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蔬菜中农药实验报告

蔬菜中农药实验报告

蔬菜中农药实验报告引言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广泛应用于蔬菜种植过程中。

然而,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农药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本实验旨在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情况,为蔬菜消费者提供科学的食品安全参考。

实验目的1. 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情况;2. 比较不同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含量差异;3. 探究农药在蔬菜生长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 新鲜蔬菜样本(如西红柿、黄瓜、土豆等)2. 纯水3.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4. 标准参考品(用于标定测定结果)方法1. 样本采集:选择不同种类的蔬菜样本,保证样本新鲜、无病虫害和损伤;2. 样本处理:将蔬菜样本外表的污渍或泥土清洗干净,并去除不可食用部分(如叶柄、枝梗等);3. 农药提取:将样本分别置于密封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纯水,进行农药的提取。

提取时间和温度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进行;4. 色谱分析:将提取液与标准参考品一起注入HPLC检测仪中,进行色谱分析;5. 数据处理:记录样本中农药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蔬菜样本的农药残留含量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蔬菜种类农药残留含量(mg/kg)西红柿0.03黄瓜0.05土豆0.10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蔬菜样本中的农药残留含量有所差异。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土豆中的农药残留含量最高,表明在土豆种植过程中使用了更多的农药。

结论本实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了不同蔬菜样本中的农药残留情况。

结果显示,蔬菜中普遍存在一定量的农药残留,其中土豆的含量最高。

这表明,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农药的合理使用和严格控制,以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注:本实验结果仅供参考,具体农药残留含量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农药品种、使用方法等。

*。

果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实验报告

果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四果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环境工程李婷婷2110921109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掌握其操作过程;2、掌握酶抑制法的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酶抑制法,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酶活性, 使本可以由酶参与的显色反应而失去颜色,呈白色。

可用比色法定量抑制程度。

抑制率是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酶能力的强弱。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对胆碱脂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

正常情况下,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

产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出抑制率。

通过抑制率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高剂量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

实验步骤1参数设置2校准测量:选择校准菜单后,取2.5ml试剂一移入比色瓶后,各取lOOul试剂二和试剂三倒入比色瓶中,盖紧摇匀,放入比色槽中放置10min,按校准键,仪器显示正在预热,仪器发出嘀嘀嘀三声后, 表示校准完毕。

3空白测量:接上步,按空白测量键,仪器显示正在预热,发出嘀嘀嘀三声后,提示加入试剂四,取出比色瓶加入lOOul试剂四,盖好摇匀,放入比色瓶中,按回车继续,仪器显示正在测量,倒计时三分钟,结束后同样发出嘀嘀嘀三声。

并显示吸光度值A1 , A2。

4样品测量4.1样品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果蔬样品,擦去表面泥土,叶菜用叶菜取样器取叶片部分,果实蔬菜可切割。

然后切成1cm左右的见方碎片,称取2.0g样品。

4.2样品中农药的提取:将6个样品提取瓶放在支架上,各放入2.0g样品,各加10.ml 试剂一,用搅拌针使样品全部浸入液体中,放入提取仪中萃取6分钟。

之后放回支架,取2.5ml注入比色瓶中。

4.3样品测量:选择测量键,各加lOOul试剂二和试剂三混合10摇匀。

按确认键进行测量,预热结束后。

仪器显示正在培养。

分钟后结束,发出嘀嘀嘀三声。

提示加入试剂四。

农残分析实验报告

农残分析实验报告

农残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分析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了解农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探讨如何减少农产品中的农残含量。

实验原理农残分析是利用化学方法检测和测定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成分。

常见的农残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实验步骤1. 采集不同农产品样本,如蔬菜、水果等。

2. 根据实验要求,提取样本中的农药残留物。

3. 利用色谱法或质谱法对样本进行农残分析。

4.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样本中农药残留的种类和含量。

实验结果经过农残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样本A:蔬菜中检测到A农药和B农药,其中A农药的含量为0.05mg/kg,B农药的含量为0.03mg/kg。

2. 样本B:水果中检测到C农药和D农药,其中C农药的含量为0.02mg/kg,D农药的含量为0.01mg/kg。

分析与讨论从结果可以看出,样本A和样本B中均检测到了农药残留物。

这些农药残留物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农药残留物会通过人体内的消化系统被吸收,对人体器官和细胞造成损害。

长期摄入农药残留物会增加患癌、过敏、免疫功能受损等疾病的风险。

为减少农产品中的农残含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种植方式: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使用量,遵循农药使用规程,采用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

2. 采收方式:正确掌握农药使用后的预收期和安全间隔期,避免在农药残留高峰期采收农产品。

3. 加工处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清洗和烹饪,以减少农药残留。

结论通过农残分析实验,我们发现农产品中普遍存在农药残留物。

这些残留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农产品中的农残含量,从而保护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1. 王晓菲.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 生态科技, 2015, 04:220-221.2. 李爱民.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护[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 2012, 04: 240-241.。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实验报告【精品】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实验报告【精品】

化学农药以其高效、快速的防治作用,在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得到广泛的施用,但由于化学农药的有毒成分难以降解,致使这些有毒物质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累积,又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了污染。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目前,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突出的问题,由于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而发生农药中毒的事件时有报道。

如何快速、简单的检测出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呢?为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实验。

初中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生活经验不多,因而,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实验,相关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

在实验之前,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学校电脑室上查询食品农药残留的相关知识,收集了大量有用信息,在指导老师和学校的实验员、仪管员的协助和指导下,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梳理,购买了必要的实验药品,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人们每天进食量的三分之一是蔬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少数菜农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使食用蔬菜而引起食物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

我国蔬菜主要有3类农药残留:一是有机磷农药。

作为神经毒物,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症状。

二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毒性一般较大,还有蓄积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

三是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随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中,引起人体机能病变。

因而,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铜鼎农贸市场上随机购买了白菜、冬瓜、空心菜等日常蔬菜,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

我国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试验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现在,普遍采用气液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先进仪器分析,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但分析周期长,设备昂贵,基层不易推广。

如何快速测定农药残留,有四种生物快速检验方法可供选择:1、利用能产生荧光的细菌,当细菌受到样品中残留农药作用后其荧光减弱,且减弱程度与毒物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该方法已能用来测定甲胺磷等常见有机磷农药。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和水果中的农药残留试验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和水果中的农药残留试验

2019·09试验王忠陈丽,杨亚玲第一师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阿拉尔 阿拉尔新农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蔬菜和水果中的溴虫腈、二甲戊灵及苯醚甲环唑。

样品用乙腈超声波萃取,旋转蒸发氮吹,离心沉淀,GC-ECD测定蔬菜、水果中的溴虫腈、二甲戊灵及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

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2~4.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浓度为0.008~0.090μ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75.2%~105.4%,变异系数小于7.13%。

该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且成本较低。

关键词:溴虫腈;二甲戊灵;苯醚甲环唑;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溴虫腈(Chlorfenapyr),商品名除尽,悬浮剂,中文通用名虫螨腈。

是由美国氰胺公司开发成功的一种新型杂环类杀虫、杀螨、杀线虫剂。

二甲戊灵(二甲戊乐灵,Pendimethalin),商品名施田补,属于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是一种旱田作物选择性除草剂,广泛应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直播旱稻、马铃薯、烟草及蔬菜等多种作物田间除草。

目前,二甲戊灵是世界第3大除草剂,也是世界上销售额最大的选择性除草剂。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又叫恶醚唑,是三唑类杀菌剂。

上述3种农药目前在农业生产上使用较多且是农业部农产品例行监测中的农药残留检测与评估需要测定的项目。

这3种农药化学性质稳定,脂溶性强,能长期残留在土壤、空气、水等环境中,并通过生物链富集在动植物体内,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我国已经严格限制使用。

目前,测定蔬菜、水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方法有GC法和HPLC法,样品前处理主要采用液-液超声破碎提取和离心沉淀净化,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蔬菜、水果中的溴虫腈、二甲戊灵及苯醚甲环唑[1-2]。

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气相色谱仪(安捷伦GC7890A),附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电子分析天平ALC210.4型(德国Sartorius公司);色谱柱:DB-5毛细管柱(30.00m×0.32mm,0.25μm)。

果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实验报告

果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实验报告

果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果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危害性;2.掌握测定果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分析果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实验简介农药在保证农作物品质和产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过量或错误使用农药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农药成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种类的果蔬菜中农药残留进行测定。

二、实验步骤1.样品采集:选择市场上销售的不同种类的果蔬菜作为样品,如青椒、西红柿、土豆等。

2.样品制备:将样品表面的污染物去除,然后将其切碎并混合均匀。

3.样品提取:取约50g的样品,加入适量的乙腈溶液,使用搅拌器混合30分钟,然后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4.样品净化:使用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净化,去除不相干的杂质。

5.样品测定:取适量的净化后的样品溶液,通过HPLC进行测定。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样品测定结果:对不同种类的果蔬菜进行了农药残留测定,结果如下:果蔬菜农药A(mg/kg)农药B(mg/kg)农药C (mg/kg)青椒0.020.030.01西红柿0.010.020.03土豆0.030.010.022.分析和讨论:通过对不同种类果蔬菜的农药残留测定结果发现,各种果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存在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果蔬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中施用农药的差异导致的。

此外,还发现样品中多个农药的残留量都超出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这样就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四、解决方法和建议为减少果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农药管理: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农药使用的认知和正确使用农药的能力,合理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2.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程度。

发展绿色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农作物品种改良等。

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加大对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并报告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依法进行处罚和追责。

农药残留实验报告

农药残留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与水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应用化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与水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

2、掌握综合实验的各种操作。

二、实验原理农药是当前农业生产用于防治病、虫、杂草对农作物危害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促进农业增产有极重要的作用。

农药施用到农作物上以后,一部分因多种原因而转移到环境水体中,一部分残留在水果蔬菜上,被人食用。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以及生物降解快的特点,广泛用于蔬菜、茶叶等农作物种植中害虫的防治。

因气相色谱温度高使农药发生分解,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拟除虫菊酯类中氯氰菊酯的含量,其国标含量为0.2mg/kg。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仪,研钵,电子天平,超声波提取器,离心机,恒温水浴槽有机溶剂:丙酮(分析级),正己烷(分析级) ,市售的氯氰菊酯四、实验步骤1、样品的制备与提取:称取经捣碎的新鲜水果样品10g于50mL烧杯中,根据样品含水量多少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除水。

然后向烧杯样品中加入13mL丙酮:正己烷((3:10,体积比)混合溶剂,混匀后在超声波提取器中提取30min,将烧杯上层提取液转移至l00mL烧杯中。

逐次向烧杯样品残渣中加入5mL,3mL混合提取剂,重复以上萃取、离心分离操作两次,合并烧杯上层提取液至另一烧杯中。

若合并提取液中还存在水分,再加适量无水硫酸钠除水。

2、浓缩:将烧杯中液体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取上层清液在50℃恒温水浴槽中挥发溶剂至0.3ml,再次过滤将其转移至2ml的样品瓶中保存,用正己烷定容至1mL,加盖密封,以备液相需要。

3、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10mg氯氰菊酯,用正己烷溶解并定容至50ml。

4、色谱操作条件:色谱柱 ODS-C8检测波长 230nm流动相乙腈流速 0.7ml/min进样 20L并且设位置好其它工作条件还有如柱温,进样口温度,检测其温度,升温速度等。

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测定实验

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测定实验

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测定实验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农药残留作为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人们饮食的安全和健康,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测定实验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介绍食物中农药残留测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实验目的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测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并确定其残留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通过实验的定量结果,可以评估食品的安全性,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选择。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食物样品:选择市场上常见的食品样本,如水果、蔬菜、肉类等;- 农药标准品:选择多种农药标准品,以覆盖常见的农药种类;- 水:用于制备农药标准品及样品的溶液;- 有机溶剂:如乙腈、甲醇等,用于提取农药;- 盐酸、氢氧化钠等: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度。

2. 实验仪器:- 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农药的分离和定量检测;- 色谱柱:选择合适的色谱柱,以实现农药的分离;- 进样器、检测器等:与液相色谱仪配套的相关设备;- 天平、移液器等:用于称量和移液的实验仪器。

三、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 将食品样品彻底清洗并去皮,确保样品表面的干净;- 将样品冷冻并研磨成粉末,以增加提取效果;- 依照一定比例,取一定量的样品,制备实验样品。

2. 农药标准品制备:- 分别称取不同农药标准品,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得到一系列农药标准品溶液。

3. 样品提取:- 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进行振荡提取;- 将提取液离心分离,得到有机相。

4. 样品净化:- 通过进样器将样品净化,并进入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5. 液相色谱分析:- 将样品进入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 设置适当的流动相和梯度条件,实现农药的分离与检测;- 根据标准曲线,对样品中的农药进行定量测定。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室操作:-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以防交叉污染。

2. 样品处理:- 样品的收集、储存和运输应注意避免二次污染;- 实验前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尽量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果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
环境工程李婷婷2110921109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掌握其操作过程;
2、掌握酶抑制法的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酶抑制法,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酶活性,使本可以由酶参与的显色反应而失去颜色,呈白色。

可用比色法定量抑制程度。

抑制率是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酶能力的强弱。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对胆碱脂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

正常情况下,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

产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出抑制率。

通过抑制率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高剂量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

三、实验步骤
1 参数设置
2 校准测量:选择校准菜单后,取2.5ml试剂一移入比色瓶后,各取100ul试剂二和试剂三倒入比色瓶中,盖紧摇匀, 放入比色槽中
放置10min,按校准键,仪器显示正在预热,仪器发出嘀嘀嘀三声后,表示校准完毕。

3空白测量:接上步,按空白测量键,仪器显示正在预热,发出嘀嘀嘀三声后,提示加入试剂四,取出比色瓶加入100ul试剂四,盖好摇匀,放入比色瓶中,按回车继续,仪器显示正在测量,倒计时三分钟,结束后同样发出嘀嘀嘀三声。

并显示吸光度值A1,A2。

4 样品测量
4.1 样品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果蔬样品,擦去表面泥土,叶菜用叶菜取样器取叶片部分,果实蔬菜可切割。

然后切成1cm左右的见方碎片,称取2.0g样品。

4.2 样品中农药的提取:将6个样品提取瓶放在支架上,各放入2.0g样品,各加10.ml 试剂一,用搅拌针使样品全部浸入液体中,放入提取仪中萃取6分钟。

之后放回支架,取2.5ml注入比色瓶中。

4.3 样品测量:选择测量键,各加100ul试剂二和试剂三混合摇匀。

按确认键进行测量,预热结束后。

仪器显示正在培养。

10分钟后结束,发出嘀嘀嘀三声。

提示加入试剂四。

加入后,按确认键三分钟后,屏幕显示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抑制率公式:
E(%)={[(A2-A1)-(A4-A3)] /(A2-A1)} ×100%
E :抑制率
A1:空白测量3分钟前的吸光度值
A2:空白测量3分钟后的吸光度值
A3:样品测量3分钟前的吸光度值
A4:样品测量3分钟后的吸光度值
2 结果判定:当被测样品的抑制率在50%以上时,表示被测样品中有高剂量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存在,样品为阳性结果,阳性结果的样品需要检测两次以上。

对阳性结果的样品,可用其他方法进一步确定农药品种的含量,并报有关部门处理。

实验所测样品为豆角,经实验测得:A1=-0.029,A2=0.617,A2-A1=0.646>0.300,所以空白有效。

A3=0.329,A4=1.117<1.8,所以此样品检测有效。

抑制率为4.1%,小于50%,所以样品检测一次即可。

五、问题与讨论
本次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试剂二用量:若A2-A1小于0.300,此空白无效,需要重新检测,若多次测定后,仍小于0.300,则需要增加试剂二的用量,直到大于为止。

2、吸光度确认:在样品测量结束后。

若A4大于1.80,则此样品检测无效,需重新检测,多次测量后仍大于1.80,为果蔬色素干扰,需要对被测样品进行整株提取,不要剪碎样品。

3、注意时间间隔:提示加入试剂四时应该在嘀嘀嘀三声后加入(空白和样品)。

且做空白和样品时加入试剂四的时间间隔应一致。

加入试剂四后,轻轻摇匀后,放入比色槽后,应立即测量。

4、注意移液器的操作:移液器有两个档,吸取时应用第一个档,排除液体时下推至第二个档。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