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药物
项目三常见病症用药指导-3循环系统的用药指导

不同药物在循环系统中相互作用, 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措施
严格遵医嘱用药
遵循医生建议,按照规定的剂 量和时间服药,避免自行增减
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 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 医。
定期检查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相关 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 良反应。
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如呼吸困难、咳嗽等。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如头痛、眩晕、失眠等。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如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异常 等。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皮肤不良反应
如皮疹、瘙痒等。
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药物与受体结合
某些药物与循环系统中的受体结 合,引起生理功能紊乱。
药物代谢产物
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后产生有害物 质,对循环系统造成损害。
项目三常见病症用药指导 -3循环系统的用药指导
• 循环系统常见病症概述 • 循环系统常用药物种类 • 循环系统用药指导原则 • 循环系统用药注意事项与建议 • 循环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与处理 • 循环系统用药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循环系统常见病症概述
常见病症类型与症状
高血压
血压持续升高,可能导 致头痛、心悸、疲劳等
降脂药物
总结词
降脂药物是用于降低血脂水平的一类 药物,主要通过影响脂质的合成、代 谢和排泄等过程来降低血脂水平。
详细描述
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 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和高纯度鱼油 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降 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
03
循环系免自行购买和使用循环系统 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和相
第四章循环系统药物

S
O
OH
N O
CH2CH2N( CH3)2
S
O
OCOCH3 N
O CH2CH2N( CH3)2
S
O
OCOCH3
N O
CH2CH2NHCH3
S
OH
OCOCH3 N
O CH2CH2N( CH3)2
2、构效关系
以甲基、甲氧基取代具较
高活性,增加甲氧基数目,活 性大大减小,以氯原子或羟基 取代则活性极小或无活性
适用于治疗心衰
和高血压危象,作 用迅速。
(二)盐酸地尔硫卓(Diltiazem
Hydrochloride)
S
OCH3
OCOCH3
.HCl
N O
CH2CH2N( CH3)2
Diltiazem分子中有两个手性C原子,所以有四个异构体,活 性大小顺序为:顺式d->顺式dl->顺式l>反式dl-体,冠状扩张 作用对d-Cis异构体具立体选择性,临床仅用其d-Cis异构体。
3R,4S,8R,9S,为右旋体。 性质特点:
1、理化性质 Nifedipine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
水,易溶于丙酮或氯仿等。
化学性质表现为易氧化,在光和氧化剂存在下分别 生成两种降解氧化产物,故在生产、使用及贮存中, 应注意遮光。
O CH3OC
O
NO2 [O]
COOCH3
CH3OC
NO2
光?
COOCH3
O CH3OC
NO COOCH3
(6)2、6位取代基应为低级烷烃。
第二代DHP类药物冠脉扩张作用更强大,作用维
持时间长。如尼卡地平(Nicardipine)、尼索地平 (Nisoldipine)等。
药物化学 第四章 循环系统药物

用于重症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 代表药:拉贝洛尔,塞利洛尔
精品文档
拉贝洛尔结构特点
水杨酰胺衍 O 生物
HO
有两个手性中心,4个旋光异构体 NH2
*
N H
*
H OH
侧链为取代丙胺
精品文档
拉贝洛尔光活体与药理作用
R R体:有β阻滞作用
称为地来洛尔(Dilevalol),有旋光性,[ ]30.6°
1962年发现用碳桥代替两个氯原子得芳氧乙醇胺类药 物丙萘洛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但有致癌倾向
进一步在丙萘洛尔中引入一个氧亚甲基得芳氧丙醇胺 类药物普萘洛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也无致癌倾向
1964年正式用于临床
精品文档
结构改造得超短效药物
优点:能克服用于抗心律失常时抑制心脏和诱发哮喘 的副作用
精品文档
第一节 β-受体阻滞剂
β-adrenergic block agents
β-受体的分布
β1 心脏 收缩↑ β2 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 舒张
器官可同时存在不同亚型
心房 β1:β2 为5:1 人的肺组织 β1:β2 为3:7
应用: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抗心绞痛
精品文档
b-受体阻滞剂分类
第四章 循环系统药物 Circulatory system agents
精品文档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释放化学递质作用于相应受体) 内源性调节因子 酶 离子通道(心肌细胞膜上的一类糖蛋白)
精品文档
作用靶点
受体: α、β、AngⅡ等 离子通道:钙、钠、钾、氯等 酶: PDE、ACE、HMG-CoA还原酶、血
O
N
HO
药物化学 循环系统药 NO供体药物

6
抗心律失常药
心脏的活动有一定的自律性、应激性和传导性。心律 失常是由于不正常冲动的形成及传导障碍所致。临床表 现有心动过速型、心动过缓型和传导阻滞等类型。心动 过缓型、传导阻滞型可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这里介绍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心动过速型的治疗。
8
ⅠA类的钠离子通道阻滞剂
奎尼丁 160
普鲁卡因胺 160
奎尼丁(Quindine))是从天然里面提取的生物碱, 最早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化学药物。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的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 更为安全,可口服或注射给药。
9
普鲁卡因胺
160
17
பைடு நூலகம்16
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细胞在兴奋发生的当时以及兴 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 不能使细胞再兴奋的这段时间。 相对不应期: 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 奋性逐渐回复,在一定时间内,受刺激后可发 生兴奋,但刺激强度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强度的 这段时间。 有效不应期是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的总 和。
7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I类抗心律失常药(钠通道阻滞剂)。 IA类(膜稳定剂), 通过与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通道蛋 白结合使钠通道变窄或关闭,阻止钠离子内 流; I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使其缩短复极化,提高颤动 阈值; I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使传导减慢。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性地与 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而产生拮抗肾上腺素或β激 动剂的效应。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即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药物。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钙通道阻滞剂),具有抑制钙离 子内流、降低心脏舒张自动去极化速率而使窦房结冲 动减慢的作用。
4
硝酸酯类和亚硝酸酯类 这些药物作用机制
第五章-循环系统疾病用药

第五章循环系统疾病用药第一节抗心力衰竭药心力衰竭又称心功能不全,是一组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复杂综合征。
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伴或不伴有肺、体循环淤血。
目前推荐使用的主要药物有:(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
(2)β受体阻断剂,可抑制心肌重构,改善临床左室功能,进一步降低总死亡率、降低心脏猝死率。
(3)醛固酮受体阻断剂螺内酯,可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通路,对重度心力衰竭有利。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作用机制与ACEI 相近,目前主要用于因严重咳嗽而不能耐受ACEI 的患者。
(5)利尿剂能够充分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潴留。
(6)强心苷类,可减轻症状和改善心功能。
本节重点论述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和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
第一亚类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强心苷作为传统的正性肌力药物,地高辛和去乙酰毛花苷在临床使用最多。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强心苷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衰竭心肌细胞膜上Na,K- ATP 酶,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促进Na+ - Ca2+ 交换,提高细胞内Ca2+水平,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目前强心苷类中使用最广的有:(1)地高辛:是一种中效强心苷。
(2)甲地高辛。
(3)洋地黄毒苷。
(4)毛花苷丙(西地兰C):是一种速效强心苷。
(5)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D):为速效强心苷。
(6)毒毛花苷K:也属于速效型强心苷。
主要采用静脉给药。
地高辛口服制剂是唯一经过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也是唯一被美国FDA 确认能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正性肌力药。
(二)典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其中毒症状)主要见于大剂量应用时,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最多见的是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很少引起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感官系统可见色觉异常(红-绿、蓝-黄辨认异常),在洋地黄中毒情况下更为常见。
(三)禁忌证1.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者。
2.伴窦房传导阻滞、Ⅱ度或高度房室阻滞又无起搏器保护者。
循环系统药物

Plasma glucose
100%
40%
Time
Time
背景
低GI膳食有益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膳食GI成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一个新概念。
➢ 流行病学研究:低GI和GL食物和膳食有
益与肥胖、糖尿病、心血
管
病、某些肿瘤的预防和控制。
• 一体、重吃、南动平食指衡病膳,合糖尿理中国用药,控制血糖, 达到或维持健康
•
• 待测食物 test food 用于GI值测定的食物。
要 基 测 GI测定应遵守相关伦理要求。 求 本 定 测定机构设施与条件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果聚糖 (低聚果糖、果寡糖、菊粉) 棉籽糖 水苏糖 低聚半乳糖 低聚木糖 — — — — —
—
(不可消化)多糖
纤维素和纤维素衍生物
羟丙基纤维素 甲基纤维素 阿拉伯木聚糖 半乳聚糖 果胶 β-葡聚糖 抗性淀粉,包括变性淀粉如乙酰化淀粉 抗性麦芽糊精 树胶(瓜尔胶,阿拉伯树胶,胶凝糖,角叉菜聚糖)
聚葡萄糖Βιβλιοθήκη NSP纤维、半纤维,果 胶
五大系统疾病常用药概述

五大系统疾病常用药概述人类的身体由各种各样的系统组成,比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等。
这些系统若失调,则会产生相应的系统疾病。
为了治疗这些疾病,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相应的药品。
本文将围绕五大系统疾病,分别介绍常用的药品。
一、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一种,主要是指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
常用的药品有:1.硝酸甘油:用于释放血管内皮细胞内的一种化学物质NO,可以扩张动脉、静脉,降低血压、增加心脏供血。
2.肝素钠注射液: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治疗急性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3.贝特类药物:有利于控制心跳速度和心肌收缩力,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等。
常用的药品有:1.β受体激动药物:用于舒张支气管,缓解哮喘和COPD等疾病。
2.肾上腺素类药物:有助于缓解哮喘症状,并可缩小支气管。
3.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肺炎。
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炎等。
常用的药品有:1.质子泵抑制剂:用于抑制胃酸的分泌,可减缓溃疡、胃食管反流等症状。
2.胃粘膜保护剂:常用于治疗胃炎等疾病。
3.抗生素:可用于消除胃溃疡和有关菌群的感染。
四、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尿路感染、肾炎等。
常用的药品有:1.抗生素:用于治疗大多数尿路感染。
2.利尿剂:用于降低血压、减轻水肿症状。
3.补钾药物:由于利尿剂可能会导致体内钾离子减少,此类药物可用于补充体内的钾离子。
五、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等。
常用的药品有:1.抗精神病药物: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2.抗抑郁药物:用于缓解抑郁症状。
3.安眠药:常用于治疗失眠等疾病。
总结本文介绍了不同系统疾病下常用的药品,当然在具体应用时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斟酌。
同时,也需要注意用药的副作用和禁忌症等问题,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循环系统疾病治疗药品

循环系统疾病治疗药品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及血管功能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因此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十分重要。
在治疗循环系统疾病过程中,药物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循环系统疾病治疗药品,包括降压药、抗心绞痛药、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等。
一、降压药高血压被认为是循环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常用的降压药包括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ACE抑制剂,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合成,降低血管紧张素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ACE抑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钙通道阻滞剂是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抑制钙离子的内流,从而降低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利尿剂能够促进尿液的生成,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降低体内液体负荷,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等。
二、抗心绞痛药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心脏病症状,抗心绞痛药是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
常用的抗心绞痛药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等。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
常见的硝酸酯类药物有硝酸甘油、异山梨醇硝酸酯等。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β受体的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负荷,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三、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减退时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治疗心力衰竭常用的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常用的洋地黄类药物有地高辛、毛花苷C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常见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有依那普利、罗伐那普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理化性质
对热稳定,对光、酸不稳定 在酸性溶液中,侧链氧化分解 水溶液与硅钨酸试液反应呈淡红色沉淀
O
N
H
HOH
. HCl
.
体内代谢
体内代谢生成a-萘酚,再成葡萄糖醛酸甙排出 亦能经侧链氧化生成a-羟基-3-(1-萘氧基)-丙酸
O H
ON O HH
O
O O H O H
.
合成路线
.
内容小结
素合成酶及凝血酶等
.
特点
种类繁多且更替快 作用机制复杂 作用靶点多 新型作用机制药物不断出现 涉及化学、生物学、药理学,较复杂
.
按药效分类
抗心绞痛药 抗高血压药 抗心律失常药 强心药 抗血栓药 调血脂药 止血药 ·····
.
按作用机制分类
作用于受体(α、β、AngⅡ等)药物 作用于离子通道(钙、钠、钾、氯 等)
S R体:有α1阻滞作用 S S异构体和R S异构体无活性
药用(±)
O NH2
HO
*
N H
*
H OH
.
b受体阻滞剂的构效关系
芳基氧丙醇胺类和芳基乙醇胺类的基本结构
.
盐酸普萘洛尔 Propranolol Hydrochloride
3
O
2
1 N
H
H OH
. HCl
S构型 (左旋体)
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盐酸盐, S﹥R 药用为外消旋体
临床应用(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 分类及代表药 各类药物结构特点及作用特点 简单构效关系:基本结构类型、构型 重点药物:盐酸普萘洛尔(结构命名、合成)
.
第二节 钙通道阻滞剂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心肌、血管平滑肌、骨骼肌及神经等细胞,都是通过 电活动形式来实现其兴奋性的发生和传播 许多化合物、金属离子、动植物毒素等都可作用于离 子通道,影响可兴奋细胞膜上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出现异常,就会产生许多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 病 成为药物尤其是心血管药物设计的靶标
吲哚洛尔Pindolol 每周只需服1-2次
O
N
H
OH
N H
纳多洛尔Nadolol 每日只需服一次
O
N
HO
OH H
HO
波吲洛尔opindolol 可产生96h作用
O
N
H
OO
N H
前药 化
普萘洛尔的羟肟衍生物,先 水解成酮,再还原成醇。用 于青光眼
O
N
NH
OH
前药
.
化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缺点
用于心律失常和高血压时,可发生支气管痉挛 会延缓使用胰岛素后低血糖的恢复 使哮喘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使用受到限制
②选择性b1受体阻滞剂:如普拉洛尔,美托洛 尔和阿替洛尔
③非典型的b受体阻滞剂:对α、β都有阻滞作 用如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
一、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
特点:同一剂量对b1和b2-受体产生相似幅度的 拮抗作用
代表药物:盐酸普萘洛尔
O
N
H
HOH
. HCl
.
发现过程
1948年Ahlquist首次提出肾上腺素受体有α和β 两种亚型
第四章 循环系统药物 Circulatory system agents
.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释放化学递质作用于相应受体) 内源性调节因子 酶 离子通道(心肌细胞膜上的一类糖蛋白)
.
作用靶点
受体: α、β、AngⅡ等 离子通道:钙、钠、钾、氯等 酶: PDE、ACE、HMG-CoA还原酶、血栓
20世纪50年代中期Black提出对冠心病治疗新思路 1956~1957年Black开始寻找和研究β受体阻滞剂 3,4-二氯异丙肾上腺素(DCI),拟交感活性较强
.
1962年发现用碳桥代替两个氯原子得芳氧乙醇胺类药 物丙萘洛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但有致癌倾向
进一步在丙萘洛尔中引入一个氧亚甲基得芳氧丙醇胺 类药物普萘洛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也无致癌倾向
.
第一节 β-受体阻滞剂
β-adrenergic block agents
β-受体的分布
β1 心脏 收缩↑ β2 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
舒张
器官可同时存在不同亚型
心房
β1:β2 为5:1
人的肺组织 β1:β2 为3:7
应用: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抗心绞痛
.
b-受体阻滞剂分类
①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同一剂量对b1和b2受体产生相似幅度的拮抗作用,如普萘洛尔, 纳多洛尔,吲哚洛尔及艾多洛尔
.
离子通道(Ion Channel) 的生物学特性
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能在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孔 道,以转运带电离子
通道蛋白通常是由多个亚基构成的复合体 通过其开放或关闭,来控制膜内外各种带电离子
的流向和流量,从而改变膜内外电位差(门控作 用),以实现其产生和传导电信号的生理功能。
1964年正式用于临床
.
结构改造得超短效药物
优点:能克服用于抗心律失常时抑制心脏和诱发哮喘 的副作用
艾司洛尔(Esmolol):血浆半衰期8min,用于室性心 律失常,急性心肌局部缺血
氟司洛尔,半衰期7min,作用强于艾司洛尔10~50倍
软药
O O
引入易水解基团
.
O
N
H
OH
结构改造得长效药物(降压药)
.
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主要为4-取代苯氧丙醇胺类化合物
4-酰氨基取代苯氧丙 醇胺类化合物
阿替洛尔
4-醚取代
美托洛尔
.
三、非典型b受体阻滞剂
单纯β-受体阻滞剂因血液动力学效应使外 周血管阻力增高,致使肢端循环发生障碍及 在治疗高血压时产生相互拮抗
同时具α1和β受体阻滞作用药物对降压有协 同作用
设计了使同一分子兼具α1和β受体阻滞作用 的药物
用于重症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 代表药:拉贝洛尔,塞利洛尔
.
拉贝洛尔结构特点
水杨酰胺衍 O 生物
HO
有两个手性中心,4个旋光异构体 NH2
*
N H
*
H OH
侧链为取代丙胺
.
拉贝洛尔光活体与药理作用
R R体:有β阻滞作用
称为地来洛尔(Dilevalol),有旋光性, []-30.6°
药物 酶抑制剂(PDE、ACE、HMG-CoA还原酶、
血栓素合成酶及凝血酶等)
.
按药效和作用机制分类
第一节 β受体阻断剂(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 第二节 钙通道阻滞剂(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 第三节 钠、钾通道阻滞剂(心律失常)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 体拮抗剂(高血压、心衰) 第五节 NO供体药物(心绞痛、心衰) 第六节 强心药 第七节 调血脂药 第八节 抗血栓药 第九节 其他心血管系统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