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十套)答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书上全部习题答案

3、可以这样描述:早晨6点太阳升起,水汽蒸发,逐渐成云,云越积越多,至下午2、3点开始下雨,傍晚雨过天晴,晚上6点太阳落山。
P31活动:
1、(1)它们都是从北向南流,它们的上游多数在中国境内。
(3)结论: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1)亚洲地势在东西方向上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2)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表现出东西高,中部低的特点。
3、鄂毕河、叶尼塞河位于亚洲北部,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黄河、长江位于亚洲东部,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位于亚洲南部,自北向南流,其中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和印度河流入印度洋等。关系: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2、
14活动:
1、①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②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皮毛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3)我国位于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上(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也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防震减灾的办法:及时监测、预报地震;建筑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进行防震演习,学习防震知识,提高国民防震能力等。
P23活动:
1、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这里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日本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然后总结工业分布地区)。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含答案)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十章极地地区学习目标1、会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和地球自转方向。
2、能比较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自主学习活动一:读教材P92—93图10.1和图10.2,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说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
2.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
3.当站在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在南极点上建一座房子,房子的门窗开向哪个方向?活动二:两极地区的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差异1.南极的气候有何特征(读教材P93文字)2.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哪个更冷?活动三: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1.读P92页图10.1,找出我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3.我国在南极的第三个科考站已经建成,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课堂检测1.南极洲的矿产资源最丰富的是()。
A.铁、煤B.石油、天然气C.铁、石油D.金、铜2.南极洲的气候成因有()。
A. 纬度低,阳光斜射,接受的太阳光热少B. 低气压控制,降水稀少,风力强C. 海拔高,冰雪大陆,反射率高,更加寒冷D. 终年处于极夜,无阳光照射3.去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3——5月B. 6——8月C. 9——11月D. 11月——3月4.被称为“白色荒漠”的地区的是()。
A. 北极地区B. 南极地区C. 撒哈拉大沙漠D. 塔克拉玛干沙漠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终年寒冷的地区B.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地球上的“风库”C.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但降水量比北极地区大D.南极地区由于降水量大,才形成了巨厚的冰层6.1959年12月,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
中国加入该条约的时间是( ) A .1963年 B. 1973年 C. 1983年 D. 1993年7.读图“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优质教案+练习题【含答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环境特点进行分析。
小结:1.南极地区:纬度位置:南极圈以南半球位置:南半球海陆位置: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北极地区:纬度位置:北极圈以北半球位置:北半球海陆位置: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边的亚、欧、北美三大洲部分地区。
2.纬度高。
3.北极温度比较高。
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南极地区海拔高;南极绝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冰雪有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
4.“冰雪高原”、、、承转: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每年暖季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2000多人。
极地环境如此恶劣,我们为什么还要进行考察呢呢?科学考察的宝地考察项目(二):科学考察的宝地1.极地考察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2.极地考察的意义有哪些?3.我国在极地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哪些?合作探究:4.我国每次向极地考察站派来的补给船,去时装的通过阅读课本及课件资料,充分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通过读图及同桌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极地考察的重要意义,通过标注,让学生知道我国建立的科学年正式签署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协议。
课堂总结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10 极地地理(练习)一、选择题南极洲地理环境独特,是开展科学实验的理想地区。
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地区设立了5座科学考察站,图示意南极洲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科考队员在南极洲最常见的景观是()A.沙漠B.冰雪C.草原D.沼泽2.南极洲自然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是()A.铁矿资源B.煤炭资源C.淡水资源D.石油资源3.我国科考站中全年均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长城站B.中山站C.泰山站D.昆仑站北冰洋是世界上温度最低的大洋,大部分洋面上常年覆盖着3~4米厚的坚实冰层。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随着环境变化,北极熊的生存面临困境,有人把它画成漫画b 所示。
a为北极地区局部图。
读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白令海峡()A.位于中纬度B.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C.位于东半球D.是欧洲和北美洲分界5.漫画显示北极熊面临的生存困境是()A.北半球陆地面积缩小B.当地人口密度加大C.世界的能源消耗增加D.冰层融化速度加快下图为南半球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7年级上、下册地理教材活动参考答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答案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P6 1、⑴经线形状:半圆;纬线形状:圆形。
⑵所有经线长度相同;就半球而言,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而言相同度数的纬线长度相等。
⑶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⑷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º,向东向西分别增加到180º;纬度以赤道为0º,向南向北分别增加到90º。
2、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160ºE 和20ºW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P8 1、恰当。
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用经纬网来确定,其中的纬线就相当于影剧院里的“排”,其中的经线相当于影剧院里的“列”,二者确定的某一点都是唯一的。
2、因为杰克没有明确经度116º是东经还是西经,纬度40º是北纬还是南纬,这样的地点在地球上有四个,所以这个地点不确定。
3、经度 纬度 地名 地名 经度 纬度 117ºE39ºN 天津 上海 121ºE 31ºN 123ºW49ºN 温哥华 伦敦 0º 52ºN 151ºE 32ºS 悉尼 纽约 73ºW 41ºNP10 3、人们以一天为单位起居和作息是因为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
因地球自转,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同一纬度上,不同的地点见到太阳的先后时间不同,会产生时间的差异。
P12 2、⑴一年之中,临沂每天中午太阳高度不同,夏季升的高些,冬季低些。
⑵一年之中,临沂每天白昼时间不同,夏季较长,冬季较短。
⑶夏季:正午太阳较高,白昼时间较长,地面得到太阳光热较多冬季:正午太阳较低,白昼时间较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较少3、我国陆地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P15 1、 ⑴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Y 点在X 点的东北方向,X 点在Z 点的西南方向。
2、科技圆区在学校的东南方,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圆区的正南方,学校在火车站的正北方,火车站在科技圆区的西南方向。
中学地理教学法

第3节 分析教材内容P75 一、研究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二、分析地理教材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1、了解地理教材诞生的时代背景 2、把握地理教材结构 整体分析、局部分析、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地理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核心、 具有共性、概括性、原理性强的知识、技能 与方法等。 教学难点:指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等。
地理教师的文化知识
指除了地理学科知识以外的教师需要了解 的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方面的知识,以及 熟练运用工具性学科的知识。 课后评课的基本方法,课后评课技能运用的 具体包括:社会科学、现代科学和技术的 基本要求。 一般常识,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历 史语文政治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此外还有 一定的逻辑学、美学方面的知识。 教师的文化知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2、“ABCD”模式表述方法 教学对象audience 行为behaviour 条件conditions 标准degree
例如:学生能在多给出的中国地形图上,列举三列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 案例:全国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宇宙”专题教学目 标
三、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基本要求 1、制定方法 地理课程总目标——阶段地理课程目标——单元 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应注意:认真研究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从总体上 把握课程标准的意图与要求。 其次,要具体分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进一步明确某单元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求。 第三,要将“内容标准”结合教材与实际教学特 点进行细化和标准化。
陈俐谋
第一章 地理教师论
第一节 地理教师的角色
讨论: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地理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地理教学的研究者
地理知识的传授者
新人教版7年级地理下册教材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教材习题及答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活动】(课本第3页):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1.读图6.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读图6.3,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读图6.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答案:1.西半球、北半球2.经纬度:纬度:北美洲北部约达82°N,南部达10°S,地跨寒温热三代;经度:北美洲约在170°W~20°E之间。
3.北美洲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西接南美洲;西隔太平洋与亚洲相望,东隔大西洋与欧洲相望。
【活动】(课本第3页):【活动】(课本第8~9页):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在图6.11上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6.12,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6.11上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标出它们的流向。
(2)结合图6.1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答案:1.(1)位于西部: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海拔在2000米以上位于中部:大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上位于东部: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海拔在1000米左右(2)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3)北美洲的地势具有西高东低的特点2.(1)略(2)由于北美洲西东部高、中间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由东西部向中部流、密西西比河在中部由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
【活动】(课本第12页):1.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发布范围。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编码:1701613250总学时:64 总学分:2开课学期:6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等。
一、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学地理教学法学科的研究对象,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结构,地理教学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理解地理教学过程、地理学习方法、地理学习的评价以及地理活动课程教学等,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分支系统和研究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便于后面内容的学习。
掌握地理教学目的的制定、构成和贯彻实施途径。
在了解地理科学如何转化为地理学科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材。
使学生明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内容标准以及中学地理教材的构成与特点,逐一分析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和环节,备课与教学设计、上课、练习、复习,使学生掌握它们的要求和方法,初步形成整体的教学能力。
地理学习的评价,分析教学评价的类型、功能和特点,试卷的编制、评价的组织和实施以及评价后的统计、分析和反馈等。
二、课程基本内容:(一)理论教学:绪论教学目标: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分支系统和研究方法等内容,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了解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科学属性和系统,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掌握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理论基础,学习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和研究方法,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研究方法,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概况教学目标:认识世界及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及改革的背景,明确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树立现代地理教育思想和改革的观念,并用改革的思想和观点指导后面内容的学习。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绪言《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在职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地理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目的在于研究中学地理教学,探索教学规律,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教学要求是使进修教师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的任务、要求、基本原则和教学过程;学会针对不同学生和教材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掌握地理课内、外教学和地理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明确做一名合格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更好地胜任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及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的素养,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等各个方面。
从中学地理教学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看,既有处于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学生,也有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既有作为组织教学活动依据的教材,又有为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教法与学法。
从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内容看,就要了解各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便认识其本质,揭示其规律,探索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诸问题的解决途径,促进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要承担以下任务:1.介绍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和世界主要国家中学地理教育概况,使学员对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历史有概括的了解,并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中学地理教育的比较,认识当代地理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阐明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基本特点,使学员认识地理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地理教学的三项任务及其相互联系,掌握地理教学的特点。
3.说明中学地理教学原则的作用及其产生的依据,使学员了解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掌握贯彻地理教学原则的方法。
4.阐述《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性质、作用、结构与内容,介绍中学地理教材的作用及分析方法,使学员了解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作用与结构,理解初中地理教材的教育目标、选材原则、结构体系与基本内容,并掌握分析、运用教材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教学教法一、填充题1、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学科,从教材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
从教学方法看又具有(教育学)的内容,因此,他的学科层次是介于(地理学)和(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初中地理教材以(地理科学)知识为主,学习的内容是三大部分,即(人文地理)、(社会实践)、(德育)。
3、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素养,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等方面。
4、地名具有空间性,反映在地图上往往有(点)、(线)、(面)三种表现形式。
5、中学地理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三方面的基本任务。
6、地理教育可归纳为三大类,它们是(基础地理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地理教育)。
7、智育的侧重点应从(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和发展智力)为主上来,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8、由于(地理事物及其认识方法的多样性)是地理知识的根本特性,能以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就成为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
9、地理教材包括(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三个有机系统。
10、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具有“二重性”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又有(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性很强的学科11、地理教学中有(直观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两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系列。
12、发现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一种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
13、地理教学法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学过程实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解决地理这个学科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14、地理基本技能主要是培养(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设计教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和(观察、研究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其中以(观察、研究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最为重要。
15、地理讲授法主要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
引导方法也叫(启发)方法,主要有(问答式引导)法(研讨式引导)法,(辅导式引导)法,(读讲练式引导法),(例证式引导法)。
16、地理逻辑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
17、逻辑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是(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比较法)法是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
18、地理智能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
19、地理比较法的类型有7种它们是(同类同型事物的比较),(同类异型事物的比较),(异类共性事物的比较),(横比法),(纵比法),(中心内容比较法),(综合比较法)。
20、课堂教学设计的三要素是(设计内容)(设计学生)和(设计言辞)。
21、当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地理(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课外选修课)等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22、地理数据可归纳为三大类,它们是(空间位置)(属性特征)(时态特征)。
23、地理感性知识可分为地理演变、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名称和地理数据等。
24、(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又是(能力)的核心,(智力)的开发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25、地理统计图表主要有折线、曲线、柱状、圆形或扇状等各种形式。
26、准备教学主要是指(准备教学目标、准备学生情况、准备教学材料、准备教学心理、准备教学过程、准备教学评价27、中学地理教材法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其学习方法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8、作为学校设置的地理教育课程,我国始于(清)朝后期,正规的地理教育始于(20世纪)初。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张相文)29、中学地理教育是一门(文)(理)兼及的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学地理教育内容更具有(综合)性和(广泛联系)性30、中学地理教育主要由(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地理课外教学)和(中学地理课外活动)三方面组成。
其中(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是整个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和基础。
31、中学地理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发展的(控制)作用,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32、地理理性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
33、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由(学生)、(教师)、(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场所)五个最基本要素共同构成具有复杂结构的有机整体。
34、地理例证方法包括(典型法)(范例法)(复观法)。
35、地理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基本途径一是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思维,二是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进行思维,三是运用(归纳演绎)方法进行思维。
36、直观方法包括(直感)直观方法、(象征图像)直观方法、(形象)直观方法、(图解)直观方法。
37、综合课程一般包括(复习检查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检查旧知识)(学习新教材)(巩固新知识)(进行练习)等环节。
38、直感直观方法主要有(地理观察法)(地理参观法)(地理实验法)等39地理练习方法包括(问答)练习法、(作业)练习法、(实践)操作法。
40、地理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等组成的认识能力以及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等组成的()能力。
41、学生理科地理理性知识要凭借想象和概念进行(理解、认识、记忆、创新、总结和概括)。
42、地理课的三个主要特点是(形象)(推导)(计算)。
43、地理略图的运用主要取决于()和()两大因素,略图设计的核心是(简化原图)。
44、应用()法是讲授地理特征的重要方法,同时还要运用不同的()论45、作为中学地理基础知识的()()()()等是一些地理事实材料可称为()它是形成()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1、地理感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是人们通过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
2、地理理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过程的整理加工后形成的知识3、地理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即正确的处理“人地关系”的能力4、地理基本技能:中学生经过地理学习所训练的技能是地理技能最基本部分。
5、地理教学的认识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它处于教学方法的核心,决定组织方法与教学手段6、地理教学的组织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直接行为联系的活动方法。
7、地理教学的直观方法:是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教具、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直接知觉形成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
8、直感直观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直接地感知各种地理事物的方法。
9、地理技能:是顺利完成地理认识活动和地理实践活动的动作活动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10、象征图像直观方法:运用地图和黑板略图进行教学的方法。
11、形象直观方法:是通过各种地理形象的直观教具和直观手段进行演示的方法,也称地理形象直观演示方法。
12、类比法:按知识的类别和属性进行比较的方法。
13、图解直观方法:教师以图解方式揭示地理知识的结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和规律的方法。
14、地理纲要信号法:是结合地理教材的知识组成,突出重点内容,找出知识间的联系,并且将语言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将抽象思维过程形象化,变成可观察而又便于记忆的图像。
15、教学目标: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16、分析综合法: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
综合是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属性、部分与方面结合起来考虑。
二者彼此相反而又相互联系,因此分析中的综合与综合中的分析贯穿于思维的整个过程。
17、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或其组成部分的科学。
按研究特点,自然地理学分为综合性和部门性的分组分支学科。
18、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19、地理演变:反映地理事物的外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知识20、地理概念: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一般的本质属性的知识,包括地理类别概念和地理区域概念。
21、地理基础知识:中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是地理科学知识最基础部分。
22、地理景观:反映地理事物综合景象的知识。
23、地理特征:是对一定地区内地理事物和现象及性质的概括。
24、地理规律:反应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中的必然联系的知识,包括地理分布规律和地理演变规律。
25、地理成因:反应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地理特征和规律产生原因的知识。
26、地理教学手段:指地理教学用具及其使用方法,是组成教学方法的重要方面,是实现认识活动大的物质基础,也制约着组织方法的选择。
27、地理联系因素:28、地理专题方法29、引导教学法三、简答题1、简述中学地理教学规律是指地理教学内部诸因素之间本质的必然性联系或概然性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
包括:a文图结合律b区域差异律c综合联系律d人地相关律e地理结合律f智能统一律g德智统一律h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律2、简述中学地理教学特点a地理知识内容的广泛性和地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联系乡土地理、生活实际、时事政策以及相关科学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促进知识迁移、推动教改b地理事物及认识方法的综合性: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在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变化c地理事物区域性和运用比较法认识地理事物的重要性:任何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具有特定的地理位置;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比较鉴别,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
3、简述中学地理教学四个基本原则a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原则b经常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直观教具的原则c广泛应用乡土地理资料原则d地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4、简述中学地理义务大纲的主要变化a精简多、难、深的教学内容,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义务大纲”减少了区域地理知识的内容b减少知识结构层次,更新教学内容,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c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及世界地理)由总-分-总结构体系改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新体系d教学内容顺序应由“先中后外”变为“先外后中”e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分层次明确而具体要求5、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a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b具有热爱地理教育的品质道德c具有坚定的专业基础知识d具有地理教学能力e具有全面扎实的地理教学基本功6、地理备课的“一通,二清,三备,四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通:通晓新课标二清:清楚教材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四读:通读、细读、精读教科书和泛读有关教学材料7、地理课的进行应注意那几方面?a课堂教学常规的运用b教案的实施与调整c地图能力的培养与环境意识的树立d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案、内容与形式、身教与言教四个基本关系8、简述中学地理教材的配制原则和方法四、简答题1、试述地理备课的重要性结合自己得体会谈谈应该如何钻研地理教材重要性:a备课作为教学基本环节的第一个环节起着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