本质牙骨质界与根尖孔之间的距离。

关注两个重要概念:根尖孔、牙本质牙骨质界根尖孔是根管在牙根表面的开口。

研究显示超过50%的根尖孔不在根尖顶端(观察X线片时,不能都以根尖为参照标准)。

主根尖孔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为扁形及不规则形。

牙本质牙骨质界是根管最狭窄处,是牙髓与牙周组织的分界,又被称为组织学根尖孔或生理性根尖孔。

是根管治疗的操作止点,通常距解剖根尖约0.5-2mm。

在根管治疗中,可协助根管预备器械在根尖的定位,同时可预防根充材料超出根尖孔。

根尖牙骨质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发生吸收。

当有损伤时,牙骨质呈现凹陷性吸收,较严重的吸收可达牙本质。

通常吸收与修复并存。

可修复因炎症导致的牙根病理性吸收;也可修复因牙移位导致的牙根生理性吸收;在根尖诱导形成术后,牙骨质在根端硬组织屏障形成中亦具有重要作用。

2.牙周膜分布有触觉(压觉)感受器和疼痛感受器,前者可传导压力和轻微接触牙体的外部刺激,发挥本体感受功能;而后者可传导痛觉,参与防御反应。

当根尖周组织发生炎症时,由于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的扩张和局部组织压力的增加,患者既可感受到痛觉,又能指出患牙所在。

牙周膜的侧支循环较牙髓更为丰富,其血供有3个来源:①牙槽动脉在进入根尖孔前的分支;②牙槽的血管通过筛状孔进入牙周膜;③牙龈血管也可分支至牙周膜。

华北理工儿童口腔医学课件05儿童牙髓病与根尖周病

华北理工儿童口腔医学课件05儿童牙髓病与根尖周病

• 由于乳磨牙根分叉的结构特点牙髓
感染易通过该处扩散,因此乳磨牙 尖周炎症多发生于根分叉的根周组 织内,表明绝大多数尖周病变与乳 磨牙的髓底解剖结构有关。
• 乳牙与恒牙胚关系 密切,乳牙
外伤或牙髓、尖周组织感染都有 可能导致恒牙胚的损害。如出现 矿化、发育不全或形成异常等现 象。
二、 检查和诊断方法 (一) 检查方法:
儿童牙髓病与根尖周病
定义
• 牙髓和根尖周病 是发生在牙髓组织和根尖周
膜及牙槽骨的疾病的总称,牙髓和根尖周病与龋
病一道被称为牙体牙髓病
硬组织特点
乳牙的牙髓腔形态和牙齿外形一致,与恒牙相比有如下特点:
1. 乳牙硬组织薄,钙化度低,尤其在牙颈 部,牙本质小管粗大,渗透性强。故牙 髓易受外界细菌侵犯,临床上闭锁性牙
常规检查:问诊、望诊、扪诊、 探诊、叩诊、冷热诊
特殊检查:牙髓活力测验、x线片等
牙髓病、尖周病 检查、诊断的仪器 这是目前牙髓学的薄弱环节,缺乏反映客观
检查情况的仪器,绝大多数都是根据患者的反应
电活力试验器:主要还是判断牙髓是否有活 力,据报道准确率约85%。
第一节 诊断方法
一、收集病史
疼痛:是牙髓炎、根尖周炎的突出症状和重要临
根尖炎时可为活髓。
5.根和根管的数目。
乳牙根和根管
乳 前 牙:单根—单根管 上乳磨牙:三根—三根管
下第一乳磨牙:二根
2根管型 3根管型* 4根管型
下第二乳磨牙:二根
3根管型 4根管型*
• 乳磨牙髓室底薄、侧副根管较多,与牙
周膜相通,往往牙髓尚未坏死,炎症则 已扩散到根分叉处的牙周组织而形成脓 肿,一旦发生脓肿,瘘管也多位于根分 叉的牙龈处。
炎,慢性根尖周炎或牙槽脓肿往往在患牙附近留有瘘 道孔。

口腔内科—牙髓病和根尖周病1

口腔内科—牙髓病和根尖周病1

释放更多破坏性产物 毛细血管渗出
组织压
炎症区域
概述——髓腔解剖与应用
二、牙髓组织结构的临床应用
(四)牙髓组织的神经特点
1、有髓神经为交感神经,分布于血管壁,调节血管的收 缩和舒张
2、无髓神经来源于三叉神经的第二、三支,为痛觉感受 器,无其它感受器 冷热、酸甜、触压 中枢 痛觉,且缺乏定位能力
疼痛的性质——诊断牙髓炎的主要依据
• 近颊双根管(MB2) • 开髓:牙合面中央窝, 偏近中。
概述——髓腔解剖与应用
三、各牙髓腔解剖特点及开髓方法
(四)下颌前牙 • 髓腔:唇舌径>近远中径 • 单(双)根管
• 开髓:舌侧窝
• 避免近远中侧穿
概述——髓腔解剖与应用
三、各牙髓腔解剖特点及开髓方法
(五)下颌前磨牙 • 髓室:立方形,颊舌径 与近远中径相接近。 • 单根管 • 牙体长轴舌倾 • 开髓:牙合面偏颊尖处, 呈椭圆形
概述——髓腔解剖与应用
一、髓腔
(二)根管系统:是髓腔除髓室以外的部分,由根管、 管间侧 支、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及副根管共同组成。 1、根管:髓腔朝向牙根逐渐缩小为细管状结构。根管数目的多少 与牙根形状有关,一般圆根有一个根管,扁根有1或者2或者3 个根管。 2、管间吻合:又称管间侧支,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可为1 支,或者2支,或者吻合成网,多见于双根管。根中1/3多于根 尖1/3,根颈1/3最少。 3、根管侧支:根管侧支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 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其开口称 侧孔。根尖1/3最多。
概述——髓腔解剖与应用
一、髓腔
位于牙体中部与牙体相似显著缩小的 空腔。包括髓室与根管系统。 (一)髓室:髓腔朝向牙冠或切颈方向扩大 成室。 1、髓室顶:与牙冠牙合面或切端相对应的 髓室壁。前牙:冠中1/3,后牙;牙冠颈1/3 2、髓室底:与髓室顶相对的髓室壁。 髓室高度:髓室顶-髓室底之间的距离。 3、髓室侧壁:与牙冠四个轴壁相对应的髓 室壁。 4、髓角:髓室顶与牙尖相对应的突起部分, 数目、形态与牙尖一致。 5、根管口:髓室底上,髓室与根管的交界 处。

第十二章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第十二章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v1.0可编辑可修改 11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编 号: 1_ 课程名称 牙体牙髓病学 专业 口腔医学 班级 2014-1、2

厚博2014-2

主讲教师 努尔比亚木•麦 麦提依明 计划时 数 2学时 专业层 次 口腔本科 专业技术 职称 主治医师(讲师) 编写时 间 2017年8月25日

早节名称 第三篇第十二章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 理学特点 使用时 间 2017年11月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了解:牙髓组织肉眼及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点及结构特点,重点:成牙 本质细胞。 熟悉:牙髓的功能,尤其牙本质形成功能。根尖周组织的结构组成特点 (牙本质、牙周膜、牙槽骨)及临床意义。 掌握:牙髓的增龄性变化。 重点与难 占 重点:1牙髓的增龄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2 牙髓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更新情况 结合图片以及标本讲解牙髓根尖周解剖生理特点。

教学方法 与 组织安排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讲授、课堂提问、练习为辅。

时间安排:教师讲授本次课内容 90分钟,课堂总结、提问10分钟。

教学手段 板书+多媒体 基本教材 和参考书 《牙体牙髓病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樊明文主编 v1.0可编辑可修改 22 集体备课 教研室集体备课内容,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重点突出,根据专业特 点由

浅入深。个人主讲,教研室集体审核。 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签字: 审查意见 年 月 日

第三篇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第十二章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了解:牙髓组织肉眼及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点及结构特点,重点:成牙本质细胞。 熟悉:牙髓的功能,尤其牙本质形成功能。根尖周组织的结构组成特点(牙本质、牙周 膜、牙槽骨)及临床意义。 重点:1牙髓的增龄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2牙髓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 牙髓是牙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位于由牙本质围成的牙髓腔内,仅借狭窄的根尖 孔与根尖周组织相连。牙髓作为一种疏松结缔组织,所含的细胞、血管和神经对环境变 化的反应与其他疏松结缔组织的反应基本相同。 牙髓的自身特点: ① 被无让性牙本质包围; ② 基质富含有纤维且具有粘性; ③ 无有效的侧枝血液循环。 牙髓的损伤一般都难以恢复,且疼痛剧烈。 一、形态学特点 肉眼观:为一团红色、具有粘性的软组织。由明胶状基质构成,其内富含胶原纤维 和纤维束。显微观,牙髓分四层 ① 成牙本质细胞层:位于牙髓的最外层,主要由成牙本质细胞体构成,细胞间含有v1.0可编辑可修改 33 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期形成的牙本质即原发性牙本质
继发性牙本质。 继发性牙本质是在牙行使功能性
咬合之后所形成的牙本质,因此,它又 称为功能性牙本质。
修复性牙本质 外界刺激可诱发牙髓形成修复性
牙本质,也称为刺激性牙本质
成牙本质细胞
由储备细胞或年轻成纤维细胞分 化而来的成牙本质细胞 代替这些变质的细胞在受损区 形成牙本质,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其 目的是保护牙髓免遭不良剌激。
(1).组织压升高
炎症反应,可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和组织 压的升高
C纤维对压力非常敏感,组织压升高的 压迫作用可使C纤维的末梢兴奋,冲动 传至中枢,最后导致疼痛。
大量白细胞所释放的各种酶
1、 导致组织坏死 2、 导致脓肿的形成
局部组织张力更高,从而引发 剧烈的疼痛
(2). 炎症介质
炎症中的组织细胞、血浆成分和白细胞可 释放各种炎症介质 1、 升高组织压引发疼痛 2、 部分炎症介质还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 梢。 一般认为,炎症介质可使疼痛感受器 的痛阈下降,使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剌激更 为敏感。
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速度较快,牙本质 小管形态不规则,数目较少甚至缺乏,且 不含成牙本质细胞突,因此,它们对外界 刺激的敏感性较低。
若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速度过快,基质 中就会含有细胞或组织,形成类似骨组 织样外观,因此又被称为骨样牙本质。
2、营养功能
牙髓通过向成牙本质细胞和细胞突 提供氧、营养物质以及牙本质液来 保持牙本质的活力
具有抗原提呈作用,参与免疫反应。
②其他细胞:树突细胞、淋巴细胞、肥 大细胞 与牙髓的免疫监视作用有关
4.储备细胞
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成牙本质细胞
在炎症中,它们也可分化成巨噬细胞、 破牙本质细胞。
细胞间成分
牙髓细胞间成分包括 胶原纤维 不定形基质 细胞间组织液
一旦牙髓受损,因其修复能力降低, 所以痊愈是不可能实现的
牙髓对外界剌激的敏感性降低
二、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根尖周组织 是指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
牙周膜和牙槽骨
其组织生理学特点与牙髓有着 明显的不同
(一)、牙骨质
牙根冠方2/3的牙骨质为薄的板 层状结构 根尖1/3的牙骨质为较厚的不规 则的板层状,多为细胞性牙骨质
组织液来源于毛细血管,其成分与 血浆相似
有利于可溶性物质来往于基质中。
(二)牙髓的功能
牙髓基本功能: ①成牙本质细胞形成牙本质 ②血管系统向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提
供营养成分 ③感觉神经纤维传导痛觉 ④成牙本质细胞及结缔组织成分对
外界刺激的保护性反应
1、形成功能
牙髓在牙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有不断 形成牙本质的功能,但形成牙本质的 速度和形式有所不同
基本功能是将牙周膜的主纤维附着 于根面上
在正常情况下,根尖1/3不断有 细胞性牙骨质的沉积,以补偿牙冠 的磨耗。 这种不断沉积的特点使牙根不 断增长和使根尖孔逐渐缩小
影响血流进入牙髓,诱发牙髓的 退行性或增龄性变化
牙根的长度在不断增加, 根管工作 长度却在不断减少
牙本质牙骨质界是根管最狭窄处,是 牙髓与牙周组织的分界, 又被称为 组织学根尖孔
(三)牙髓增龄性变化
牙髓增龄性变化
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牙髓在体 积、结构和功能上所发生的一些生 理性变化
1、体积变化
髓室由大变小,髓角变低或消失,根管由 粗变细,根管走向复杂化,根尖孔变窄
严重的磨损或龋病可使髓腔变小,甚至闭 塞。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牙髓这 种"早老"性变化。
2、结构变化
牙髓内成纤维细胞的大小和数目逐 渐减少
牙髓基质因逐渐失去水分而变得更 稠。
胶原纤维在牙髓内的堆积可使牙髓 出现纤维变性
导致牙髓营养不良性钙化

牙创伤和盖髓术常可诱发和
加速牙髓组织的钙化,使年轻恒牙
的髓腔也会出现钙化性闭塞,增加
其根管治疗的难度
3、功能变化
牙髓中的细胞因缺乏足够的营 养物质和氧
总称为糖胺多糖
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糖胺多糖: 透明质酸 硫酸软骨素 透明质酸是基质中的主要成分,它 们使基质具有粘性且呈胶状
基质功能
基质包绕和支持着牙髓中的各 种有形成分,并且是血管与细胞之间 传递营养物质和废料的重要介质
胶状基质也是抵抗细菌和毒性 产物在牙髓组织中扩散的一道屏障。
组织液
维持牙髓结构的完整性和牙髓 的生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胶原纤维
牙髓中的胶原纤维
由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 和分泌,胶原类型主要为I型和Ш型。
胶原纤维一旦成熟,就很难被破坏 和从牙髓中清除, 最后导致牙髓纤维化。
2.基质及组织液
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多糖 蛋白多糖中的多糖成分种类较多,
牙骨质可修复因炎症导致的牙根病 理性吸收及因牙移位导致的牙根生 理性吸收。
在根尖诱导形成术后,牙骨质在根端 硬组织中形成屏障。
(二)、牙周膜
根尖周牙周膜由成束的胶原纤维和 其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它位于牙 骨质与牙槽骨的间隙中,通过根尖孔 与牙髓相接
具有悬吊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持牙的作用。
牙周膜内分布有触觉(压觉)感 受器和疼痛感受器
牙髓丰富的周边毛细血管网是牙髓 行使营养功能的基础
多根牙在髓室内有丰富的血管吻合,但由 于来源于副根管的交通血管不足或缺乏, 牙髓无有效的侧支循环
牙髓淋巴管 其毛细淋巴管以盲端状起源于牙髓周
边,收集淋巴液汇入较大的淋巴管、相应 的淋巴结。
牙本质液来源于组织液,其组成与 血浆成分相似。
根尖孔进入髓腔。
在邻近多细胞层,广泛的神经分支形成了 神经壁层(parietal layer of nerver),也称 为Raschkow丛(plexus of Raschkow)
该神经丛包括有髓鞘的Aδ纤维和无髓鞘 的C纤维。
A纤维为有髓鞘神经纤维
分布在牙髓牙本质交界区,刺激阈值较 低,疼痛特征为尖锐刺痛,认为与牙本质敏感
5-羟色胺 组胺和缓激肽 白三烯B4
牙髓C纤维含有多种神经多肽如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激肽A, 参与了牙髓 炎疼痛的发生。
4、防御功能
牙髓的防御功能包括
疼痛 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炎症反应。
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修复性牙本质
矿化程度较高 牙本质小管数目较少甚至缺乏
它可贯穿整个牙本质层,到达釉质牙本质
界或牙本质牙骨界
未被细胞突占据的牙本质小管空间, 将由牙本质液所充盈。
2.成纤维细胞
是牙髓中的主体细胞,又称为牙髓细 胞。
成纤维细胞可产生明胶状基质和胶 原纤维,未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可分化 为成牙本质细胞。
3.防御细胞
①巨噬细胞 吞噬细菌、异物或坏死细胞同时
在根尖周炎时,所属淋巴结可肿大 和扪压时产生疼痛。
牙周膜丰富的血液供应还有营养牙 骨质的功能

经过治疗的无髓牙或死髓牙仍能保
留于领骨内并行使其咀嚼功能,就是借助
于牙周膜的联系和营养
根尖周牙周膜内含有成纤维细胞、组 织细胞和未分化的间质细胞,后者在炎症 过程中可分化成各种细胞,如成牙骨质细
一.形态学特点
①成牙本质细胞层: 主要由成牙本质细胞体构成,细
胞间含有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 ②无细胞层
主要由无髓鞘的神经纤维、毛细 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胞浆突构成
③多细胞层 主要由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和储备
细胞(未分化的间质细胞)构成
④中央区 含有较粗大的神经纤维和血管,
以及成纤维细胞
二.结构特点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学习任务
掌握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特点、牙髓的 功能
熟悉牙髓增龄性变化及根尖周组织生理 学特点
一、牙髓生理学特点
牙髓自身的特点: ①被无让性的牙本质包围 ②基质富含纤维,且具有粘性 ③无有效的侧支血液循环
这些特点使牙髓的损伤一般都难以 恢复,且易产生疼痛。
固有牙槽骨的筛状特点
牙周间隙就不至于与牙髓一 样处在一个无让性的环境中
由根尖周炎压力引发的疼痛 远没有牙髓炎疼痛那么剧烈
牙本质液 维持牙本质的生理功能具有
重要意义
3、感觉功能
由于牙髓内仅有伤害感受器或称疼痛感 受器,当它们受到各种外界剌激如机械、 温度或化学剌激时,其冲动传递到中枢都 是痛觉
因此,牙髓的感觉功能是产生痛觉。 无本体感受器
神经分布
牙髓的神经主要来源: 三叉神经的上颌支和下颌支 其感觉神经纤维束伴随着血管自
目的:是降解及中和受损区的剌激物
若剌激物的毒力较强, 导致脓肿形 成,甚至整个牙髓坏死
损伤因子的持续存在且有组织损伤 时, 表现为慢性炎症过程、形成炎 性肉芽肿
炎性肉芽肿有修复组织缺损和 降解剌激物的双重作用
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和处在无 让性的环境中,牙髓一旦出现明显炎 症,就难以恢复。
前者可传导压力和轻微接触 牙体的外部剌激,发挥本体感受功 能
后者可传导痛觉,参与防御反 应
牙周膜的侧支血液循环较为丰富
①牙槽动脉在进入根尖孔前的分支 ②牙槽的血管通过筛状孔进入牙周膜 ③牙龈血管也可分支至牙周膜
营养牙槽骨 清除炎性产物 增加病变区的修复能力
根尖周组织丰富的淋巴循环
因此,它对外界剌激的敏感性 较正常牙本质低
过度形成的修复性牙本质内无神经 支配,这也使其对外界剌激的反应性 低。
与牙本质破坏的量和范围有关
损伤因素如龋病发展的速度有关。
炎症反应
炎症是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 御性反应。 炎症的病理表现为:变质、渗出和增生
炎症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及血流的变化,血管内的液体和中性位细 胞随之进入受损区,这些是急性炎症的特 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