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近年来,无人机技术以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和技术优势,成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无人机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各行业带来了重大改变,同时也引发了对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的关注和思考。

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进。

最初,无人机主要用于军事侦查和情报收集等领域,具备隐蔽性、远程操作和高度灵活性等特点,逐渐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它的应用范围已经从军事领域拓展到了商业、民用和科研领域。

以消费级无人机为例,如今已经成为摄影和视觉创作的利器,人们可以通过操控无人机来拍摄独特的航拍照片和视频,探索鸟瞰世界的美妙景色。

同时,在物流运输、农业植保、资源勘测、环境监测等领域,无人机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无人机的高空观察和精准定位,可以及时获取地表的详细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无人机还广泛应用于灾害救援和搜救行动中,在人道主义救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无人机技术的未来前景无人机技术的未来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首先,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无人机将进一步普及和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

比如,通过无人机进行的全球物流运输,可以大幅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对实现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次,无人机也有望在农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利用无人机高清相机和传感器,可以对农田的土壤、作物生长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实时反馈,实现精确的植保和施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再者,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将具备更强大的智能分析和自主飞行能力。

通过无人机自主控制和协同作战,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军事行动,并提高国家的安全防御能力。

最后,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隐私与数据安全、空域管理和交通规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仍然滞后,需要加强研究和改进。

国内外无人直升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国内外无人直升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国内外无人直升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在无人机里有一种特殊的无人直升机,它是指由无线电遥控飞行或自主控制飞行的无人驾驶、不载人的垂直起落旋翼飞行器。

它依靠发动机驱动旋翼产生升力和操纵力,能垂直起落、空中悬停,能向任何一个方向灵活飞行。

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直升机以长航时、多任务、稳定性等为标志,与时下一些航模性质的无人机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无人直升机的多功能特性无人直升机无论在现代战争还是经济建设、日常生活中都具有独特作用。

以民用为例,无人直升机具有成本相对较低、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包括:航空拍摄、航空摄影、地质地貌测绘、森林防火、地震调查、边境巡逻、应急救灾、禁毒、反恐、警用侦查巡逻、治安监控、消防航拍侦查、通信中继、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无人机在民用市场的潜在需求也将逐步显现,我国民用无人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国外无人直升机的发展无人直升机研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率先对无人直升机进行研究。

当时美国为加强反潜搜索能力以应对前苏联庞大的潜艇威胁开始无人直升机研制,委托“螺旋动力”公司为美海军研发了第一架无人直升机——QH-50,该机为遥控无人直升机,先后交付近800架。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陆军使用其改进型QH-50D在越南战场上执行战场侦察和炮兵目标观测任务,由于该机为遥控直升机,使用不甚方便,失事率也非常高,美军无奈于70年代末期取消了QH-50的订货计划,其任务使命由无人机代替,无人直升机在美国的研制呈萧条趋势。

在经历了试用、萧条、复苏之后,上世纪80至90年代,无人直升机的发展呈现出百家齐放的特点,出现了各种气动外形的无人直升机。

国外无人直升机逐渐步入加速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无人直升机研制呈迅猛发展趋势,各大直升机公司纷纷介入,也带动了全球无人直升机的研制热潮。

2005年8月,美军颁布2005~2030年《无人机系统路线图》,该路线图表明美军今后将大力开发无人直升机,可以预见美军无人直升机的研制将步入正轨并快速发展,这也正是美国各大直升机公司纷纷涌入无人直升机领域的主要原因。

中国无人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无人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ASN-102小型靶标无人机、ASN-106小型高速靶标无 人机、ASN-209多用途无人机、ASN-211自主飞行微 型扑翼飞行器、ASN-212小型短程无人机、ASN-215 无人机、ASN-216小型近程无人机、ASN-217电动无 人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翔鸟”无人直升机、“鸿雁”5B无人机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珠海星宇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无人机行业专利申请数分析
2002-2015年7月,国内与无人机相关的专利申请 15245件,其中,发明型技术专利占57.39%,新型 专利占比37.48%,外观专利占比5.13%。
无人机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
无人机行业相关权利申请最多的是成都好飞机器人 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专利数1186件。其次为成都中 远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专利数944件。
中国2014年无人机销量约2万架,预计到2020年 中国无人机年销量将达到29万架。未来几年将保持 50%以上的增长,2014年中国民用无人机销售规模 已经达到40亿元。从发展前景来看,无人机已经应 用在航拍、快递、灾后搜救、数据采集等领域,表 明无人机的发展潜力巨大。
无人机行业市场结构
和国际市场相似,军用和出口(出口基本是军用无 人机)这2个市场是中国无人机行业最主要的两个市 场,合计贡献行业90%收入来源。即军用无人机和 民用无人机产值=9:1。
无人侦察飞机
1990年 2010年
2030年
2050年 2070年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军用无人机前景预测
根据分析,2013-2022年,我国军用无人机需求总 额将由2013年5.7亿美元增至2022年20亿美元,需 求总额将达到120亿美元,约占十年无人机支出总 额的89.6%,十年复合增长15%。

无人机技术研究报告

无人机技术研究报告

无人机技术研究报告一、引言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变化。

无人机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民用领域的各个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并对其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无人机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无人机的主要组成包括无人机本体、遥控器和地面站等。

随着传感器、飞行控制系统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无人机的应用领域3.1 农业领域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其最具潜力的应用之一。

通过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红外传感器等设备,无人机可以对农田进行精细化施药、种植、监测等工作,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农药和水资源的使用。

3.2 建筑与城市规划通过无人机可以进行建筑工地的监视和巡查,可以帮助建筑工地管理和安全监测。

此外,无人机可以通过航拍方式进行城市规划,帮助进行地形测绘和管道分布等工作,提升城市规划的效率和准确性。

3.3 环境监测无人机可以搭载多种传感器,用于监测大气、水质、土壤和野生动植物等环境因素。

通过无人机可以及时获取环境数据,帮助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污染源监测和生态环境调查等工作。

四、无人机的未来趋势4.1 自主飞行技术的提升当前无人机的飞行主要依赖于遥控操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无人机的自主飞行。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自主导航技术,无人机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任务,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4.2 高速飞行和超远距离控制未来的无人机将会有更高的飞行速度和更远的控制距离。

这将大大提高了无人机在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和科学探索等领域的应用能力。

4.3 多机协同作战无人机的协同作战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战略和战术部署,提升战场的信息收集、侦察和打击能力。

未来的多机协同作战将是军事无人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无人机调研分析范文

无人机调研分析范文

无人机调研分析范文无人机是一种通过遥控器或自主飞行的系统,可以在没有人类驾驶员的情况下执行任务和操作的飞行器。

无人机具有多种功能,并在军事、民用、商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进行调研分析。

一、无人机的发展现状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无人机技术的成熟,无人机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无人机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无人驾驶飞行器、军事用途的战术无人机、民用领域的消费级无人机、商业无人机等。

无人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可以进行航拍摄影、物流运输、农业植保等任务。

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和消费市场,众多国内外制造商涌入该市场。

中国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并将无人机列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二、无人机的应用领域1.军事用途:无人机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替代传统的人工侦查和监视任务,用于侦查敌情、空中打击、无人扫雷等任务。

无人机的使用可以减少人员伤亡风险,并提高作战效率。

2.民用领域: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航拍摄影、求救、交通监控等。

无人机可以飞到人工无法触及的地方,拍摄到高空、海面或复杂地形下的画面,并为相关领域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3.商业用途:无人机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无人机可以用于物流运输、快递配送、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任务。

无人机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并节省时间和能源资源。

三、无人机市场前景无人机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商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

预计未来几年,无人机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军事领域,无人机的需求将继续增加,特别是中小型的战术无人机。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在侦查监视、打击制导等方面的能力将不断提升。

在民用领域,无人机将更广泛地应用于航拍摄影、求救等任务。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步,无人机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将得到提高,扩大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使用范围。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无人机技术也得以飞速发展。

无人机技术不仅能够在军事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民用领域和非军事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分析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应用前景。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时代的进步,无人机技术在快速发展。

目前,无人机技术已应用于大量领域解决各种问题。

无人机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从而在任何环境下解决多种问题。

在人工代替人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无人机不仅可以保证安全,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损失。

无人机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其中军事领域利用无人机技术可以进行侦察监视、打击目标、情报支持等多种任务。

同时,无人机技术也适用于民用性质任务,例如地质勘探、边境巡逻、灾害监测、森林防火等。

不仅如此,此外,无人机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医疗救援、农业植保等领域。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性能逐渐加强。

在新技术和研究的支持下,无人机技术能够更加灵活地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

例如,战时发现目标迅速展开摆脱式攻防战术,无人机技术已经被拓展应用,通过红外传感和光学传感器在目标地点进行追踪和侦察。

未来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前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唯物的应用前景有着非常宽广的发展空间。

以下是无人机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1. 消防监测。

无人机将来可望在火灾的现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精准等优点,可帮助消防员快速地找到灾害点,同时监测降雨等因素。

2. 医疗救援。

在医疗救援领域,将来无人机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运输血液和药品,及时救援特殊情况。

同时,无人机的快速行动和身形小巧的特点使其成为紧急救援事故现场的重要工具。

3. 物流配送。

未来无人机将成为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趋势。

无人机能够快速便捷地完成远程物流配送,极大地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总而言之,无人机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泛,其在不同领域使用的方式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国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

我国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

我国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洪燕群一、无人机发展现状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又称无人驾驶航空器,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航空器。

我国无人机发展起步于军用无人机,1960年开始研发无人机,1964年诞生Ⅰ型无人机靶机,70年代研制了Ⅱ型无人机靶机。

1980年,国家批准无侦5设计定型。

1981年开始列装部队,在战术侦察和部队巽寮中发挥了作用,这是中国在无人机技术领域的一次飞跃。

20世纪末,随着西安爱生科技集团成为我国第一家无人机研制厂商起,我国无人机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并逐步从军用转为民用领域。

2012年,随着以大疆无人机为代表的消费级无人机的持续火热以及农业植保、物流等工业级无人机领域市场的爆发,中国无人机市场呈爆发式发展。

无人机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

2019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中民用无人机占比更大,为60%,军用无人机占40%。

(一)军用无人机发展现状我国的无人机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

我国现已研发了数十种靶机和侦察型无人机,并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近几年还交付了一批新型无人机,广泛应用于昼夜空中侦察、目标定位、战场监视、战场毁伤评估、边境巡逻等军事领域和航空摄影、地球物理勘探、灾情监测、海岸缉私、应急物流等民用领域。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军用无人机开始爆发式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先后研制并成功向市场推出了“彩虹”系列和“翼龙”系列等性能优良的无人机。

其中ASN-209、彩虹-3、彩虹-4、彩虹-5、翼龙-1、翼龙-2、WJ-600等7种具有打击功能的无人机已经实现出口,走向世界。

据起点研究院(SIPRI )公布数据,2019年,中国占全球军用无人机出口市场份额的22%,仅次于美国。

(二)民用无人机现状在民用无人机领域,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的领航者。

以大疆、零度智控和亿航智能为代表的民用无人机研发生产企业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较好的竞争地位。

浅谈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是一种可以在没有人操控的情况下执行任务的飞行器。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一、无人机发展现状1. 技术成熟度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

现代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导航系统和通信设备,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飞行控制和数据传输。

2. 应用领域广泛: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

在军事方面,无人机可以执行侦察、目标打击和无人侦查等任务。

在民用方面,无人机可以用于航拍、物流配送和灾害救援等领域。

在商业方面,无人机可以用于农业、建造和电力巡检等任务。

3.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无人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估计将在未来几年内达到数百亿美元。

二、无人机发展趋势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未来无人机将更加注重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主导航等技术,无人机可以实现更高级别的自主飞行和任务执行能力,减少对人工操作的依赖。

2. 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多旋翼无人机由于其垂直起降和悬停能力,适合于城市环境中的低空飞行任务。

未来,多旋翼无人机的技术将进一步提升,飞行时间将得到延长,载荷能力将增加,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3.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研发: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将成为未来无人机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种无人机可以在高空飞行,执行长期的侦察和监测任务。

通过采用太阳能供电、高效能源管理和轻量化材料等技术,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可以达到数天甚至数周。

4. 无人机与物联网的融合:无人机与物联网的融合将推动无人机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通过与传感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无人机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为各行各业提供更精确的信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一、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现状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民用无人机的发展要归功于军用技术的民用化,与军用无人机的百年历史相比,民用无人机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在近十年里得到了真正全面的发展。

与军用无人机高空、高速、远程和高续航等要求不同,民用无人机技术要求低、更注重经济性,军用技术的民用化降低了无人机市场进入门槛和研发成本,使得民用无人机得以快速发展。

主要的军用无人机制造国如美国、以色列、欧洲和日本等均加快民用无人机产业化,民用无人机进入普及时代。

图表世界民用无人机不同领域销售额占比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图表不同用途民用无人机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民用领域对无人机的飞行速度要求通常在100公里/每小时以下,飞机高度在3000米以下,某些特殊应用飞行高度在4000-5000米。

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搜索营救,边防巡逻,森林防火,气象探测和农作物估产,管道巡检等领域。

由于小型无人机的航空特性和大面积巡查的特点,在洪水,旱情,地震和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实时监测和评估方面具备特别优势。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民用无人机下游需求非常广泛,包括农业、电力石油、检灾、林业、气象、国土资源、安防、海洋水利、测绘、城市规划等多个行业。

近年来无人机在民用市场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农林植保和巡检两个领域,无人机需求较为迫切,且具备较大的市场规模。

我们认为其它行业的潜在需求也将逐步显现,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空间巨大,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二、中国民用无人机的应用情况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中国无人机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西北工业大学D-4固定翼无人机就对地图测绘和地质勘探做了尝试,但是民用无人机领域开发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直到近年来由于需求牵引,尤其是灾害频发急需一种灾情监视评估和搜救手段,民用无人机才得到充分关注。

2010年之前,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小,增长缓慢,主要运用于灾害救援、地图测绘等专业级市场。

我国民用无人机发展分为了三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军用为主)、小批量发展阶段(部分企业进行探索)和加快发展阶段(大量企业进入市场,军工巨头开始涉足)。

我国民用无人机研发不断升温:2003年贵州航空和北大联合研制成功多用途无人遥感系统,可以进行航空遥感、气象、灾害监测;2008年专为民用研制的“黔中1”无人机顺利首飞;2009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成功媲美机器人智能的民用无人直升机。

图表我国民用无人机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图表“黔中1”无人机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一)植保无人机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世界上第一家喷药无人机出自日本,日本在植保无人机农药喷洒方面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经过30年发展,目前日本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过5000架,年更新量约3000架,操作人员超过14000人,成为世界农用无人机大国。

在2004年,日本水稻农药喷洒使用的微小型无人直升机数量已经超过有人直升机。

日本农业耕地470万公顷,其中农用无人机作业面积2013年已达到104.7万公顷,占比达到22.3%。

其中水稻全部用无人机施药,而麦类、豆类、萝卜、洋葱、升降、甘蔗等也逐步采用无人机施药。

目前,采用微小型农用无人机进行农业生产已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图表日本RMAX农用无人机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图表植保无人机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发展无人机施药技术装备是我国土地经营模式下的必然选择。

从纬度、地板形态来看,我国和日本的农田状况较为相似,从农作物类型来看,我国和日本都大量种植水稻。

而且我国规模化的土地资源不足,仅占耕地面积30%左右,主要集中在北方东北、西北和华北平原。

而在南方,有着占总种植面积60%以上的小规模种植土地,土地地貌复杂,民房耕地交织,经营模式以一家一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土地的分散经营、小块经营,使得耕地规模小、田块分散、作物品种布局不一,作物长势不一,包括固定翼飞机在内的大型施药机具难以适应其病虫害防治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化实施。

无人机施药技术装备无需专用机场和跑道,灵活轻便、环境适应性强、不受作物长势和作业田块条件的限制,在应对小区域种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有着巨大优势。

(二)巡检无人机
无人机巡检系统指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红外等检测设备,完成架空输电线路巡检任务的作业系统。

在电力行业,无人机主要被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巡检,为此国家电网发布了Q/GDW 11383-2015《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系统配置导则》、南方电网发布了《架空输电线路机巡光电吊舱技术规范(试行)》、中电联发布了DL/T 1482-2015《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导则》,对无人机巡检系统及光电吊舱进行规范。

图表巡检无人机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无人机在电力行业的主要应用场景:
1、线路巡检
除正常巡检和特殊巡检,还可将无人机应用在电网灾后故障巡检。

当灾害导致道路受阻、人员无法巡检时,飞行器无人机可以发挥替代作用,开展输电线路巡查,准确定位杆塔、线路故障,且视角更广,能避免“盲点”。

无人机巡检提高了电力维护和检修的速度和效率,使许多工作能在完全带电的情况下迅速完成,比人工巡线效率高出40陪。

在巡检过程中,还可通过无人机清除线路上的风筝、气球、塑料袋等异物。

2、线路架设
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线路走廊长、地形情况复杂,线路所经地区山谷河流茂密森林,给线路架设带来极大不便,工程实施困难重重。

为有效破解缓解生态环境保护和架线施工的矛盾,可运用无人机展放导引绳进行来架设线路架设施工轻松解决。

无人机首先沿线路上空飞行并施放一根轻质高强引绳通过各基塔,然后利用这根轻质引绳不断牵引后续引绳,直至牵通一根三级引绳,并架设导线。

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人力展放导引绳的高强度和动力伞展放导引绳着陆困难等问题,也减少了线路通道的树木砍伐,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自然生态。

3、线路规划
无人机的测绘系统有很多优点,包括实时性、成本低、响应快、灵活度高等特点。

和普通的航空遥感与卫星遥感相比,优势更加明显,它可以在低空取得光学图像、地形图像、输电线路图像,是其他测绘和、监测方式不能取代的。

在对各类输电线路进行走廊规划时,需对规划区域进行详细的信息采集和测绘工作,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无人机测绘系统,不仅可以确保获取数据的高效性,还可以在多方面降低环境对信息采集与勘测的影响。

依据无人机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能够全面兼顾各方面因素,对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使区域规划与线路走向更加合理,输电线路的路径得到优化,有效降低国家对于输电线路的建设成本。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无人机电力巡检与人力相比有以下三大优越性:
1、无人机巡线作业环境适应性强、准确性高。

尤其在遇到电网紧急故障和在异常气候条件下,无人机电力巡检弥补了线路维护人员不具备有利的交通优势、利用普通仪器或肉眼来巡查设施准确性低、效率低等缺点。

2、无人机巡线比人工巡线效率高出40倍。

采用无人机进行常规输电线路巡查,可降低劳动强度,并且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电力维护和检修的速度和效率,使许多工作能在完全带电的环境下迅速完成,确保了用电安全。

3、无人机具有巡线速度快、应急反应迅速、及时发现缺陷等优势。

它弥补了人工作业时视觉的盲区,以全视角360度巡线,能够及时提供准确信息,避免造成事故或重大财产损失。

无人机巡检可以克服人工巡检时的路面障碍和异常气候等困难,确保巡检工作顺利完成,可以在完全带电的情况下进行巡检,保证用电安全,且将巡检效率提高了40倍,几大电网公司的需求量非常巨大,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完善,无人机巡检将不断替代人工巡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