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1》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以及科学家们为航天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我国航天事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航天事业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全面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此外,学生对英雄人物有较强的崇拜心理,可以通过学习航天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2.资料:收集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资料,用于课堂分享。
3.航天模型:准备一些航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增强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资料,呈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不容易,需要科学家们的艰辛努力。
小学六年级教案 2.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市一等奖)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第二课时)“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知道神州飞船的相关知识。
2、了解航天人的感人事迹,学习航天人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精神。
3、通过了解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知道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前列,增强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神州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的相关材料,和航天人的感人事迹。
教学时间:四十分钟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出示课题1、教师导语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2、播放神舟五号飞天视频,揭示本课主题。
二、交流感受,揭示神五发射意义1、学生交流观看完神五飞天视频后的感受,教师总结神五发射的意义。
2、教师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探索太空?教师引用杨利伟说的“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揭示探索太空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了解十年飞跃1、学生课前对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十号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组内进行交流,归纳出这几次取得的重大突破。
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并把汇报结果,提炼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2、学生看黑板上的板书内容,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讲述事迹,学习航天精神学生讲述课前调查的有关航天人的资料。
通过航天员接受采访的的事例以及航天飞船背后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航天员的航天精神。
五、畅想未来,共谱中国梦1、学生感受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同时,畅想一下未来航天事业还会有哪些发展。
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祖国未来航天业的期盼。
2、教师总结:如果把刚才的发言当作是同学们的一个小目标、小梦想的话,那么,同学们让老师看到大家用自己真诚、发自内心的语言编织的一副充满希望的少年梦,希望大家牢记航天精神,为梦想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航天梦、少年梦、中国梦都会实现。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3》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3》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认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英雄的事迹、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航天事业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航天英雄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航天英雄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航天英雄的事迹,了解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英雄的事迹,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航天英雄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案例教学法:以航天英雄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航天英雄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怀。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搜集相关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2.课件: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英雄的事迹、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等相关资料3.视频:航天英雄的事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等4.图片:航天英雄的照片、我国航天器的图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和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航天事业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具体情况,如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工作以及训练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航天事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知道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难点:对航天事业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好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教学材料:准备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资料,以及航天事业的意义和价值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图片,让学生了解宇航员的日常生活、锻炼、科研等工作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宇航员生活和工作情况的调查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天宫号的背景、任务,理解我国的航天梦与天宫号的关系;了解祖国的丰功伟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护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交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形成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注环保,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文明节约的生活理念,从小开始从身边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背景知识:了解我国“飞天梦”的历程,天宫号的背景和任务,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与贡献。
•情境体验:参观校园航天馆,观看天宫号的模型、视频等,亲身感受祖国的科技强国氛围。
•控制性实验:通过简易实验,了解火箭推进原理。
•课外阅读:在家阅读《航天人梦的翅膀》等航天知识相关读物(根据实际情况,可与家长一起完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人类的飞天梦,引出本课主题——《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
2. 学习(30分钟)(1)背景知识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天宫号的背景和任务。
(2)情境体验学生到校航天馆参观,通过观察、亲身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感受祖国的科技强国氛围。
(3)控制性实验介绍火箭推进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其原理。
3. 达标检测(20分钟)(1)反思讨论学生反思通过情境体验和课堂学习对于航天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反思和讨论。
(2)小组竞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火箭控制竞赛。
4. 延伸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在家阅读与航天知识相关的读物,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深化对航天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教师从任务的完成度、学生反应和疑问等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 学生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整理,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3. 家长评价学生将本次课程所学知识与家长分享,家长对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价,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背景“教给孩子一些有用的东西”是品社课堂教学矢志不渝的目标。
而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的目标之一,即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品德与社会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利用互联网,认识世界,并利用所查找的资料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态度:使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并对我国的未来航天事业充满美好的憧憬。
能力: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关于东方红一号的资料,了解东方红一号发射的意义,从而提升利用互联网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知识:初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教材分析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梦想着飞向太空,而今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终于变成现实,并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和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前列,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通过让学生勾画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培养学生国家小主人的意识。
课前准备1、教师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东方红一号的资料和视频2、学生搜集关于东方红一号的资料、探索太空的意义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对探索太空有着极大的兴趣。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来看看这张图片,这是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
(敦煌飞天)2、预设生:嫦娥奔月。
师:可见自古我国人民就对太空产生了极为浪漫的幻想。
3、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他在干什么?这是万户飞天,万户是明代的人,他非常想逃离现实到月亮上去,于是就开始创造飞往太空的装备,他在装备中使用了火药,大家可想而知他最后的结果是怎样了?万户最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粉身碎骨,多么悲壮啊!他就是我国历史上将飞天的梦想进行实践的第一人。
二、走进“东方红一号”过渡语:从敦煌飞天到万户飞天,可见我国人民拥有着多么美丽浪漫的飞天梦,经过了千百年,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实现了吗?预设生:东方红一号。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2》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2》教学设计一、教材本课内容是《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
二、学情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妄图着飞向太空,而今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妄图终于变成现实,并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和载人航天技术差不多跨入世界前列,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
通过让学生勾画我国航天事业进展的宏伟蓝图,培养学生国家小主人的意识,树立学好科学文化、投身国家建设的理想信念。
鉴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初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状况,明白人造地球卫星和神州飞船的相关知识,了解航天人科技攻关、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
2、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人造卫星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重大阻碍。
学会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独立摸索,得出结论。
3、态度:让学生从人造卫星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中,体会到让科学造福人类的道理。
通过了解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奉献的远大志向。
4、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和载人航天技术差不多跨入世界前列,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
5、教学预备:搜集有关“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和“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飞船的图片、资料。
6、教学时刻:1课时三、学法、教法《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
课程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差不多知识,关注周围社会的进展和变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鉴于教材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纳学生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点拨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认识,也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如此设计的:1、从周围的情况导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造地球卫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爱好。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科技强国梦想的实现。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他们对航天科技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充满自豪,乐于关注国家大事,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认识航天科技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
2.难点:航天科技的重要意义,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资料,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技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
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态度:让学生从人造卫星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中,体会到让科学造福人类的道理。
通过了解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早奉献的远大志向。
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人造卫星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重大阻碍。
学会所急和整理相关资料,独立摸索,得出结论,
知识:初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状况,明白人造的球卫星和神州飞船的相关知识,了解航天人科技攻关、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
教学重难点指导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和载人航天技术差不多跨入世界前列,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
教学预备:搜集有关“东方红一号”人造的球卫星和“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神州七号”飞船的图片、资料或实况录像。
教学时刻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太空奏响东方红
一、提问激趣,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时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明白这是什么吗?”
师:这确实是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的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的壮观场面。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东方红一号”卫星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太空奏响《东方红》”。
二、整体看书。
感知主题(课本中的有关内容)
三、爱好结组,拓展主题
1、学生谈书上介绍的内容。
师:课前,我给大伙儿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伙儿搜集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建议大伙儿把课本内容和你们感爱好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理出一条线索,如此我们就能有章可循了。
2.交流讨论,理出线索
第一颗人造为卫星发射的背景;“东方红一号”发射的有关情形;各式各样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卫星的用途。
3、爱好结组
a依照爱好和资料结成小组,谈自己感爱好的话题。
B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织学习。
C先把资料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小组中选出大伙儿感爱好的和课本内容联系紧密的内容,以备全班交流。
4、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深化主题
1、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背景
教师适时补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成功,离不开周总理的支持,离不开科研人员册努力,理事会永久记住他们的。
2、“东方红一号”发射的有关情形
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东方红一号”升空后,卫星上各种仪器实际工作的时刻远远超过了设计的要求,“东方红”音乐装置和短波发射机连续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工程遥控测参数,为后来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体会。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掀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出示“世界上前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第一颗人造卫星比较图”
3、各式各样的卫星及用途
学生谈谈人造地球卫星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
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为我国卫星新技术的进展以及空间物理探测做出的重大的奉献。
通信卫星:在通信和电视直播方面一展风采。
气象卫星:在观测天气,用于天气预报。
资源卫星:勘测地下宝藏。
教师补充:中国在修建大同-----秦皇岛铁路时,原先认为桑乾河为不可同的地段,铁路需绕行40千米。
二每千米的铁路建设费高达900万人民币,还要占用数千亩良田。
后来研究了资源卫星提供的卫星图片,桑乾河的地址田间能够让铁路通过,如此一下子就为国家减少了4亿元的投资。
五、激情总结
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先进、成功率高,不仅为我国做出了奉献,而且还称届国际卫星发射业务,为国争光。
可见,我国的航天技术差不多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为中国航天而自豪,为伟大的祖国而自豪,我们兴信,中国的航天事业将更辉煌。
第二课时: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一、创设情形,激发爱好
课件播放:中华民族向往太空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的漂亮壁画师:中华民族的飞天的千年妄图终于实现
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杰出画面。
二、引导自学,探究新知
提问:“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又和重大意义?我国什么缘故要探究太空?
学生自由畅谈
师小结: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进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有一个伟大的壮举,它说明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差不多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华民族探究太空的前年妄图终于实现了。
继神五之后,我国用于2005年10、2008年9月先后成功发射了神六、神七,让我们一起在感受一下那令人兴奋人心的场景吧!
播放:神州六号飞船、神州七号飞船发射的录像片段。
学生交流:看了录像之后,你最想和航天员叔叔说什么?你如何样看待我国探究太空的目的?
师:21世纪,人类将进入航天时代,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画一下以后我国航天事业的宏伟蓝图,写下对祖国旱田蛇业进展的美好祝愿。
学生动笔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