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唐代诗歌总结
古代文学唐诗部分汇总分析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 制百余篇。帐殿前结彩楼,命昭容选一 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 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进, 唯沈、宋二诗不下。又移时,一纸飞坠, 竞取而观,乃沈诗也。及闻其评曰: “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词气已竭; 宋诗犹涉健举。” 《唐诗纪事》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唐代的一些士人,在入仕前后, 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 读书,或归耕田园。田园的清幽环 境,对于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 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唐诗中那 种淡泊明净格调,往往与此有关。 隐居的具体形态: 由隐而仕(李白) 由仕而隐(贺知章) 边仕边隐 (王维)
二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并于 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 因事获罪被贬。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 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安史之乱时叛 军攻陷长安后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 时,他因此被定罪下狱;但旋即得到赦免官复 原职,后官至尚书右丞。但他已无意于仕途荣 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上元 二年(761)卒于辋川别业,年六十一
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 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 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 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 谓之冬。 《隋书· 天文志》
公元前5世纪,古巴比伦的天文学 家首先使用了“黄道带”这一概念。 把整个天空想象成一个大球,而星星 都分布在球面上,这就是所谓的天球。 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运动的轨迹。黄 道两侧各8度的区域就是黄道带。行星 都在黄道带里运行。巴比伦人还把黄 道带分为了十二个区域(星座),多 数名称都来自希腊神话。
唐代诗歌总体鉴赏

唐代诗歌总体鉴赏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
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七世纪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的经济一直是上升的。
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乱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
这个社会,正是整个唐代文学艺术的温床。
其次,有“五胡十六”极其纷扰混乱的局面到隋唐统一,是一个国内各民族有斗争而融合的过程。
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
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得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族文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
例如儒释道三教就是始终并存的,虽然有的时候也因人主的好恶,不免轩轾。
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
这就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
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
这,对于唐诗的发达,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生积极作用的。
其四,唐帝国为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大族对仕途的垄断。
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
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
最后就诗歌本身而论,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跨越了它们的试验阶段,足供唐代诗人自由采用。
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样式,都使得他们易于借鉴昔贤,驰骋才力,发抒性灵,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
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
以下,试将唐诗的流变勾画一个轮廓。
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序言自公元618年唐帝国建立后,最初30余年,诗坛上仍旧弥漫着梁陈余风。
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延袭宫体,是其主要特征。
只有王绩在追踪晋宋间独来独往因而不免于寂寞的陶渊明。
7、唐代诗歌概述及初唐诗歌

唐诗体制特点:
唐诗的基本概况
• 一是字数整齐划一。除杂言体诗歌外,不是五言就是七言
• 二是句法受不同的限制。唐诗如果是绝句,必定是四句,如果 是律诗,必定是八句。
• 三是对偶的要求,不论是律诗或绝句,每两句成一联,尤其是 八句完篇的律诗中间两联上下句必须对偶。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登幽州台歌
前人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chuàng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
• 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5月7日作业: 请各收集积累两句有关“春”、
“江”、“花”、“月”、“夜”这五 个意象的诗句。
(周五晚上下课前交)
yàn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陈子昂 • 代表作:组诗《感遇》38首
yuè
•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lí gǔ
•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杜甫评价)
《感遇》其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hāo lái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 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
杨炯
• 约650-约693年 • “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 华阴杨氏 • 十一岁,待制弘文馆 • 二十七岁,任秘书省校书郎 • 三十三岁,任太子詹事司直
杨炯
• “麒麟楦” • 三十三岁,任太子詹事司直 • 被贬四川梓州 • 担任洛阳宫中宫廷教习 • 卒于盈川任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
品和文学家。
以下是关于唐宋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
1.唐宋诗歌: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
唐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广
阔的社会视野、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
-诗的题材多样,有田园诗、山水诗、咏史诗、抒情诗等。
其中,咏
史诗是唐代特有的创作形式,以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题,代表作有杜
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唐代还出现了律诗,它是一种严格的诗体,有特定的格律和押韵规则。
代表作包括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杜审言的《访
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唐代诗歌发展概况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就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遗留下来的诗篇数目多两三倍以上。
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个,也大大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
古体近体争奇斗艳,各种风格流派异彩纷呈。
初、盛、中晚各期,名家辈出,星驰云涌。
一、初唐诗歌初唐时代,当政的文臣多年深受齐染影响的前朝遗老,唐太宋本人也带头写浮靡浮艳的宫体诗,富丽呆板的宫廷诗,贞观年间的诗坛,多为奉和、应诏待宴等类作品,如虞世南、上官仪。
如上官仪的《八咏应制》“瑶笙燕始归,金赏露初稀”,“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此外还有宋之问,沈住期等。
随上述宫廷诗人之外,先后或同时,还陆续出现了一些新起的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努力突破宫廷诗风的统治,取得一定成就,即唐开国初年的王绩和高宗武后时期的四杰及陈子昂。
1、王绩,字无功,自长东臬子,早年有过一些事业抱负,但是仕途一失意,就心灰意冷,归田以后,常以陶渊明自比,作诗也处处模仿他们,但缺乏陶诗那种内在理想和热情,结果只剩下一种封建七大夫闭造懒散的生活情调,此外还从庄子学来一套既愤世又混世的人生哲学,如《过酒家》“此日长昏炊,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但是比宫廷诗显示出了清新朴素,可以说王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农的先驱人物。
2、“初唐四杰”“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地位都比较低下,但积极开始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
(1)王勃,字子安,是王绩的侄孙,一生处于下位,最后溺海而死,他是一个才学兼备的青年诗人,和宫廷诗人走着不同的道路,诗歌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泰,风烟望五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唐代诗歌介绍

唐诗的发展,经过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618)到玄宗开元初(713),约一百年。
初唐为文学革新时期,从两方面为唐诗的繁荣作了最后的准备。
一方面是诗风的兴起。
经过王绩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龄)的创作实践,使形式主义的齐梁诗风有所扭转,到陈子昂的文学时,更是从创作实践到诗歌理论,都转入自觉的扫荡齐梁诗风,恢复以汉魏风格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
二是诗体的变革。
唐初已有王绩的《野望》为成熟的五律,要过王勃等人的实践,到宫廷诗人宋之问手中,五律已完全成熟。
近体诗从此成为诗坛奇葩。
盛唐,自玄宗开元初年(713)到代宗大历初(766)年,约五十年。
这一时期,虽然年限不长,却是硕果累累,为唐诗繁荣的极盛时期。
前期有张九龄,贺知章,张说等人,既巩固了初唐诗风的成果,又以大量的传世名篇,使近体诗大展英姿。
紧接着,便又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的崛起,还有王之涣,李颀,王昌龄等名家的涌现,名篇迭出,都为开拓诗歌的体裁,提高诗歌的美学境界,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将盛唐诗坛点缀得繁荣。
李白和杜甫两大巨星的同时跃起于盛唐诗坛。
中唐,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约七十年。
中唐诗人大约五百七十人,诗歌约19000首,诗人与诗作的数量均超过盛唐,诗歌流派也多,所以有“中唐之再盛”。
晚唐诗人对后世的杰出贡献,主要是为词这一新的诗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唐代,词也叫“曲子词”,还叫“乐府”,是入乐的诗歌。
与律诗相比,词的句式参差不一,故又称为长短句。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唐诗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唐诗的研究知识点总结一、唐诗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社会、政治、经济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唐诗的繁荣与当时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息息相关。
在唐代,官僚制度逐渐成熟,文化教育兴盛,民风彬彬,社会风气也相对较为开放,这为诗人们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条件。
同时,盛唐时期的国际交往,也使得唐诗吸收了外来文化,使得唐诗在艺术上更为丰富多彩。
二、唐诗的特点1. 嫺美优美,词藻华丽唐诗的词藻华丽而不失雄浑,嫺美之笔,优美动人。
唐诗多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这两种形式就在语言的运用上,为唐诗奠定了雄浑宏伟的基调。
多情、感怀、艳丽、丰富性的词藻是唐诗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大特点。
2. 倾诉胸怀,抒发思想唐诗多写自然风物,抒发个人感情,反映政治社会现实。
古代中国的诗歌将情感和理性融合,使得唐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多体现了个体的真实感受,也因此而成为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3. 以形式严谨,富有音乐感唐诗以形式严谨见长,重视韵律的美。
在音律的使用上力图做到合乎乐律之美,唐诗的字句编排有律可循,韵律优美,也有着强烈的音乐感,这正是唐诗在形式上的一大特点。
三、唐诗的主要代表诗人及其作品1. 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风豪放奔放,以豪邁、洒脱著称。
其代表作品有《将进酒》、《行路难》等。
李白的诗歌作品绘声绘色、奔放豪迈,体现了他对自由、奔放的向往和追求,开创了神游诗风。
2. 杜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与李白齐名,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压抑,寄托了人民的希望和理想,代表作品有《登高》、《春望》等。
杜甫的诗作刻画了唐代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民的苦难,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3. 王维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他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文人画家”。
他的诗多以山水自然为主题,代表作有《山居即事》、《鸟鸣涧》等。
唐代诗歌简介

唐代是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人。
1. 初唐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
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
“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
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陈子昂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2. 盛唐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
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的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
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田园山水诗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维。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
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辋川别业,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
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
李白自觉地继承了屈原以来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加上他的天才和勤奋,创造出独特的李白风格。
他的诗歌,第一个特点是具有浓烈的激情。
他心地纯洁,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歌哭笑骂,无所避忌。
第二个特点是无比丰富的想象力。
诗思来如迅电,去如疾风,纵横变幻,大起大落,随着他抒情的需要,上下古今人物,天文地理知识,真实的历史,虚幻的神话随时来到他的笔下,注入诗句,为他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的思想具有一些反传统的倾向,尤其在文 学创作方面,反对儒家道统对文学统治的权力。 主张写写文章要“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 史”,他又在“献相国京兆公启”中说:“人 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 故阴惨阳舒,安乐哀思,厥源数千。”即文学 情感最重要的是个人活生生的思想情感。 个人生活方面,李商极重感情的人。早年苦恋 一个女道士,却没有结果,婚后,和妻子感情 极好,但妻子在他三十九岁时病逝,因此,在 他内心深处,爱情带来的痛苦也是极深的。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 与“岑高”
三、高适: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旧唐书》 本传称他“喜言霸王大略,务功名,尚节义, 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已任”,其诗多以冷峻的 笔触反映边塞生活,表现立功报国的志向,同 情士卒的遭遇,揭露军中矛盾。其代表作《燕 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挞金伐鼓 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 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 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 敌,
成一代诗史,开无数法门:诗 圣杜甫
一、简介: 二、艺术成就: 1、五言古体诗写成的自序性的诗篇,代表作 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写情、抒情、议论于一体,能够表达相当复杂 的心情。 2、《兵车行》、《丽人行》、“三吏”、 “三别”为代表的七言古体和五言古体叙事诗。 实际是古乐府的变体,既能反映现实又有生活 气息,这些诗善于描绘人物形象,运用对话来 表现人物心理。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 与“岑高”
1、前期:表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充满豪 情的精神风貌。诗多表现畋猎征战卑劣和边塞 风光,笔势刚劲,境界阔大。 《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 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 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天马行空 卓而不群:“诗仙” 李白
F、对爱情生活中人格尊严的要求 《夜坐吟》: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 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钳青凝照悲啼。金钳 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 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 梁尘飞。 二、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1、善用夸张、比喻: 《长相思》: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天马行空 卓而不群:“诗仙” 李白
一、李白:字太白,出生于碎叶城,约五岁时迁 居到绵州(四川江油) 1、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 A、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主题。 《猛虎行》:“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 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府。张良未遇韩信贫,刘 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坯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 人.” B.排难解纷的济世思想:“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 益”(《赠韦秘书子春》)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 与“岑高”
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深刻的 现实性,是一首现实主义的力作。B、结 构 上,这首诗善用错综复杂的笔法,在 激越的抒情中不断变化场景,使诗跌宕 回旋、波澜起伏,形成了苍凉悲壮、慷 慨雄浑的艺术风格。C、语言上,大量运 用对偶句来互相照应对比,使诗的语言 整饬凝练,又有音韵之美,从而增强了 艺术表现力。
天马行空 卓而不群:“诗仙” 李白
2、幻想和想像:《古风》第十九首:西上莲 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西西飘拂升开行。邀我登云台, 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 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 缨。 3、句式富于跳跃性,表现自己的热烈的情感。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 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天马行空 卓而不群:“诗仙” 李白
C、反权贵的思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D、热烈的人生之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 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报 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E、不安于寂寞和狐独 《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 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 徊,我舞影独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牧
一、字牡之,陕西西安人。 二、诗歌艺术特点: 1、登临咏怀之作,别人写来大都是流连山水, 描摹自然,而杜牧写来,常常融合了对自然、 社会、历史的感触,总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 意识。如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 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登乐游园>>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 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 与“岑高”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其代表:《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 田这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 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王维:字摩诘,《旧唐书》本传说:“维 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常斋, 不衣文采。……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 谈为乐。……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 事。”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 与“岑高”
四、岑参:曾任嘉州刺使史,世称“岑嘉州”。 西域的奇风异俗、壮丽风光是他的主要描写对 象,飞雪黄沙、火山热海、大漠惊风使他的诗 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其代 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 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 薄。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中军置 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 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 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天马行空 卓而不群:“诗仙” 李白
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 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语言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率真自然、明朗流转,深得民歌韵味。如《宣 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 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白云歌送十六归山》:楚山皆山皆白云,白 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 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 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岑高”
《竹里馆》:独坐幽徨里,弹琴复长啸。深林 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表现出追求空寂境界, 在身心两忘中获得超然物外的旨趣。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 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代诗歌
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 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初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 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 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司空图
第一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 “王孟”与“岑高”
艺术总体特点:政治上失意潦倒,生活经历中 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使李商隐常被一 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缠包裹,这种感情基调影 响了他的审美情趣。他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 含蓄曲折地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构成 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 受。 三、李商隐诗歌特点 1、意向、意境、结构非常独特。 (1)擅长用典,捕捉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意象。
成一代诗史,开无数法门:诗 圣杜甫
活读者心理感受的形象。其写景诗句常把表示 色彩的字放在开头,然后用一个动词引和实物,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放船》)、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晴》)。 总体风格:“沉郁顿挫”,沉郁,主要表现为 情感的深沉苍凉;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 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或任情奔放。
成一代诗史,开无数法门:诗 圣杜甫
3、七律诗:经杜甫改造,七律在唐代成为一 种既工丽严整,又开阖动荡,具有独特表现力 的诗型。代表作《秋兴八首》 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 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 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 帝城高急暮砧。 4、语言特色:“语不惊人死不休”,主要表 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句式、词汇准确有力,给 人以强烈的感受。如“妻孥怪我在”。二是用 不同寻常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造成新鲜的、能 够激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 车坐爱风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 行>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都是写秋景,却没有这一类诗歌常见的 衰飒与暗淡,倒有些明亮和高朗。
李商隐
一、晚唐诗风:晚唐诗以李商隐为代表,在盛 唐、中唐之后又开创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1、 随着时代的变化,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 沉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为隐晦,气势由 张扬转为收敛;2、随着诗歌技艺的发展,语 言由通脱平易变得越加雕琢邃密,结构由自然 舒展变得精致工细;3、随着文人士大夫生活 面缩小和对现实的失望,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 部世界摄取转为更多向内心体验搜寻。 二、李商隐:字义山,河南泌阳人。少年得志, 但却长期沉沦下僚,一生为寄人篱下的文墨小 吏。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 与“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