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辨证习题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多选或错选不得分)1.下列关于淀粉样变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可知于结核病B.可见于骨髓瘤C.可以就是全身性疾病D.可以是局灶性病变E,由免疫球蛋白沉积而变成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3.关于血吸虫病的叙述,以下哪项就是恰当的()Λ,晚期急性虫卵结节出现大量类上皮细胞B.慢性虫卵结节的虫卵内毛蝴仍存活C.急性虫卵结节内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D.慢性虫卵结节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染E.肺内无虫卵结节形成4.液化性发炎常见于0。

A.脑B.心C.肾D.脾5.原位癌就是指()A.早期癌B.原发癌C.然膜内癌D.未出现迁移的癌E,未突破基底膜的癌6.以下H2受体拮抗剂中,抑酸促进作用最强大且长久而副作用最少的就是()。

A.西咪替丁B.雷尼替丁C.法莫替丁D.尼扎替丁7.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属于()A.凝固性发炎8.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发炎D.固缩性坏死E.坏疽8.甲亢危象的治疗,下列哪组最理想?()A.丙硫氧嗑咤+碘剂+泼尼松8.丙硫氧喀咤+泼尼松C.甲心疏咪哇十泼尼松D.丙硫氧嚅咤+甲磕咪嗖9.以下属营养必需脂肪酸的就是()A.油酸B.亚麻酸C.软脂酸D.硬脂酸E∙十二碳脂肪酸10.有关卢瓦龙县细胞癌的叙述,错误的就是()A.癌细胞形成角化珠B.不好厚腻膀胱和肾盂等处C.组织学上可有不同程度的移行上皮的特点D,呈圆形浸润性生长E.可由乳头状瘤恶变而来11.以下细胞中,再造能力最强的就是()。

A.心肌细胞B.骨细胞C.纤维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12.半抗原是指()A.既有免疫原性,又存有抗原性B.具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C.具备免疫原性,而没抗原性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E∙与蛋白质载体融合后,可以赢得抗原性13.丙酮酸段化酶是哪一个反应中的关键防?()A.磷酸戊糖途径B.糖原制备C.糖原分解D.糖异生14.脂肪酸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医学类试卷]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医学类试卷]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医学类试卷]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 新起恶寒微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1年第23题)(A)风寒表证(B)风热表证(C)暑邪夹湿表证(D)风寒夹湿表征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虚假实所致腹胀满症特点的是( )(2011年第22题) (A)时有缓解(B)按之不痛(C)喜温喜按(D)硬满拒按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虚实真假鉴别要点的是( )(2010年第22题)(A)脉有力无力(B)舌质的老嫩(C)语声的高低(D)怕冷的轻重4 咳嗽,咯痰黄稠,口干咽痛,发热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脉数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0年第26题)(A)风热表证(B)风热犯肺证(C)肺热炽盛证(D)痰热壅肺证5 下列关于表证与里证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008年第22题)(A)表证脉多浮,里证脉多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以恶寒为主,里证以发热为主(D)表证舌象变化不显,里证舌象多有变化6 “至虚有盛候”是指( )(2005年第22题)(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虚实转化7 下列哪项不是阴虚证的表现( )(2003年第21题) (A)低热潮热(B)两颧潮红(C)无汗而自汗(D)口燥咽干(E)舌红少苔8 实寒证的临床表现是( )(2001年第19题) (A)精神不振(B)面色苍白(C)舌质淡嫩(D)大便溏薄(E)小便清长9 虚热证的临床表现有( )(2000年第22题) (A)精神不振(B)少气乏力(C)形体消瘦(D)舌质淡嫩(E)口淡有涎10 辨别表证和里证首先应审查( )(1997年第24题) (A)寒热(B)头痛(C)腹痛(D)咳嗽(E)身痛11 以下哪项是亡阳的表现( )(1993年第22题) (A)汗出热而成(B)面赤肢温(C)脉浮数而空(D)口渴饮冷(E)以上都不是12 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大无力,属于( )(1993年第27题)(A)表寒里热证(B)表热里寒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E)热证转化为寒证13 鉴别表证和里证的要点,下列哪.项最主要( )(1992年第24题)(A)脉浮或沉(B)舌苔白或黄(C)有无头身疼痛(D)有无恶寒发热(E)有无咳嗽咯痰14 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属于( )(1992年第25题)(A)表热里寒(B)真热假寒(C)上热下寒(D)真寒假热(E)表寒里热15 患者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干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证属( )(2009年第26题)(A)上寒下热(B)真寒假热(C)表热里寒(D)真热假寒1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热证表现的是( )(2008年第23题)(A)壮热恶热(B)两颧潮红(C)便秘尿黄(D)舌红苔黄17 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2007年第21题)(A)阴盛格阳(B)阳气暴脱(C)阴盛阳虚(D)阴阳俱衰18 阳盛格阴是指( )(2006年第25题)(A)真热假寒(B)表寒里热(C)热证转寒(D)真寒假热(E)表热里寒19 风寒束肺证和风热犯肺证的共同症状是( )(2011年第26题) (A)咳嗽痰稀(B)苔白脉浮(C)咽喉肿痛(D)发热恶寒20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外风证表现的是( )(2010年第23题) (A)皮肤瘙痒(B)颜面麻木(C)头摇不定(D)游走性关节疼痛21 下列选项中,与亡阳证形成无关的是( )(2009年第27题) (A)阳气虚衰基础上的恶化(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C)大汗大泻大失血而致阳随阴脱(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22 下列选项中,属于阴虚证典型表现的是( )(2007年第22题) (A)发热恶寒(B)五心烦热(C)精神萎靡(D)苔黄脉细23 下列哪项是阳虚证的典型表现( )(2006年第26题)(A)神疲乏力(B)形体消瘦(C)形寒肢冷(D)舌暗脉细(E)大汗淋漓( )24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 )(2006年第28题)(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半身不遂(D)四肢抽搐(E)咳嗽25 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甚则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属于( )(2005年第23题)(A)悲则气消(B)思则气结(C)惊则气乱(D)恐则气下(E)喜则气缓26 腹痛肠鸣,呕吐泄泻可见于( )(2005年第24题)(A)风淫证候(B)寒淫证候(C)暑淫证候(D)湿淫证候(E)火淫证候27 下列哪项不是湿邪为病的特点( )(2004年第21题)(A)困重(B)闷胀(C)酸楚(D)无汗(E)舌苔腻浊28 身热恶热,汗多,尿黄,口渴,疲乏,舌红苔白,脉虚数者,应诊断为( )(2003年第22题)(A)风淫证(B)实火证(C)虚火证(D)暑淫证(E)燥淫证29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血瘀的常见因素( )(2003年第23题) (A)寒凝(B)气滞(C)气虚(D)外伤(E)阴虚30 气逆证多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2003年第24题) (A)脾、肺、肾(B)肝、肺、胃(C)肺、胃、肾(D)肝、心、肺(E)心、肾、肺31 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坐卧不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属于( )(2002年第27题)(A)热壅于肺(B)热扰胸膈(C)热在肺胃(D)热迫大肠(E)热入心包32 寒淫证候的临床表现是( )(2001年第21题)(A)肢体麻木(B)四肢抽搐(C)角弓反张(D)手足拘急(E)皮肤痞痒33 凉燥与温燥的共同病证是( )(1998年第27题)(A)脉浮数(B)舌苔干(C)有汗(D)咳嗽(E)口渴34 下列哪项不属于火淫证候的特征( )(1997年第23题) (A)壮热面赤(B)面红耳赤,烦躁(C)吐血,衄血(D)斑疹或痈脓(E)面色黄晦35 头痛眩晕,昏厥,呕血,见于( )(1993年第24题) (A)气虚证(B)气陷证(C)气滞证(D)气逆证(E)气脱证36 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黄,脉虚数,属于( )(1993年第25题)(A)伤风(B)温燥(C)火淫(D)伤暑(E)中署36 A.寒热错杂B.真热假寒C.真寒假热D.表里俱寒E.表里俱热(2005年第86,87题)37 烦热欲去衣被,胸腹温,尿清长,头晕咽干,面浮红如妆,下肢厥冷,舌淡脉弱。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总分:12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病因 (1)模拟题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病因 (1)模拟题

[真题]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病因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下列哪项不是虚热证的病机A.阳气相对偏旺B.虚性火热内扰C.阳热火邪炽盛D.失却滋养濡润E.阴液亏少不足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2题: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痰涕清稀,咽痒,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其证候是A.里寒B.虚寒C.表热D.以上均非E.表寒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3题:下列哪项不是阴证的证候A.身灼气粗B.小便清长C.倦怠无力D.语言低怯E.脉象沉紧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4题: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是下列哪项A.脉象有力与无力B.病势的缓与急C.怕冷之新与久D.病程的长与短E.疼痛喜按与拒按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5题:下列哪项不是寒证的临床表现A.口淡不渴B.脉象沉紧C.舌淡苔白D.头重如裹E.尿清便溏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6题:下列哪项不见于表热证A.舌淡苔白B.咽红痒痛C.脉象浮数D.发热恶寒E.时有汗出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7题:对证候真假的所谓"假",哪项解释最正确A.诊断错误,未认识疾病本质B.不符合常规认识的某些症征C.所有病症都是现象,皆为假D.与疾病本质相对立的症征E.病入提供的临床资料有假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8题:患者,男,61岁。

久病咳喘,吐痰稀白,舌苔自腻。

因过用温燥之品,今咳喘加剧,吐痰黄稠,舌苔黄腻。

这种变化属于A.阴消阳长B.阳消阴长C.阴证转阳D.阳证转阴E.阴虚阳亢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本为阴证,过用温燥之品,出现阳证表现,故应选c为最佳答案。

第9题:患者虚烦失眠,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其证候是A.心火亢盛B.心脾两虚C.阴虚内热D.胃气不和E.肝胃不和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阴虚不能制阳,虚火内扰虚烦失眠,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内有虚热的表现。

第10题:下列哪项一般不是虚寒证的病理变化?A.导致动风动血B.容易感受寒邪C.常与气虚同存D.可演变成亡阳E.形成痰饮水湿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11题:下列哪项不是阳证的典型表现A.便秘腹痛B.呼吸气微C.恶寒发热D.舌质红绛E.烦躁不安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12题:确认真热假寒证的最主要依据是A.面红目赤B.脉数而沉C.神昏谵语D.咽干口渴E.身灼肢厥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13题:表实寒证最常见A.薄黄润苔B.咽喉肿痛C.舌体淡胖D.脉象浮紧E.畏寒肢冷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14题:下列属于半表半里证的证型是A.厥阴病症B.肝胆病症C.中焦病症D.少阳病症E.气分病症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15题:疾病的哪个阶段较易出现证候真假A.初期阶段B.传变阶段C.中间阶段D.危重阶段第三章中医基础学E.末期阶段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16题:患者大便溏泻,完谷不化,畏寒肢冷,今又午后潮热,夜间盗汗。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新起恶寒微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1年第23题)A.风寒表证B.风热表证C.暑邪夹湿表证D.风寒夹湿表征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八纲辨证的应用,属于应用型考题。

寒邪袭表,寒性收引故头身疼痛而无汗,寒邪与卫气相争于体表,故有恶寒发热;寒不化水,津液未伤,故流涕、口不渴、萏白而润,脉浮紧也是风寒袭表的表现。

故选A。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虚假实所致腹胀满症特点的是( )(2011年第22题)A.时有缓解B.按之不痛C.喜温喜按D.硬满拒按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虚实真假的临床表现,属于理解型考题。

真虚假实病机多为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气机不畅,其本质属虚,故腹部胀满而时有缓解,或内无肿块而喜按,可知并非实邪内积,而是脾虚不运所致。

腹胀喜温喜按应为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所致。

故选D。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虚实真假鉴别要点的是( )(2010年第22题)A.脉有力无力B.舌质的老嫩C.语声的高低D.怕冷的轻重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虚实证的鉴别,属于理解型考题。

虚实真假的鉴别包括:①脉象。

②舌象。

③言语发声的高亢与低弱。

④病人体质的强弱。

故选D。

4.咳嗽,咯痰黄稠,口干咽痛,发热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脉数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0年第26题)A.风热表证B.风热犯肺证C.肺热炽盛证D.痰热壅肺证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风热犯肺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本证多有感受风热的病史,以咳嗽、咳痰为主证,病位在肺,伴有发热微恶风寒说明为表证,口干咽痛、咯痰黄稠、脉数说明是热性病。

综合看来应选B。

5.下列关于表证与里证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008年第22题) A.表证脉多浮,里证脉多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以恶寒为主,里证以发热为主D.表证舌象变化不显,里证舌象多有变化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八纲辨证中表里证的鉴别要点,属于应用型考题。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不属于风淫证候表现的是A.恶风汗出B.眩晕欲仆C.皮肤瘙痒D.口眼歪斜正确答案:B解析:风淫证: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缓,苔薄白,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

或为突起皮肤瘙痒、丘疹;或为突起肌肤麻木、口眼歪斜;或肢体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知识模块:病因辨证2.新起恶寒微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者,所属的证候是A.风寒表证B.风热表证C.暑邪夹湿表证D.风寒夹湿表证正确答案:A解析:风寒犯肺证指风寒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咯稀白痰、恶风寒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咳嗽,咯少量稀白痰,气喘,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本证多因风寒外邪,侵袭肺卫,致使肺卫失宣而成。

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风寒外感,最易袭表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降而上逆,则为咳嗽、气喘;肺津不布,聚成痰饮,随肺气逆于上,故咯痰色白质稀;鼻为肺窍,肺气失宣,鼻咽不利,则鼻塞、流清涕、喉痒。

风寒袭表,卫阳被遏,不能温煦肌表,故见微恶风寒;卫阳抗邪,阳气浮郁在表,故见发热;风寒犯表,凝滞经络,经气不利,故头身疼痛;寒性收引,腠理闭塞,故见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为感受风寒之征。

知识模块:病因辨证3.不符合外风证表现的是A.皮肤瘙痒B.颜面麻木C.头摇不定D.游走性关节疼痛正确答案:C解析:外风证:①外感风邪。

风邪侵袭人体常伴寒邪、热邪而发病,称为风寒表证或风热表证。

②风邪袭表。

③风客肌肤。

风邪侵犯皮肤,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见于风疹、荨麻疹、皮炎。

④风历关节。

风寒湿邪侵犯关节而成痹证,其中风邪甚于寒湿邪,呈游走性关节痛者,称为风痹或行痹。

⑤风袭经络。

外风侵袭经络可出现半侧面部麻木及口眼歪斜,此为面瘫。

知识模块:病因辨证4.不可见于风淫证候的是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半身不遂D.四肢抽搐正确答案:C解析:风淫证候是对外感风邪所引起证候的概括,具体可表现如风邪袭表,可见恶风微热,汗出,头痛,喷嚏,鼻塞流涕,脉缓等;风客肌肤,可出现皮肤瘙痒或瘾疹等;风邪犯肺,可出现咳呛,气喘等;风中络脉,损伤筋膜,可导致轻者局部麻木、拘急、口眼歪斜,重者强直、口噤、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等;风邪夹寒湿痹阻经络,可出现游走性关节疼痛等;风邪犯肺,导致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异常,可出现颜面浮肿,迅速遍及全身等。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3(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患者关节疼痛,沉重不移者,属于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行痹属于风邪致病,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肢体关节疼痛具有游走不定的特点;着痹属于湿邪致病,湿为阴邪,重浊黏腻,故关节疼痛具有沉重不移的特点;痛痹属于寒邪致病,寒淫证具有凝滞,收引的特性,故关节表现为拘急冷痛;热痹属于火热之邪致病,为阳热之邪,关节疼痛并有发热感。

2.凉燥与温燥的共同点是A.有汗B.无汗C.脉浮数D.干咳少痰√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考题具有一定难度,选项具有一定迷惑性。

凉燥与温燥均属于燥邪致病,燥邪的临床变现为皮肤干燥甚或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除以上表现外,凉燥常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缓或浮紧等表寒症状;温燥常有发热有汗,咽喉疼痛,心烦,舌红,脉浮数等表热症状。

3.湿淫患者头重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属于A.内湿B.外湿√C.湿伤关节D.湿渍肌肤湿淫证可表现为外湿和内湿,外湿以肢体困重,酸痛为主,或见皮肤湿疹,瘙痒,或有恶寒微热,病位在体表,是湿郁于肌表,阻滞经气所致;内湿以脘腹痞胀,纳呆,恶心,便稀等为主,病位在内脏,是湿邪阻滞气机,脾胃运化失调所致。

湿淫患者头重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病位在体表,故属于外湿。

4.下列各项中与火热致病最不相关的是A.吐血衄血B.大便干结C.局部肿疡D.脉细而弱√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火热之邪,具有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易致肿疡等特性,故临床常见吐血衄血;局部肿疡;阳热之邪耗伤津液,则见大便干结,小便短黄;火热证以阳热之邪有余为主,发热较甚,脉洪滑数有力。

5.风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常不具有A.半身不遂√B.口眼歪斜C.皮肤瘙痒D.关节游走疼痛风邪侵袭肤腠,邪气与卫气相搏于肌表,则见皮肤瘙痒,风邪侵袭经络、肌肤,经气阻滞,则口眼歪斜,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与寒湿相合,侵袭筋骨关节,痹阻经络,则见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中医诊断学第6章

中医诊断学第6章
4.①火邪的形成有外感与内生之分。外感火邪源于外感热邪、暑邪的加重或其他淫邪的转化;内生火邪源于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化热生火。②辨证要点:以壮热恶热,面赤渴饮,烦躁出血,舌红降为辨证要点。
5.①概念:疫疠是指感受疠气所引发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可分为燥热疫和湿热疫两大类。②辩证要点:以传染性强,症状相似、发病急重、传变快,兼燥热或湿热见症为辨证要点。
(原3题已删除)
3.内、外湿在证候表现上略有区别。外湿以肢体困重,酸痛为主,或见皮肤湿疹、瘙痒,病位偏于体表,乃湿郁肌表阻滞经气所致;内湿以脘腹痞胀、纳呆、恶心、便溏为主,病位偏里,乃湿阻气机,脾胃运化失调所致。湿为阴邪,致病多为寒湿之证,但郁久亦可形成湿热证。不论内湿、外湿为患,与脾关系密切,湿易困脾,脾病又易生湿,故湿邪致病,多及脾。
C.恶热汗出,口渴乏力尿黄
D.肢体灼热,烦渴汗多,神疲气短
E.发热口渴,谵妄吐衄
30.风邪致病的特点是
31.火邪致病的特点是
32.暑邪致病的特点是
A.恶寒发热,无汗头痛
B.身热不扬,头身重痛
C.身热无汗,口渴尿黄
D.寒热往来,口苦不食
E.微恶风寒,皮肤孔窍干燥
33.湿邪致病的特点是
34.寒邪致病的特点是
A.风证B.湿证
C.暑证D.寒证
E.燥证
8.下列哪项不是湿邪为病的主要表现
A.困重B.闷胀
C.痠楚D.无汗
E.舌苔腻浊
9.内燥与外燥致病的共同点是
A.气候干燥少雨B.燥邪外袭
C.干燥不润(证已删除)
D.血虚不润
E.多见于秋季
10.暑邪最易与下列哪种病邪合而致病
A.风B.寒
C.湿D.燥
E.火
11.证见发热,恶风,汗出,咳嗽,喉痒,鼻塞,脉浮缓,应辨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辨证习题一、单选题1、风邪致病的特点是()A、伤人阳气B、不易速去C、游走不定D、炎热升散2、以下哪个是伤湿的症状()A、身重而痛B、手足拘急C、肢体麻木D、咳嗽少痰3、以下哪个症状不属火邪致病()A、衄血B、斑疹C、痈脓D、瘙痒4、伤暑的脉象是()A、浮数B、濡数C、洪数D、细数5、恶闻食臭,嗳腐吞酸,是()A、劳逸所伤B、饮食所伤C、七情所伤D、房室所伤二、多选题1、寒邪致病的特点有()A、清冷B、凝滞C、粘滞D、收引E、阻碍气血运行2、以下哪些不是燥邪致病的症状()A、干咳B、咽干C、头痛D、收引E、四肢懈怠3、疫疠致病的特点是()A、生风动血B、发病急剧C、易伤津液D、证情凶险E、具有传染性4、以下对七情的描述正确的是()A、喜伤心B、悲伤肾C、恐伤肺D、思伤脾E、怒伤肝三、问答题1、试述七情证候的种类及其临床表现。

七情证候分为喜伤、怒伤、忧伤、思伤、悲伤、恐伤、惊伤七种。

临床表现如下:喜伤:心神不安,或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怒伤:肝气逆,甚者血苑于上而致神昏暴厥。

忧伤:情志抑郁,闷闷不乐,神疲乏力,食欲不佳。

思伤:健忘,怔忡,睡眠不佳,形体消瘦。

悲伤:面色惨淡,神气不足。

恐伤:怵惕不安,常欲闭户独处,如恐人将捕之。

惊伤:情绪不宁,甚神志错乱,语言举止失常。

2、饮食所伤的临床表现如何?伤在胃,可见胃痛,恶闻食臭,食欲不佳,胸膈痞满,吞酸嗳腐,苔厚腻,脉滑有力。

伤在肠,可见腹痛,泄泻。

误食毒物,可见呕吐恶心或吐泻交作,腹痛如绞。

气血津液辨证习题一、填空题1、气虚证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2、气滞疼痛的特征为胀痛,窜痛,攻痛。

3、血病常见证候可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

4、血瘀证的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

5、气滞血瘀证以病程较长和肝经部位出现疼痛痞块为审证要点。

6、水肿有阴水和阳水之分7、阳水水肿特点是头面浮肿,一般从眼睑开始,继而遍及全身。

8、阴水水肿特点是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

二、单选题1、患者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腹泻,脱肛,舌淡苔白,脉弱,辨证属()A、气虚证B、气血两虚证C、气陷证D、气滞证E、血虚证2、患者胸胁胀闷,窜痛,胁下痞块,性情急躁,刺痛拒按,舌紫暗,脉涩,辨证为()A、气虚血瘀证B、气滞血瘀证C、血寒证D、血瘀证E、气血两虚证3、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心悸失眠,舌淡嫩,脉弱,证属()A、血虚证B、气虚证C、气血两虚证D、气不摄血证E、气滞血瘀证4、临床表现为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辨证是()A、血虚证B、温燥证C、阴虚证D、津液不足证E、阳虚证5、哪一项不属血虚证表现()A、两颧潮红B、头晕目花C、心悸失眠D、手足麻木E、面色淡白6、胸胁胀闷,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脉涩,舌紫暗,此属()A、寒凝血瘀B、气滞血瘀C、气虚血瘀D、肝气郁结E、气血两虚证7、腹部坠胀,子宫脱垂,多属()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血两虚证D、血虚证E、气不摄血证8、面白无华,短气,身倦乏力,便血,舌淡,脉细弱,此属()A、气随血脱证B、气不摄血证C、气血两虚证D、气陷证E、血虚证9、胁痛咳更甚,转侧牵引而痛,气短息促,此属()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E、水饮三、多选题1、气逆证主要以___的病变为多见()A、肺B、心C、脾D、胃E、肝2、气滞疼痛的特征是()A、攻痛B、胀痛C、窜痛D、针刺痛E、隐痛3、以下哪几项为血瘀证的表现()A、脉细涩B、出血C、疼痛D、肿块E、瘰疬4、阳水与阴水的临床表现均有()A、脉沉B、水肿C、小便短少 D、舌淡苔白滑E、发热5、以下哪几项可见于痰证()A、癫狂B、瘕聚C、乳癖D、瘰疬E、梅核气6、以下哪些属饮证的临床表现()A、倚息不得平卧B、脉浮C、苔白腻D、心悸E、下肢浮肿7、哪些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A、痛如针刺B、腹内癥积C、手足麻木D、反复出血E、眼眶暗黑8、以下哪些与气陷证无关()A、脱肛B、子宫脱垂C、胃下垂D、二便失禁E、下肢痿软四、名词术语解释1、血虚证 - 指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现全身虚弱的证候。

2、气滞证 - 指人体某一脏腑或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3、痰证 - 指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及组织之间而导致的证候。

4、饮证 - 指水饮质地清稀,停滞于脏腑组织之间而导致的证候。

五、问答题1、何谓血瘀证,其临床表现有何特点?血瘀证是指离经之血瘀积于体内,或血行不畅,瘀积于经脉、脏腑组织器官而引起的病证。

其临床表现有下列特点:(1)疼痛:如针剌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剧。

(2)肿块:在体表呈青紫肿块;在腹内则坚硬按之不移,称为徵积。

(3)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

(4)唇舌爪甲紫暗,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5)舌紫间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

或见皮下紫斑,肤表丝状如缕,腹部青筋外露,下肢筋青胀痛,妇女经闭等。

2、试比较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两证均有胸胁剌痛拒按,舌暗或见紫斑,脉涩等血瘀的症状。

但气滞血瘀证的疼痛兼有胀闷,走窜作痛并见性情急躁,胁下痞块,经闭或痛经,舌质紫暗等。

而气虚血瘀证的疼痛以痛处不移为特点,并兼有面色淡白或暗紫,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沉等气虚的症状。

3、气不摄血证与血热证如何鉴别?气不摄血证多见于慢性疾患,性质属虚,其出血色淡而质薄,舌质淡,脉细弱。

血热证多见于急性病证,性质属实,其出血色鲜红质稠,舌质红绛,脉弦数。

4、水肿各证型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是什么?水肿分阳水与阴水。

阳水的临床有:头面浮肿,先从眼睑开始,继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肿势迅速,皮薄光亮。

常伴有恶风(寒),发热,肢节酸痛,苔薄白,脉浮紧。

或伴咽喉肿痛,舌红脉浮数。

或伴全身水肿,来势较缓,按之没指,肢体沉重、困倦,小便短少,脘闷纳呆,泛恶欲吐,苔白腻,脉沉。

阴水的临床表现:水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脘闷腹胀,纳呆便溏,面色恍白,神倦肢困,舌淡苔白,脉沉。

或水肿日益加剧,小便不得,腰膝酸冷,四肢不温,畏寒神疲,面色恍白或灰滞,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无力。

阳水以发病急,来势猛,先从眼睑头面,上半身肿甚为辨证要点。

阴水以发病缓,来势徐,水肿先从足部开始,腰以下肿甚为辨证要点。

5、饮证以哪些脏腑的病变为主?临床表现如何?饮证以肺、胃肠、胸胁的病变为主。

临床表现有:咳嗽气喘,胸闷,痰液滑稀色白量多,喉中痰鸣,倚息不得平卧,甚则心悸,下肢浮肿,或脘痞腹胀,水声漉漉,泛吐清水,食欲减退。

或胸胁胀闷作痛,咳喘引痛,苔白滑,脉弦等。

病因与气血津液病证习题一、单选题1、与生活接触最有关的是什么病症()A、头痛B、中风C、水肿D、消渴E、肺痨2、下列哪项不属于湿证的证候()A、全身困重B、口淡吐涎C、恶心纳呆D、脘腹痞胀E、苔腻脉滑3、对湿证的下列认识哪项不对()A、起病较徐缓B、病势多缠绵C、易阻滞气机D、多困遏清阳E、一般从寒化4、湿证的下述分类,哪项少见()A、外湿B、内湿C、虚湿D、寒湿E、湿热5、对外燥证的下述认识,哪项不对()A、以干燥为主要证候B、与内燥毫不相关C、多见于三秋季节D、干燥少雨之地常见E、阴液亏少之人易患6、下列哪项最不宜视作感受寒邪()A、淋雨下水B、服寒凉药C、衣单露宿D、食生饮冷E、冰敷胸腹7、暑闭气机证的特征表现为()A、恶热,汗出,口渴,疲乏B、胸闷,腹痛,呕恶,无汗C、神志昏迷,抽搐惊厥D、胸闷,腹胀,苔腻,发热E、恶寒,发热,身痛,无汗8、“中风”后肢体瘫痪,卧床已年余,臀部生褥疮,不红不痛,气短息弱,食少声低,面色淡白,舌质浅淡,脉沉细无力()A、阳虚血瘀证B、气虚血瘀证C、气血两虚证D、气阴两虚证E、气滞血瘀证9、津液亏虚与下列哪项的关系不密切()A、燥证B、阴虚证C、火热证D、血虚证E、气滞证10、痰饮、悬饮、支饮、溢饮主要是根据下列哪项而命名()A、饮邪的性质B、饮停的部位C、饮邪的多少D、饮停的先后E、饮停的原因11、下列病症哪项一般不是痰阻所致()A、喉中如有梅核B、中风痰鸣不语C、痫病昏仆吐涎沫D、颈部肿大如瘤E、肺痨盗汗低热12、以下哪个证一般临床未见()A、水气凌心证B、肺虚水停证C、脾虚水泛证D、肾虚水泛证E、风水相搏证13、与气虚兼并的虚证,下列哪项少见()A、气血两虚B、阳气亏虚C、气虚阳浮D、津气亏虚E、气阴两虚14、下列哪项不是痰与饮的共有症()A、形体肥胖B、头晕目眩C、咳吐涎沫D、舌苔白滑E、胸闷脘痞15、下列哪项不是津液亏虚证的表现()A、小便短少而黄B、大便干燥难解C、渴欲漱水不欲咽D、皮肤干燥枯瘪E、舌红苔少不润16、痰与饮的区别,以下哪项不对()A、痰质地较稠,饮质地较稀B、痰流动性大,饮流动性小C、痰致病广泛,饮致病局限D、痰性有寒热,饮性多偏寒E、饮可凝为痰,痰难化为饮17、对“气不固”的概念,下述哪项认识不对()A、属于气虚的范畴B、系固摄之能减弱C、卫虚不固属于肺虚D、肾气不固证常见E、有心气不固之名18、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血虚的常见原因()A、失血过多,未及补充B、脾虚食少,生血无源C、阴液亏少,干燥失润D、劳神太过,阴血暗耗E、瘀血阻滞,新血不生19、诊断属于痰证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头晕目眩B、胸脘痞闷C、恶心纳呆D、咯痰量多E、神昏痴呆20、下列哪项不是阳水的特点()A、多挟风邪为患B、按之凹陷难复C、起病急病程短D、皮肤光亮而薄E、头面部先肿21、下列哪项为气虚证的或见症()A、神疲乏力B、舌质淡嫩C、脉虚无力D、眩晕自汗E、动则加重22、水液停留的病理产物,由稀到稠的顺序是()A、湿—痰—水—饮B、湿—水—饮—痰C、水—湿—痰—饮D、饮—水—湿—痰E、痰—饮—水—湿23、胸胁胀闷与下列哪项并见,对诊断饮停胸胁证最有意义()A、咳唾引痛B、咳逆倚息不得卧C、痛彻肩背D、心悸气短E、脉沉弦24、若患者水肿而以头面眼睑先肿,起病急骤者,最宜诊断为()A、脾肾阳虚证B、风湿犯表证C、肾虚水泛证D、风水相搏证E、湿溢肌肤证25、下列哪项常不是形成气虚证的原因()A、久病重病B、劳累过度C、年老体弱D、情志过极E、先天不足26、辨别风证,最应区分()A、虚风与实风B、风水与风毒C、风湿与风燥D、风寒与风热E、外风与内风27、对实寒证的认识哪项最正确()A、有感寒的病因可询B、新起恶寒脉紧为主症C、必转变为阳虚证D、阳气亏虚是发病基础E、一般没有发热表现28、下列哪项属于典型的里实热证()A、卫分证B、气分证C、营分证D、血分证E、中焦证29、下列何证最能说明是实热证()A、身发热B、口干渴C、大便结D、小便黄E、脉洪数30、下列何症对诊断“食积”最有价值()A、脘腹疼痛B、嗳腐吞酸C、纳呆厌食D、舌苔白厚E、脉滑有力31、外科疮疡类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A、火毒B、寒湿C、痰热D、瘀滞E、脓液32、下列何证属于“内燥”的范畴()A、凉燥束表B、温燥袭表C、燥邪犯表D、燥干清窍E、血虚风燥33、“脓”最常见于哪类疾病()A、外感病B、皮肤病C、痈疡病D、肛门病E、湿热病34、下列哪项不是原发病因的因与审证求因的因之间关系的论述()A、常是因果关系B、概念不能等同C、有密切的关系D、概念完全相同E、概念时同时异35、下列哪项不是根据病因病性而采用的治法()A、清热泻火B、活血化瘀C、发汗解表D、寒者热之E、虚则补之36、下列哪项最能说明“血热证”()A、各种出血B、痈疽疔疖C、舌质绛紫D、脉滑数E、发热口渴37、血虚不会导致下列哪项()A、痰饮B、内燥C、气虚D、血脱E、内风38、下列哪项不是“气不固”的表现()A、月经淋漓B、小便失禁C、大便溏泻D、遗精滑精E、气短自汗39、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色脉改变的内容()A、局部刺痛B、面色黎黑C、肌肤甲错D、舌有紫斑E、脉象细涩40、行经前下水劳作,月经未至,少腹疼痛,喜温喜按,苔白脉沉弦,应诊为()A、血瘀证B、伤寒证C、中寒证D、血寒证E、虚寒证41、导致水液代谢失常的原因哪项少见()A、风或湿邪侵袭B、暑湿内侵C、脾肾气化失职D、过食生冷油腻E、肺失宣降42、下列哪项不是痰浊停聚形成的包块()A、癥积B、瘰疬C、乳癖D、瘿瘤E、痰包43、腹泻 2 天,口渴心烦,皮肤干瘪,眼球凹陷,舌红苔薄黄,脉弱而数,最宜诊断为()A、亡阴证B、津亏证C、阴虚证D、液脱证E、内燥证44、脘痞纳呆,恶心欲吐,呕出痰涎,苔腻脉滑,最宜诊断为()A、痰湿困阻B、饮留胃肠C、湿阻清阳D、肝胃气逆E、痰湿中阻45、排便后站立时昏倒于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脘腹不适,大便色黑,舌淡脉细数无力,最宜诊断为()A、气脱证B、血脱证C、亡阴证D、亡阳证E、气随血脱证二、多选题1、外风症的常见症名有()A、风邪袭表B、风邪犯肺C、风中脏腑D、风邪中络E、风客肌肤2、下列哪些是虫毒侵袭肌表常见的特征性表现()A、形成疮痈癣疥B、皮肤搔麻疼痛C、恶寒发热明显D、皮肤红肿溃烂E、脉伏舌红苔薄3、下述哪些不能作为诊断食积的依据()A、久不欲食B、脘腹胀痛C、呕吐酸馊D、便溏不爽E、进食不慎4、容易与麻疹初期阶段相混淆的病是()A、水痘B、风湿初期C、感冒D、瘾疹E、风疹5、症不同于热症之处主要有()A、病情更为严重B、发病更急更快C、不动风闭神D、有严格季节性E、只外受无内生6、下列哪些气滞症临床很少提及()A、脾气郁滞B、肠道气滞C、胃腑气滞D、肝气郁滞E、肺气郁滞7、对“气脱”的认识下列哪些正确()A、元气亏虚已极B、气息奄奄欲脱C、病情急剧亢奋D、病势向内向上E、可为气随血脱8、由气滞导致的病理改变,常见()A、气郁滞而化火B、气滞而致阳虚C、气滞而生痰湿D、气滞而致血瘀E、气滞而致津亏9、下列哪些是饮邪常停留的地方()A、胃肠B、肝胆C、膀胱D、胸肋E、心肺10、下列哪些是导致水停的常见原因()A、外感风邪B、火热内扰C、阳气不运D、情志所伤E、淤血阻滞11、以下哪些不是形成“内湿”的病因病机()A、气候过于潮湿B、过食油腻C、嗜酒或喜冷饮D、脾胃运化失职E、气虚卫表不固12、下列哪些是形成痰的常见病机()A、脾失健运B、肺失宣降C、肝气不舒D、心阴不足E、肾阳不振13、血虚常可导致()A、血不养神B、血虚生风C、血虚化热D、冲任失充E、卫表不固14、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主要是判断当前证候的()A、原因B、位置C、机理D、性质E、表现15、饮证的下述名称哪些存在()A、表饮,里饮B、寒饮,热饮C、虚饮,实饮D、悬饮,支饮E、水饮,痰饮16、下列哪些虫积证最常见()A、脾胃虫积证B、虫积肝胆证C、虫扰胆膈证D、虫积心肺证E、虫积肠道证17、可见气逆证的脏腑是()A、胃B、脾C、肺D、肝E、心18、临床常见的津液亏虚证有()A、胃燥津亏证B、肠燥津亏证C、肾虚津伤证D、肺燥津伤证E、脾虚液亏证19、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A、刺痛不移多属瘀B、头胀而痛属气滞C、头身困重多有湿D、发热皆为热所致E、怪病多由痰作祟20、中医认为出血的原因有()A、气虚B、血热C、血瘀D、外伤E、血寒三、填空题1、气的虚证包括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