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第1篇】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

2.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领悟诗中的意境。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理解字、词、句意板书课题。

教师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的左侧板书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正音:“疏”读Shu不读Su。

2.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分四人组),理解诗的字、词、句意。

3.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对字、词、句理解的情况。

(2)分句解释诗意(同学们相互补充)。

(3)教师小结后解题,介绍作用。

三、诗文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根据诗意学生画简笔画(指名两位学生分别在黑板和幻灯片画,其他学生在草稿上画)。

2.师生评画。

(l)评黑板上的画。

同学们认为画得很美,但画中枝繁叶茂的树木固然好看,但不符合“未成阴”的诗义。

(2)评幻灯片上的画。

同学们感觉通过抽出的新芽、延伸的小路、茂盛的菜花、翻飞的蝴蝶、儿童的形态,充分展示了春天的气息。

(3)修改自己的画。

四、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1.师:古人咏诗有什么习惯动作生:摇头晃脑。

师:为什么会摇头晃脑呢生:读出节奏,抒发感情。

请一位学生用“/”“||”“…”画出这首诗的节奏。

(幻灯出示:“…”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短,“/”表示断开拖韵时间长,“||”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哪位学生表演一下(一名学生上台摇头晃脑地背起来,其他同学也随之自由背诵,气氛活跃。

)2.讨论: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抒发浓浓的春意的呢小结:你的这种情感就是当时作者的情感。

五、练习1、在自己的作品右侧附上这首诗(要求默写)。

2.在自己的作品下方用一段话解释诗的意思。

3.将你的作品加工,添上颜色送给家长或朋友。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14篇)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14篇)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14篇)《宿新市徐公店》篇1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课。

二、教学课题1、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情景,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二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

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中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诗人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四、教学方法本课是一篇诗作,短短二十多个字便向我们呈现了在美好春色中儿童捕蝶的快乐情景。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为了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图文结合,从图悟文,感悟图文相通之处,理解诗意,进入意境。

并采用自由读,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赛读、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再到提高的认知过程。

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相信学生一定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乡野春色之美与儿童之趣,更深层的去领会与体味。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认识诗人。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找春天》后知道了哪些春天的特征呢?谁能给大家说些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呢?(学生回顾旧识,积累词语)师:春天实在是美呀,不但我们喜爱,我们的一位诗人朋友也十分喜爱春天还特地为自己在春天里看到的情景写了一首诗。

你们想知道他是谁,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吗?教师出示诗人图像及名称,教师介绍诗人。

百度百科:杨万里_百度百科(学生会记起上学期学习的《小池》是他的诗作。

)二、看图说话,出示课题1、教师展示课题图片,问:谁来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和事,肯定学生并将图中事物板书出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教学课本P40~41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1、指出背诵《绝句》2、指名说说绝句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

板书后,“宿”,住。

“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

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

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

完成《作业本》第1题(2)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2〉检查〈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

“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回答后。

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

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

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

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2〉讨论后,教师小结: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说课讲解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说课讲解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过程: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学生字“篱、径”,理解“疏疏、一径深、急走”等词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诵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掌握一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感,并有感情的诵读诗文。

教学准备:课件、古筝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介绍诗人1、导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早就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诗人,谁能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生自由背诵今天,我们就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

2、解题:自己读一读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师帮助学生解题新市:湖南省攸县北。

宿:住宿。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师指导读诗题:宿/新市/徐公店3、师:是谁住在了新市的徐公店里?(生:杨万里)师板书:[宋]杨万里(出示课件)介绍杨万里二、初读,感知古诗大意1、故事入诗: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后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诗句,注意把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要有停顿。

再指名读,齐读。

三、细读,理解诗意1、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再自由读一读诗,说一说你的眼前浮现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知道的?生发言,师板书:篱落一径树头花落儿童黄蝶菜花“小径”一处,师引导学生联系“远上寒山石径斜”来理解。

2、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细读诗句,填空:(课件出示)()的篱落()的小径()的树头()的花()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1)出示前两句中的景物生汇报,(师:从哪知道的?)师相机完善板书:疏疏深未成阴师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子尚未成荫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暮春时节的乡村画卷。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篇1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

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碟的生动场面。

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个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领悟《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ppt等。

一、导入1、(播放ppt)你们听,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轻轻地拂过我们的脸庞,带来了清新,掠过那枝头增添了新绿,她又把纤手一挥,装扮了五彩世界,渐渐地,她已来到了我们身旁,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妩媚与生机。

2、“美丽”似乎成了春天的代名词,所以历代诗人都把对春天的喜爱化作了一首诗篇,你记得哪几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学生交流:《咏柳》《江南春》《游园不值》……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二、解题1、解题1)谁来读一下课题?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新市: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公”是对年长人的尊称。

3)读了题目,你觉得缺了什么?(作者)2、介绍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

三、初读课文1、出示全文,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来到乡间感受春的气息。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指名读诗并正音。

篱落3、听听别人又是如何吟诵此诗的(听录音)4、让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朗读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新市徐公店》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谁能来背背《小池》这首古诗?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

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它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

(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然后全班齐读。

4.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

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5.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另一名学生读。

6.这几位同学读得真好。

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7.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

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

篱落疏疏
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

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然后,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

(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

还有谁来?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很难找到。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

1.过渡。

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

(配乐朗读)
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

(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

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

)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

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
8.同桌互背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五、激发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

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到的景色。

2.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3.今天小朋友们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有感情地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