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练习题有答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试题(答案)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试题(答案)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易经》山曾有“观国之光”一语。

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

2. 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言,促进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_产品交换__和_易货行商。

3.1841年7月,_托马斯·库克_利用包租火车的形式,组织了一次从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4.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由_托马斯·库克__编写的_《利物浦之行手册》__。

5.托马斯·库克推出的_代金券__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6.到了20世纪初,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公司是_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__、_美国运通公司__和_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__。

二、选择题1. 托马斯·库克1841年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开端,这次活动较前的不同之处在_C__。

A 消遣性B 营利性C 公众性D 观光性2.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_B__。

A 团体旅游B 国际包价旅游C 商务旅游D 修学旅游3._C__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A 1845B 1855C 1865D 18724.20世纪五十年代,喷气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着_C__的产生。

A 古代旅行B 近代旅游和旅行C 现代旅游D 国际旅游5. 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是_A__。

A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B 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C 中国国际旅行社D 中国旅游社三、名词解释1.迁徙活动:出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的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出于求生存的需要而远走他乡的活动。

2.现代旅游: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答: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行的愿望。

旅游概论章节练习题(1-3)

旅游概论章节练习题(1-3)

《旅游概论》章节复习题(1—3章)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名词解释享乐旅行:二、填空题1、旅游的产生有先有后,但都经历了一个从()()()而()的过程。

2、旅游是在()中孕育又从()中分离出来的。

3、旅游源于()活动。

4、在农业生产方式发明以前,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们一直过着()生活,依靠()()()等集体劳动并共同分享劳动产品而延续生命。

这种生活方式又叫()生活。

5、“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

6、迁徙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被动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行为,而旅行时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行为。

7.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是对人类有自主意识的旅行()。

8.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

9.旅游在()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0、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逐渐转化成商品,()应运而生,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和(),并促使有自觉目的意识的()的萌芽。

11、()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12、在()驱动下,商人们已“遍走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13、()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14、“()”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15、旅游的产生源于()、()、()的成熟。

16、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特征的()活动。

17、享乐旅行或旅游之所以发生,是源于人类()的发展,尤其是()的发展和()的提高,并非有了人类就有旅游。

18、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皇宫中人所想的,和茅屋中人所想是不同”,说明旅游活动产生的历史条件中,()条件起决定作用。

19、旅游时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

20、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是()的发展、()的提高,以及()、()、()等的发展。

21、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

22、旅游是超出()而具有()性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三、问答题1、辨析“迁徙”和“旅行”。

2、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旅游是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一、名词解释1、旅游2、旅行3、游览二、填空题1、对异域的()的探索,对异地()的向往,以及获得()的感受、()的欲望,正是驱使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动力。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一节 旅游者 一、填空题 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 ,它可以定义为 ,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为主要目的的人。 2、2007 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 其中元旦、 节、“五一”节、 节和 节各放假一天。 3、 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 按旅游的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分为 、 、 。 5、 对旅游活动具有决定意义,它将决定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逗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消费水平的高低。 二、单项选择题 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 )包括旅游的主体、客体和媒介。 A 体系 B 内容 C 要素 D 部门 2、闲暇时间是指( )。 A 时间 B 可支配的时间 C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D 非自由支配时间三、多项选择题 1、一个人可以成为旅游者的条件,可归纳为( )。 A 社会条件 B 个别条件 C 个人条件 D 社会个别条件 2、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有( )。 A 每日空闲 B 周末闲暇 C 病假休养 D 假日时间 3、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者可分为( )基本类型。 A 国内旅游者 B 国外旅游者 C 国际旅游者 D 来华旅游者 4、社会消费主要有( )的预支等。 A 健康人寿保险 B 老年退休金 C 失业补贴 D 衣食住行开支 5、美国著名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主要有( )的动机等几种类型。 A 身体方面 B 文化方面 C 社交方面 D 地位和声望方面 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游览者。 ( ) 2、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旅游者的前提条件。 ( ) 3、旅游者个人条件中的有“钱”是指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收入”。 ( ) 4、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超过 24 小时并不过夜,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游客称为“当日游客”。 5、 旅 游 者 须 排 除 非 纯 消 遣 性 旅 游 的 旅 行 活 动 中 产 生 的 旅 游 行 为 。 ( ) 五、问答题 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以下是某旅行社的广告:

丽 星 邮 轮 海 上 皇 宫 游 ( 新 加 坡 、 槟 城 、 普 吉 )( 七 日 游 ) 7880 元 海 南 超 豪 华 五 星 纯 玩 双 飞 五 日 游 3188 元 北 2489 元 黄 658 元

京 西 安 双 飞 五 日 游 山 精 品 四 日 游 (1) 在今年的国庆长假,你会参加以上哪条路线?为什么? (2) 假设你参加了上面和某条路线,你有什么要求? 2、现代旅游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欧美地区一直占据绝对优势,该地区产生了 80%左右的国际旅游者。请问你如何分析这一现象? 3、美美和娟娟两人都是身体健康、个性活泼、热爱旅游的女孩。他们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有一样的收入(每个月 2600 元),每年都有 21 天可自由安排的带薪假日。但是,美美经常能到处旅游,而娟娟旅游的愿望经常不能实现,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 一、填空题 1、旅游者 暂时离开常住地 精神上愉快感受 2、清明 端午 中秋 3、旅游动机 4、观光旅游者 度假旅游者 事务旅游者 5、有钱二、单项选择题 1 、 C 2 、 C 三、多项选择题 1 、 AC 2ABD 3AC 4ABC 5ABCD 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错 2、对 3、错 4、对 5、错五、问答题 1、答:(1)例:我选择黄山精品四日游 ①有“钱”,即我有足够支付本次旅游的可随意支配收入 ②有“闲”,即我有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 ③旅游动机,即黄山是有名的风景名胜,我向往已久 ④身体健康,即我的身体条件可以参加这次旅游 例:我哪里也不去,因为我还不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者。虽然我有“闲”,也很想去,身体条件也好,但是我没有“钱”,我没有足够支付本次旅游的可随意支配收入所以我哪里也不去。 (2)①要有比较宽松的旅游政策;②要以“游”为主; ③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希望在旅途中能够行的安全,住的舒坦,吃得满意,游的痛快,购得称心,娱得快乐 2、答:(1)社会条件:即社会富裕、社会闲暇和人们的旅游权利。欧美国家是发达国家, 国民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许多发达国家的国民每年都有 14-21 天的带薪假期;欧美国家的居民,大多数人外出旅游没有语言的障碍,也非常重视旅游对启迪心智方面的重要作用。(2)个人条件:即从有“钱”,有“闲”、旅游动机和身体健康四方面考虑。欧美地区的居民在可随意支配收入和时间上比发展中国家的居民要宽裕一些;与东方人的含蓄相比, 欧美国家的居民比较外向,比较喜欢外出旅游。 3、答:美美和娟娟两人作为旅游者的某些基本条件是比较一致,但是他们在有“钱”这一 条件上可能是不一致的。有“钱”不是指收入,如题中 2600 元,而是指可随意支配收入, 及家庭总收入扣除全部税收、社会消费、生活必需消费和以防意外而留存之后的金额。美美和娟娟两人的家庭总收入、税收、社会消费、生活必需消费等也许不同。所以美美能经常到处旅游,而娟娟旅游的愿望不能经常实现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有“钱”的条件上的差异。 第二节 旅游资源 一、填空题 1、旅游资源是能够吸引旅游者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 和 。 2、“黄山四绝”——云海、奇松、怪石和温泉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它为旅游者提供了自然美;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物——北京天坛,属于人文旅游资源,它为旅游者提供了艺

似 158 元 水 年 华 乌 镇 一 日 游 术美和社会美的审美情趣。另外,如今国外已将 和旅游地居民的热情友好态度列为

另一类“资源”。 3、主题公园的典型带便是 1954 年始建于美国洛杉矶市的 , 1983 年在日本建成的迪斯尼乐园是美国式主题公园对世界的辐射和影响的象征。2005 年 9 月 12 日,第五个迪斯尼公园在 开幕。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选择具有垄断性从而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资源来开发。这说明了旅 游资源开发中的( ) A 特色原则 B 经济原则 C 市场原则 D 保护原则 2、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中力求投入少,产出多。这说明了旅游资源开发中的( ) A 特色原则 B 经济原则 C 市场原则 D 保护原则 3、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要适销对路,如在香港的迪斯尼,米奇经常以唐装亮相,而在 东京的米奇有时着和服示人。这说明了旅游资源开发中的( ) A 特色原则 B 经济原则 C 市场原则 D 保护原则 4、在我国,现代主题公园兴起的标志是( ) A 世界之窗 B 中华民俗村 C 锦绣中华 D 迪斯尼乐园 5、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的宝塔因管理不善而倒塌,属于( ) A 自然破坏 B 人文破坏 C 人为破坏 D 人为通过自然破坏三、多项选择题 1、旅游资源的灵魂是( ) A 吸引性 B 可进入性 C 特色 D 市场 2、古今旅游者最向往的去处是( ) A 自然旅游资源 B 人文旅游资源 C 自然景观 D 人文景观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旅游资源具有特殊的实用价值,因而就具有垄断性。( ) 2、旅游资源的特色就是指别地没有。 ( ) 五、填表题 旅游资源的含 义 吸引性

旅游资源的特 点 季节性

六、问答题 1、你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季节性?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的宝藏。敦煌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中说:“近年来局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人文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壁画病害发展非常迅猛。”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曾对记者说:没有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莫高窟的最终结局是不断毁灭,我们毕生所做的就是与毁灭抗争,让莫高窟保存的长久些。 (1) 请问对于类似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古迹的破坏有几种类型? (2) 敦煌莫高窟的最终结局是毁灭,为何还要对其保护,有何意义? 答案 一、填空题 1、事物 因素 2、自然 人文 优质服务 3、迪斯尼乐园 东京 中国香港二、单项选择题 1-5ABCCC 三、多项选择题 1AC 2AC 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错 2、错五、填表题 旅游资源的含 义 吸引性 可进入性 价值性 变化性

旅游资源的特 点 吸引性 变化性 季节性 垄断性

六、问答题 1、答:所谓的季节性是指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价值的发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的特征。 (1)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旅游资源在其观赏功能上,有明显的季节性。如钱塘江观潮农历八月十五最为壮观,泰山观日出在秋冬为宜。(2)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季节性。原因一:许多民间节庆、宗教纪念日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原因二: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人们的出游时间相对集中,如祭祖和扫墓等。 2、答:(1)答案一:局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和人文环境的急剧变化;答案二:自然破坏、 人为破坏、人为但通过自然的破坏 (2) 具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历史文化教育意义。 第三节 旅游业 一、填空题 1、旅游设施包括 和 。 2、现代旅游业实际上是由旅游设施和各种 人才构成的服务体系。 3、旅游业的依托是 ,其条件是 ,其特征是 。 4、旅游也具有明显的文化性质,它提供给旅游者的主要是 。 5、旅游业是一个 型产业,也是一个 、 的综合性产业。 6、社会意识方面的污染主要指给接待国(地)带来的 、价值观念、政治信仰乃至等某些消极后果。 7、旅游也具有文化性和 。 8、旅游也有助于改变传统观念和 ,有助于 的传播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二、名词解释 旅游业 三、单项选择题 1、旅游业要真正发挥作用,“软件”的核心,即( ),更为重要。 A 服务人才 B 管理人才 C 旅游人才 D 导游人才 2、( )是旅游业的生命线。 A 旅游资源 B 客源 C 旅游汽车 D 旅游交通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 )是旅游服务设施。 A 机场 B 旅游饭店 C 旅游汽车 D 旅游购物商场五、判断正误 1、 旅 游 业 是 我 国 第 三 产 业 中 的 重 点 产 业 。 ( ) 2、旅游的换汇成本明显高于贸易换汇成本。 ( ) 3、 发 展 旅 游 业 的 成 功 标 志 是 “ 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 的 统 一 。 ( ) 4、 旅 游 有 助 于 助 人 为 乐 、 文 明 礼 貌 的 良 好 社 会 风 气 的 形 成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