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合集下载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我们能造 什么?
• 我们还能 造什么?
• 但 我 们 现 在 连 这 些 都 造 不 出 来 。
一架飞机· · · 一辆汽车· · ·
一辆坦克· · ·
改 变
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我 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从历史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 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 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道路。而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国 际环境的新特点又促使中国人 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 革命的领导力量也决定了中国 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的背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实现性 五、总结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背景
民主革命胜利前夕召开 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即将诞 生的共和国确定了各项基本 政策,也提出了使中国由农 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 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 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方向。到 1952年,经过了三年的实践, 由于形势的发展,新的经验 的积累,以及对社会主义改 造步骤有了新的认识,党中 央认为,制定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党和 全国人民提出向社会主义逐 步过渡的任务,预计用十五 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来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农 三大改造 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总路线
工业化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 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 “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 的“主体”; “三改” 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过渡 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心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和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1电本身具有看不到、闻不到、摸不到、摸不得的特性。

(对)2任何磁铁均有二个磁极:即N极和S极磁铁端部磁性最弱距两端越远磁性超强。

错3磁力线在磁铁外部由S极到N极在磁铁内部由N极到S极。

错4 电磁场防护采取屏护措施,屏蔽材料一般用铜、铝、微波屏蔽可用铁制成。

对5摆脱电流是指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触电电源的最大电流。

对6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为1000欧~~2000欧不等。

对7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两种类型:电击和电伤。

对8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直接对人体的器官和神经系统造成的伤害。

对9一旦发现有人触电时,周围人员首先应迅速采取拉阐断电等有效措施,尽快使触电者离开电源。

对10将脱离低压电源的触电者,仰卧平躺,在5秒内呼喊或轻轻拍打其肩部,看有无反应,判断是否丧失意识。

对。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特点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特点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阶级斗争时期(1927年~1937年)所采取的政策和纲领。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毛泽东思想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关键时期。

总路线的内容及特点如下:
明确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方针。

坚持改变经济基础的战略方针,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社会化。

推进国民经济的规划和统制。

坚持土地革命的政策,推进农民阶级的革命化。

坚持对民族问题的统一和民族自治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依照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线、方法和步骤的。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早在全国解放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

1953年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宣部制定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1954年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总路线。

同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载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之成为整个国家的统一意志。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理?①发展才是硬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才是硬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发展才是硬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党的十三正式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包括那些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毛中特高频考点系列之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毛中特高频考点系列之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频考点之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12月正式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的表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考研培训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

2014《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考点巧解》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原因是:第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把中国从一个农业国转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之后,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有必要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万学海文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特别是贫下中农,为了避免产生两极分化,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抵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化,确实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第二,实行农业互助合作的组织与个体农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依据;考研钻石卡第三,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因素;第四,苏联社会主义的迅速发展,朝鲜战争的停战,为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014《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考点巧解》【2010年多选第22题】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答案】AB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3年下半年正式形成和制定了这条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反击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中国脱胎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成为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在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和本企业职工、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生产、粮棉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和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改造的支持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酝酿到形成和贯彻,经历了以下的过程: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一次会上讲: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随后,刘少奇、周恩来都较详细地论述过“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大致设想。

1953年6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正式进行了讨论,形成比较
完整的表述。

9月24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了这条总路线。

12月,中共中央批发中央宣传部拟定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总路线的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主体与两翼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同时,考虑到我国原来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总路线规定要逐步过渡,即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上采取逐步由低级到高级的形式,而在过渡的时间上采取分阶段逐步过渡的办法。

在改造方式上,总路线把和平改造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国策,不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也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这是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法。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以后,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党内迅速统一了认识,也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共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的新的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把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思想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在1955年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和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都分别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历史过程作了说明,阐明了这条总路线对指引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