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9.3《环境污染的防治》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第九章 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

【教案】第九章  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3节化学与环境(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解环境污染的现状感受化学在改善环境方面的重大责任。

2、道酸雨成因和危害以及防止方法。

能力目标: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领悟化学在环保中作用;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家园人人有责的思想,产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探究酸雨的形成原因。

2.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和环保技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图9—16是中国环境标志,你知道图标的创意吗?图标的含义是:让天更蓝、让空气更清新、让水更清、让山绿起来……(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环境问题与危害议一议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环境问题?点拨环境问题主要是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2.空气污染物、污染源及危害交流与讨论图片展示:工厂烟囱冒出“黑龙”、拖拉机喷吐出的黑烟、裸露土壤产生的地面扬尘、石化厂烟囱喷出“火龙”和白雾等。

空气污染物有哪些?主要来源哪儿?小结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可吸入的颗粒物质等。

空气污染带来了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严重问题,同时危害人的健康。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不合理使用,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大规模的不规范的城市建设带来大量粉尘污染。

3.一氧化碳的来源、危害和防治问题情景: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冬天的夜里,在一户鱼船上发生惨剧,一家人全部丝于煤气中毒,公安局在调查中证了实死因,这家人为了取暖,将煤炭炉放在密不通风的船舱里,煤炭不完全燃烧产生了大量一氧化碳,导致惨剧的发生。

讨论:刚开始制造出燃气热水器的那几年,每年都有人很多死于煤气中毒,为什么?怎样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点拨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剧毒气体一氧化碳,充足的氧气是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是氧气的200多倍,人吸了含一氧化碳的空气,一氧化碳优先与血红蛋白结合,使组织细细胞缺氧而中毒。

9.3《环境污染的防治》教案2

9.3《环境污染的防治》教案2

9.3环境污染的防治 (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水污染的成因,学会探究净水的原理。

2.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一些常见的回收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2)回收固体废弃物的方法。

2.难点:废水净化的简单原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上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逐渐减少。

随着当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导致大量江河湖泊的水被污染;再加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越来越多,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水已经不是那么随处可见。

早在1977年联合国召开的水利会议就向人类提出警告:“水在不久以后,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这提醒我们一定要保护水资源,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

推进新课【板书】一、水资源的保护【提问】要想保护好水资源,首先必须搞清楚水污染的途径,那么,水污染的途径有哪些?【师生归纳】水污染的途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

【分析与讨论】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投影】【师生归纳】 (1)水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2)水污染可导致人体畸形、癌症、器官疾病等;(3)水污染给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危害,江河湖海受到污染,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等。

【过渡】不同的污染物排放到水中后,产生不同的污染,也就造成不同的危害。

【思考】1.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的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是否会导致水质恶化?2.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在海洋上生成“赤潮”和和淡水中生成“水华”的报道。

你知道产生“赤潮”或“水华”的原因吗?3.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如金属离子铅(Pb)、镉(Cd)、汞(Hg)以及农药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你知道水体中的有毒物质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的吗?【过渡】水污染带给我们如此多的危害,对这一问题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我们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实验探究】(1)取一杯由老师准备好的被污染的水,观察污水的颜色,并用pH试纸测定其pH;(2)根据污水的pH,选择适当的试剂将污水调节至中性;(3)在污水中加入少量明矾,用玻璃棒搅拌使明矾溶解、静置、观察现象;(4)将静置后的污水慢慢注入如图920所示的污水净化装置中(过滤柱外壳可用矿泉水瓶加工而成),在过滤后的水中加入少量漂白粉,搅拌、观察处理后水的颜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9.3 环境污染的防治教学案.doc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9.3 环境污染的防治教学案.doc

环境污染的防治课堂探究第一课时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点拨: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危害减少和防治措施二氧化硫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生产硫酸等工厂排放的废气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研究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研究燃料除硫技术;研究针对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技术等一氧化碳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氮氧化物机动车辆等排放的废气可吸入颗粒物地面扬尘、燃烧排放的粉尘等【例】湛江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我们更应该注意环境的保护,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的是( )A.臭氧层空洞——氧气B.光化学烟雾——氢气C.温室效应——二氧化碳D.酸雨——二氧化硫答题关键:不同的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只有正确了解环境被破坏的原因,我们才能够采取合理、正确的措施来加以防治。

因此正确理解某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臭氧层空洞与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有关,会使臭氧转化为氧气,并不是氧气造成的。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 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由此可见与氢气无关。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能使温度升高。

答案:CD第二课时水的污染与防治点拨:1.水污染的来源:(1)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

(2)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3)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使用含磷洗衣粉等。

以上三点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2.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1)提高环保意识,加强水质监测,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2)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3)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4)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严禁使用含磷洗衣粉。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3《环境污染的防治》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3《环境污染的防治》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3《环境污染的防治》第一课时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2.认识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3.掌握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和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1.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四、教学过程1.引入(约10分钟)通过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与示例分析(约25分钟)通过讲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分类和来源,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常见的环境污染物。

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3.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约25分钟)介绍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4.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约20分钟)讲解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源头控制、减量化和技术支持。

通过示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5.总结与拓展(约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引导学生参与环保组织或活动,拓展课堂知识。

五、课堂作业1.背诵环境保护口号;2.就身边的一个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与示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常见的污染物,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和防治措施。

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拓展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组织和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参与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020编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3节环境污染的防治教案

2020编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3节环境污染的防治教案

第3节环境污染的防治课题分析长期以来,人们在发展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随意排放“三废”,严重污染了空气、水源和土壤,破坏了生态平衡。

人类要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护和改善我们的自然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感受化学在改变环境方面的重大责任。

(2)知道酸雨、水污染的原因。

(3)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一些常见的回收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领悟化学在环保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家园人人有责的思想,产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探究酸雨形成的原因,探究净水的原理。

2.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和环保技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描绘出如诗如画美丽的大自然;然而,由于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随意向大自然排放或倾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已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已成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大事。

本节课我们学习“环境污染的防治”。

二、推进新课活动1: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防护方法。

【板书】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回忆】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所学到的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并分析各种污染物产生的途径和来源。

【讨论】污染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交流】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讨论】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交流】污染源:化石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任意排放;森林面积减少等。

【讨论】空气污染造成哪些危害?【交流】危害有毒气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形成酸雨(Ph<5.6),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等。

【讨论】怎样防治空气污染?【交流】研究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化石燃料的除硫方法,经济高效地回收二氧化碳的技术,车辆尾气的净化催化剂等。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全册9.3环境污染的防治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全册9.3环境污染的防治教案

9.3 环境污染的防治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化学能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⑵掌握污水净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查阅资料进行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在前面对环境污染学习了一部分2、教学重点:⑴实验探究酸雨的成因及危害,知道酸雨的防止措施;⑵水资源在今后可能出现的危机,水污染原因及净水原理;⑶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区分各种固体废弃物,寻找合适的回收、利用处理垃圾的方法。

3、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净水原理。

4、课型:交流讨论探究5、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生讨论】空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很多: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可吸如颗粒等。

减少和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有:1、开发利用新能源2、化石燃料的除硫方法3、经济高效地回收二氧化硫的技术4、车辆尾气的净化催化剂【教师讲述】保护水资源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交流与讨论】课本112页【资料】污染水体的主要物质有六类:1.有毒物质:包括氰化物、有机农药、酚、砷及其化合物,重金属类物质(如汞、铅、镉、铬)和致、癌物质(如芳香族化合物)。

2.病微生物:包括各种病毒、细菌、原生动物等。

3.耗氧污染物:这些物质能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恶化水质,使水发黑变臭,危害水生生物,危害农业,包括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

4.无机污染物:包括酸、碱、无机盐和无机悬浮物等。

这些物质使水具有酸性或碱性,降低水质,危害水生生物,危害农业。

5.合成洗涤剂等有机物:包括诸如多氯联苯,它们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最终影响到人类。

6.植物营养物质:包括含氮、磷、钾等元素的物质。

这类物质是水体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一旦过剩,会使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和某些藻类迅速繁殖,破坏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最终会导致水体萎缩,这就是全球为之头疼的“水体营养化”。

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九章9.3.2环境污染的防治精品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九章9.3.2环境污染的防治精品教案

第3节环境污染的防治(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解环境污染的现状感受化学在改善环境方面的重大责任。

2. 道水污染的成因,探究净水的原理。

3.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一些常见的回收方法。

能力目标: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领悟化学在环保中作用;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家园人人有责的思想,产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水污染的原因,探究净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了解水污染的原因,探究净水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水和钻石哪个更有价值?(展示:受到污染的河流、湖泊的照片,当我们周围只有这些水时,水和钻石哪个更有价值,答案就有了。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水体污染物及污染源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污染水的现象?水体污染物主要来来至于哪儿?小结水体污染物主要来至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生产中流失的化肥和农药。

讨论交流(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如报纸、书籍、网络、电视等)(1)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洗涤剂等有机物的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中,是否会导致水质恶化?(2)海洋上产生“赤潮”及淡水河中“水华”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铅、铬、汞的离子、剧毒农药等)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吗?水体中的有毒物质是怎样进入人体的?请画图表示。

小结:(1)污水中有机物腐烂分解发臭,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减少;(2)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植物的过分繁殖,造成了海水的“赤潮”和河水的“水华”。

(3)被污染了的水若用来灌溉,就污染了土壤,长出的农作物中含有有毒物,通过饮用水、食用含有有毒物的食物等途径,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就进入人体。

展示交流收集我国水污染状况、有关水污染造成的危害的事例和有关图片。

(课前布置准备)投影:我国水污染状况很严重,有23.3%的河水不能用于灌溉。

45%的河段鱼虾绝迹,85%的河段不能满足三类水质标准,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沪教版9下化学 9.3环境污染的防治 教案

沪教版9下化学  9.3环境污染的防治  教案

第九章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教学目标】1.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知道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

2.了解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课前分析及准备】教学重点:1.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2.了解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教学难点:1.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教具:硫粉,火柴,集气瓶,燃烧匙,注射器,烧杯,高锰酸钾,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玻璃棒,紫色石蕊试液,药匙【教学过程】【课堂引入】环境污染是人类生存面临的巨大问题。

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你知道的污染现象?【学生活动】光污染、霾、、汽车尾气、酸雨、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教师】能否将以上污染现象归类?【学生活动】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过渡】我们的家园正在遭受严重的污染,因此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那么,你知道每年的6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这是我国的环境标志,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环境污染种类多,今天我们就从大气污染说起,比如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都与大气污染有关。

因此,国家建立了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这里给出了一份空气质量报告,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时间、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等级、活动建议。

【教师】空气质量指数的数值究竟是如何得到的?打开网页继续往下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指标。

如PM10、PM2.5它们都是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CO、SO2、NO X等。

这些污染物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请同学们帮我连线,找出这些大气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原因。

【学生活动】连线找出大气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原因。

【过渡】S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什么是酸雨?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这是分别拍摄于1908年和1969年的德国的石雕像,经过60多年,这座雕像已经面目全非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污染的防治
课题9.3环境污染的防治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几种主要污染物及其主要来源,用实验探究并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危害,知道减少和防止大气污染的措施;
2.了解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和防治措施,知道赤潮、水华的成因和危害;
3.了解污水净化的意义,初步掌握污水处理的原理,
4.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性和有用性,知道一般垃圾的处理方法
5.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和物品回收标志,了解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用实验探究并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教学难点硫酸型酸雨形成的机理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媒体多媒体录像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你所知道的环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它们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2.你知道右图所示标志吗?它有哪些寓意?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1.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空气质量报告
2.根据课本110页活动与探究,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
3.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⑴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⑵臭氧层空洞
①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②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③解决的方法:
⑶温室效应
①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②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③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二)保护水资源
1.水污染的来源:、和。

2.水污染的危害:
⑴危害人体健康:被污染的水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⑵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会
造成“水华”、赤潮等现象;⑶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

3.水的净化方法
4.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三)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
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2.右图是什么标志?怎样理解垃圾也是一种资源?
3.一般垃圾的处理方法: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你能说出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吗?如何防止空气污染?
2.水的污染源是什么?如何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3.一般垃圾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4.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五、课后训练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