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散文阅读版含答案
江苏版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训练试卷:散文阅读专题卷3 (含解析)

散文阅读专题卷(三)(对应学生用书第127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2016·南京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0分)瓦尔登湖(节选)梭罗①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
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人。
我起身很早,在湖中洗澡,这是个宗教意味的运动。
黎明带来了英雄时代。
在最早的黎明中,我坐着,门窗大开,一只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的蚊虫在我的房中飞,它那微弱的吟声都能感动我,就像我听到了宣扬美名的金属喇叭声一样。
此中大有宇宙本体之感,宣告着世界的无穷精力与生生不息。
黎明啊,一天之中最值得纪念的时节,是觉醒的时辰。
那时候,我们的昏沉欲睡的感觉是最少的了。
但是,如果我们并不是给我们自己的禀赋所唤醒,而是给什么仆人机械地用肘子推醒的;如果并不是由我们内心的新生力量和内心的要求来唤醒我们,既没有那空中的芳香,也没有回荡的天籁的音乐,而是工厂的汽笛唤醒了我们的——如果我们醒时,并没有比睡前有了更崇高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白天,即便能称之为白天,也不会有什么希望可言。
感官的生活在休息了一夜之后,人的灵魂,或者就说是人的官能吧,每天都重新精力弥漫一次,而他的禀赋又可以去试探他能完成何等崇高的生活了。
可以纪念的一切事,我敢说,都在黎明时间的氛围中发生。
诗歌与艺术,人类行为中最美丽最值得纪念的事都出发于这一个时刻。
所有的诗人和英雄都像曼依,那曙光之神的儿子,在日出时他播送竖琴音乐。
早晨是我醒来时内心有黎明感觉的一个时候。
改良德性就是为了把昏沉的睡眠抛弃。
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
清醒就是生活。
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
要是见到了他,我怎敢凝视他呢?②我们必须学会再苏醒,更须学会保持清醒而不再昏睡,但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而应寄托无穷的期望于黎明,就在最沉的沉睡中,黎明也不会抛弃我们的。
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答案].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e07ffa35f0e7cd1842536cf.png)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 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答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在很多人看来,纪检干部,“老纪检”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
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有些至今还被业内同行。
“老纪检”说,诱惑时常有,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可,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与民争利的事更更不能干。
A.不苟言笑啧啧称奇出水才看两腿泥B.谨言慎行啧啧称奇锥子没有两头尖C.谨言慎行津津乐道出水才看两腿泥D.不苟言笑津津乐道锥子没有两头尖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就社会效果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B.工商资本下乡,应该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把“老板”与“老乡”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农民通过土地等资源获得应有利益。
C. 2017 十大媒体流行语近期发布,这十个词条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D.长期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受到地震海啸、洪水、风暴潮等诸多自然灾害,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来提高自身的减灾应对能力。
3.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 分)()《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
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
一根或起或伏、若明若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
《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
因为是“大我”,所以它可以包容无数的“小我”。
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
它尽可以在一个大结构中,细心经营一个一个的小结构。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写作版含答案

2018届二轮复习写作训练(江苏)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一一爱默生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威・赫兹里特审题立意: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一一康德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一顾城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作自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黑格尔审题立意: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我想一座城市如香槟泡沫般璀璨的灯火里,一定有一盏应该属于文学.文学是灯, 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
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
—铁凝文学的意义,就是能让人类的精神变成一条连通过去、今天、未来的河流.-一麦家审题立意:4。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你说的都是真的,但还有更多真的没说。
米兰・昆德拉审题立意: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全不限, 诗歌除外.人有思想,源于精神的追求;人有欲望,来自本能的驱动。
思想从前•面引导人直行,欲望从后面推动人行走。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
-一摘自网络思考是行为的种子。
-一[美]爱默生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一一[英]威•赫兹里特审题立意: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审题立意:答案精析1、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则名言构成.分析这两则名言可得出两个关键词“思考(思想)”与“行为(行动)”.两则材料互为补充,阐释了思考与行动的辩证关系•从思考对于行动的意义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立意为“思考可以指导行动"“思考可以使行动更有效果”等;从行动的重要性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行动实现理想"“行动可以实践思考的成果"等;从行动与思考的统一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人生既要会思考,乂要有行动”等.2、写作指导根据材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理性"与“感性”的意思。
2018高考语文三轮散文阅读精准训练十一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

精准训练十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练前提示】在小说中,“我”是个值得关注的角色。
首先,同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身不同,小说中的“我”就是作品中的角色,根本不是作者。
其次,小说中的“我”主要是文本中的人物,有时也可能拟人化为作品中的一个动物。
再次,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主角,又可以是配角,更多的时候是配角,只有这样,“我”才意蕴丰富,效果最佳。
高考对“我” 的考查主要是两点:形象特点和作用。
分析概括“我”的形象特点同分析概括其他人物形象一样,重点是分析概括作用。
“我”有四重作用,当认真体会和把握。
①叙述者:起线索作用,作为“有限视角”。
作为“有限视角”,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缺点是只能局限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
②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也是主要人物。
④代言者(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父[日本]芥川龙之介这事发生在我上中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年秋天,学校组织了一次从日光到足尾的历时三天的修学旅行。
出发那天,我连早饭也没正经吃就从家里跑出去了。
虽然,坐电车到火车站,连二十分钟也用不了,但还是不由得感到着急。
天公不作美。
阴沉沉的。
令人觉得,四下里工厂发出的汽笛声一旦震撼阴暗灰色的水蒸气,说不定就会化为一场蒙蒙细雨哩。
在阴郁的天空下面,火车驰过高架铁道,运货马车驶向被服厂,店铺一爿挨一爿地开了门。
电车站来了两三个人, 个个都愁眉苦脸,显得睡眠不足的样子。
好冷啊。
一一这当儿,开来一辆减价加班车。
车上很挤,我好容易才抓住拉手。
这时有人从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早上好!”我赶紧回头一看,原来是能势五十雄。
能势和我毕业于同一个小学,又进了同一个中学。
他哪门功课都不特别好,可门门功课都过得去。
不过有些事他倒来得乖巧,流行歌曲只要听上一遍就能把曲调背下来。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语言运用2版含答案

2018届二轮复习语言运用训练(江苏)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吃力地爬上山顶,我选择一个可以俯瞰四周的制高点坐下,________鄱阳湖跃然眼前!①那时候,只可见自己头顶上云雾腾腾,那感觉要比黄山有趣吧②因为没有云,还可以看见对面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③远眺山峰东面犹如斧劈,几乎垂直而下④慢慢欣赏脚下红黄相间的斑斓图画⑤庐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才能看到A。
①②④⑤③ B。
①④⑤③②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⑤①③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顿觉烦扰少了,闲暇多了,油然而生出“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况味,这些都是自然的,时间一久便适应了.B。
老同志的辛勤哺育和无私教习,让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80后”们快速成长为学校工作的生力军,这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啊!C.当我国中部和西部大片区域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月圆的时节,她举起酒杯遥望大洋彼岸,默念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祝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下列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A.某同学向老师说明迟到原因:“不期将书忘在家中,回去取书,便迟到了。
" B。
某青年求医生为母亲治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生,请给我母亲看病!"C。
刘先生在火锅店吃饭,看到自己的锅里没汤了,便招呼服务员:“麻烦你为我们加点汤,谢谢.”D.妈妈问儿子看到放在窗台上的鞋子没有,儿子回答:“你放的东西我怎么知道呢?"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________________。
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
翻阅整个东亚艺术史,________________。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二)

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二)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试题参考答案(二) 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试题参考答案(二)
5
c
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试题(7) 1.B(都读h A分别为c s c s c分别为zi zǎi zi zǎi D分别为lng lng lǒng lǒng) 2.A(B“颂”应为“诵” c“”应为“张” D“加”就为“假”)3.B(B“司空见惯”比喻经常看到,不足为奇,与“熟悉”重复。
应用“熟视无睹”)
4.A(B照应不周,应把“成功”必为“成效”。
c与”相当于”搭配的应当是确数,应删除“以上”。
D“中国的军费只是美国的很小一部分”犯了逻辑错误。
)
5.c(A句末问号必为句号。
B括号的内容是对“热量”的注释,应放在句号以内。
D“特点”后有逗号应改为冒号。
)
6.B(B说法与第5段中“只不过游戏或者的虚拟世界是在数字化和化形式的一种虚拟而已,本质上没有不同”的说法相悖。
)7.D(D项答非所问,它不是对游戏产业“本质属性是化”的理解,而是因为游戏产业“本质属性是化”,所以我们应该采取D项所述的措施。
)
8.A(虚拟世界是与现实世界并非绝对对立;虚拟世界在产生以前就有,艺作品都是虚拟的。
)
9.c(还应该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
)
10.D(贼摧残)
11.A(②是说风俗的影响和作用,⑤表达对士大夫的希望,⑥是希望自己的主张能收到成效。
)
12.B(认为选拔人才、转移风气是君臣上下的当务之急,“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非全体动员不可。
)。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专题复习:“散文探究类题”专项练(含解析)

“散文探究类题”专项练(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桃园杂记李广田我的故乡在黄河与清河两流之间。
县名齐东,济南府属。
土质为白沙壤,宜种五谷与棉及落花生等。
无山,多树,凡道旁田畔间均广植榆柳。
县西境方圆数十里一带,则盛产桃。
间有杏,不过于桃树行里添插些隙空而已。
世之人只知有“肥桃”而不知尚有“齐东桃”,这应当说是见闻不广的过失。
我这样说话,意在使自家人多卖些铜钱过日子,实在是因为年头不好,连家乡的桃树也遭了末运,现在是一年年地逐渐减少了。
故乡的桃李,是有着很好的景色的。
计算时间,从三月花开时起,至八月拔园时止,差不多占去了半年日子。
所谓拔园,就是把最后的桃子也都摘掉。
最多也只剩着一种既不美观也少甘美的秋桃,这时候园里的篱笆也已除去,表示已不必再昼夜看守了。
最好的时候大概还是春天吧,遍野红花,又恰好有绿柳相衬,早晚烟霞中,罩一片锦绣画图,一些用低矮土屋所组成的小村庄,这时候是恰如其分地显得好看了。
到了夏天,有的桃实已届成熟,走在桃园路边,也许于茂密的秀长桃叶间,看见有刚刚点了一滴红唇的桃子,桃的香气,是无论走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闻到的,尤其当早夜,或雨后。
说起雨后,这使我想起布谷,这时候种谷的日子已过:是锄谷的时候了,布谷改声,鸣如“荒谷早锄”,我的故乡人却呼作“光光多锄”。
这种鸟以午夜至清晨之间叫得最勤,再就是雨霁天晴的时候了。
叫的时候又仿佛另有一个作吱吱鸣声在远方呼应,说这是雌雄唱和,也许是真实的事情。
这种鸟也好像并无一定的宿处,只常见它们往来于桃树柳树间,忽地飞起,又且飞且鸣罢了。
我永不能忘记的,是这时候的雨后天气,天空也许半阴半晴,有片片灰云在头上移动,禾田上冒着轻轻水汽,桃树柳树上还带着如烟的湿雾,停了工作的农人又继续着,看守桃园的也不再躲在园屋里。
——这时候的每个桃园都已建起了一座临时的小屋,有的用土作为墙壁而以树枝之类作为顶篷,有的则只用芦席做成。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注意: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2)每个人的心情会通过他的穿着打扮泄露▲,而时尚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沟通的技巧。
(3)中国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和现代派建筑在这里和谐相处,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气度。
A.盘踞千头万绪博大精深B.盘踞蛛丝马迹兼收并蓄C.占据蛛丝马迹博大精深D.占据千头万绪兼收并蓄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7年中国工程院的新晋外籍院士,除比尔·盖茨外,还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安道琳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咖”也获此殊荣。
B.经历了三个月在中日韩各地打三十场正式比赛,柯洁熬了过来,最终夺得了第21届“三星车险杯”冠军。
C.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但仅有11%的德国消费者拒绝中国产品。
D.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是确定某种传统文化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3.下列诗句中,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4.依次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眼前一片混沌的金黄。
鸣沙山被天边的霞光勾勒出完美的线条,▲,▲。
▲,▲,▲,▲。
①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②惟有这凝固的沙山③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巨型雕塑群④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⑤矗立于塔什拉玛干沙漠的起点或是尽头⑥在夜色中静静蹲伏A.③⑥①②④⑤B.①③⑤②④⑥C.④⑤①②③⑥D.②③⑥①④⑤5.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岳阳楼的一组是(3分)①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②百代题诗至崔李一楼抗势压江湖③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④词赋千秋唯一序江山万里独斯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二轮复习散文阅读训练(江苏)
一、写景状物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西敏大寺(节选)
[美]华盛顿•欧文
①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儿乎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别。
岁云将暮,终日昏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敬大寺去散步了儿个钟头。
古寺巍巍,森森然似有鬼气,和阴沉沉的季候正好调和;我跨进大门,觉得自己已经置身远古,相忘于古人的鬼影之中了。
②我是从西敬学校的内庭走进去的,先走过一条弧顶的矮矮的长廊,墙壁很厚,墙上有圆孔,略有光线透入,廊中幽暗,似在地底行走.黑廊尽头,我远远地可以看见里面的拱廊。
我从当年僧院遗址那条路进入古寺,景象分外凄凉,我心也更适宜于往凄凉方面冥想了。
拱廊仍旧保留儿分当年的幽静出世之慨。
灰色的墙壁受霉气所蒸,已经显得斑斑驳驳,年代已久,颓坏之象,也很明显.墙上长了一层口苍苍的苔醉,非但上面的碑文不可读,连骷髅像以及别种丧用标志都模糊不清了。
弧顶上布满雕刻花纹,可是斧钻的痕迹,也已模糊;拱心石上面雕有玫瑰花,可是当年枝叶茂美之状,已经不可复见。
每样东西都可以看出年久衰败之象,可是即使处在颓朽之中,依然不乏动心悦口之处。
③一道带有秋意的黃色阳光,正从拱廊的方场上空倾泻下来,照耀着场中央一块稀疏的草圃,同时把拱廊的一角抹上一层阴郁的光辉。
从拱廊之间,向上望去, 可以瞥见一抹蓝天,或一朵游云,还有那镀着阳光、伸向碧空的寺顶尖塔,也巍然在II。
④我跚躅于拱廊之间,时而默想着这幅辉煌和颓败的景象,时而竭力去辨认那些刻在墓石上的碑文。
我脚下的铺道都是墓石砌成,墓石上有三个浮雕像吸引我的注意,雕匸很粗阴,经过好儿代人的践踏,差不多已磨损殆尽.这是早先三位寺院住持的遗像,他们的墓志铭都已磨光,只剩下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也无疑是后来重刻的。
我停留了一会儿,对着古人这些残缺不全的遗迹,不禁幽然沉思。
它们就像儿艘烂船,被时间的洪流冲到了遥远的此岸:它们并不告诉你什么故事,只表示这儿个人曾经活过,现在已经不在。
假如它们含有什么道德方面的教训, 那只讽示那种希望死后还能受人尊敬,能借着墓志铭长存下去的骄傲心理,是如何的空虚。
再过些时候,连这些残存的记录都会消失,纪念碑也将不成其为一件纪念物了。
我正俯视着这儿块墓石,耳旁突然传来大寺的钟声,回荡墙壁之间,
整个拱廊都响起了回声。
墓地里传来的钟声,听起来真叫人有悚然之感,它警告你乂是一个钟头过去,时光的消逝,就像一个大浪,在不停地把我们卷向坟墓.我继续询进,来到一扇通往大寺内院的拱门之前。
我跨步入内,里面的建筑在拱廊的衬托之下,益显其宏伟,给人深刻的印象.游客抬头一望,看见一根根庞大的圆柱, 圆柱上面架着高不可攀的拱梁,不山心惊肉跳;这些建筑也是人类手工所造,但是人在廊柱下面漫游,好像缩小得微不足道了。
这座大寺空旷幽暗,使人生出一种深刻而神秘的敬畏之感。
⑤现在这些伟人只是横七竖八地挤在泥土之中。
他们在世之时,堂堂英国都不足以供他们驰骋,如今在遵照经济的原则下,他们只分得那么小的一块土地, 那么贫瘠而黑暗的一个角落。
他们曾企图使自己的英名占有世世代代人的思想, 获得人人的敬羡,如今他们的坟墓上,却千方『I哋雕出种种装饰,只为了吸引游客偶然的一顾,免得在短短的儿年之中,就把他们的名字忘怀。
看了这些,想到人生的虚空,我乂儿乎忍不住要惨然一笑了。
(有改动)
5.第①段用语典雅、情景交融,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
6.笫③段写了西敬大寺周围色彩明丽的秋景,请分析其作用。
答:
7.解释笫④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
8.探究作者游览西敬大寺时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
答:
答案精析
5.用语典雅:化用文言词汇(时方晚秋、岁云将暮),四字短语凝练紧凑(气象肃穆,略带忧郁),叠词音韵铿锵(巍巍、森森)。
情景交融:借晚秋的阴沉肃穆和西敬大寺的森森鬼气,表达自己内心的悄恍迷离和深沉的历史感。
(如写“骈散结合的句式”或“对称的句式”亦可,内心感受如写“凄凉"“凄楚〃“悲惨”亦可)
6。
描绘了西敬大寺的外部环境;以明丽的色彩凸显了西敬大寺内部的颓朽(或阴沉昏暗,写形成对比亦可);写秋景,与文章开头交代的时令呼应,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7.运用比喻,说明遗迹已经破烂不堪,历经时光的淘洗留存到现在,本身没有什么价值。
8.昔日的辉煌,终将变作今日的颓败;历史遗迹的记录功能有限并终将消失;生前辉煌也
难免死后被人遗忘;时光无情,人本渺小(或“人生苦短”);人生最终归于虚空.
二、写景状物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梨花
阿来
①“雨打梨花深闭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都是吟咏梨花的诗句•循着这些诗句所暗示的悄感路径,我自己也来发现梨花的美丽。
依我个人的趣味,在同属蔷薇科的春花中,梨花最美。
②梨花的口是一种真正的纯净的口。
原因在于它有相较其他蔷薇花更厚一些的花瓣。
口色花瓣太薄,就会为花萼的颜色所映照,口色中便渗入了别的色光。
杏花的花萼是棕红的,花瓣便口中泛红。
李花花萼为绿色,口光中便泛出如玉的绿来。
梨花被长长的绿色花柄举起来,相较花冠显得狭小的萼片的绿色就无法透过厚实的花瓣。
于是,眼前五枚花瓣组成的花冠便只是一片纯净清洁的白色了•这白色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不像别的白色花那样反射阳光,而是吸引着阳光,使那tl色变成了一团凝固的光。
十朵二十朵山长长的绿色花柄托举着,簇拥在枝头。
而这如丝如玉的口中,还有非常漂亮的红色点缀。
花将开未开之时,花蕾松动开了,就要绽放的花蕾边上晕着一线浅浅的红。
花朵盛开了,散发隐隐的香气了,引来蜂蝶了,口色花冠中心簇生的雄蕊上,花丝顶着一点一点的红色花药。
古希腊的天神宙斯说过:“只有短暂易逝的,才被我造得如此美轮美奂!"难怪古人写梨花都会有些油然而生的惆怅。
面对过于美丽的东西,人很容易会生出对于造物神奇的感叹。
③梨树虽是人类成功驯化的植物之一,但还没有驯化成一种仅仅只提供花的观赏性而不结果实的那种纯粹的园林植物。
也就是说,梨树在这个世界上,虽也年年开放洁口如云的花朵,但还会结下累累的香甜果实。
④在今天,我们的城市中,任何一种结出甜蜜的果实的植物的出现,肯定是对市民
道德水准的一个巨大挑战。
所以,园丁们只植下那些只开花不结果的树站立在身边。
至于那些引诱我们时时想伸手的,乂会于伸手的同时自感道徳危机的果树就自然只能生长在城外乡下了。
梨树虽然花朵胜雪,繁盛时漾在半空如云如雾,更能装点我们的生活,园丁们也不大会给它发放入城证,让其摇着满枝果实让脆弱的人性接受残酷考验。
⑤最近在罗马,常见街边树上挂着黃澄澄的柠檬与橙子,觉得也非常好看-一挂果
的树与开花的树相比,也自有一种特别的美感。
我有点遗憾,为什么结果的树就不能站在
我们城市的中间,散布比花香更为持久的果香?
⑥植物园中有儿株苍老的梨树。
那天坐在树荫下,望着开花的梨树出神,和薔薇科的其他春天盛放的品种相比,梨树的枝干乂最为虬曲苍老。
最显眼的,是梨树厚厚的树皮,黝黑,深深龟裂,主干如此,分枝也如此,更显出枝头花朵娇嫩脆弱的美丽。
仿佛是为了增加人的这种感慨,梨树自己也来制造苍老与娇美的强烈对照。
⑦一个德国植物学家说过,花是人类惜感最古老的信使,让我们在观赏的同时看到自己情感深处的秘密。
梨树就是这样,从最显老的枝干上,捧举出最纯净娇美的花朵,让人深味生命的秘密,让人的情感在欣喜的同时乂感到悲伤。
(选自
《草木的理想国》,有删改)
5。
文章开头作者引用唐宋诗人咏梨花的诗句,有何用意?答:
6•笫②段画线句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梨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
7.第⑤段作者写在罗马街边所见的风景有什么作用?
答:
8.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意蕴。
答:
答案精析
5。
(1)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一-梨花;(2)所引用诗句都借梨花传达出无限的愁思; (3)与下文“难怪古人写梨花都会有些油然而生的惆怅”相照应;(4)与“让人的情感在欣喜的同时乂感到悲伤“首尾呼应,浑然一体;(5)奠定了全文欣喜而乂忧伤的感情基调.
6.运用比拟、比喻、衬托的手法,按照花期的时间顺序,从视觉、嗅觉等多个角度描写了梨花的情态、颜色和味道。
突出了“梨花的口是一种真正的纯净的白” 的特征.
7.(1)写罗马街边栽种的果树散布的果香有特殊的美感;(2)与上文国内城市中没有挂果的树形成对比;(3)表达对国内城市缺少摇着满枝果实的树的遗憾之情;(4)对道德水准危机和人性脆弱的担忧之情(或“委婉地表达了对国人道徳水准危机、人性脆弱得经不住考验的批评之意”)。
8.(1)苍老的枝干能绽放娇美的梨花,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2)枝干的苍老衬托出梨花的娇美,令人愉悦;(3)娇美的梨花美得脆弱,令人感伤;(4) III花及人,使人
联想到主命历经沧桑与艰辛,依然可以绽放出美丽;(5)美好的一切可能脆弱易逝,必须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