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之钱学森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
中国古哲学思考题

辨析“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在《论语•子路》里说的这句话常被人引述。
但是,对这句话具体涵义的理解常有许多不同,甚至存在一些曲解,有必要进行一番辨析。
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要是从表达个人见解方面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
大体上可以表述为:“君子尽管不苟同他人的观点,但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小人尽管附和、盲从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
”然而,一些人在谈及某些具体问题而加以引述时,却出现了某种过度阐释甚至明显曲解的情况。
曲解之一,对“不同”的性质不加区分,似乎无论什么样的“不同”都不影响保持“和”的关系。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如何由异质的“不同”而致“和”,才是需要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曲解之二,似乎“和”是不需要原则的。
孔子所说的“和”,是在遵循礼制基础上的协调,是有原则的。
做人须有原则,须明辨是非,这是孔子的一贯主张,也适用于对“和”的把握,他曾指责乡愿为“德之贼也”。
“和”诚可贵,但不能没有原则。
曲解之三,有意无意地把“同”与“和”对立起来。
“同”是“和”的必要条件之一。
就人际关系而言,如果毫无共同之处可言,要达到“和”是很难的。
孔子所反对的“同”,仅仅是指那种无原则的、不辨是非曲直的“苟同”。
因此,将“同”与“和”简单对立起来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孔子所讲的“和而不同”,本有其使用范围与特定涵义,但许多人不把同质的“差异”与异质的“不同”加以区别,使人不能正视矛盾,影响问题的解决。
更有甚者,一些人随心所欲地引用“和而不同”来为自己的错误辩解,似乎一宣称“和而不同”就可以不受任何公理、道义的约束了,这显然是说不通的,实际上是对孔子这句话的曲解。
辨析“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钱学森:“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

钱学森:“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2009年3月8日乌尔根(左一)、牟凤琴、唐雨(中)、陈竹、孙储琳(右一)、徐玫等特异功能人在人体科学3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人体科学研究30周年座谈会文集》前言时至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体科学研究已经开展30周年了。
为了纪念这个不寻常的日子。
在中国人体科学研究的领导者——伍绍祖、贾春旺同志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北京的人体科学工作者为主,约请了少数京外人体科学工作者,于2009年3月8日,在北京城市学院召开了中国人体科学研究30周年座谈会。
限于条件,座谈会的规模很小,时间也很短,只进行了不到一天。
在京的“国家人体科学领导小组”的成员悉数参加了会议,中国人体科学研究的倡导者及奠基者、科学思想家钱学森院士的三位秘书以及钱学森院士之子钱永刚教授也莅临了会议。
我国核武器研制的重要领导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李英杰和常务副院长,后转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的高潮同志也出席了会议。
部分在京的功能人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这次《座谈会》是一次中国人体科学研究历史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会议。
会上,主要领导同志和部分研究人员,简短回顾了人体科学研究的复杂、曲折和奋斗的历史,总结了经验并指出今后工作的方向和原则,做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报告。
虽然这些内容还远远不能反映30年来我国广大人体科学工作者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是却完全可以代表广大人体科学工作者的心声。
故此,我们把这些会议文件、讲话和报告,统一编辑出版,以供人体科学的同仁们和对此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参考和留作纪念。
这里要感谢所有报告人热情提供的稿件,更要特别感谢北京城市学院的付正泰、刘林、庞东辉等领导同志及其同事们,对此次会议所提供的、堪称完美的后勤保障和此次文集的印刷工作。
我们衷心希望以此次会议的文案来怀念和告慰那些为开创中国人体科学研究而又已经离开了我们的的先驱者们。
我们同时希望将此份文集敬献给那些不为名、不为利,为科学而献身的,至今仍奋斗在人体科学研究第一线的中国科学家们。
思维与人体科学的倡导者——钱学森

龙源期刊网
思维与人体科学的倡导者——钱学森
作者:伍加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0年第01期
钱学森先生2009年10月31日去世,享年98岁。
毫无疑问,钱先生是科技界的人杰,他不仅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控制理论等科技领域成果卓著,而且在为人处事方面,光明磊落、不浮不躁,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科学家,钱先生一生都在探索未知,晚年在研究人体特异功能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围绕人体特异功能的真伪,中国科技界出现了激烈争论并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两派:肯定派以控制科学家钱学森为代表;否定派以社会科学家于光远为代表。
钱先生指出:“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在刚提出的时候,总是有人反对,带头的人也总是要受到反对,因此要有勇气,要挺住腰板。
”他是真心相信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也许会导致新的科学革命。
在一次人体科学会议上,钱先生说:“我想真正吸引着我们沿这条曲折而又艰险道路去探索的是:这可能导致
一场21世纪的新的科学革命,也许是比20世纪初的量子力学、相对论更大的科学革命。
我们
当中谁来作这场未来科学革命的启蒙者?谁呢?”
为此,钱先生提倡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进行研究。
人体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又是开放的,因为它要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
应该说,这些研究的出发点是正确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赞许的。
钱学森先生在科技领域的贡献有目共睹,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探索的
精神永不磨灭。
我们对钱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与怀念!。
钱学森:“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

钱学森:“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钱学森力挺“特异功能”,坚信必将带来“科学革命”钱学森支持“人体特异功能”,认为“耳朵认字”是客观存在,“因而是否定不了的”本来上层定调之后,这股特异功能热潮应会日渐退却的,但意想不到的是,局势开始逆转。
1980年2月4日至10日,“第一次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在上海召开(下简称“上海会议”),它是由一本科学期刊《自然杂志》经“应有关方面的要求召开”的,会议的结论是:“耳朵认字这种人体特异功能的真实性现已为公众所证认。
”尽管现今看来,这次会议名头很山寨,但其实这是一次标准的科学会议,与会者都是来自各地科研所,其与官方中特异功能支持者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作为这次会议的举办者《自然杂志》来头不少,背后有时任国防科委科技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和主任张震寰支持,该杂志早在1979年9 月就发表“考察报告”声援“耳朵认字”。
“上海会议”后的1980年6月,钱学森赴上海访问了《自然杂志》,表示了自己对特异功能研究的支持,他认为:“从古以来,人没有能动地去发掘人体的潜在能力,今后应该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自觉地发掘人的潜力。
所以对中医理论、对气功、对特异功能,都要进行研究,最后都可归结到开发人的潜力上来。
”因此,钱学森勉励《自然杂志》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对于中西医结合、气功和特异功能,是有不少反对意见的。
这也没有关系,大家一起研究嘛!对于人体,对于自然界,科学不能解释的地方还多着哩!一项新的科学发现,在刚提出的时候,总是有人反对的,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总要有人带个头,首先提倡;带头的人也总是要受到反对,因此要有勇气,要挺住腰板。
”关于“耳朵认字”这种特异功能,钱学森说,“它是客观存在,因而是否定不了的。
”…[详细]钱学森改“特异功能”为“人体科学”,寄望其进入科学殿堂,引发“科学革命”“人体特异功能”刚开始被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很多人反对,而目对于“人体特异功能”现象也存在非常大的争议,所以,钱学森就提出了“人体科学”这样一个概念。
钱学森语录大全

钱学森语录大全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愚公移山,志在千里。
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
4、科学的最重要目标,就是追求真理。
5、在团队中,没有不可替代的人,只有不可替代的精神。
6、做科学研究最忌讳的是畏难,最可贵的是开拓精神。
7、人心不足蛇吞象,道心有余竭泽而渔。
8、任何事情的开始,最小的进步都比最大的计划要重要。
9、科学是创造繁荣的强大力量。
10、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时刻保持。
11、学习是无尽的,而钻研的门径则在我们自己身上。
12、科学事业任重道远,更加需要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13、如果你仍然感到卑微,你就无法做大事。
14、我希望自己生活的可比带有较高科学精神的人。
15、精神力量是人的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16、科学家和文学家都是在追求真理。
17、世界是天才的天下。
18、先苦后甜,先汗后甘。
19、科学研究是艰苦不平的奋斗。
20、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没有团结就没有进步。
历史探秘系列之钱学森和人体科学

历史探秘系列之钱学森和人体科学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到了晚年,人体科学是钱学森重点研究的课题,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钱学森自19岁起就坚持每天练气功,直至晚年不辍。
而他坚信气功的原因,缘自其19岁时的一场伤寒病,是靠气功根治的:1930年夏,钱学森刚在上海交大念完一年级,暑假回杭探亲,……突然身体不适,腹泻、头痛、高烧,父母急请厉绥之等人诊治,断定患了伤寒。
……在中医的努力医治下,勉强得以康复。
钱学森后来回忆说:“我在上海读书时患了伤寒,请一位中医看,命是保住了,但却留下病根,那位中医无法去根,就介绍我去找铁路上的一个气功师调理,结果除了病根。
练气功在屋里可以进行,很适合我,所以在美国时也没有中断。
”钱学森对中医和气功有兴趣,最初就始于这场伤寒病。
据说他一直到晚年每日都坚持练气功。
(厉声教《听父辈谈钱均夫钱学森父子逸事》一文,载《钟山风雨》2013年第三期。
)所以钱老终身练习气功当无疑问,但是奇怪的是很少有传记、资料提到钱学森个人练气功的经历,《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也绝口不提自己的练功体会。
那么钱学森终身练习气功,有没有练出特异功能呢?很可惜,答案是没有。
这是钱老自己说的,他说:“像我,没有特异功能。
”(《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210页)所以钱老和神盾局局长的区别之一在于,他本身的战斗力等于普通人,但是钱老这么聪明是不是和练气功有关系呢?。
钱学森:中国人体科学研究

对人体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1钱学森今天,人体科学学会首届理事会召开第四次会议,同时,我们的合刊《中国人体科学》也创刊了,可以说我们中国人体科学学会迈入了一个新的工作阶段。
工作要进入新阶段了,我们的思想认识也要跟上,不能还停留在前几年与那帮反对者打硬仗的阶段,我们现在要打的另一场硬仗是,建设人体科学的科学研究。
对这个大题目,陈信同志在《中国人体科学》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人体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概念及方法论”。
现在,我就用人体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这一观点,谈谈我对人体科学和人体科学学会工作的认识,不对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什么是人体科学1982年我在《自然杂志》上有“关于思维科学”一文,其中讲到人体科学的轮廓,但还没有提到人体特异功能问题。
当时我的主要认识是,医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代生理学、西医学等,也有二百年的历史了,这是主要的。
当时我强调了人的意识的作用,这是人和一般生物的区别。
因此,人体特异功能的冲击,使我们大大开阔了眼界,同时我们周围又兴起了“气功热'”,使人们又联想到中国几千年的吉老医学棗“中医学。
这使我们认识到,过去在书本上学到的关于人的概念不够用了,从而终于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国人体科学》创刊号上陈信同志的文章,还有以“中国人体科学学会”著名的文章:“人体科学棗当代科学突破的重要前沿”中都讲得很清楚。
现在想来,我们之所以得出这个概念,是得助于人体特异功能现象的发现。
我个人之有今天这样的认识,就要感谢人体特异功能给予的启发。
所以,在座搞人体特异功能工作的同志们是有很大贡献的,有丰功伟绩,一定会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个里程碑载入史册!我在1983年那篇文章中曾经指出,人体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大部门,它平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再加上文艺理论等。
每个大部门都有三个层次: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应用技术。
钱学森论人体科学

钱学森论人体科学作者:钱学森(一)什么是人体科学好几年前,我们从吕炳奎同志那里学习到一个观点,他说:“中医、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三者是连在一起的。
”这对我是很大的启示:人体科学至少要考虑这三个方面。
一个是中医,现在有很大的一个学术组织,即中华全国中医学会。
我们这些同志对于中医这个问题是非常关心的。
1983年我们有一篇文章讲到中医的理论要用现代的语言来阐述,使它更容易被人理解。
后来把这些内容称作唯象的中医学,因为中医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唯象的,是经验的概括,如果讲道理,道理就如此,你不要深究到更深的层次。
在从前中医也没有条件深究到更深的层次,所以就把人的功能概括成这个样子。
至于为什么是这样?没有解释,那个时候也不可能有更深的解释,所以叫作唯象中医学。
另一个方面的工作是气功,气功当然也是我们感兴趣的。
我们已有了几年来做了许多工作的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和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下属的医学气功研究会,以及其它组织。
去年我们也曾讲过,对气功要逐步使它科学化,也要建立唯象的气功学;先不讲深刻的道理是什么,而是要把气功中的现象整理出个条理来,成为说得通的理论。
这是第二个方面:就是气功或叫气功科学。
第三,也是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最引人注意,最能吸引我们的,是人体特异功能。
最近的大好形势更吸引我们去考虑人体特异功能的各种问题。
但是我们想:我们应该把眼光更放大一点,不能只考虑到人体特异功能,也要考虑到和人体特异功能有密切关系的气功科学和中医理论。
我们应该明确:中国人体科学学会不单纯搞人体特异功能,我们这个学会是研究人体科学的,人体科学包括人体特异功能,但不仅仅足人体特异功能。
这一点我们要注意。
过去我们常把这两个词通用.有时叫人体特异功能,有时叫它又怕惹出什么事来,就把它变一变叫人体科学,这是当时历史条件造成的。
现在这时代已经过去了,没有必要再这样做了。
我们应该明确的讲:我们中国人体科学学会是搞人体科学的,也包括气功的科学,也包括中医理论,还包括有其它方面的科学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
“特异功能”热潮初兴,
胡耀邦指示“不要宣传”
1979年3月《四川日报》刊发一篇“耳朵认字”的报道,说四川
一名叫唐雨的12孩子能用耳朵辨认字。
报道受到时任四川省委书记
杨超的支持,很快传遍全国,一时间,“耳朵认字”“腋下认字”等“超
自然现象”在媒体上粉墨登场。
当时中科院的简报记载:“现在,除四川的唐雨外,北京、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河北、辽宁等省市又相继推荐了17名所谓能用耳、鼻、手、脚、胃认字的青少年。
其中大多是由地、县科委或党
委正式来函报告的。
”
“耳朵事件”还惊动了高层,时任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曾在中科
院工作过,他看到这期简报,并作了“不要宣传”的批示。
钱学森力挺“特异功能”
本来上层定调之后,这股特异功能热潮应会日渐退却的,但意
想不到的是,局势开始逆转。
1980年2月4日至10日,“第一次人
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的结论是:“耳朵认字这
种人体特异功能的真实性现已为公众所证认。
”
这是一次标准的科学会议,与会者都是来自各地科研所,其与
官方中特异功能支持者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作为这次会议的举办者《自然杂志》背后有时任国防科委科技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和主任张
震寰支持。
“上海会议”后的1980年6月,钱学森赴上海访问了《自
然杂志》,表示了自己对特异功能研究的支持。
“人体特异功能”刚开始被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很多人反对,
而且对于“人体特异功能”现象也存在非常大的争议,所以,钱学森
就提出了“人体科学”这样一个概念。
钱学森曾经谈到:“因为这个特
异功能,人家反对的很多,有的人要打棍子扣帽子,所以我就把它
换了一个词,不叫特异功能,叫人体科学,委婉一点。
”
有钱学森的支持。
胡耀邦也不得不让步
胡耀邦当时已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其态度依然非常鲜明,认
为应该坚守“不是我们的科研方向和不介绍、不宣传”两道关。
此即
时人所熟知的关于“特异功能”的“不宣传、不介绍、不批判”的“三不”政策。
为此,钱学森于1982年5月5日给中宣部副部长郁文写了一封
名为《以党性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的短信,表示了对特异功
能的支持。
这封信被推到胡耀邦手中。
对钱学森的信,胡耀邦作了如下批示:“这不是我们的科研方向,在科学上还没有充分证实之前,报刊
上不宣传,不介绍,也不批评,这两者我看是稳妥的,公正的,要
坚决这么办。
但可以允许极少数人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也允许他们
办一个小型的定期的研究情况汇编,发给对这方面有兴趣的科学工
作者阅读和继续探讨。
”
很显然,胡耀邦的态度有所软化(一个值得特别提出的背景是:当年高级老干部群体中,相信特异功能和气功者大有人在,钱学森
的“证词”给了他们相当大的鼓舞,这个群体反过来也可能对胡耀邦
造成相当的压力)。
此后,反对者就基本上没有再进行批判,支持者以“研究”的名
义进行宣传的活动却没有停止,《自然杂志》继续大量刊登“研
究”“人体特异功能”的文章。
从此,“人体科学”与“气功热”更加一发
而不可收,风靡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