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用药
简述渔用药物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简述渔用药物的种类及使用方法渔用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如下:1. 漂白粉:全池泼洒,防治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烂鳃病、出血病等,常规用量1.0-2.0毫克/升。
2. 氯异氰尿酸钠(有效氯55%以上):全池泼洒,防治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烂鳃病、出血病等,常规用量0.3-0.6毫克/升。
3. 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80%以上):全池泌洒,防治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烂鳃病、出血病等,常规用量0.1-0.5毫克/升。
4. 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防治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烂鳃病、出血病等,常规用量0.5-2毫克/升。
5. 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0%):一是浸浴,预防病毒病,如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等,常规用量:草鱼种30毫克/升(15-20分钟),鲑鳟鱼卵30-50毫克/升(5-15分钟);二是全池泼洒,防治细菌性烂鳃病、弧菌病、鳗鲡红头病、中华鳖腐皮病等,常规用量:幼鱼幼虾0.5-1.0毫克/升。
成鱼成虾1.0-2.0毫克/升,鳗鲡中华鳖2.0-4.0毫克/升。
6. 硫酸铜(蓝矾、胆矾、石胆):一是浸浴,防治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性原虫病,常规用量8-10毫克/升(15-30分钟);二是全池泼洒,防治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性原虫病,常规用量:淡水0.5-0.7毫克/升,海水1.0毫克/升。
7. 甲醛(福尔马林):一是浸浴,防治纤毛虫、鞭毛虫、贝尼登虫等寄生性原虫病,常规用量:淡水100毫克/升(0.5-3小时),海水250-500毫克/升(10-20分钟);二是全池泼洒,防治纤毛虫病、水霉病、细菌性鳃病、烂尾病等,常规用量10-30毫克/升。
8. 敌百虫(90%晶体):全池泼洒,防治甲壳类、蠕虫等寄生性鱼病,常规用量0.3-0.5毫克/升。
请注意,虽然上述信息提供了渔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途,但是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先咨询专业的水产养殖专家或兽医,以确保正确和安全的使用。
鱼病防治常用药物

鱼病防治常用药物
药物是防治鱼病的重要手段。
只有对症下药,合理
使用药物才能取得疗效。
(-)外用药物(除个别药品外,禁止内服)
常用的药物有:漂白粉(有效含氯量为25%以上)、生石灰、食盐、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高锰酸钾、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次氯酸钙、辛硫磷、马拉硫磷、二氯异氰脲酸钠、三氯异氰脲酸、氯氰菊酯、溴氯海因、苯扎溴铵、聚维酮碘、戊二醛、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等。
这些药物常用浸浴、挂袋、挂篓、全池泼洒消毒的方法防治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类疾病。
(二)内服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土霉素、青霉素、甲砜霉素、硫酸新霉素、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唑、磺胺间甲氧嘧啶、诺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蒽诺沙星、氟苯尼考、盐酸氯苯胍、恶喹酸、盐酸多西环素、盐酸小檗碱、三黄粉、大蒜、大蒜素等。
常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的疾病。
(三)其他用途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以下这些:
驱虫的:甲苯咪唑、硫酸二氯酚碘、敌百虫。
增氧的:过氧化钙、过氧化氢。
除藻草的扑草净。
诱食的食盐、盐酸甜菜碱。
营养的单一维生索及复合剂以及其他中草药类。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鱼病防治常用给药方法

鱼病防治常用给药方法
防治鱼病,用药方法得当与否,对于防治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防治鱼病的给药方法有内服给药法、全池泼洒法、机体浸浴法、挂篓挂袋法、注射给药法、局部涂抹法和间接投药法等。
但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全池泼洒法。
此法给药其药效不受养殖动物食欲的影响,只要做到药物溶解均匀和泼洒均匀,所有塘内个体都可接触到药物即可。
二、机体浸浴法。
此法常用于预防鱼类疾病,是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方法是将鱼苗集中在较小容器的水体中,短时间使用高浓度的药物,强迫养殖动物机体受药,对体表进行消毒处理。
机体浸浴法用药量少,防治效果好,可以大大降低防治成本,但较为麻烦。
三、内服给药法。
该法又称药饵法。
该法是根据养殖鱼类的病情,把相应的药物拌于饲料中,药物随饲料摄入鱼类机体,从而鱼类体内发挥防治作用。
此法对于预防鱼类体内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
但使用此法时要注意防止滥用药物和盲目增大用药剂量和增加用药次数以及延长用药时间。
- 1 -。
常用的鱼药有哪些

常用的鱼药有哪些养鱼的常用药有哪些?养好鱼病防治是提高养鱼产量的一个关键措施。
准备一些养鱼常用药物,则是防治鱼病的前提。
下面向广大养鱼户介绍一些养鱼 应该常备的药物。
①生石灰。
生石灰可用于春季、冬季池塘清整和养鱼季节中鱼病防治,对池塘中的病原体有一定的杀伤力;还可改良水质,并能增 加池水的肥度,保持水的酸碱度平衡,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生石灰应密封保管,在空气中吸水后,会降低效果。
②漂。
漂是鱼病防治中常用的药物之一,其作用主要是治疗细菌性鱼病,能够杀灭鱼体外及水中的细菌,还可用于清塘, 漂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最好保证在密封的陶器内,防止受潮及曝晒。
③食盐。
用于杀灭鱼体表寄生虫及细菌,在放养鱼种之前,常用食盐溶液浸洗消毒。
④。
能防治由甲壳动物引起的鱼病,还可以杀灭鱼体表、肠内的寄生虫,在鱼苗培育阶段,还可以用于杀死鱼苗池中的剑 水蚤、水蜈蚣等。
⑤大蒜。
大蒜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按照一定的比例,与饲料混合喂鱼,可防肠炎病。
⑥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有磺胺嘧啶、磺胺噻唑和磺胺胍等,饲料混合投喂,可防肠道细菌感染,也可作为防赤皮病的内服药。
目前常用的鱼药有哪些?如何使用?目前常用的鱼药有漂、漂粉精、呋喃唑酮、硫酸铜、、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钠等。
(1)漂(含氯石灰)为应用最广泛的含氯化合物,是次氯酸钙、氢氧化钙、氯化钙等物的混和物。
为灰白色颗粒状粉末,有强烈氯臭,微溶于水,含有效氯不低于25%。
本品易从空气中吸湿而分解,丧失有效氯。
当有效氯低于16%时不宜再用于消毒。
漂是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也是池塘水的良好消毒剂。
用法用量:全池泼洒,按每1立方米水加漂6~10克即可。
本品在使用时应注意池塘水pH不能偏高,否则会影响漂的使用效果。
本品应密封保存。
漂还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原虫病的病原体有杀灭作用。
可用于蚕室、蚕具消毒等。
(2)漂粉精为含氯石灰精制而成的类白色颗粒性粉末,有氯臭,含有效氯为60%~70%,是一种较理想的鱼塘消。
池塘养鱼常用药

池塘养鱼常用药池塘养鱼时,为保持鱼群的健康,经常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防治疾病、提高养殖效益。
以下是一些池塘养鱼常用的药物:过氧化物类药物:过氧化氢:具有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的作用,对水质有氧化改善作用。
过氧乙酸: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抗生素类药物: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需慎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驱虫药物:多菌灵:对鳃腔寄生虫有较好的效果,适用于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
抗病毒药物:替达夫韦: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剂: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用于提高养殖水体的营养成分,增强鱼群的免疫力。
硫酸铜、石灰等水质调节剂:硫酸铜:用于控制藻类过度生长。
石灰:用于调整水体酸碱度,维持适宜的PH值。
鱼类镇静剂:硝西泮:用于镇静、安抚鱼类,方便日常管理。
免疫增强剂:多糖体提取物:可以增强鱼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用,并遵循药物的使用说明和建议的剂量,以防止过量使用引起其他问题。
此外,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水体清洁,也是预防鱼类疾病的重要手段。
一、消毒类1. 高锰酸钾(过锰酸钾)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棱形结晶体,常作为外用防腐消毒剂使用。
在治疗烂鳃病时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也是饵料、工具、鱼缸消毒的理想选择。
2. 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快速、广谱的氧化性杀菌消毒剂,不仅具有杀菌作用,还能同时改善水质。
3. 溴氯海因溴氯海因是一种安全无毒无残留的理想消毒剂,可用于养殖水体的日常消毒。
对于几乎所有的细菌性、病毒性鱼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 聚维酮碘(碘伏)聚维酮碘是一种外伤消毒剂,可直接涂抹消毒。
对于皮表出血、体表溃烂、疖疮、腐皮烂肉、打印病、痘疮、局部竖鳞病和水霉病等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皮表鱼病均有较好疗效;除了消毒功效外,还有促进受损皮肤愈合的作用。
5. 亚甲基蓝亚甲基蓝是一种主要用于预防治疗初期水霉的药品,对于水霉、鳃霉、和小瓜虫等寄生虫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常见观赏鱼药剂与使用方法

常见观赏鱼药剂与使用方法在饲养观赏鱼时,鱼儿生病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有很多经验不足的鱼友,不知道怎样去治疗。
本期秋水鱼悦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水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常见鱼药种类:1、卤素类:如漂白粉,氯溴制剂,二氯制剂,碘制剂等,能有效的抑杀细菌。
2、重金属铜类:如有机铜,硫酸铜。
硫酸铜在杀死原生动物方面的功效相当显著,但是毒性较大。
而有机铜就能在不影响效果的同时弥补这点。
3、农药类:常见的有敌百虫等,此类药物效果显著,在经济鱼类养殖和观赏鱼渔场常用,但是家庭观赏鱼用的较少。
4、呋喃类:呋喃西林,多用于体表消毒。
呋喃唑酮,多用于肠炎,但是有副作用。
5、抗生素类:这是一类最有效的抑杀细菌、病毒和霉菌的药物。
但是要谨慎使用,长期使用会产生抗药性而使药物失效。
常见的有青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
6、中草药:这是新兴的一类鱼药,具有药效高,见效快,无毒害的特点。
常用有大蒜:大蒜素对多数致病真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杀作用。
其水浸液可杀灭原虫,主治细菌性肠炎和竖鳞病。
治疗时可拌在饵料中口服,也可浸洗病鱼。
还有大黄、黄连等。
7、其他类: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常用于药浴和新鱼检疫。
硝酸亚汞:白点病的特效药。
孔雀石绿和亚甲基蓝:用于治疗水霉病和消毒,对一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
福尔马林:药性烈,多用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食盐:调节水的渗透压,提高鱼的抗病能力,促进食欲。
配合换水和升温,即为鱼友们常说的“老三样”,对于鱼病初期,效果很好。
如何选择用药:1、弄清病原:主要有植物性病原体(病毒,细菌,霉菌,单细胞藻类等),如:肠炎,烂腮等。
还有动物性病原体(原生动物,蠕虫,环节动物等)如:白点病等。
应在弄清病原后再针对性用药。
2、疗效显著:所用的药物要在短期内使病鱼尽快好转和恢复健康。
3、安全性能好:所用的药物毒副作用小,对环境的影响小,对人体的健康不构成威胁。
4、使用方便:所用的药物操作简便。
用药的方法:1、全缸/全池泼洒:通常在轻微鱼病或发生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时使用,一般使用如甲基兰,呋喃等毒性小的药物,一般在下药时要取出活性碳,并在三日后局部换水。
几种鱼药的使用方法

几种鱼药的使用方法在鱼病防治中,如能就地利用绿色植物或中药材配制鱼药,不但可以防治赤皮病、肠炎、烂鳃等常见病,避免产生毒副作用,而且节省费用。
现将几种鱼药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三黄粉大黄、黄柏、黄芩以5:3:2的比例配制而成。
使用时,按每10公斤鱼在精饲料中添加三黄粉1公斤、食盐0.4公斤,加水适量,制成颗粒状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在发病初期治疗效果显著。
病鱼进入晚期后,由于已停止觅食,投喂药饵疗效不太理想,可将三黄粉配成1~1.5毫克/升药液全池泼洒,若配合泼洒0.5毫克/升的硫酸铜,每天1次,连续3~6天,可收到良好效果。
2、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3克煎汁全池均匀泼洒。
也可将采集的新鲜五倍子叶以堆肥形式堆放在池塘一角,每亩用量15~20公斤,10~12天后搅动池水1次,1个月后每月搅动1次。
上述方法可促使五倍子汁液或浸泡液扩渗到水体中,从而起到消毒杀菌的功效,对防治赤皮、肠炎、烂鳃等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3、马尾松叶亩水面用马尾松叶1.5公斤,捣碎后加食盐50克,拌合精料投喂。
也可每亩水面取新鲜马尾松叶40公斤,切碎研细后加水25公斤全池遍洒,或每亩水面选用鲜马尾松50公斤,浸泡于池塘进水口处,每天翻动1次。
4、烟骨取干烟骨5~7.5公斤,在桶或缸中用未污染的水20~30公斤浸泡2天,然后带渣全池泼洒。
每次进鱼前或鱼病高发期,可用之清塘杀菌1次,能有效防治鱼病发生。
在鱼病发生后,可每亩用烟骨50~100公斤入水浸泡,然后加入块状生石灰15~20公斤浸泡1天,连汁带渣均匀泼洒,治疗效果明显。
5、蓖麻叶每亩用蓖麻叶(杆)2~3公斤,切碎打浆全池均匀泼洒。
每亩水面投放2~3把,均匀散布水中,能有效预防鱼病发生。
鱼病发生后,每亩可用蓖麻叶4~5公斤,切碎或打浆拌合在饵料中连喂3天,每天1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保证药效,在投喂蓖麻叶(杆)或浆汁前,应停喂鱼食。
泼洒浆汁要均匀,应选择晴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病用药“十看”经
2004年12月18日11:02 内陆水产
鱼病是养鱼的大敌。
科学选用药物,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治鱼病,而且不少药物对鱼类有调节代谢、促进生长、改善消化吸收、协调体内机制,以及提高饵、肥料效应等作用。
当今选用药物的趋势是朝着“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方向发展。
但是,近几年来,我们发现许多养鱼者在鱼病用药过程中,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面,我们结合自己和他人多年的实践,介绍鱼病用药“十看”经。
一、看季节
4~9月一般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病流行的季节,我们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也要切实抓好防病治病工作,提高成活率。
因此,4~9月要求每月用药预防1次。
二、看时间
应在晴天上午9:00~10:00或下午16:00~17:00用药,避开中午阳光直射时间。
但阴天最好在中午12:00~13:00时用药。
三、看病因
要根据鱼病发生的周期性来帮助分析和判断病因,对症用药。
如随意用药会延误治疗时间,加重水体污染,使病情恶化。
四、看病情
病情较轻或预防用药,可用剂量的下限;病情较重的病鱼,往往已失去摄食能力,则口服方法难以治疗。
几种鱼病并发时,应先对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病使用药物。
五、看鱼类青、鲤、鲫鱼习惯栖息在水的底层,投喂药饵时,应用沉性药饵定点投喂;防治草、鳊鱼病时,应将药物粘在草料上投喂,可以避免其它吃食鱼争食药饵,能减少用药量;鲢、鳙鱼因是用鳃滤食,宜用稀面糊浆配成药浆,少量多次泼洒在水面上,可以提高投药效果。
六、看水质
药物杀灭病原体的效果,常受水中各种因素影响,一般池水中有机物越多,水温越低,pH值越高,药物毒性就越小,安全浓度也越大。
反之,有机肥越少,水温越高,pH值越低,则药物毒性就越大,安全浓度也越小。
七、看药物
鱼类药物的来源甚广,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
前者如植物性大蒜、大黄等;抗微生物药物土霉素、氯霉素等;无机盐药物有碘、氯等等。
后者有人工合成磺胺类、高锰酸钾、漂白粉、敌百虫等。
对药物的性能要了解,质量要保证。
如漂白粉容易受潮分解,使用时要测定其有效含氯量后再行配药。
过期的青霉素药效减低,甚至失效。
硫酸铜溶解时水温不要超过60℃。
硫酸亚铁应是透明的淡绿色结晶,易潮解生成黄棕色硫酸铁,失去药用价值。
少数养鱼者,将过期鱼药加倍使用,想得到治疗目的,殊不知过期鱼药有效成分多已分解,而有毒物质明显增加,往往造成大量鱼苗、鱼种中毒死亡。
八、看用量
鱼病防治药物用量过小,不能发挥消灭病原体的作用;用量过大,又可能致使鱼类中毒死亡。
因此,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
混水给药,将水剂或粉剂按整个用药水体体积,以mg/L或1×10-6表示,即为百万分率比例,如1 水体含药1g为1×10-6,亦即1mg/L。
具体做法上,先将药溶解于少量水中,使其均匀溶解后不断加入池水稀释,全池泼洒。
混饵给药,将药物均匀混入饵料中,或制成颗粒饵料投喂。
使用药量一种是按被治疗鱼类体重计算,如50kg鱼体重加呋喃唑酮5g,另一种按饵料重量计算,如1‰,即如1000kg饵料加痢特灵1kg(1000g),然后每天按鱼体3%~5%量投饵,这是根据鱼食饵量来投喂。
混合给药时应注意:一是药物混合要均匀。
做法上,先取等量药物和饵料进行等比量混合,混合后再用混合的量取同等饵料作第2次混合,如此多次,直至全部饵料混合完为止,达到药量均匀分布。
二是药物饵料中添加剂搭配要合理。
如
长期应用磺胺类药物,应补给维生素B1和K;应用氨丙淋时则减少维生素B1等。
九、看用法
泼洒法应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进行,目的是使池塘中药液浓度均匀和防止人意外中毒。
泼洒药物不能同时投喂饵料,最好先喂食,以免影响鱼类的摄食。
鱼在浮头或浮头刚结束时,不应全池泼洒施药,否则会引起鱼的大批死亡。
内服法要针对各种鱼的生活习性,选用有较强粘性的浮性饵料或沉性饵料混拌药物防治鱼病。
浮性饵料可用米糠、麸皮拌药,沉性饵料可用菜饼粉、豆饼粉拌药。
浸洗法,如须多次使用的药液,要在每次浸洗后酌情添加一些药物,以保证有效浓度,浸洗后的药液不能倒入鱼池。
十、看疗效
用药后24h内,要随时注意鱼群动态,发现异常应立即加注新水抢救;若在4~6d内死鱼数量仍保持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说明无疗效,要分析原因,继续治疗。
(作者:凌剑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