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4课 洋务运动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感谢观看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洋务运 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及失 败原因等问题。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具体案例,如江南制 造总局的兴衰等,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的 实际情况和历史意义。
03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情况
01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概念和 事件有一定了解,但具体细节和 背景知识相对薄弱。
观察学生表现
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及时记录学生的 表现情况。
提问与回答
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小组讨论与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 讨,并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评价。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对洋务运动基本史实、代表人物、 历史意义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选择评价方式
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 学生的学习效果。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学生对史实 的理解程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等。
实施课堂评价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重点内容讲解
洋务运动的背景
介绍19世纪中后期的国内外形势,分 析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影响
阐述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 用,以及在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的 影响。
详细讲解洋务派在军事、民用工业、 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问题剖析
如何理解洋务运动的性质
利用校外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等
博物馆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洋务 运动时期的历史文物、图片和影像资 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洋务运动时期的 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洋务运动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只了解到洋务运动的一些表面现象,而对于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

提问:“你们对洋务运动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二、学情分析本课作为近代化的开端,什么是近代化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了解。

对于本课的内容,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也是个难点。

但是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课采取探究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运用能力。

三、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

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

本课分为三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全面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及内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了洋务运动。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目标2:阅读课本,记住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目的、主张、时间、口号?(重点)目标3:阅读课本,列举出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民用工业有哪些?(重点)目标4:通过小组辩论,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阅读材料及结合教材,分析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认识到洋务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点)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前两课的学习,使我们看到了侵略者的贪婪,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先进的中国人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于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时间、地点等信息,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目标和举措。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人才等,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客观评价。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认识其在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2.课件: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

2.呈现(10分钟)展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探讨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4课洋务运动
代表
口号
主要活动
军事、民用、海军、学堂
性质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既注重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的传授,又体现了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地理知识。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存在不足:学生不善于表现自己,让学生上去指图时,大多数学生比较羞涩,在前面不敢面对学生,讲话声音太小,对自己不自信,怕说错回答错问题。

改进提高: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指图练习。

会识图读图分析图是地理学科必备的技能,我以后上课时要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目的、代表人物、成就以及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

4.案例分析法: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例,分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打印好的相关案例资料。

3.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

在呈现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3.操练(10分钟)分发打印好的案例资料,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思想和行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4课洋务运动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讲授法、列表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
复习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
二、示标导入
图片:鸦片战争时期清军装备和鸦片战争后清军装备对比?学生讨论
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三、导学施教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洋务运动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既注重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的传授,又体现了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地理知识。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存在不足:学生不善于表现自己,让学生上去指图时,大多数学生比较羞涩,在前面不敢面对学生,讲话声音太小,对自己不自信,怕说错回答错问题。

改进提高: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指图练习。

会识图读图分析图是地理学科必备的技能,我以后上课时要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相关图片,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图片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问题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

3.教师讲解: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4.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让清王朝认识到
自己的落后
口 号
“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 中央
恭亲王奕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5.材料解读:
材料一: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材料二: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中华……
6.教师讲述:为克服遇到的阻力,洋务派便以用西方的科技知识捍卫中国的文化为由开展洋务运动。

中国的本体文化不变,以西方相关知识作为辅助。

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失败的命运埋下伏笔。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洋务运动简介
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
1.学生归纳: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采取了哪些措施?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军事工业 民用企业 口 号
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 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 代 表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弊 端 官办性质,官僚衙门式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官督商办性质,也存在同军事工业
一样的问题
其 他
措 施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2.材料引入:从求强到求富的转变——欲自强,必须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提示: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经费问题比较严重。

于是提出要创办民用企业,振兴商务,以为国家提供钱财。

他们首先想做的就是创办轮船招商局,以分夺洋人的利润。

目标导学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学生归纳: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过程。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时期
成就 19世纪
60年代
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发生变化 19世纪
70年代 筹建新式海军
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2.教师讲解:洋务派建立的新式海陆军,尤其是海军,成为当时亚洲第一水师,实力雄厚。

但是甲午中日战争,由于统治集团内部腐败,军备训练不当,最终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同时也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破产。

3.学生归纳:左宗棠为何能够收复新疆?清政府分别于何时在新疆和台湾建立行省?
提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战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

1884年;1885年。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李鸿章对洋务事业的评价
5.小组辩论: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教材提供的资料为基础进行辩论
观点: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6.教师总结归纳: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的结果是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课堂总结
洋务运动只是掌握实权的封疆大臣为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管理制度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在封建体制下洋务运动注定不可能走向成功。

地主阶级不可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实现独立自强。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节点。

通过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脉络,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知识点的过渡不够灵活等,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