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下册30诗五首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精品】八年级语文下册30诗五首教学案2新人教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下册30诗五首教学案2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教案、试题、试卷中小学 1 诗五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后两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充分体会诗歌中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理解诗文大意,并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文大意,并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进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联想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

“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

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

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

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

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全诗可分为几层?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2、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第4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第4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二、朗读诗歌
1、听读──教师X读,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
注意字词
裘 qiú 衾 qīn 瀚 hàn 羌 qiāng 掣 chè 白草折 shé
2、译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⑴教师解题。
⑵学生朗读诗歌,并根据题解划分层次。
三、学生再读诗歌
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前提下,要求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图,品味着一份份浓浓离别情。
教学札记
一、导入文本
初唐时期出现了“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还有陈子昂,他们在转变诗风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宋之问,杜审言(杜甫的祖父)等。盛唐时期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和王之涣;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诗奇丽、豪放的风格,正是岑参浪漫、豪迈、乐观的诗风的本色,这首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
学生回忆相关文学常识。
男女生分别朗读诗歌的两部分,并在小组内讨论诗歌大意。
让学生找出有关“雪”的词语。
学生朗读后小组发言,探究诗歌语言特色。
学生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默写诗歌。
课外作业
将本首诗改编成500字左右的散文。
四、品读──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佳句
⑴教师抽生朗读全诗。
⑵学生小组内讨论自己认为诗歌中写的最好的句子,在班上发言它的好处。
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中两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体会诗歌的意境,上句体现了边塞诗的豪放风格,下句体现了送别的惆怅心情。
五、学生试背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本诗的主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 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 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30.诗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0《诗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0《诗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五首》教师寄语:读史可以明智,读诗可以聪慧。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金樽()珍馐()投箸()挂罥()塘坳()庇护()阑干()风掣()突兀()狐裘()2、填写表格,识记文学常识。

诗题出处作者朝代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

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风雨不动安如山(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在反复朗读诗歌的基础上,概括五首诗的内容。

《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1、《饮酒》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2、学习《行路难(其一)》,思考下列问题:A、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B、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C、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解。

4、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A、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B、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有何言外之意?四、课堂小结收获:疑问:五、达标测试默写: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与坚定自信的名句是3、目前国内住房价格上涨不停,如果杜甫再生也许仍会慨叹: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相似意境的句子是。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学案2 新人教版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学案2 新人教版

30诗五首一、课前自学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结庐(lú):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金樽(zūn):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斗十千(dǒu):一斗值十千钱,这里形容酒美价贵。

箸(zhù ):筷子。

庇(bì):遮盖,掩护。

掣(chè):拉,扯。

瀚(hàn)海:沙漠。

挂罥(juàn):挂着、挂住。

罥,挂。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

云帆:高高的船帆。

珍羞:名贵的菜肴。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落红:落花。

辕门:军营大门。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

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著名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有“诗仙”之称。

他的诗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义市人,祖籍襄阳,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记载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人们称为“诗史”,人们称杜甫为“诗圣”。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现在湖北江陵)人。

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人称“岑嘉州”。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晚清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

代表作《病梅馆记》,诗歌代表作《己亥杂诗》,著作《定庵文集》等。

2、关于背景《饮酒》组诗共二十首。

大约是义熙十三年,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写的。

这二十首诗都是借酒为题,直抒胸臆,写出了从出仕到归隐后的生活感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行路难》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反映的是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还乡”离开长安时,友人盛情地送别与诗人愁闷愤懑、向往重返长安施展才华的复杂心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公元761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精品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精品学案

30 诗五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诗的主要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5、受诗境感染领悟作者情感,具有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学习过程《饮酒》(一)作者及背景(二)赏析诗歌《己亥杂诗》(一)作者简介(二)背景介绍(三)理解赏析a.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b.前两句诗抒情叙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名句赏析这首诗的名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两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课内检测1.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2.这首诗的名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诗的主要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学习过程《行路难》(其一)(一)背景(二)整体感知a.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b.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d.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三)问题研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积累(二)整体感知a.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b.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赏析1.诗中哪些句子写得好(或哪些词语用得精当)?谈谈自己的理解。

2.本诗有何艺术特色?(四)总结课内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金樽.()投箸.()狐袭.()布衾.()2. 《行路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你喜欢《白雪歌》中哪句诗,请做适当分析?4. 从“停杯投箸”和“拔剑四顾”两个细节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心情。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诗的主要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0 诗五首导学案3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0 诗五首导学案3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甘肃省定西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30 诗五首导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甘肃省定西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30 诗五首导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甘肃省定西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30 诗五首导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诗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最后两首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背诵诗歌.学习重点学习最后两首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学习难点1、写雪名句的赏析2、《己亥杂诗》中哲理句的赏析学法指导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通过诵读2。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知识准备岑参及龚自珍备课组补充学习流程一、导入复习导入二、检测预习1、背诵《行路难》2、简介边塞诗,介绍岑参3、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探究展示(一)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学生齐读课文。

2、解题.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他是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他与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

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

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3、结合注释翻译.4、探究质疑.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30诗五首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TN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东篱(lí) 投箸(zhù) 怒号(háo) 布衾(qīn) 突兀(wù) 浩瀚(hàn) 己亥(hài) 金樽(zūn) 歧路(qí) 挂罥(juàn) 大庇(bì) 风掣(chè) 岑参(cén shēn)(二)了解诗人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及文学家龚自珍。

除查资料,看注释外,请了解下面材料.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隐之路。

李白写《行路难》(其一)之前曾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他只好离开长安。

龚自珍(1792—1841年),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己亥年,48岁的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日《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饮酒》的作者,是时期著名诗人。

前面我们已学过他的《》。

(2)《行路难》的作者是,朝伟大诗人,有“”之称。

(3)龚自珍,代家、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二)研习课文1.品读《饮酒》(1)朗读感知①听录音一遍,听清字音、诗句的节奏及重音之处,纠正自己朗读上的错误。

②边听第二遍录音,边小声地跟读,然后自己模仿课文录音朗读1~2遍课文。

(2)句子品读①最能体现诗人隐居生活悠闲自得情趣的名句是:,。

借飞鸟归林喻指自己弃官归隐的句子是:,。

点明全诗主旨的两句是:,。

②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③“心远地自偏”是什么意思?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④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3)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品读《行路难》(其一)(1)朗读感知①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②听录音一遍,听清字音、诗句的节奏及重音之处等等,纠正自己朗读上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
30 诗五首
【预习指导】
一、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积累关于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3.结合课下注释,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2、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多媒体出示)
樽()箸()狐裘()瀚海()
掣()坳()挂罥()三重茅()
2.完善作者资料:
《饮酒》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行路难》的作者李白是(朝代)著名的(风格)诗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边塞诗的名作,作者是唐代诗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诵读感悟
2.自疑自问
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
八年级上册学习过陶渊明的诗和文,本期学习过他的《五先生传》;本册第五单元学习过《诗词曲五首》,学生重温了诗文阅读的方法。

【课堂建议】
一、教师的教学预设
1.学情预设:
通过平时的积累学生对本课作者有了了解,知人论世,有利于学生品读诗文,再加上对25课的学习,进一步训练了学生进行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开展。

但是,诗歌鉴赏始终是初中学生的难点,教学中仍需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

2.建议课时:2—3课时
2、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背诵诗歌,积累名句;
2.领会诗意,体味诗情;
难点
1.品味语言,领会诗情;
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个人所长
1.范读课文。

2.个性解读文本。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
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环节二:问题探究
《饮酒》
1.既然生活在“人境”,为什么能做到“而无车马喧”?
2.从诗歌的前四句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技巧突破:
1.引导理解“车马喧”指“上层人士的交往”,抓诗句“心远地自偏”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心境。

2.点拨赏析诗句的方法,侧重抓写法及效果进行赏析。

《行路难(其一)》
1.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
2.诗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行路难”,它是写实吗?作者为何有这种感受?
3.怎么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技巧突破:
1.重视诵读、理解。

2.知人论世,结合李白诗风理解、赏析诗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这首诗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边塞的景象有哪些特点?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为什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技巧突破:
1.由解题切入诗歌理解、赏析。

2.立足诗歌,体味景物特点,体味诗人情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可以分为四层,你能概括出每层的大意及写作意图吗?
2.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技巧突破:
1.重视诵读、感悟。

2.概括层次大意时,教师作一示例,由“扶”到“放”,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3.知人论世,理解诗人情感。

《己亥杂诗》
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技巧突破:
1.诵读感知。

2.知人论世;拓展延伸。

环节三:展示交流
展示形式:同桌展示、小组展示、全班展示综合运用等。

五、课堂微检测。

(适合全部学生)
建议一:默写诗句:(时间约5分钟)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2),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3)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建议二:课后练习一、二(时间约10分钟)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练习: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
,。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