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洋务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8.doc

合集下载

【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洋务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洋务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教案第6课洋务运动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一课。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从不同的领域进行探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所以位于本单元的第一课。

2、课程标准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洋务运动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目的,培养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评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开辟了道路,使学生了解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开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评价洋务运动,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五、教学流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已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面临的困境,和开展洋务运动的深刻背景。

)教师:近代的清王朝,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清朝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呢?(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内忧外患寻出路展示:[预习提纲]一、内忧外患寻出路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

2、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3、时间:19世纪。

4、洋务派: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5、代表人物:(1)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

(2)地方以曾国藩、、、张之洞为代表。

6、运动:“ ”的洋务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让学生知道对洋务运动有初步的认识。

)教师:通过预习教材知道,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境,清朝的统治集团也出现了分化,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了强兵富国、摆脱困境,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探索,这些人物是:展示: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教师:我们把这些人物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开展运动的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展示: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六课洋务运动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六课洋务运动

第六课洋务运动教案第六课洋务运动教案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

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求富,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从而由感知历史到逐步积累历史知识,进而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以及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从多种途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借以自强求富。

他们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教学流程】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而洋务运动则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开始。

同学们请看本课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之图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

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那么,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又有哪些?这是我们在本课中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6课洋务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6课洋务运动

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史料,以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解决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

培养学生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试图自救的运动,也是洋务派从兴办军事工业着手进行的一次变革试验。

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民用工业,于不知不觉之中将封建主义的坚冰开了些微裂缝,文化教育上的新措施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境引入.复习导入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结果?影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课本31页的图片,这幅图片是中国第一套邮票,共有三枚,面额分别是壹分、叁分和五分。

由于它的设计者使用中国传说中的龙作为图案,被称为“大龙邮票”。

该邮票是清政府下令印制的,当时正处于洋务运动时期,什么是洋务运动?它的主要内容又有哪些?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寻找答案自主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学生在阅读课文、自主探究时,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求学生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划出,标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课 洋务运动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课 洋务运动 (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

让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辩证的看待历史件及历史人物,3.情感态度价值观洋务派的不甘落后,勇于学习实践的精神,值得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务运动对近代历史起到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洋务派创办的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教学难点】洋务派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清朝统治者曾经以帝国为骄傲,但步入近代以来,两次鸦片战争,均以失败告终,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导致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封建阶级的统治危机重重。

一些有识之士就指出向西方学习才是强国之路。

于是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今天来学习《洋务运动》二、新课学习(一)“自强”“求富”教师: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大清朝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它将如何自救呢?(多媒体展示)教师:“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看到李鸿章的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1.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思考。

(1)什么是洋务运动?(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恭亲王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洋务运动的目的?(目的:强兵富国,维护封建统治)(4)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19世纪60---90年代)(5)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教师: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呢?内忧: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外患: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领土主权丧失讨论:洋务运动的原因及方法原因:直接原因: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根本原因:维护清朝统治方法: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至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优质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1、自主学习A、了解李鸿章相关史料知识B、分析洋务运动始末2、合作探究导入——师:(出示李鸿章的一张照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李鸿章!师:对,李鸿章堪称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又有人说他是满清的栋梁之材,独自支撑着清王朝的半壁河山……就连梁启超这个曾经暗杀李鸿章未遂的人物,居然在李鸿章死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体现了英雄惜英雄的叹惋。

李鸿章究竟什么人物?为何让世人有如此评价?却说李鸿章,早年师从曾国藩,靠编练淮军出家。

中道改练洋务,可以说谈洋务运动必提李鸿章,提李鸿章也必提洋务运动,为何李鸿章原本军事家出身,却改为兴洋务?又究竟何为洋务?——今天不妨让我们走入李鸿章的人生,一同去感受洋务运动的风云跌宕!(出示幻灯片:从李鸿章看洋务运动)话说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在这场中西方的较量中,中国人对自己所见到和接触到的新鲜事物都感到震惊,他们究竟看到和接触到了什么呢?让我们透过李鸿章之眼去看看。

(幻灯片,李鸿章:洋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李文忠公全集》)你们在字里行间看到当时哪些让人惊奇的事呢?生:(回答略,可引导学生从通讯交通枪炮方面去说)师:面对如此大的中西方的巨大反差,身处其境,每个中国人都会思考同一个问题:中国何去何从?李鸿章,原本是个青年才俊,对此他又有何高见呢?(幻灯片,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文忠公全集》)生:(回答略。

可引导说出李鸿章的主要观点“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文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文档

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之后,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表与图,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表与图。

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洋务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洋务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洋务运动【课标要求】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用、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完成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表格落实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的能力;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基本的辨证思考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历史发展脉络,学会将具体史实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思考学习;通过阅读课文,掌握提出要点的方法;通过分组合作学习,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和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主动融入世界的第一步的重要地位,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解学术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基本观点,并对该问题经过讨论后阐述自己的观点,初步体会学术争鸣;通过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关注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

【重点难点】一、重点: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如何认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提问:这是一幕什么样的场景?(拍卖)在哪里拍卖?拍卖的是什么?(法国,兔首)这是法国当地时间2009年2月25日巴黎佳士得拍卖行的一幕,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是一件本属于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兔首,当时一同被拍卖的还有一件鼠首,,为什么中国的文物会在巴黎被高价拍卖?(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到国外)看到这两件珍贵的文物不得不让我们想起近代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得不想起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抢劫、火烧圆明园。

学习新课:(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眼光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当历史的车轮滚进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刚败于外敌之手,却还要拼命应付国内的太平天国革命,这是一种什么局面?(内忧外患)假设: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官员,你会向皇帝提出何种解除危机的办法?(学生发言,注意归纳要点,进入新课学习)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展示洋务派的话)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看来大家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部分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课题:洋务运动课型:新授课时: 1课时课程标准: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P28——31,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这是本册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上承第一单元近代侵略与反抗,都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知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近代的屈辱历史有所了解,怎么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学生有所思考,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把握。

但是学生对于什么是洋务,什么是近代化等,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

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经验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设计理念采用讲解法、比较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故事穿插法、音像辅助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查资料,自由交流探讨,结合老师的讲解,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图文并茂,使枯燥的课文知识变成丰富有趣的历史博苑,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情景教学、讨论、音像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由交流探讨,结合老师的讲解,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新人教版-8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

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

“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

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

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

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

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

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

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

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
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因此,他们在“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

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

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第三、筹划海防。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

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

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

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

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5.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师可提出“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你怎样看待洋务运动”?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对洋务运动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6.新课讲完后,教师对全课作小结: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

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

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

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路一:可以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分析。

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思路二:可以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进行分析。

洋务派学习西方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活动与探究
1.提炼信息:根据课本的内容,请你提炼出有关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看谁能提炼得既多又准。

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应包括:兴起、内容、口号、目的、作用等。

2.小讨论:根据你自己提炼出来的有关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参见教法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