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册 (1)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观察到的现象:
花的雌蕊的柱头上有很大的,很容易就花粉。
1.实验结论:认识到花的雌蕊的柱头上粘性很大,很容易就粘上花粉。
2.植物开花后,只有传粉后花才能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科学实验报告单〔15
四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实验目的: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实验目的:1、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实验器材: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实验步骤:
观察蚕豆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观察种子外形,用解剖针小心挑破种皮,剥掉种皮,观察胚。首先看到的是子叶,数一数有几片。分开子叶,用放大镜辨认胚芽、胚根和胚轴的位置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用并联法连接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两个小灯泡都比较。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四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检测故障电路
实验目的: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全
实验器材:吸管、橡皮泥、饮料、水槽、纸巾、杯子、注射器、水
实验步骤:
1、在瓶子里装一些水,把吸管放入水中,并用橡皮塞封住瓶口,观察水在吸管中的变化。
2、把一团纸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观察纸浸湿情况。
3、两支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的水和空气,然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按活塞,观察现象。
实验器材:1个厚底直筒玻璃杯、刻度尺、纸带、透明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
1、用一个高度在15厘米以上的厚底直简玻璃杯子。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面朝下粘在胶带的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有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内侧底部对齐。
观察到的现象:当食盐和小苏打加到第四份时,溶解小苏打的烧杯已经出现小苏打的沉淀物,不管如何已经搅拌,小苏打已经不融于水了。食盐仍然融于水。
实验结论: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科学实验报告单(5)
年级班姓名
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
年月日
实验名称:加快溶解
实验目的:
3、把吹胀的塑料袋放入水中,松开捆口,有气泡冒出。
4、把玻璃杯的杯口向下,垂直放入水中,杯底总是有一部分没有水。
观察到的现象:
空气很轻,会流动,会发出声音,能压缩
实验结论:空气很轻,会流动,会发出声音,能压缩。
科学实验报告单(8)
年级班姓名
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
年月日
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目的: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实验报告册模板-组成实验1

实验报告册模板-组成实验1
实验序号:一
实验名称:实验环境认识
实验小组:
其他成员:
实验目的:熟悉TEC-8实验系统组成。
掌握逻辑测试笔的使用。
实验内容:熟悉TEC-8实验系统组成。
逻辑测试笔的使用。
实验设备:
TEC-8实验系统
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拓扑:
1实验步骤
识别TEC-8实验系统各部分组成。
开关、按钮、指示灯的作用。
实验地点:组成原理实验室
实验成绩:
逻辑测试笔测试电平信号。
2实验结果
SD7~SD0为数据开关,拨向上输入1,拨向下输入0。
S15~S9为电平设置开关,拨向上输入1,拨向下输入0。
逻辑测试笔最多测试3个脉冲:00无脉冲,01为1个脉冲,10为2个脉冲,11为3个脉冲。
3实日期: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批阅日期:

一年级(下册)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下册)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实 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 容
观察一瓶水
实验仪器药品
光滑斜面、水、油、洗发液
实 验
步 骤
1、准备一个光滑斜面;
2、将水、油、洗发液分别在斜面上滴一滴;
3、记录;
实 验
记 录
实验分析结果
评 语
记分
(表十六)2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3月17日
实 验
内 容
它们去哪里了
实验仪器药品
水、盐、红糖、小石子、杯子
实 验
步 骤
1、准备三杯水;
2、预测在三杯水里分别放入盐、红糖、小石子会发什么什么变化;
3、在三杯水里分别放入盐、红糖、小石子;
4、观察变化;
5、记录;
实 验
记 录
实验分析结果
评 语
记分
学生实验报告
(表十六)3
学生实验报告
(表十六)1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实 验
内 容
谁轻谁重
实验仪器药品
乒乓球、小橡皮、塑料块、木块
实 验
步 骤
1、预测乒乓球、小橡皮、塑料块、木块谁轻谁重;
2、掂一掂乒乓球、小橡皮、塑料块、木块谁轻谁重;
3、称一称乒乓球、小橡皮、塑料块、木块谁轻谁重;
4、记录;
实 验
记 录
实验分析结果
评 语
记分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二 实验报告表(1)

实验二 实验报告表(1)

.实验二实验报告表
实验名称:
学号1120172270 姓名刘江班级:02041703 实验时间:2017年10月16日
实验报告表2-1 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实验记录表
说明:本实验对计算机内存数据的存放拟定为:①整数用两个字节存储,并负数只考虑原码;②实数用4个字节存储,其中阶码部分占一个字节。

实验报告表2-2 其他进制数据与二进制转化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3 数据的原码、补码和反码表示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4 二进制算术运算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5溢出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6浮点数的小数点浮动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考表2-7 表示浮点数的二进制串中阶码位数改变实验记录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比较有盖和无盖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1)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塑料薄膜、橡皮筋。

(2)实验步骤: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

③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④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3)实验现象:①两个杯子中水的高度全部低于标出的高度,没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比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少。

②塑料薄膜上有水珠出现。

(4)实验结论: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

实验二: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盒。

(2)实验步骤: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3)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內部岀现细小的水珠,放置时间越长水珠越大,当水珠增长到一定大小时会流下或落到地面上。

(4)实验结论: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变成水珠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实验三: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2)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3)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烧杯壁开始变模糊并且水面冒热气,杯底开始产生小气泡,气泡上升;随着加热进行,小气泡越来越多,上升速度越来越快;烧杯口有水汽形成,加热一段时间后,液面开始沸腾。

②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温度升到100℃时,水出现沸腾现象;再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移走酒精灯后,温度开始缓慢下降。

③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

(4)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会沸腾。

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

实验四: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实验一、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试验实验器材:四片馒头片、塑料袋、放大镜、滴管、镊子实验步骤:1、检验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3、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4、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5、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在冰箱里。

6、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7、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二、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步骤: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新的物质——烟。

三、实验名称:探究水泥的变化实验材料:火柴、杯子、盘子、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水泥、铁架台、坩埚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变化。

3、将水泥块放入坩埚。

4、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5、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2、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四、实验名称:食盐的变化实验材料:火柴、杯子、盘子、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食盐、铁架台、坩埚实验步骤: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入水中。

3、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想象。

4、把食盐水放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

5、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6、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五、实验名称:铁生锈的条件(一)实验材料:铁钉、砂纸、玻璃棒、碱、盐、油、醋实验步骤: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3、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3、半瓶水,4、盐水,5、碱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4、整理器材实验现象:水中,轻微生锈;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生锈;空气中,轻微生锈;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

实验结论:铁在空气和水同时存在、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六、实验名称:铁生锈的条件(二)实验材料:三枚相同的铁钉、三个相同的试管、三个试管塞、干燥剂一小袋、水适量。

实验步骤:1、检验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把三枚铁钉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

3、一个试管放少量水,浸没铁钉的一部分;另一个试管放满水,将铁钉完全浸没;一个试管放干燥剂。

4、最后分别用试管塞把三个试管塞紧。

5、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放置几天后取出三枚铁钉观察,发现第一个试管中的铁钉在紧密接触水面的地方有铁锈,而其他两个铁钉无铁锈。

实验结论:潮湿的空气是铁生锈的重要条件。

七、实验名称:牛奶的变化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实验步骤: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3、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4、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5、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6、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结现象。

牛奶中放入啤酒,牛奶变成絮状。

牛奶中加入食盐,牛奶没有变化。

牛奶中加入柠檬汁,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现象同结论。

八、实验名称:测量速度实验材料:米尺、秒表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10米,测出你用了多长时间。

3、用正常的步伐走5秒、10秒,量出你走的路程。

4、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点,测出走5米、10米用的时间和走5秒、10秒的路程。

5、比正常步伐走得快一点,测出走5米、10米用的时间和走5秒、10秒的路程。

6、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用的时间长,路程长;时间短,路程就短。

实验结论:相同时间比较运动的距离,跑的距离远,说明运动的速度快,反之则运动的速度慢;相同距离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反之则运动的速度慢。

九、实验名称:惯性试验实验材料:鱼缸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个、小锤一个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把鱼缸装入二分之一的水,盖上薄木板,然后把鸡蛋放在木板上面。

3、用小锤沿水平方向迅速敲击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鸡蛋会掉入水中。

实验结论: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运动趋势,木板抽掉后,只好掉进鱼缸内,说明鸡蛋具有惯性。

十、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

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

3、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是早上、正午和傍晚。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是早晨,正对“太阳”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十一、实验名称: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

3、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

4、地球仪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角度要保持一致。

5、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太阳”的光芒分别直射在什么地方?这与四季的形成又有什么关系呢?6、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地球仪上的南北半球接受手电光的照射程度不断变化。

实验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十二、实验名称:月相变化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电灯、皮球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

3、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4、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5、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当“月球”亮面转到背着“地球”的方向时,“月球”几乎全是黑的;当“月球”亮面转到向着“地球”的方向时,“月球”几乎全是光明的;当“月球”亮面由向着“地球”到背着“地球”时,“月球”的明亮部分逐渐减少。

实验结论: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十三、实验名称: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电灯、圆形小镜子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与你的眼睛同样高的墙壁上悬挂一盏电灯,用它当作太阳。

手持一面圆形的小镜子当作月亮,与你电灯的视线大体相平。

3、面对电灯,闭上一只眼睛,调整“月亮”与眼睛的距离,使“月亮”能完全遮住“太阳”。

这时就发生了日食。

4、保持原有姿势,沿逆时针方向原地转动,当你的头部(相当于地球)遮住射向“月亮”的光辉时,便发生了“月食”。

5、再重复几次实验,观察“日食”和“月食”时哪边先亏。

6、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日食”时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

“月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

实验结论: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呈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

十四、实验名称: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实验材料:蚯蚓5条、长方形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找一个长方形纸盒把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

3、在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上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蚯蚓往哪爬,比较亮处和暗处蚯蚓的数量。

4、用一个长方形纸盒,在纸盒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干土,在盒右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间隔一段距离。

5、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5条蚯蚓,观察蚯蚓往哪爬,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

6、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1、蚯蚓都爬到阴暗处。

2、蚯蚓都爬到湿土里。

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十五、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实验材料:植物幼苗(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3、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4、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组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5、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度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

6、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