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回延安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回延安》 课件(41张PPT)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阳光。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好前程的豪迈之情,以及惜别之情。
2、理出诗歌抒情线索:
( 重逢)—( 追忆 )—(赞美)—(展望)
这首诗描述“我”回到延安的 所见所闻 所感 ,追忆延安过去难忘的岁月,展现今昔 延安的 风景、人物 ,表达了对延安的热爱和 赞美之情,以及发扬延安光荣传统、建设新 中国 的美好心愿。
课后作业:
1、根据课堂学习,朗诵2个章节以上,发送视频或录音。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 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 延安精神, • 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是不断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 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 ……
课后作业
模仿“信天游”的形式,适当运用比喻、拟 人、夸张、比兴等手法,试从以下话题中选 择一个,写几句话,字数不限,但多多益善 哦!
比兴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先说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 事物,两者之间要有一定联系。
比兴: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回延安》课件(34张PPT)

▪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朗读诗歌,品味语言之美
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诗歌,请分别从表达方 朗读诗歌,品味语言之美
朗读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思路, 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 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起所引用的对象。
式、修辞手法、地方特色三个角度赏析本诗语 这是说“我”要把延安看个够,想到身上生出千万的腿
结尾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
体现了诗人故地重回的无限喜悦感情。
朗读诗歌,品味语言之美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夸张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这是说“我”要把延安看
个够,想到身上生出千万 的腿 和眼,是极度的夸张。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排比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 法,写出了延安的 新貌,表达了作者
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
百上千节。陕北信天游艺术手法上多用起兴、
比喻。
创作背景
诗人1940年奔赴延安,1946年因工作需要离开。六 年中在延安受到了革命的教育和锻炼,经历了生命史 上最难忘的时期。1956年,与延安阔别十年之后,诗 人从北京重回延安,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西北五省(区) 青年造林大会,受到延安人民的热情接待,看到了十 年中延安的巨大变化,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就写下 了诗作《回延安》和散文《重回母亲的怀抱—延安》。 这首抒情色彩浓郁的诗歌,歌颂了党中央的伟大,表 达了对延安人民的深厚而真切的无产阶级感情。这首 诗,发表在1956年6月《延河》上。
1.“从 (字词、句),写出了/表现了/突 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诗歌,请分别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地方特色三个角度赏析本诗语言之美。
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 (共44张PPT)精品课件

3.分析“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的表达效果。
“千声万声”所表现的是连声呼唤, “千”“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 呼唤声之多,表达了对延安的思念之深。 “母亲延安”直接把延安称作母亲,运用 拟人手法,把“我”和延安的关系揭示了 出来。
4.诗歌第二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当年的延安生
8、如何理解“再回延安看母亲”这 句话?
• “再”与题目和开头相呼应;表 达了作者和延安的深厚情谊,和 对延安的留恋之情。
9.诗歌第五部分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 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这一节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呼应 前文,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延安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 主义建设中永远站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革命 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2.比兴的运用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 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 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 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 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 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 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 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让婚姻生活得以保鲜的爱的表达,并 不需要 你煞费 苦心的 准备、 大张旗 鼓的浪 费,它 不一定 非是一 顿奢侈 的法国 大餐, 一件特 别昂贵 的礼物 。
它可以是:冰箱上的暖心小贴士;吵 架后的 先低头 认错; 对方饿 的时候 帮他煮 的一碗 面;清 晨的一 个吻, 出门的 一个拥 抱;洗 完澡后 ,为她 擦干湿 漉漉的 头发; 平常生 活里的 一点一 滴,小 路上手 牵手的 漫步… …是俗 事缠身 的间隙 ,朝九 晚五的 空闲, 给对方 的那份 独一无 二的专 属用心 。《北 京遇上 西雅图 》里, 弗兰克 感动文 佳佳的 ,正是 他在普 通日子 里的“ 润物细 无声” ,她说 起他对 自己的 爱,眼 睛里全 是深情 “他也 许不会 带我去 坐游艇 吃法餐 ,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 去买我 最爱吃 的豆浆 油条。 ”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信天游”是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民歌形式,它 曲调朴素、高亢、悠长,常为两句一节,情感 抒发热烈、饱满。
①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②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 ③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④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对于“比兴”的艺术 手法。
读读写写
盏(zhǎn): 量词,用于灯。 登时: 立刻。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
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当地有言: “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延安”。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 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重点)
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了解时代背景,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难点)
3.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培养爱家 爱国的情感。(重点)
英雄辈出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延安亲人欢聚时的场面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重聚时的喜悦之情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 欣慰和感慨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理解诗文:
概括每一节主要内容,体会其中所抒发的情感。 第三节:欢聚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
作者名片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 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 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联合执 笔新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 里程碑。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 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 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信天游”这种民歌的形式及基本特点。
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语气连贯,表达有力 ,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貌跃然纸上,诗人的赞美之 情溢于言表。
①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②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 ③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④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对于“比兴”的艺术 手法。
读读写写
盏(zhǎn): 量词,用于灯。 登时: 立刻。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
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当地有言: “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延安”。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 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重点)
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了解时代背景,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难点)
3.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培养爱家 爱国的情感。(重点)
英雄辈出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延安亲人欢聚时的场面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重聚时的喜悦之情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 欣慰和感慨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理解诗文:
概括每一节主要内容,体会其中所抒发的情感。 第三节:欢聚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
作者名片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 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 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联合执 笔新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 里程碑。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 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 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信天游”这种民歌的形式及基本特点。
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语气连贯,表达有力 ,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貌跃然纸上,诗人的赞美之 情溢于言表。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33张PPT)+朗读音频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背景链接
贺敬之,1924年出生于山东一个贫农家庭,15岁参加 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 习。1946年离开延安,奔赴解放战争的新战场。解放战 争结束后,到北京工作,《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 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 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 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 萌生了创作冲动,写下了诗作《回延安》和散文《重回 母亲的怀抱——回延安》。
合作探究
1、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想想第一部分是从什么描写角度表现当时激动的 情景。 3、第二部分,说说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4、文中第四部分运用哪些修辞,描绘延安城秀丽如 画的新面貌?有什么作用? 5、诗歌运用大量的叠字、口语,请说说其作用。 6、本诗体现出延安人民什么样的特点?那么在今天, 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课堂小结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 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歌颂了养 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 可 以感受到诗人对“母亲延安“的一片 赤子之心,以及眷恋之情。
当堂检测
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登时:立刻。
自主学习
大声朗读课文,分别用 三个字给每部分起个名字, 并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1、回延安;抒写久别再回延安的激动和喜悦。 2、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 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3、会亲人;描绘见到亲人的热烈场面,表达了相互间 深厚的情谊。 4、看延安;描写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表现对延安建设 成就的赞美。 5、颂延安;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光明未 来。
这些叠词都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对塑造诗人形象、 生动地抒发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起了很大 的作用。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回延安》课件(23+28张PPT)

品读感悟
第一节
抢答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 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叫灰尘不要把自己的眼睛挡住, 表明诗人急切地想要看到故地的情形,表现了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千声万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延安 的深厚感情。把延安比作母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 延安的亲切和敬爱,抒发了诗人再次回到延安时兴奋、激 动的心情。
朗读课文,说说每部分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思考诗人 所谓“比”,就是第一句用比喻起兴,紧跟第二句说出与“比”相关的意思。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主要作品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这时作者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受很不一样。
再读诗歌,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三个字给每部分起个名字。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首民歌就是具有陕西风情的信天游《山 丹丹开花红艳艳》。这是一首颂扬红色政权的歌曲,全 曲用西北人民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 革命历史史实。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贺敬之以 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诗歌——《回延安》。
所谓“比”,就是第一句用比喻起兴,紧跟第二句说出与“比”相关的意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
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
第2课回延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52张PPT)

全诗有鲜明的抒情层次:先写回到延安时的兴奋和激动,再回忆当年在延 安的战斗生活情景,接着抒写与延安亲人欢聚的感人场面,再写延安十年 来的巨大变化,最后赞颂延安在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功绩,并展望它的美好 前程。
《延安颂》 莫耶
延安颂 黄土高坡的山旮旯里, 有这么一个闪亮的红星, 曾映亮了大半个中国, 那就是----延安。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选取延安独有的风俗民情表达情感。
在第3节中, 诗人通过描写延安乡亲 对诗人盛情接待的情景来表达炽热的感情。 写亲人欢聚的场面时, 突出描写了烧热 的炕、地上生起的木炭火,有地方特色的 食物,既亲切又真实地写出延安人民争先 恐后看望诗人的情景。 其次,诗歌描写 老、 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 了亲人欢聚的情景。
希望我们的同学,能从中华民歌民俗中汲取更多的写作养料, 为祖国的民俗文化代言,传扬我们的民风民情之美。
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 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 人难以体会的。请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 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延安颂》 莫耶
延安颂 黄土高坡的山旮旯里, 有这么一个闪亮的红星, 曾映亮了大半个中国, 那就是----延安。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选取延安独有的风俗民情表达情感。
在第3节中, 诗人通过描写延安乡亲 对诗人盛情接待的情景来表达炽热的感情。 写亲人欢聚的场面时, 突出描写了烧热 的炕、地上生起的木炭火,有地方特色的 食物,既亲切又真实地写出延安人民争先 恐后看望诗人的情景。 其次,诗歌描写 老、 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 了亲人欢聚的情景。
希望我们的同学,能从中华民歌民俗中汲取更多的写作养料, 为祖国的民俗文化代言,传扬我们的民风民情之美。
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 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 人难以体会的。请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 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42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比兴手法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养育之恩
品读诗歌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党的培育之恩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自主学习
➢ 说说你所知道的贺敬之。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今
山东枣庄台儿庄人)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 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 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 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 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 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务。 建国后,诗作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 车的窗口》《八一之歌》。
析读诗歌
3、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 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直接抒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延安熔炉 锻造了“我”,与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身长翅膀吧脚 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盼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 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
自主学习
➢ 知识小卡片:信天游。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 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 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 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 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 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 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 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 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