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粤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第1课蓝色的星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

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3.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

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学生交流。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3.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4.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

读新闻链接,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

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必须反映的内容是:地球形状特点,宇宙中的星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

化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图。

2.搜集环球航行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大洋大洲

1.复习地球仪知识,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在地球仪上辨别世界的大洲大洋。

2.大洋大洲概念比较。

通过读图,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东西半球图,指导学生从东西半球图,区分陆地和海洋,认识七大洲、四大洋。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时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4.各小组借助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通过地图的判读,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对东西半球间,南北半球间陆地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得出:东半球陆地面积大,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探究学习——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

1.根据课前预习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交流:“我所了解的麦哲伦”。

2.生朗读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故事资料,根据教材提供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主要是从哪个大洲出发,经过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达哪里。3.讨论: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交流其他航海故事。

如:英国28岁的女航海家艾伦麦克阿瑟打破世界记录驾帆船71天环游世界。

5.活动:我是小小环球航行家。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麦哲伦航海路线示意图,结合对所经过地区自然风貌或风土人情的大概了解进行情况介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拥有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能源资源,激发热爱海洋的情感。

2.通过对海洋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海洋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教学准备:

调查自己家餐桌上的食物来源。

了解海洋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海洋

看课本图片资料,了解海洋资源。

(二)探究学习——神秘的海洋

1.汇报: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调查。

说说经常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将这些食品进行划分。

2.小结:海洋是人类当今和未来开发的重要领域,是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场所。

3.说说对未来开发海洋的想法。

(三)知识拓展——了解我国保护海洋资源的相关法规。

1.资料展示:海洋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

小结:海洋资源正面临短缺,频频告急。

2.自己仿写“海洋资源告急”。

3.阅读课文小资料:我国保护海洋资源的相关法规。

4.讨论:

(1)在这部最早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法中,提到了一些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具体措施,你觉得这些措施的提出,体现了我们祖先怎样的观念?

(2)这些措施在今天还有用吗?如果今天再次制定,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条例?

5.你还知道哪些我国保护海洋资源的相关法规?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

6.如果家乡的海洋资源遭到破坏,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保护它们?

第2课地球上的陆地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和位置,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赤道。

2.知道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其基本特征,了解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受地球的神奇和美丽。

3.感受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地球仪。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地球上的陆地

学生课前准备:地球仪,了解有关地球知识。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认识地球表面。(课件显示陆地和海洋,并能显示四大洋和七大洲);

2.麦哲伦的“地圆说”。(课件显示环球航行线路);

3.揭示课题:地球上的陆地。

二、初步了解有关地球知识。

1.分组观察地球仪,你看到了什么或有什么发现?(课件显示地球仪)

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渗透相关地球知识:

1)七大洲(课件显示其分布及位置并能链接相关知识,如第9页的小资料)

完成表格(写在课本):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又称子午线。0o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也就是与经线垂直的线称作纬线。0o纬线叫赤道。(第10页小资料了解赤道)

(课件能闪烁显示并点击就弹出定义)

3)东西半球:习惯上根据西经20o和东经160o的经线圈的地球分为东、西半球。(课件显示)

4)南北半球: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课件显示)

3.你还知道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呢?(让学生介绍)

三、了解有关人类探索地球的故事。(课件介绍)

1.1911年人类第一次踏足南极。

2.我国的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先后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

3.你还知道人类的哪些探险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主要地形地貌及分布与特征

学生课前准备:地图,收集地球不同的地形地貌的图片。

一、观看地球上的陆地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1.图片欣赏,包括第12页的六幅图。

2.介绍地球上主要的地形地貌,如高山、盆地、平原、高原、湖泊、沙漠等。(学生能结合课本的六幅图逐一介绍)

3.你看到地球陆地上有哪些地形地貌?

二、认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1.学习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1)观察地图上南美洲巴西的一块凸出的部分和非洲西海岸凹进去的部分的关系。2)学习《由世界地图萌生的发现》。(课件显示其发现过程)

2、小辩论:你认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空想还是有科学根据的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交流所收集的地球的地形地貌图片及简介。

2.分组制作图片展板。

第三课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陆地资源和利用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一、了解陆地的丰富资源。

1.以课本四幅图简介石油、矿产、水力、森林等资源。(课件显示)

2.介绍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并完成练习:(课件显示)

3.新闻链接:(课本第14页),讨论:面对日趋减少的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二、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1.课件介绍第15页三幅图及小资料,完成下表:

2.分组介绍你还知道的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探究活动:为什么荷兰是风车之国?

1.在地图上找出荷兰的地理位置。(课件显示)

2.分析其地形特点。

3.风车在当地的作用。

4.总结: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对一个国家及人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第3课地球村的居民

教学目标:

一、知道世界上主要的人中及其分布,探究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体貌特征,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

二、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了解他们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尊重谈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三、知道有关联合国的基本知识和世界主要国际组织。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准备1.教师:绘制有关的影片和幻灯片。

2.学生:收集有关人口增长过快的图片资料。收集世界三大人种的图片资料。收集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旗及情况,世界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组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居民”。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生活在不同的聚落。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椐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降生,成为地球上的第60亿位居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专程来到萨拉热窝看望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的男婴。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至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讲授新课

提问: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

活动1:让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

活动2: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课本16页的表格,计算出每增长10亿人需要的时间,再说说从这张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为什么人口增长的速度来越快?对于人口增长的问题,各国政府又根据自身的国情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问:(1)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要的时间有何变化?(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2)这种时间的变化,说明了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何变化?(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师:人总要居住在一定的空间,人口在空间上的表现,即人口分布。

世界各地人口是怎样分布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探讨的问题。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同学要根据课本内容自编、自导、自演一个节目。要求各组要推荐三名以上善于表演的同学分别扮演白、黑、黄三种人进行表演,

重点说出三大人种的在体质方面的特征,在全球的分布,人的体质特征与原居住地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准备内容:

图片播放:播放中美女排比赛图片。

第二课时

活动二探究活动:为什么不同的人种会有不同的体貌特征?

1、了解不同的人种及其分布,种族平等。

2、着重引导同学们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方面去寻找答案。

阅读:课本P17“小资料”。

目的: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①人种划分的依据,即皮肤、头发、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②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即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③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④不同人种的体质特征

与原居住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各组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指导学生读图思考:

①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白种人)

②除亚洲外,还有哪几个洲黄种人较多?(北美洲和南美洲)

③小组归纳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并把结论填入表中。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零星分布的特点。同学们,你认识“蓝坛巨星”飞人乔丹吗?他是什么人种?(黑种人),有人说:黑人的故乡在非洲。但是在南、北美洲却有大量的黑人分布。黑人

原本生活在非洲,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到达美洲大陆的吗?这其中有一段悲惨的历史,下面请看:

(播放一些黑人被迫来到美洲大陆的图片。)

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地球的居民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同学要根据课本内容自编、自导、自演一个节目。要求各组要推荐三名以上善于表演的同学分别扮演白、黑、黄三种人进行表演,重点说出三大人种的在体质方面的特征,在全球的分布,人的体质特征与原居住地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朗读17页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教师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给予积极评价并归纳总结:非洲是黑人的故乡,那些分布于非洲之外的黑人,主要是在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把他们从自己的土地掳掠到美洲、大洋洲上去,并沦为奴隶,经过黑人几十代人的努力,现在奴役制度已被废除,他们为美洲、大洋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人种的划分只是身体外部的体质特征不同,没有优劣之分,任何种族歧视和压迫都是错误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第三课时

活动四认识多人种的国家

1、尊重不同的民族及其生活习惯和信仰。

2、联合国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3、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说说为什么这两个国家的人种多样,探究其历史原因及背后的故事。

活动五认国旗识国家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国家的国旗图片和一张世界政区图。同学们自由出示,其他同学回答,回答者要说出国旗所代表的国家名称、首都、所在洲、主要

人种及国旗的含义,回答正确者可以将国旗图案放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不正确或不完整的可由其他同学加以补充。

2、了解世界国家和地区。

阅读:课本P18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字,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因此,我们世界才显得多元和美丽。(播放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这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建筑及信仰特点图片)。

新西兰毛利人互相碰鼻子表示问候,你还知道世界各地人民有哪些不同的生活习惯吗?

(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后小组反馈)。

小结: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我们应该给予尊重和理解。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而国旗正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旗帜,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及标志,体现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四人小组内展示课前准备的感兴趣的国旗图片,其他组员回答回答者要说出国旗所代表的国家名称、首都、所在洲、主要人种及国旗的含义,回答正确者可以将国旗图放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

2.完成书本18页表。

3.每一面国旗上的颜色或图案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请同学们阅读19页(幻灯片展示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旗)说一说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旗和基本情况。

4.画国旗比赛:在五分钟时间内画出你最喜欢的国旗(除本国外),看谁画得又好又准。

5.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联合国则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组织,阅读P21,说一说联合国成立的经过及其在当今世界处理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6.分男、女读“联合国宗旨”,“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除联合国内,你还知道当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吗?把你课前找的资料和同桌分享,填21页表。

8.小结: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国家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的。

4、文明的摇篮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标志性成就,初步感受文明的影响力。

2、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态度与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内容:

1、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

2、空中花园与古巴比伦文明

3、泰姬陵与古印度文明

4、奥运会与古希腊文明

5、科洛西姆斗兽场与古罗马文明

6、中国古文明探究

7、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教学用具:课件

第一课时: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古老的、多样的、灿烂的文明。文明成就最高,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的当属四大文明古国,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四大文明古国?在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斯芬克司之谜。

(一)古埃及文明。

1、介绍古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

①尼罗河的地理环境。

②尼罗河的作用。

为什么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

2、埃及金字塔。

(1)自主阅读书本第23页。

①说说你对金字塔有多少了解?

②了解埃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

③金字塔的奥秘在哪里?

④对于金字塔的建造,你有什么看法?

(2)交流阅读收获。

3、古埃及人在天文历法、文字、数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①古埃及象形文字。②木乃伊。③太阳历。

4、课外拓展,深入了解。

古埃及还有那些灿烂文明?请大家说说搜集到的古埃及文明的资料。

(二)古印度文明。

教师:有谁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到哪里取经?什么朝代去的?今天我们就到印度去看一看,去了解一下她的过去。

1、发源地。

2、泰姬陵。

3、桑吉佛塔。

4、学生简单了解玄奘取经。对照地图,看看玄奘西游所经地方的地形、气候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罗马文明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

二、古巴比伦文明。

1、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课件演示)

2、提问:谁知道在古代巴比伦有一个与古代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古代建筑奇迹是什

么?(学生答,课件出示“空中花园”。)

3、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第27页。

4、古巴比伦还有哪些文明成果。

①楔形文字②《汉谟拉比法典》

5、学生讨论还有哪些古代世界奇迹。

6、小结古巴比伦文明。

三、古希腊文明。

1、学生自学书本第28页。

2、古希腊文明的标志主要有哪些?(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3、教师提问:你喜欢看奥运比赛吗?知道奥运会及奥运精神的发祥地吗?

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

4、课外拓展:你还想了解古希腊文明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①亚里士多德雕像②雅典娜

四、古罗马文明。

1、阅读课本第29夜

2、古罗马文明标志是哪些?(拉丁文、建筑艺术、议会制度、罗马帝国等)

3、介绍拉丁文。

4、了解科洛西姆斗兽场。

5、课件演示古罗马建筑。

6、互相交流所搜集的古代罗马寓言、神话等资料。

第三课时中国古代文明及文化遗产与保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和瑰宝,她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十大象征“评选活动

①交流自己搜集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十项成就

②通过投票方式评出全班同学公认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十大象征”。

三、探究美洲、非洲等地古代文明。

四、文明遗产的保护。

①濒危文化遗产浏览。

②危害文化遗产的因素。

③危害的结果。

④保护措施与行动。

第五课、文明的巨星

教学内容:课本P32-3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上不同领域的有代表性的伟大人物。

2、初步感受一些文明巨星的思想和品德,崇敬他们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3、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和初步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明巨星,使学生学会创造、传播和发展文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伟人资料(生平、奋斗历程、思想精华、故事、格言警句和伟人肖像等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思想政治星光

一、探究导入——看看讲讲,认识一些思想政治巨星

1、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马克思、秦始皇、伊丽莎白、华盛顿等等伟人肖像,引导学生讲出他们的名字。

2、谈话:历史长河,百舸争流。亚里士多德、马克思、秦始皇、伊丽莎白、华盛顿……这些伟大的名字永远存在世世代代人们的记忆里。他们是人类思想文明的播种者,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巨人,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推进器。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伟大人物的奋斗历程和主要贡献吧!

3、小组派代表介绍思想政治巨星的生平、奋斗历程、思想精华(格言警句)、名誉,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板书如下:(课件出示)

4、根据学生课前搜集的伟人资料,让学生自愿讲解自己崇拜的伟人和探究伟人的精神和品格。

二、探究活动二、探究学习——议议说说,了解一些思想政治巨星的生平、奋斗历程、思想精华、格言警句、名誉。

1、阅读P36-38“人物小档案”的内容。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些思想政治巨星的生平、奋斗历程、思想精华、格言警句、名誉。

第二课时:文学艺术星光

三、探究拓展

1、谈话:星星缀满天,谁能数得清?你们还了解哪些文明巨星?

2、出示:诸葛亮、南丁格尔、牛顿、林则徐、华佗、顾拜旦等图像,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伟人资料,各自归纳出这些伟人的生平、奋

斗历程、思想精华、名誉和格言警句,并与同学交流。如:

探究活动三:校园里该挂哪些伟人的肖像

活动目的——深入了解学校悬挂伟人肖像的意义,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过程——观摩校园伟人肖像、探询这些伟人的功绩、讨论这些伟人对我们的影响、提出悬挂校园伟人肖像的建议。

1、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诗朗诵:走近伟人、我学伟人

甲:伟人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乙:伟人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甲:伟人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乙:伟人是船,载你启程远行!

甲:攀登啊,攀登!

乙:让我们攀登一座座高峰!

甲:去遥望无边无际的田野!

乙:去拥抱充满理想的明天!

齐:走近伟人,

甲:让每一颗童心经受智慧的洗礼!

齐:我学伟人,

乙:让我们的脚步迈得更加矫健!

齐:让我们一起先走近伟人!

3、课后活动。观摩校园伟人肖像、探询这些伟人的功绩、讨论这些伟人对我们的影响、提出悬挂校园伟人肖像的建议。

五、探究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都积极地参与探究学习,收获真不小。希望大家以这次探究学习活动为起点,继续追寻伟人的足迹,用伟人的故事感染自己,用伟人的精神激励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成为明天的伟人!

第六课、世界风情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单元测试卷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 粤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就是别人处处尊重你,尊重别人其实就是()。 2.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长经历,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都可能不一样,因此,人与人之间也会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互相()、互相(),学会()、()、宽容和()。3.()是聋哑人交流的工具。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成为生活中的()。 5.1992年10月14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月()日为“国家残疾人日”。 二、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小红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别的同学有不会的题问她时,她总是很不耐烦地说道:“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真是猪脑子。” 2.爸爸妈妈在城里打工,小亮从乡下转到城里来上学,因为地方口音,同桌常常取笑他是乡巴佬。 三、简答题。 1.你有过被人冷落或被人怀疑的时候吗?当被人冷落或被人怀疑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你怎样理解“做生活中的强者”的意义? 3.当你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克服呢?

第二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社会、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2.在学习和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有竞争就会有()。只有正确()竞争,才能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小涛有一次做值日时,不小心碰坏了上课用的三角尺,他四周看了一下没有人发现,就悄悄地放回了原处。 2.在一次小组合作中,小东和小花意见分歧。小东说:“咱俩很难合作,还是各干各的吧。” 三、连线。 1.一诺千金重耳 2.退避三舍韩信 3.移木建信季布 4.一饭千金商鞅 四、简答题。 1、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竞争伙伴呢? 2、合作有什么技巧?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期末测试题 班别姓名成绩 一、填空:(30分) 1、生活和生产中,人们需要把混合在一起的物质进行,例如生产海盐。 2、鹤、颧等鸟类长有颈和长嘴,腿也很长,特别适合在里行走觅食。 3、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空气、可燃温度、。 4、动物以食料分类的有三种,分别是: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 5、酒窝是人类的一种,可能通过父母遗传给子女。 6、生物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形成一条。 7、如果干净的水里混入了有毒或有害的物质,水就受到了。 8、铁生锈的三个条件是:铁、空气、。 9、优势眼和色盲是人类的一种,可以通过父母遗传给子女。 10、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光和为生活服务。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生物进化经历了数千万甚至数十亿年的历程,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2、分别用木材和废纸制造同等重量的纸张,用废纸制造的比较节省能源。() 3、污水的来源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 4、在做污水调查时,可以随意的接触污水,注意安全。() 5、生物界中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个体,例如孪生的两姐妹。() 6、物种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一个物种的消失不会影响其他物种。() 7、尘埃是一类非常少见的空气污染物。() 8、马德拉岛上的昆虫的翅膀特征是强风造成的。() 9、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0、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三、选择题:(30分) 1、如果电器着火了,应该用哪一种方法来灭火。() A、断开电源,盖上沙子 B、移走其他电器 C、用水灭火 2、请你选出哪个不是人体的外貌特征。() A、耳垂 B、色盲 C、酒窝 3、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A、燃放烟花 B、铁制品生锈 C、冰雪融化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二单元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三单元 第8课 第9课 第 10 课 第四单元 第 11 课 第 12 课 第 13 课 第 14 课 六年级上 科学全册 教案 第 一单元 物质的变 化 第 1 课 无处 不在的物 质变化 教学内 容:课本第 2-10 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 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 引出“物 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 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物质的变化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混合与分离 生锈与防锈 燃烧与灭火 生物与环境 植物与环境 动物与环境 食物链 遗传与进化 代代相传的特征 进化中的生物 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保护环境 保护空气 水质调查 变废为宝 和谐的家园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 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 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 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第2 课 混合与分离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 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盐、水、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要想重新获得盐,应该怎么办?引出课题:合与分离》。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混合。(明确是两两混合) 1、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 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 4、仔细观察,将混合前后的物质做对比。 5、阅读资料P14。 6、拓展:分离盐和水。安照书本P14-15 页的四个步骤进行实验。 活动二:分离混合物。 经过讨论得出:水和沙的混合物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静置的方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用筛子筛去较细的沙子(如果绿豆较少,也可采用直接镊取绿豆的方法);至少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由于有新物质产生不能用分离。 三、教学后记: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教案粤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三、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3、改革教学方式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2017.9

目录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1)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1) 第2课混合与分离 (1) 第3课生锈与防锈 (2) 第4课燃烧与灭火 (3)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3) 第5课植物与环境 (3) 第6课动物与环境 (4) 第7课食物链 (5)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6)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6)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6)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7)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8) 第11课保护空气 (8) 第12课水质调查 (9) 第13课变废为宝 (10)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10)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 1、我们都是一样的 教学目标 1、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尊重与被尊重的权利,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 2、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各有所长,要互相沟通,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和同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悄悄话”信箱 1、教师扮演知心姐姐,让学生写下一次自己被别人瞧不起时的心理感受,并将它投入悄悄话信箱。 2、教师随机抽出其中的几读出来,并将学生感受最深的体会写在黑板上。 二、猜一猜:是谁搞的恶作剧? 1、听录音故事《是谁搞的恶作剧?》 2、小组讨论:如果是曾宇同学搞的恶作剧,我们该怎样帮助他? 三、讨论:应不应该叫外号? 1、请同学说说哪些外号是你不愿意接受的? 2、当别人叫你不喜欢的外号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好办法?写写,说出来。 四、小小故事会 请学生讲述课前收集的名人尊重别人的故事。 2、多为他们想想 教学目标 1、知道残障人士生活的艰辛,激发对弱势人群的同情心和爱心。 2、学会设身处地为弱势人群着想,尊重并帮助生活中的弱势人群。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爱心大搜索 1、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不幸的人? 2、目前,我们居住的城市有哪些社会福利机构? 活动二探究活动:为什么我们对流浪人员要改收容为救助的政策? 活动三小小讨论台 讨论主题:关爱,从尊重开始 先请同学们听教师讲述故事“尊重”,再请同学们议一议,面对周围的残障人员,怎样做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关爱? 活动四爱心行动——探访周围的福利机构 1、学习“爱心手语”。 2、学唱歌《爱的奉献》,并配上手语动作。 3、各小组准备活动礼物。 4、在老师的组织下,去当地的一家福利机构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完整)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17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生理与健康 第1课时我们需要食物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欣赏题图,引入新课 当坐在餐桌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的饮食才能让你更健康? 当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才能使肺功能更强? 当数着自己脉博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什么因素影响着心跳的快慢? 当挥击球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什么会如此协调?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号书中探宝吧! 二、新课讲授 1、看图,简单了解食谱,听听小朋友们怎么说,自己想提什么问题? 2、活动1 饺子里有什么? ①饺子的制作过程(调馅、和面、擀皮、包、蒸煮)。 ②饺子的营养成分(脂肪、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③不同馅的饺子有不同营养。 ④吃过水果馅饺子吗?自己动手包水果馅饺子,尝尝味道。 ⑤讨论:肉馅饺子的营养成分来自什么原料?(脂肪来自动物油、植物油,糖类来自面粉,蛋白质来自瘦肉、蛋类等,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来自蔬菜) 3、资料 人的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这些营养成分分别来自肉蛋奶、油脂、谷物、蔬菜、水果等。其中谷类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奶、豆制品提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蔬菜水果类提供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油脂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还能增加食物香味,刺激食欲,水可直接饮用。 4、食物金字塔的构成 塔基是人体需要营养成分量最大的食物,越往塔尖需要量越小,但也不可或缺。 三、小结 四、作业 说说一日三餐都含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 第2课时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各自说说昨天都吃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1、五大类食物:谷物(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蛋豆类、奶类、油脂类。 2、比照食物金字塔,看看自己昨天的饮食是否需要改善。 3、拓展1 为自己设计一周营养合理的晚餐食谱。 4、活动3 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到达位置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 食物变化嚼碎糊状营养被吸收水分被吸收粪便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注意用眼、用脑的卫生,防止过度疲劳。 3、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觉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防止受到伤害。教学准备: 1、人体器官的挂图或课件。 2、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健康的小常识,并做成小卡片。 3、调查身边同学产生近视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生病时的经历。 1、听故事。 2、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一次病痛。 3、生病时有哪些症状,自己有什么感受? 4、自己的症状最后是怎样消除的? 二、认认我是谁。 1、出示人体的某一器官图,让学生认认它是什么。 2、说出这个器官的主要功能及日常生活中保护它的相关知识。 三、小探究:他们为什么都是“小眼镜”? 1、调查学生中眼睛近视的情况。 2、寻找自己近视的原因。 3、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视力的方法。 四、健康习惯小测试 1、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2、家长监督检查。

板书设计: 爱护自己的身体 病痛的基本症状及防治 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功能 怎样科学用眼用脑 教学后记:学生在学习之后更加明白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对保护各器官有较大的帮助 二、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交交通通工具。 2.感受不遵守交通常识,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严重后果。 3.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准备: 1.了解交通工具的演进。 2.搜集有关交通事故的案例。 3.让学生搜集有关的交通安全小常识,并制成考题卡。 教学过程: 一、探究:交通工具的演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说说交通工具的演进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2、探讨为什么当地人们经常使用某种交通工具。 3、模拟选择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 4、畅想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前景。 二、交通知识小擂台 让学生分成小组,以必答、抢答等多种形式进行组际间的知识竞赛,每个小组出一组题考一考其他组的同学,答对一题加10分,看看哪组得分最多。考题卡是学生课前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 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第2课混合与分离 第3课生锈与防锈 第4课燃烧与灭火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5课植物与环境 第6课动物与环境 第7课食物链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第11课保护空气 第12课水质调查

第13课变废为宝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2018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第1课《我们都是一样的》教案

《1 我们都是一样的》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解决与别人的矛盾;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解决与别人的矛盾。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对象及情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的想法也会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针对问题各抒己见。 3、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看书上第1页的一组画面,请学生讨论: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上第一页下方和第二页的课文。 4、总结。 教师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评优励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曾宇与同学们的相处; 2、萌发对学生对有困难学生的尊重与关爱。 教学重难点 萌发对学生对有困难学生的尊重与关爱。 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教科书上的导读图引入。 2、小组讨论。 讨论问题:你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全班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论。教师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比例,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做具体说明,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了解。 4、总结。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学校: 姓名: xx年9月

第一课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观看在柳州举办的《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 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粤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复习题

品德与社会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是别人处处尊重你,尊重别人其实就是()。 2、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都可能不一样,因此,人与人之间也会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互相()、互相()、学会()、()、宽容和()。 4、我们的周围不幸的人有()、()、()、()。 5、对于不幸的人,社会给予了他们特别的关爱和()。 6、()是聋哑人交流的工具。 7、、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学会克服困难,成为生活中的()。 8()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社会、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9、在学习和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有竞争就会有()。只有正确()竞争,才能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10、1992年10月14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月()日为“国际残疾人日”。 11、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每年()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12、我国现有残疾人()万。残疾人包括()、()、()、()、()、()多重残疾或其他残疾人。 13、世界性的盲人节日,又称“白手杖节”。世界盲人联盟会确认每年的()月()日为国际盲人节。世界聋人联合会决定每年()月的每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14、()是做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社会、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15、()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关诚信的诚信故事有()、()、()、()。 16、在学习和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有竞争就会有胜负。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 17、在学习和生活中,只有正确对待竞争,才能互相(),共同()。 18、我们吃的大米由()加工成的,吃的馒头是()加工成的。 19、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食物带来的(),而食物的来源主要是()。 20、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自北向南,因气候、土壤的不同,水稻生长期的长短也不同,东北地区为一年()熟,江淮地区为一年()熟,珠江流域水稻生长期最短,一年可()熟。 2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人们创造了许多劳动工具,以减轻劳动(),提高劳动()。我知道的传统农具有()、()、()、()、()、()、()。 22、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都不能误了农时,误了农时会影响收成。 23、农业不仅是人们的衣食之源,而且还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甘蔗为工业提供(),棉花为工业提供(),养鸭场为工业提供(),牛群为工业提供()。 24、每年的()月()日是国际劳动节。 25、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利用()、()、()等材料来记录文字。 26、我国北宋时期的发明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读书和受教育的状况,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 27、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研制的()和()汉字排版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使中国的印刷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 社会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教学设计 (35课时) 第一单元美丽的地球(8课时) 1、蓝色的星球(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海陆分布第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海洋拥有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能源资源,感受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感受人们的探索勇气,激发热爱海洋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海洋的和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地球的基本常识与人们认识地球的简单历程。 第2课时:海洋探秘。 教学过程: 1、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球。 从“新闻链接”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图片感知地球是一个球体,更是一个水球。

2、介绍地球的水陆分布。 3、教学地球的水循环。 4、教学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5、教学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6、了解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7、课堂小结。 2、地球上的陆地(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5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和位置,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赤道。 2、知道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基本特征,了解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受地球的神奇和美丽。 3、感受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和地貌及地地球上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地球上的陆地与大陆漂移假说。 第2课时:主要地形地貌及分布与特征。 第3课时:靠山吃同,靠水吃水——陆地资源的利用。 教学过程: 1、认识七大洲。找教案

完整word版,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有害垃圾: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 化妆品等等。 40.可回收垃圾的制造不仅大大降低纸的制造成本,保护了环境,又可减少污染。 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 2.用澄清的石灰水将另一个烧杯壁湿润,并罩在火焰的上方; 我的发现:1.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2.烧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1.分离水和盐。 步骤 1.用烧杯倒上一杯水,然后将食盐搅拌到水中直至溶解 步骤2:.把水用酒精灯加热,架在酒精灯上,进行反复地烧、烤,直到水干了为止 步骤3:.观察结果,发现食盐的颗粒。 2.铁在什么环境下生锈? 用一半插在水中的铁钉实验证明:生锈的地方集中在(在空气部分 在水的铁)。 干燥空气中的铁钉不会生锈,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铁钉不会生锈,在 空气部分在水的铁钉容易生锈,证明铁生锈需要氧和水。 3.铁生锈后,铁锈与铁是否同一种物质?用你的实验证明。 我的猜想:铁锈与铁是否同一种物质 实验步骤:1.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 即得铁锈和铁。 2.用磁铁分别靠近铁锈和铁进行观察。 3.磁铁吸引铁,铁锈不被磁铁吸引。 结论:铁锈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5.将下列动物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用线连起来。 鼹鼠---生活在洞穴中,所以视力高度退化,但嗅觉灵敏,前肢善于挖掘; 企鹅---生活在南极,有毛厚厚的脂肪和羽毛,能够抵御严寒。;骆驼---脚掌有厚厚的肉垫,不怕沙漠中炙热的沙子。 它长长的睫毛,能够抵挡风沙的吹袭; 鱼类---有长有鱼鳍,能够在水里自由游泳; 蛇-----冬眠时常常选择干燥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兔子---夏季来临时脱毛,为能更好散热; 雷鸟---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的颜色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6.例举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所产生什么后果。 如;大量捕杀青蛙或蛇;…… 答:轻则生态失衡,重则将导致该生物链中物种灭绝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思品教案 1 科学技术真神奇 教学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探究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 2、了解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改善我们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作用。 难点——科学技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1、表演小品——烟熏火燎的材灶做饭和清洁、省力的电饭锅做饭。 2、讨论小品中两种方法的利与弊。 3、分组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扩展了解、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科学技术运用。 二、向学生拓展介绍动力的演进 三、展示搜集到的历史上重大科学技术发明资料 四、现代、未来科学即使成就及发展 1、观看相关影视记录片 2、组织探究其中科学技术问题,看谁提的问题多而有探究力。 3、教师展示未来科技发展动态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和热情。 2 走近科学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及其创造发明的主要成就,尊敬科学家,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从科学家的经历、言行中,体会、感受他们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吸取精神财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科学家爱国、勤奋、奉献、敬业、探究、不怕困难和挫折等精神和态度。 难点——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内化过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所认识的科学家 1、制作表格引导学生搜集资料。 2、课堂交流对所搜集的科学家的认识。 3、交流讨论所了解的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研究领域。 二、引导学生提炼科学家爱国、奉献故事中的感人语言、行为,。 三、大胆质疑、谨慎求证的科学态度培养 四、科学家格言大讲堂 1、搜集各自喜爱的科学家格言 2、交流对科学家格言的认识体会。 3、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榜样、努力方向。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填空。(17分) 1、澄清的石灰水遇到就会变浑浊。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新物质产生。(填“有”或“没有”) 3、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的变化,另一类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4、将白糖加热融化时,白糖由固体变成,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物质。 5、在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和。 6、分离后的物质和分离前的物质。(填“一样”或“不一样”) 7、可用的方法将水和沙子分离。 8、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和为生活服务。 9、把海水引入盐田里,利用和使水慢慢蒸发,从而获得食盐。 10、生鸡蛋放入白醋中会发现蛋壳上会出现许多,过一段时间,蛋壳会变。 二、判断。(10分) 1、物质只是形状、形态的变化,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白醋是物理变化。() 3、水和沙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 4、我们常喝的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5、灭火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控制。() 三、选择题。(10分) 1、下面这些现象属于性质改变的是()。 A.生鸡蛋变熟鸡蛋 B.面粉做成馒头 C.铁水变成钢锭 D.火柴燃烧变黑 2、下面现象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燃放烟花 B.绿叶变红叶 C.水的三态变化 D.铁块生锈 3、从盐水中获得食盐,可用的方法是()。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4、下列物质可以燃烧的是()。 A.铁块 B.玻璃 C.牛奶 D.固体酒精 5、炒菜前,锅里的油着火了,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合适的方法灭火。() A.用扇子扇风 B.往锅里倒水 C.盖上锅盖 D.继续往锅里倒油 四、填表。(14分) 1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实验题: 1、铁锈和铁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实验材料:没有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铁钉、磁铁、小刀 实验猜想:铁锈和铁钉不是一种物质 实验步骤:1、用刀在生锈的铁钉上削下铁锈。 2、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和铁锈。 实验现象:铁钉可以被磁铁吸引。 铁锈不可以被磁铁吸引。 实验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2、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两种变化:一种是形态的变化:固态的蜡快变成液态的蜡油;一种是产生新的物质: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 3、研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是不是有新的物质产生。 实验材料:石灰水、烧杯、蜡烛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 多余的石灰水,罩在火焰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实验现象:烧杯壁上有水珠,还有牛奶状的物质附在烧杯上。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4、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实验材料:三个铁钉、三个烧杯、水 实验步骤:1、第一根铁钉放到干燥的烧杯里。 2、第二根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泡是水中。 3、第三根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实验现象:第一根铁钉没有生锈;第二根铁钉严重生锈;第三根铁钉有点生锈。

实验结论:铁在潮湿、有空气的地方容易生锈。 5、防止铁生锈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铁钉、油漆 实验步骤:1、一根铁钉刷油漆;2、一根铁钉不刷油漆;3把两个铁钉放到潮湿的地方。 实验现象:刷油漆的铁钉没有生锈;没有刷油漆的铁钉生锈了。 实验结论:油漆阻隔了空气和水蒸气,防止铁生锈。 6、熄灭原因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根蜡烛、烧杯 实验步骤: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实验桌上。用燃烧罩住其中一支燃烧着蜡烛。 实验现象:被烧杯罩在的蜡烛火焰熄灭了;没有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没有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找的氧气支持燃烧。 7、木炭燃烧更旺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块木炭、扇子 实验步骤:用扇子扇一块木炭;另一个让它自燃。 实验现象:用扇子扇的那块木炭燃烧的更旺。 实验结论:木炭燃烧需要氧气。 8、龟背竹和仙人掌的耐旱能力。 实验材料:一盆龟背竹、一盆仙人掌、两个塑料袋 实验步骤:在龟背竹的枝叶和仙人掌的茎叶上分别罩上透明塑料袋,密封起来,放到阳光下观察。 实验现象:罩在龟背竹上的塑料袋上水珠多;罩在仙人掌上的塑料袋水珠少。实验结论:龟背竹散发水分快,仙人掌散发水分慢。仙人掌比龟背竹耐旱强。 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铁钉没有生锈)。 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铁钉(有点生锈)。 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泡在水中的铁钉(严重生锈)。 12、水和油混合观察的现象是(油浮在在上面)。

2018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第10课江山如此多娇

《10 江山如此多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理概况,知道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明确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知道我国山河壮丽,名胜古迹众多,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3、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朝代的更替,以及各朝代遗留下来文化遗产,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的地理概况,知道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明确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知道我国山河壮丽,名胜古迹众多,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3、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朝代的更替,以及各朝代遗留下来文化遗产,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过程 1、可爱的祖国 (1)祖国的壮丽河山 情境活动一:《江山如此多娇》 在人民大会堂里悬挂着的巨幅画卷——《江山如此多娇》,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在这幅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东西南北的地域和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它体现了我们祖国的辽阔广大。 观察《江山如此多娇》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近景: 中景: 远景: 搜集歌颂祖国山河壮美的图片、文章、歌曲等,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师讲述: (让学生从中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情境活动二:览胜祖国大好河山(见教材)

①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高的大河之一,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在中国境内长2057千米。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是高寒地带。这里河谷开阔,大部分是平浅谷地,水流缓慢,多湖塘沼泽。原始的大面积草场是天然的动物乐园,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野牦牛等许多野生动物。中游地带,河谷宽窄相同,一放一束,呈串珠状分布。下游地区,江水绕过喜马拉雅山东段的高山,折向南流,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呈马蹄形,以雄伟、险峻和奇特闻名于世。雅鲁藏布江流域是藏族文化的发源地,有拉萨、日喀则、江孜和林芝等重要文化和旅游城市。 ②桂林山水: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③三峡美景: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二百零四公里。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总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但最为雄伟险峻。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特别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态,其中神女峰最高。神女峰宛如一位少女,婷婷玉立于云雾缥缈之中,时隐时现,给人间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两岸风景优美,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等都曾游此留诗。西陵峡东起香溪口,西至南津关,约长七十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以滩多水急闻名。解放后,经过多年的整治,航道已大为改善,从而结束了“三峡千古不夜航”的历史。 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曾经闪耀着大溪文化的异彩,诞生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三国时代,这里曾是吴蜀相争的战场。唐宋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苏轼、陆游等许多诗圣文豪,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章。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今天我们优秀的人民,将以创造性的劳动,开

粤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水蒸气凝结成雨或雪降至大地,成为降水。降水分为两条路,一路在地面汇成江河、湖泊,称之为地表径流。中国的人均淡水拥有量仅为世界的1/3。 2、我国的夏季休渔时间是每年的4月至8月。 3、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4、南非以盛产黄金和钻石闻名于世。

5、白色人种的分部主要以欧洲为中心,还包括澳大利亚,印度以及美洲和西亚的许多国家。 6、“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分别是埃及吉萨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巴比伦空中花园、亚历山大灯塔、摩索拉斯王陵墓、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土耳其阿耳忒弥斯神庙。 7、文学巨匠是人类精神文明领域的璀璨明星。 8、马克思称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9、饮食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世界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反映了不

同的民族风格和习俗传统。英国人注意就餐礼仪。 10、《商标法》规定,只有注册商标 才受法律保护。 11、浙江诸暨市大唐镇,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和原料基地。12、2008年我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13、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滑坡等属于地质灾害。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意思是西方日落的是哪个洲:(B ) A、亚细亚洲 B、欧罗巴洲 C、阿非利亚洲 D、大洋洲

2、我国批准《联合国海洋公约》哪一年:( D ) A、1982年4月30日 B、1993年11月16日 C、1994年11月16日 D、1996年5月15日 3、被称为风车之国的是:( A ) A、荷兰 B、西班牙 C、德国 D、英国 4、主要分部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宗教是:(B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5、下面不是埃及人发明的是:(B ) A、象形文字 B、阿拉伯数字 C、太阳历 D、金字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