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精)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精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更1.物质的变更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更;〔也叫物理变更〕;另一种是变更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更〕。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更。
3.物理变更及化学变更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更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更,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更,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更〔化学变更〕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更〔物理变更〕有:①冰雪溶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及别离1.可以溶解:水+盐、水+醋;不可以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可以别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消费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别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别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别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挑选法别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缘由,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 2、抹油 3、电镀 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及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更过程。
人们经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效劳。
2.在通常的状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方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须要氧气。
4.物质燃烧须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到达燃烧所需的肯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运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精)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2024最新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总结

六年级科学复习第一单元:光1.1为什么能看见物体1.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让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当光进入到人的眼晴时,光线被折射聚焦到视网膜上,形成了一个倒立的像,而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刺激产生视觉信号,并由视觉神经传大脑形成视觉,也就是我们看到这个物体了。
)2.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阳、亮着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等,它们属于光源。
3.光源分为: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4.太阳是巨大的自然光源,使我们白天看到周围的一切。
5.月亮不是光源,不能自行发光,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6.人造光源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1878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出来的最好的人造光源。
)补充:刚熄灯时,眼前一片漆黑,过一段时间,眼睛适应后,是不是就能看到物品了呢?为什么?能。
这是因为房间受到其他微弱光线的影响,像月光、远处灯光等。
1.2光的传播1.光源发出光后,光沿直线传播。
2.光沿传播的现象,如:月相的变化,小孔成像,(照相机),阳光透过树叶像一条直线射到地面...(用直线和箭头表示光线及其传播方向,“照相机”的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的火焰图像)1.3 光的反射1.镜子(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镜子等表面光滑、光亮的物体,光线的前进方向会很明显发生改变,这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2.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3.平面镜具有很强的反射光线能力1.4设计制作:潜望镜1、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两块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2、制作一个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
3、潜望镜里的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两次反射。
4、潜水艇在水下是通过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上下拐角处安装平面镜时,两块平面镜应该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1.5 光的颜色1.白色光是由7种颜色构成。
2.阳光的七种颜色有红、橙、黄、绿、蓝、靛、紫。
粤教粤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全册)

粤教粤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全册)第1-2单元1.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自行发光的物体,他们属于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太阳人造光源:亮着的电灯、燃烧的蜡烛3.月球不是光源,不能自行发光。
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月球被太阳光照亮部分的形状。
4.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树叶下的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5.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6.制作一个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
倾斜45度。
7.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8.彩虹是由阳光照射形成的;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9.空气中的小水滴也会像三棱镜一样分解阳光。
10.太阳是地球上最巨大的光源。
它给地球上的万物提供了光与热。
11.人们不仅利用光来照明,还利用光来传递信息。
12.一种新的环境污染:光污染13.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14.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羊角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15.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16.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省力杠杆: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17.轮轴:像方向盘、阀门手轮、水龙头(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属于轮轴的有:方向盘、阀门手轮、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18.斜面的作用A.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B.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害垃圾: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
化妆品等等。
40.可回收垃圾的制造不仅大大降低纸的制造成本,保护了环境,又可减少污染。
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
2.用澄清的石灰水将另一个烧杯壁湿润,并罩在火焰的上方;
我的发现:1.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2.烧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1.分离水和盐。
步骤 1.用烧杯倒上一杯水,然后将食盐搅拌到水中直至溶解
步骤2:.把水用酒精灯加热,架在酒精灯上,进行反复地烧、烤,直到水干了为止
步骤3:.观察结果,发现食盐的颗粒。
2.铁在什么环境下生锈?
用一半插在水中的铁钉实验证明:生锈的地方集中在(在空气部分
在水的铁)。
干燥空气中的铁钉不会生锈,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铁钉不会生锈,在
空气部分在水的铁钉容易生锈,证明铁生锈需要氧和水。
3.铁生锈后,铁锈与铁是否同一种物质?用你的实验证明。
我的猜想:铁锈与铁是否同一种物质
实验步骤:1.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
即得铁锈和铁。
2.用磁铁分别靠近铁锈和铁进行观察。
3.磁铁吸引铁,铁锈不被磁铁吸引。
结论:铁锈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5.将下列动物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用线连起来。
鼹鼠---生活在洞穴中,所以视力高度退化,但嗅觉灵敏,前肢善于挖掘;
企鹅---生活在南极,有毛厚厚的脂肪和羽毛,能够抵御严寒。
;骆驼---脚掌有厚厚的肉垫,不怕沙漠中炙热的沙子。
它长长的睫毛,能够抵挡风沙的吹袭;
鱼类---有长有鱼鳍,能够在水里自由游泳;
蛇-----冬眠时常常选择干燥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兔子---夏季来临时脱毛,为能更好散热;
雷鸟---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的颜色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6.例举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所产生什么后果。
如;大量捕杀青蛙或蛇;……
答:轻则生态失衡,重则将导致该生物链中物种灭绝
7.保护空气的措施和建议:
(1)增加绿化面积;(2)使用清洁燃料;(3)控制煤炭燃烧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4)控制机动车辆尾气排放;(5)使用无
氟冰箱;(6)限制化工厂气体排放;(7)改造陈旧的化学工艺,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等等。
①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
②
植树造林,提升空气质量。
③减少工厂、汽车尾气排放。
④在灰尘
多的地方洒水
8.写出几条环境保护的标语。
1.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3.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9.保护水质不受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
要在全社会呼吁节
约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环水。
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
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
资源综合利用。
同时,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也是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
10.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方案,分离以下废品。
塑料泡沫、大头针、报纸、铁钉、铝箔。
设计一个方案
1、垃圾分类①可回收垃圾②厨余垃圾③有毒害垃圾④其他垃圾
2、垃圾分类方法①可回收垃圾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②厨余垃圾剩菜剩饭、
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
生产0.3吨有机肥料。
③有毒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④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
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11.垃圾的回收利用的常用方法。
变废为宝,减少家居垃圾的四种途径
1、R e d u c e(减少使用)
2、R e u s e(废物利用)
3、R e c y c l e(循环再用)
4、R e p l a c e(替代使用)选择对环境有利的产品,例如用布袋
购物、充电电池代替一次性电池、自备餐盒代替发泡塑料饭盒等。
总而言之,应该使用可回收并反复使用的物品尽量代替用完即弃不
可回收的物品。
(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3)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4)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牙膏皮等。
(5)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毛巾、布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