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难错题集之病因辨证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析(二)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析(二)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析(二)1.大怒易损伤的脏腑是A 心B 肺C 肾D 肝E 脾2.过度思虑可导致的是A 气上B 气下C 气结D 气消E 气乱3.过度恐惧可导致的是A 气上B 气下C 气结D 气消E 气乱4.患者因受精神刺激而气逆喘息,面红目赤,呕血,继则昏厥卒倒。

其病机是A 怒则气上B 悲则气消C 喜则气缓D 思则气结E 恐则气下5.七情刺激,易导致心气涣散的是A 喜B 怒C 悲D 恐E 惊参考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暴怒或过于愤怒,导致肝气横逆、阳气上亢。

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思则气结,神气郁滞。

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恐则气下,肾气不固,胆气不壮,神气不宁。

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怒则气上,大怒不止,可使肝气升发太过,阳气上亢而成本证。

肝气上逆,血随气涌,故见面红目赤,甚至呕血;阳气暴张而化火,冲扰神气,可突致昏厥。

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喜乐无制,则可损伤心神,使心气弛缓,神气不敛。

细目二情志辨证要点一喜证的临床表现喜证是指由于过度喜乐,导致神气失常,以喜笑不休、精神涣散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

1. 临床表现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涣散,思想不集中,甚则语无伦次,举止失常,肢体疲软,脉缓。

2. 证候分析喜则气缓,喜乐无制,则可损伤心神,使心气弛缓,神气不敛,故见肢体疲软,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涣散,思想不集中等症;暴喜过度,神不守舍,诱发痰火扰乱心神,则见语无伦次,举止失常等症。

要点二怒证的临床表现怒证是指由于暴怒或过于愤怒,导致肝气横逆、阳气上亢,以烦躁多怒、胸胁张闷、面赤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

1. 临床表现烦躁多怒,胸胁胀闷,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眩晕,或腹胀、泄泻,甚至呕血、发狂、昏厥,舌红苔黄,脉弦劲有力。

2. 证候分析怒则气上,大怒不止,可使肝气升发太过,阳气上亢而成本证。

肝气郁滞而欲发,则见胸胁胀闷,烦躁易怒;肝气上逆,血随气涌,故见面红目赤,头胀头痛,眩晕,甚至呕血;阳气暴张而化火,冲扰神气,可表现为发狂,或突致昏厥;肝气横逆犯脾,则见腹胀、泄泻;舌红苔黄,脉弦劲有力,为气逆阳亢之征。

中医诊断学的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的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的病因辨证【文章摘要】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诊断即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病证所提出的概括性判断。

它是由基础医学引申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中国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B56【文章后源】医学美容教育网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诊断即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病证所提出的概括性判断。

它是由基础医学引申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中医诊断学的病因辨证主要有哪些呢?一、六淫六淫属于外感病因,六淫指异常的引起人类疾病的风、寒、暑、湿、燥、火之气。

二、火证火与热同类,都为阳盛之象,故火热常常混称。

进一步比较,火与热仍有所区别。

一般说来,热轻而火重。

温为热之渐,火是热之极。

由于温邪也是外感热病的一类致病因素,故温热又常并称。

火、热、温邪致病,常有易伤阴津,动风、动血等特点。

主要临床表现壮热,口渴,面红目赤,烦躁不眠,神昏谵语,甚则躁扰发狂。

或生疮疡疗毒,或吐血,衄血,发斑疹。

舌质红绛,脉洪数或细数。

病机分析火、热、温邪入气分则壮热,口渴,面红目赤,脉洪数;火热入营血,则烦躁不眠,逼血妄行,则吐血、衄血,发斑疹;热扰心神则神昏谵语,甚至躁扰发狂;火热郁结不解,腐肉成脓,则生疮疡疗毒;舌红绛,脉细数,是火热深入营血之候。

三、燥证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由口鼻而入,肺为娇脏,最易伤肺。

燥邪致病常有凉燥、温燥之分。

主要临床表现温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口鼻唇咽干燥,干咳少痰,心烦,舌干苦黄,脉浮数。

凉燥: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口不甚渴,鼻咽干燥,舌白而干,脉弦涩。

病机分析温燥多因初秋气候炎热、干燥,燥与热相合迫于肺卫,故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等证。

燥伤津液,则见口渴,口鼻唇咽干燥,心烦;燥伤肺系,可见干咳少痰;舌干苦黄,脉浮数,都为燥热之象。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1.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痰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者,证属A.表热里寒B.表里俱热C.表寒里热D.表实里虚2.发执恶寒,咽喉肿痛,大便溏软,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浮数者,证属A.表热里寒B.表里俱热C.表寒里热D.表实里虚3.四肢厥冷不可见于A.真热假寒B.阳虚C.阴虚D.亡阳1、 [答案解析] C“恶寒发热,无汗,头痛”,此为外感风寒束表所致,属表实寒证;“咳嗽痰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均提示机体有内热(肺热),属里实热证,此即表实寒证与里实热证共见,故属于表寒里热(C对)。

表热里寒多由素体阳气不足之人,复感风热之邪所致,故多为表实热证与里虚寒证共见(A错)。

表里俱热多由素有内热之人,又感风热之邪,或外感风热未罢,又传及入里所致,故多为表实热证与里热证共见(B错)。

表实里虚多由素体气血虚弱之人,复感风寒之邪所致,故多为表实寒证与里虚证共见(D错)。

2、 [答案解析] D“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舌淡苔薄,脉浮数”,均是风热袭表所致,为表实热证;“大便溏软,神疲乏力”,则由脾气虚所致,属里虚证,表实热证与里虚证在同一患者身上共见,故此属于表实里虚(D 对)。

表热里寒是指素体阳气不足之人,复感风热之邪,而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表热证及里虚寒证的表现(A错)。

表里俱热是指素有内热之人,又感风热之邪,或外感风热未罢,又传及入里(B错)。

表寒里热是指先有表寒未罢,又入里化热,或先有里热之人,复感风寒之邪,而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表寒证及里热证的表现(C错)。

3、 [答案解析] C四肢厥冷,是由四肢失于阳气温煦所致,故常见于阳虚(B对)、甚则亡阳证(D对),也可见于邪热盛极于内,致使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即真热假寒证(A对)。

阴虚证是指人体阴液亏少,其滋润、濡养等功能减退,且无以制阳,阳气偏亢,以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C错,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第九单元病因辨析细目一六淫辨证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淫证的临床表现。

中医诊断学之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病因辨证

病因辨证一、风淫证候的临床表现1、风邪侵表证:发热恶寒,汗出,苔薄白,脉浮缓2、风邪犯肺证: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3、风客肌肤证:突发皮肤瘙痒,或起丘疹,或起风团,此起彼伏,游走不定4、风邪中络证: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歪斜5、风胜行痹证:肢体关节游走疼痛6、风水相搏证:新起面睑肢体浮肿7、风淫证的辨证依据可表现为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痰痒,麻木、肢体关节游走疼痛、面睑浮肿等症。

二、寒淫证候的临床表现1、伤寒证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舌苔白,脉浮紧2、中寒证(1)寒邪客肺证:咳嗽、气喘、咯稀白痰、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

以咳喘突然发作,伴见寒象为特点(2)寒滞胃肠证: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3)寒滞经脉: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4)伴随症状: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浮3、寒淫证的辨证依据新病突起,病势较剧,有感寒原因可查,以寒冷症状为主要表现。

三、暑淫证候的临床表现1、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2、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或昏迷、惊厥、抽搐,舌绛干燥,脉濡数3、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等。

4、暑淫证的辨证依据:夏月有感受暑热之邪的病史,发热、口渴、汗出、疲乏、尿黄等为常见症状。

四、暑淫证候的证候分析1、暑与火热的性质同类,但暑邪致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其病机与证候也与一般火热证有一定的差别。

暑证是指夏月炎暑之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的病理变化。

2、暑为阳邪,具有炎热升散,耗气伤津,易夹湿邪等致病特点。

3、分析(1)由于暑性炎热升散,故见发热恶热,汗出多(2)暑邪耗气伤津,而见口渴喜饮,气短神疲,尿短黄等症(3)暑夹湿邪,阻碍气机,故见肢体困倦,苔白或黄(4)暑闭心神,引动肝风,则见神昏,甚至卒然昏倒、昏迷、惊厥、抽搐(5)暑热炽甚,营阴受灼,舌绛干燥,脉濡数(6)暑闭气机,心胸气滞而见胸闷(7)脾胃运化失司、气机升降失调,则表现为腹痛、呕恶(8)肺气闭阻,玄府不通,则为无汗、气喘五、湿淫证候的临床表现1、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浑浊。

中诊 12 病因辨证-16

中诊 12 病因辨证-16

三、饮食劳倦辨证
• 询问饮食劳倦辨证,除可获知其病情外, 还可根据其特定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 1.饮食所伤
• 饮食伤在胃,饮食不佳,胸膈痞满,吞酸 嗳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饮食伤在肠, 则腹痛,泄泻。一般饮食伤,脉见滑疾或 沉实,舌苔厚腻或黄。若不慎误食毒品, 则呕吐恶心,或吐泻交作,腹痛如绞。
(一)七情所伤
1.喜伤,则心神不安,或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2.怒伤,则肝气逆,甚者血菀于上,可致神昏暴厥。 3.忧伤,则情志抑郁,闷闷不乐,神疲乏力,食欲不 佳。 4.思伤,则健忘,怔忡,睡眠不佳,形体消瘦; 5.悲伤,则面色惨淡,神气不足; 6.恐伤,则怵惕不安,常欲闭户独处,如恐人将捕之。 7.惊伤,则情绪不宁,甚则神志错乱,语言举止失常。
(二)临床表现
1.过喜则伤心,喜则气缓,可见心气缓散不守,甚或出现语无伦 次等。 2.过怒则伤肝,暴怒则肝气逆而血乱,甚则血菀于上而暴厥。 3.过忧则伤肺,亦可伤脾,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闷闷不乐,久 之伤及于脾,则食欲不佳。 4.过思则伤脾,心脾受伤则怔忡、健忘、失眠、消瘦。 5.过悲则伤肺,肺主气,肺伤则气消,而见面色惨淡。 6.过惊则伤肾,则肾气亏虚,表现为怵惕不安及恐人将捕之。 7.过惊则气乱,《素问• 举痛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 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气乱,则情绪不宁,甚或神志错乱。
1.风淫证候 2.寒淫证候 3.暑淫证候 4.湿淫证候 5.燥淫证候 6.火淫证候
1.风淫证候
• 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咳嗽,鼻塞流涕,
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麻木,强直,痉
挛,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或皮肤瘙痒。
• 为风邪袭表,卫气不固,肺气失宣或风邪 袭于肌腠、经络之征。
2.寒淫证候
•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喘咳,苔薄白,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
第八章 病因辨证
概述
一、病因辨证:是在中医理论尤其是中医病因 学的指导下,根据临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进 行分析、归纳、以确定引起疾病具体原因的一 种辨证方法,也称为“审证求因”。
二、病因学所说的病因与辨证学所说的病因的 关系,病因学所说的病因,重在讨论原始致病 因素的致病作用;而辨证学所说的病因,主要 是对当前病变本质所作的结论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畏寒肢冷等
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
微咳、苔薄白脉浮紧。
4、辨证要点:外寒证以风寒表证为辨证要点,内寒证儿畏寒喜暖、神疲为辨
证要点。
(三)暑淫证候
1、含义:外感暑邪引发的证候。 2、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3、暑淫证的分类:
伤暑 病机:暑热内盛,耗气伤津。 冒暑 病机:暑热湿邪侵袭肺卫。 中暑 病机:暑热内闭心神,引动
食滞胃脘证和食滞肠道证的症状表现。 4、辨证要点:
以脘腹胀满或痛、嗳腐吞酸、纳呆厌食,排便臭 如败卵、舌苔垢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感谢你们的到来
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受益终生
On the principle of all things. Benefit for life! To everyone who is doing it, I hope you can chase the result you want
②以伤脏腑气血为主。 ③多虚证。 3、主要证侯:劳力过度 过逸少动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 4、辨证要点:①有过劳或过逸的经历。 ②起病缓慢而症状逐渐显现。 ③各不同劳伤的证候重点不同。
第四节 食积与虫积辨证
—、食积辨证:
1、含义:通过辨证以确定食积的病因与病机。 2、致病特点:
①导致胃的通降失和 ②食积不化产生异常气味 ③饮食久停,可进而损伤脾等 3、临床表现: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总分:12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辩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辩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辩证1.第一节病因辩证病因辨证是以中医病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识别疾病属于何种因素所致的一种辨证方法。

病因辨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四个方面,其中六淫、疫疠属外感性病因,为人体感受自然界的致病因素而患病。

七情为内伤性病因,常使气机失调而致病。

饮食劳逸则是通过影响脏腑功能,使人生病。

外伤属于人体受到外力损害出现的病变。

一、六淫、疫疠证候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来的致病邪气。

六淫的致病特点:一是与季节和居住环境有关,如夏季炎热,患暑病的人多;久居潮湿之地,易感受湿邪;二是六淫属外邪,多经口鼻、皮毛侵入人体,病初常见表证;三是六淫常相合致病,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又常常相互影响或转化。

疫疠为自然界一种特殊的病邪,其致病具有传染性强,并迅速蔓延流行的特点。

(一)风淫证候风证,是指因感受风邪而引起的一类病证。

因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故具有发病急、消退快、游走不定的特点。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咳嗽,鼻塞流涕。

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颜面麻木不仁,口眼歪斜,或颈项强直,四肢抽搐,或皮肤瘙痒。

【证候分析】风邪袭表,伤人卫气,使腠理开合失常,故见发热恶风、头痛、汗出。

风邪犯肺,肝气失宣,故见咳嗽、鼻塞流涕。

脉浮缓、苔薄白,为风邪犯卫之证候。

风邪侵袭经络,经气阻滞不通则见麻木,口眼歪斜,强直,抽搐。

风邪搏于皮肤,故见皮肤瘙痒。

(二)寒淫证候寒证,是指因感受寒邪引起的一类病证。

因寒为阴邪,其性清冷,凝滞收引,故易伤人阳气,阻碍气血运行。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喘咳,鼻塞,苔白薄,脉浮紧。

或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等。

【证候分析】寒邪束表,清冷收引,腠理闭塞,卫阳之气被遏而不得宣发,故见发热恶寒,无汗;寒邪郁于经脉,则头痛,身痛;肺合皮毛,皮毛受邪,内舍于肺,肺气先宣降,故喘咳,鼻塞;脉浮紧,苔白簿,乃寒袭于表的征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A.痰饮
B.溢饮
C.支饮
D.悬饮
83. 饮邪停于胸者称为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停留胃肠者为痰饮;水流胁下者为悬饮;饮溢肢体者为溢饮;支撑胸肺者为支饮。

84. 饮邪停于胃肠者称为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停留胃肠者为痰饮;水流胁下者为悬饮;饮溢肢体者为溢饮;支撑胸肺者为支饮。

127. 过度愤怒可导致
A飧泄B呕血C昏厥D薄厥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怒则气上:是指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甚则昏厥卒倒;若兼发肝气横逆,可兼见腹痛、
腹泻等症。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返)则生,不反则死。

"故选ABCD。

129. 下列各项中,属于“寒从中生”的有
A阳气虚衰,阴寒内生B阳气虚衰,寒饮停聚
C寒邪直中,伤及脾胃D饮食生冷,伤及中阳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寒从内生,或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属于内生"五邪"。

脾肾乃先后天阳气之本,故其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寒从中生也是提示阳气虚弱的内部根本原因,而非外邪。

故选ABCD。

2014:
A.热极生风
B.气虚生风
C.阴虚风动
D.肝阳化风
83. 导致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的病机是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肢体震颤、麻木,手足拘急,肌肉瞤动。

84. 导致肢体麻木震颤,眩晕欲仆的病机是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肝阳化风:眩晕欲仆,急躁易怒,耳鸣,项强,头摇,肢体震颤,语言謇涩,甚至突然昏仆,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136. 寒淫症可见的表现有
A.腹痛腹泻
B.畏寒肢冷
C.咳嗽气喘
D.鼻流清涕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寒淫证指寒邪侵袭机体,阳气被遏,以恶寒甚、无汗、头身或胸腹疼痛、苔白、脉弦紧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

临床表现
(一) 伤寒证: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

(二) 中寒证1. 寒邪客肺证:咳嗽、气喘、咯稀白痰、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

以咳喘突然发作,伴见寒象为特点。

2. 寒滞胃肠证: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

3. 寒滞经脉: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

4. 伴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伏。

137. 饮症可见的表现有
A.带下量多
B. X痞腹胀
C.咳痰黏稠
D.心悸气喘
【参考答案】BD
【考查知识点】临床表现:1. 痰饮:脘腹痞胀,泛吐清水,脘腹部水声辘辘。

2. 悬饮:肋间饱满,咳唾引痛,胸闷息促。

3. 溢饮: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肢节疼重等。

4. 支饮:胸闷心悸,气短不得卧等症。

5. 头目眩晕,舌苔白滑,脉弦或滑。

6. 饮证的辨证依据是,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

2013:
20.下列各项中,属于伤风表证特点的是
A.恶寒重发热轻B.发热重而恶风
C.恶寒而不发热D.发热轻而恶风
【参考答案】D
23.下列各项中,属于痰证与饮证均可见的表现是
A.眩晕、失眠B.苔腻、脉弦
C.胸闷、脘痞D.肠鸣、泄泻
【参考答案】C
25.风热犯肺证与燥邪犯肺证均可出现的表现是
A.恶寒发热、脉浮B.鼻流浊涕、咯痰黄稠
C.咳嗽喘急、胸痛D.鼻咽干燥、痰少
难咯
【参考答案】A
A.风邪B.寒邪
C.暑邪D.湿邪
83.六淫邪气中,易阻遏气机的是
84.六淫邪气中,易耗伤津液的是
【参考答案】83.D 84.C
128.痰饮的致病特点有
A.阻滞气血运行B.影响水液代谢C.易于蒙蔽心神D.病证变幻多端【参考答案】ABCD
135.下列各项中,属于暑淫证表现的有
A.恶寒发热B.渴喜冷饮
C.神疲气短D.脉虚数
【参考答案】BCD
137.下列各项中,可导致经少、经闭的有
A.阴虚火旺证B.气血两虚证C.气滞血瘀证D.阳虚寒凝证【参考答案】BCD
138.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均可见的表现有
A.神识异常B.面色晦滞
C.喉中痰鸣D.咯痰黄稠
【参考答案】AC
2012: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风淫证候表现的是
A.恶风汗出B.眩晕欲仆C.皮肤瘙痒D.口眼斜
【参考答案】B
2011:
23.新起恶寒微发热,头身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者,所属的证候是A
A.风寒表证
B.风热表证
C.暑邪夹湿表证
D.风寒夹湿表征
【参考答案】A
2010:
2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外风证表现的是
A.皮肤瘙痒B.颜面麻木
C.头摇不定D.游走性关节疼痛
【参考答案】C
2008: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热证表现的是
A壮热恶热B两颧潮红C便秘尿黄D舌红苔黄
136下列选项中,属于湿热内阻证表现的有
A女子带下黄臭,外阴瘙痒B身目发黄如橘皮,皮肤瘙痒
C大便秘结不通,日晡潮热D小便短黄浑浊,小腹胀痛
【参考答案】ABD
2007:
23.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应属
A.燥痰
B.热痰
C.湿痰
D.风痰
【参考答案】B
2006:
28.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
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半身不遂D.四肢抽搐E.咳嗽
【参考答案】C
2005:
23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甚则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属于
A.悲则气消B.思则气结C.惊则气乱D.恐则气下E.喜则气缓
24 腹痛肠鸣,呕吐泄泻可见于
A风淫证候B.寒淫证候C.暑淫证候D.湿淫证候E.火淫证候
【参考答案】B
2004:
21. 下列哪项不是湿邪为病的特点?
A. 困重
B. 闷胀
C. 酸楚
D. 无汗
E. 舌苔腻浊
【参考答案】D
2003:
22. 身热恶热,汗多,尿黄,口渴,疲乏,舌红苔白,脉虚数者,应诊断为
A风淫证 B. 实火证 C. 虚火证 D. 暑淫证E. 燥淫证
【参考答案】D
2001:
21.寒淫证候的临床表现是
A.肢体麻木B.四肢抽搐C.角弓反张D.手足拘急E.皮肤痞痒
2000:
24. 瘟黄病候初起时的临床表现有
A. 头痛如劈
B. 发热恶寒
C. 斑疹透露
D. 四肢逆冷
E. 神昏谵语
【参考答案】B
132. 冒湿的临床表现有
A. 头胀而痛
B. 关节屈伸不利
C. 小便清长
D. 首如裹
【参考答案】D
1998:
27. 凉燥与温燥的共同病症是:
A. 脉浮数
B. 舌苔干
C. 有汗
D. 咳嗽
E. 口渴
【参考答案】D
130. 火淫证候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谵妄
B. 疲乏
C. 烦躁
D. 斑疹
【参考答案】ACD
135. 风邪致病的临床表现有:
A. 身重而痛
B. 皮肤瘙痒
C. 疲乏无力
D. 肢体麻木
【参考答案】BD
1997:
23. 下列哪项不属于火淫证候的特征:
A. 壮热面赤
B. 面红耳赤,烦躁
C. 吐血,衄血
D. 斑疹或痈脓
E. 面色黄晦
【参考答案】E
1996:
130. 凉燥与温燥相同的症状是:
A. 鼻塞
B. 面赤
C. 舌干
D. 脉浮
【参考答案】CD
1995:
136. 火淫证候的表现有:
A. 谵妄
B. 斑疹
C. 痈脓
D. 烦躁
【参考答案】ABCD
精品文档
1993:
25. 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黄,脉虚数,属于:
A. 伤风
B. 温燥
C. 火淫
D. 伤暑
E. 中暑
【参考答案】D
1992:
A. 舌质红或绛,脉数
B. 气急疲乏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3. 火淫证候可见:
104. 暑淫证候可见:
【参考答案】103.A 104.C
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