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生药学汇编
【精品】生药学复习资料(药学专业).doc

生药学复习资料(药学专业)2013-06-19一、填空题1、参考前人记载,根据现代炮制经验,炮制方法大致对分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它制法五类,其中水制包括洗、润、漂、泡、淋和水飞。
2、朱砂药材商晶规格通常分为:朱宝砂、镜面砂、豆瓣砂三种。
3、屮草药的贮存屮易发生雷变、虫蛀、变色、泛油等变质现彖,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中草药的质量和疗效。
4、麻黄的生物碱主耍存在于麻黄的一草质茎髓部5、彩响生药晶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降水量、十壤。
6、动物药全竭性平,味辛,有寿,能熄风镇惊、攻毒散结和通络止痛,英镇痛的活性成分为蝎毒素等。
7、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二杠”每年采收两次, 所得锯茸习惯上称为头茬茸和茬茸。
8、一般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可用70-9(TC迅速干燥,含挥发油的生药一般不超过35°Co9、地黄以产于河南质优。
10、川乌的炮制目的是一降低毒性,何首乌的炮制日的是缓和药性。
11、清炒分炒黄、炒焦、炒炭三种。
12、菊花的药用部位为I:燥头状花序:丁香的药用部位是丁燥花蕾。
13、进口沉香来源于瑞香科门木香,药用部位是含树脂的木材。
14、斑螫含斑螫素,具抗癌作用。
15、具有“乌金衣”特征的生药是牛黄,具有“蚯蚓头”特征的生药是阴风。
16、蚩查的入药部位是成熟雄体香囊的千燥分泌物,蟾酥的药用部位为耳后腺或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
二、写出下列药材的来源:1、马钱子:马钱科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
2、龙胆龙胆科条叶龙胆、龙服、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3、柴胡:伞形科柴胡、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4、大黄:蓼科掌叶大黄、牌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5、黄连:毛莫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
23.糅质遇 Fe3+ 生成蓝(黑)色或绿(黑)或沉淀川乌 Kedde 试验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6、厚朴:木兰科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完整word版)生药学知识点总结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1、一般采收原则: 根和根茎类;叶类和全草;树皮和根皮;花类;果实和种子;菌、藻、孢粉类;动物类。
2、产地加工——发汗: 是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 加快干燥速度。
【厚朴、杜仲、玄参】生药的变质——泛油: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的表面, 以及某些药材变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
【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含脂肪油, 当归和肉桂含挥发油, 天门冬、孩儿参和枸杞等含糖质, 这些药材会“泛油”】。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三级标准: 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部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
各论植物生药1.冬虫夏草:【基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2、【性状】虫体似蚕幼虫、表面棕色、纹络明显、足8对、中间四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呈淡黄白色;头部子座呈褐色、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纤维状类白色;气微腥, 味微苦。
3、【显微】虫体横切面:呈不规则形, 四周为虫体的躯壳, 其上密生长20-40微米的绒毛,躯壳内有大量菌丝, 其间有裂隙。
子座横切面:子囊壳近表面生, 卵圆形至椭圆形, 基部陷于子座内, 中间充满菌丝, 有裂隙。
灵芝: 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
主要成分: 灵芝多糖。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4、猪苓: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二者区别】(水试)猪苓浮起来, 茯苓下沉。
绵马贯众: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分体中柱: 环状维管束细胞内: 间隙腺毛5、海金沙: 海金沙科海金沙干燥城市的孢子。
6、【火试】置火中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闪光, 无灰渣残留。
裸子植物胚珠和种子裸露, 没有果实。
麻黄: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状】细长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有细纵棱;体轻质脆易折断;髓部红棕色;气微香, 味涩, 微苦。
【显微】粉末呈淡棕色;气孔哑铃型、下皮维管束;嵌晶纤维、草酸钙晶体。
生药学重点整理

第一节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掌握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
知识要点:生药(crude drug)是指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物。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科学。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是:(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 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 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第二节生药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重要的本草著作。
2、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3、了解生药学在药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要点:成书于秦、汉时期(公元前约200年)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本草纲目》这部著作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总结,该书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一,结构严谨,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第一章分类与记载大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的拉丁名。
2、了解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知识要点:我国生药品种繁多,据《中华本草》记载,总数约有8980种,其中常用生药约500余种。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1.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2.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3.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4.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Ch. P.、《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药辞海》等著作均按生药中文名称的笔划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
生药的记载内容主要包括名称、来源、植(动)物形态、采制、产地、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等。
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生药的拉丁名来源于原植(动)物学名,由学名中的属名、种加词附加其根、茎、叶、花、果实或角、骨等药用部位组成。
生药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总论部分)

生药学(总论部分)知识点整理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载药365种。
分上中下三品。
梁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
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
唐代:苏敬等23人《新修本草》(唐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载药884种。
北宋后期: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由嘉佑本草和开宝本草合二为一)载药1746种。
附图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以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自然分类的先驱)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716种生药的分类方法: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自然系统药理作用生药的记载大纲:名称来源植物形态产地采制性状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等。
拉丁名:学名中的属名、种加词加上其药用部位组成。
根:Radix 根茎:Rhizoma 茎:Caulis 木材:Lignum枝:Ramulus 树皮:Cortex 叶:Folium 花:Flos花粉:Pollen 果实:Fructus 全草:Herba 树脂:Resina 分泌物:Venenum单数属格形式。
斑蝥Mylabris 麝香Moschus 朱砂Cinnabaris雄黄Realgar性状鉴定通过人体的感官看、摸、闻、尝、水试以及火试等直观的方法,依照对照药材的性状,包括……等特征,对生药进行真实性鉴别。
形状: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防风(蚯蚓头)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大小色泽:表面色泽、断面色泽表面:光滑、粗糙、皱纹、皮孔、毛茸……皮类生药(外表面、内表面)叶类生药(上、下表面)质地:软、硬、坚韧、疏松、致密、黏性、粉性(山药)、轻、重、油润(当归)、绵性、角质(郁金)、柴性等。
断面:平坦、纤维性、刺状、颗粒性、裂片状、胶丝状、层层剥离等。
(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易起白霜。
白术不易折断)(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呈纤维性)(苦楝皮折断面裂片状分层)(厚朴折断面有亮星)黄芪“菊花心”。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引言概述:生药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发展、资源、利用、生物学性状及药用价值的科学,是中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生药学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本文就对生药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药学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一、植物的资源利用1.植物的药材部位划分分类原则:药材部位按功能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皮等。
药材部位的药用价值: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药用部位的选择需要结合药材的特点和用途。
2.植物资源的采集和加工采集原则:选择品质良好、适当生长期的植物进行采集;采集时要注意保护生境,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加工方法:包括晒干、炒制、蒸制、煮沸、浸泡等,不同的加工方法有助于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二、药用植物的生物学性状1.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外部形态:包括植物的高度、枝条形状、叶片特征等。
内部结构: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的结构特征,对于鉴别和选用药材具有重要意义。
2.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照要求:不同的药用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有些植物则喜欢半阴湿的环境。
温度要求: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有些植物耐寒,有些则耐热。
水分要求:不同的药用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有些喜欢湿润的环境,有些则适应于干燥的环境。
3.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包括花粉传播、授粉和种子发芽等。
无性繁殖:包括茎叶切割、块茎增殖和植物器官再生等。
三、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1.主要化学成分分类生物碱:包括单萜生物碱、二萜生物碱、生物碱混合物等。
鞣质:包括单宁鞣质、黄酮鞣质等。
挥发油:包括芳香族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等。
2.化学成分与药用活性的关系化学成分的作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在药用活性上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镇痛、抗炎、抗菌等。
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萃取、色谱技术等。
四、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1.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理作用类型镇痛作用:如罂粟壳、夏天麻等。
生药学复习资料

生药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称为生药。
2性状鉴定——是指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
3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有效成份或主成分进行和定量分析,以鉴定生药的真伪和品质优良度。
4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内部的细胞形状、组织构造以及细胞内含物特征,鉴定生药的真伪或制定显微鉴别的依据。
5指纹图谱——指生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定该生药特性的共有化学成分峰的图谱.6地道药材——指产自一定地区、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久负盛名的优质中药材。
7星点——大黄根茎的髓部有异形维管束散生或环列,习称星点8云锦纹——何首乌块根横切面皮部有4-11个异型维管束,习称云锦纹。
9过桥——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10狮子盘头——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经根及芽,习称狮子盘头。
11朱砂点——13212怀中抱月——13913鹦哥嘴——14414挂甲——306四、问答题1生药鉴定的目的是什么?生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答:目的:1、通过本草考证工作,发掘祖国医药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制定生药质量标准,努力促进生药标准化。
3、寻找和利用新的药物资源方法:1来源鉴定2性状鉴定3显微鉴定4理化鉴定5生物检定2什么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常观察哪些方面?答:性状鉴定——是指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
1性状2大小3色泽4表面特征5质地6断面7气8味9水试10火试3什么是理化鉴定?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有哪些?答: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有效成份或主成分进行和定量分析,以鉴定生药的真伪和品质优良度。
1物理常数2一般理化鉴别3色谱法4分光光度法4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生药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药:来自于自然、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药和矿物类制品。
兼有生货原药的意思。
2、生药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生理活性或药理作用,临床上有治疗价值的成分。
3、生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本身并没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或药理作用,但进入人体后可代谢转化成更有治疗价值的有效成分。
4、生药的辅助成分: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
能促进主要有效成分的吸收,增强疗效或增强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使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
5、生药的无效成分: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
6、生药学:研究生药的品种、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解决生药资源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应用科学。
7、水试:某些生药在水中有各种特殊变化,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苏木投热水中,水呈鲜艳的桃红色;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浸泡,则种子变黏滑,体积膨胀。
8、火试:火烧后产生特殊气味、烟雾、响声、颜色。
如海金沙易点燃而产生爆鸣声及闪光;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爆鸣声,起油点如珠,似烧毛发但无臭气。
9、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正品药材。
所谓道地,就是指原产的、真实的、特有的、优质的、高标准的含义。
10、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至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11、菌核:真菌在遇到不良环境时形成的坚硬核状休眠体。
如猪苓、茯苓等。
12、子实体:高等真菌在生殖时产生的具一定形态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组织体,如灵芝等。
13、子座:能容纳子实体的菌丝褥座,如虫草菌地上部分。
二、填空1、四大怀药是指(山药、牛膝、地黄、菊花)。
2、浙八味是指(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麦冬、温郁金)。
3、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
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年),载药(365种),是我国最早的本草著作。
5、《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成书于(南北朝),是现存第一本有确切年代和作者的本草。
生药学资料

定义1.1 药物(Medicines):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1.2 生药(Crude drug):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材。
从广义上讲,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1.3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drug):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 = 中药材(个子货)+饮片+中成药个子货:论个的生药,指原药用部位。
饮片:切制或切制后炮制的药材。
中医处方煎剂直接使用;或制成粉末直接饮用或外用;或中成药方剂和工业原料直接使用。
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s):即处方制剂。
根据疗效确切,广泛应用的中医处方、验方、秘方大量生产的药品。
六神丸:牛黄、蟾酥、冰片、麝香、珍珠、雄黄1.4 草药(Medicinal herb):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
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中药+ 草药。
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区生药学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生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活性成分、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 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总目标: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第2章、有效性-第3章和安全性-第4章评价方法)(1)生药的真实性鉴定方法:即“真伪”鉴定,包括基于药用部位形态学的性状和显微鉴定方法,基于生药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基于遗传物质的DNA分子标记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内 部的细胞、组织构造及细胞后含物的特 征,来鉴定生药的真伪或制定生药显微 鉴别的依据。
近年来,扫描电子显微镜已成为新的手 段应用于各类生药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生 药中所含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 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鉴定生药真伪优劣 的一种方法。近数十年,现代分析仪器的发 展,使各种色谱和光谱手段相继应用于生药 的鉴定,如用荧光分析、分光光度法和红外 分光光度法鉴定和分析生药质量的优劣;用 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生药中某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此外对含 有挥发油类生药进行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三、生药的鉴定
因生药的种类繁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 现象普遍存在,又因生药的类同品、伪品以 及生药的产地、采收季节、原植(动)物年 龄、采收后的保存年数、保存状态等的不同, 使生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生药制剂 (中成药)的临床疗效都受到影响。因此, 有必要对生药的真伪优劣进行科学的鉴定。 生药的鉴定一般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DNA分子鉴定。
近年对海洋生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从海洋藻类、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 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苔藓动物及棘皮 动物等中,发现了有生物活性的新物质,促进了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由此又产生了海洋生药学 这一新的分支学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兴起及分子生 物学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一些交叉学 科、边缘学科的诞生,生药学与分子 生物学相融合,产生了分子生药学这 一新的分支学科,为生药学的发展又 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生药学
(二)近代商品生药学时期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期,生药学发展成 为—门独立学科。由于国际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生药购销区域随之扩大,种类和数量增多,生药 便成为国际贸易的特殊商品。当时生药学的主要 内容是研究商品生药的来源,鉴定商品生药的真 伪优劣。
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商品生药学 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得到充实。以显微镜为手 段的显微鉴定方法开始应用于生药鉴定。与此同 时,化学定性和定量方法也被应用于生药鉴定工 作中。
生药学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
1.道地药材的研究及建立高质量、规模化、科学管理的 生药生产基地,同时相应地制定符合国际规范的生药标 准;
2.生药及其制剂的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3.将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引入生药研究的各个领 域,建立科学的系统和研究方法;
4.多层次、多途径开发和利用生药资源,包括海洋生物 资源;
5.细胞培养、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研究及利用以上研 究成果开发新药。
二、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一)准确识别、鉴定生药
生药种类繁多,来源十分复杂,加上各地用药 历史、用药习惯的差异和生药名称的不统一,造成 “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十分普遍,如同 名为“贯众”的药材原植物有9科17属50余种蕨类 植物。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在不同地区分别称为一 见喜、苦草、四方莲等。如果缺乏生药鉴定知识, 可能会造成生药来源不一或鉴定错误,轻则造成资 源浪费,重则出现毒副作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中国药典》收载的生药中亦尚存在不少生药为多 来源的情况,如大黄、麻黄、甘草等,对它们进行 鉴定更需要有丰富的生药学知识。
(三)评价生药的品质,制订其质量标准
对多来源生药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 鉴别,并测定生药的浸出物、有效成分或指标 成分的含量,检查重金属、农药残留量、黄曲 霉毒素等有毒物质的蓄存量,以及检验生药的 药效作用,建立生药的品质评价方法,明确优 质品种和可以利用的类同品。
(四)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二)性状鉴定
生药的性状鉴定,主要是利用感官,即 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生药的形态、 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折断现象、 断面特征及气、味等进行描述。如党参皮 松肉紧有“狮子盘头”,海马外形为“马 头蛇尾瓦楞身”,黄芪断面有“菊花心”, 苍术断面有“朱砂点”等,形象地描述了 各种生药的特征。
(二)调查、考证生药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已开展了三次大规模中药 资源调查,但新的药用植物或同种植物新的用途不 断被发现,如过去本草著作无记载或认为无药用价 值的萝芙木、长春花、喜树、红豆杉等,至今已从 中提取到有效的降血压成分利血平和抗癌成分长春 新碱、喜树碱和紫杉醇。为了合理地、可持续地利 用和开发这些药用资源,应摸清它们及其近缘种类 的分布、生境、资源蕴藏量、濒危程度等,以便更 好地保护野生资源或创造适宜条件引种栽培,保证 药源供应。
(一)基原鉴定
基原鉴定又称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植 (动)物分类学的方法把各种植(动)物生药的 植(动)物来源鉴定清楚,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 进行生药原植物鉴定,须有完整的原植物标本, 再根据标本,应用植物分类学方法,仔细观察植 物体各部分的形态,特别是花、果实、种子的形 态特征,选阅《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 图鉴》、地方植物志类等书籍及《植物分类学报》 等有关杂志。必要时核对植物标本室中收藏的模 式标本或已由植物分类学家鉴定学名的植物标本。
(三)现代生药学新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分离和分析 技术的不断进步,色谱技术,波谱技术、 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DNA分子标记 技术等先后应用于生药鉴定、生药化学成 分的分离和结构确定以及生药化学成分的 定性和定量等,推进了生药的规范化和标 准化的进程。
随着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和数目的大量积累, 对植物化学成分与其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形成 了植物化学分类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不仅具有 分类学上的意义,而且将促进新的生药资源的寻 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