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轮船发展史与中国现代船舶类型

合集下载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在此之前,中国的船舶工业相对较落后。

随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国船舶工业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1949年-1965年),这一阶段主要是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技术和设备,以恢复和发展中国的船舶工业。

中国成立了青岛和上海两座大型船厂,并开始建设一系列船舶修造厂和设备制造厂。

第二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这一阶段具有特殊的政治背景,船舶工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在此期间,船舶生产几乎停滞,焦点转向军事工业。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2年),这一阶段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复兴和现代化。

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积极开展合作项目。

1980年代,中国船舶工业已经具备研发和建造各类商用船舶的能力。

第四阶段是进入新世纪后的发展(1992年至今)。

中国船舶工业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的造船工艺和船舶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建造的大型商用船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同时,中国的船舶工业也开始朝着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等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新中国船舶发展经历了起步、停滞、复兴和崛起的过程。

中国的船舶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之一,为
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船舶工业有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成为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国。

轮船有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轮船有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轮船有关知识点总结大全本文将从轮船的历史、类型、结构、航行原理、设备、安全等方面对轮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以便读者对轮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轮船的历史轮船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

最早的轮船是用桨和帆作为动力的,在古代的地中海和东亚地区,人们已经能够使用船只进行海上贸易和航行。

直到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对轮船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使得轮船的速度和运载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使得轮船更加高效和灵活,船舶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全球贸易和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航运业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行业之一,轮船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轮船的类型1.货轮:主要用于运输散装货物、集装箱和液体化工品等大宗货物的船舶,通常有多层货舱和装卸设备。

2.客轮:用于运载旅客及其个人物品的船只,包括豪华的游轮、渡轮和短途客船等,配备餐饮、娱乐和住宿设施。

3.散货船:主要用于运输散装货物,如煤炭、铁矿石、粮食等,通常没有固定的货舱,可以根据货物的大小和重量进行灵活装载。

4.油轮:用于运输原油、石油制品和液化气等石油化工品的船只,具有特殊的舱室和安全设备,可以在海上进行石油转运作业。

5.航空母舰:是一种特殊的军用船只,用于搭载和维护舰载机,是现代海军舰队中的主力舰艇之一。

6.游轮:是一种专门用于旅游和娱乐的豪华客船,配备了各种餐饮、娱乐和住宿设施,通常在海上进行长途航行和岛屿旅游。

7.潜艇:是一种特殊的水下船只,用于进行水下作战和侦察任务,具有隐蔽性和机动性。

8.船舶拖轮:是一种专门用于牵引和推进其他船只的船舶,通常配备有强大的动力和牵引设备。

9.货运船:是一种专门用于运输货物的船只,包括集装箱船、散货船和罐船等,是全球贸易和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

10.破冰船:是一种专门用于在冰封海域航行和开辟航道的船只,具有特殊的船体和推进设备。

以上所列举的船只类型只是轮船众多分类中的一部分,随着航运业的不断发展,还会涌现出更多新型的船舶,以适应不同的运输需求和环境条件。

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

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

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
一、古代船舶
在古代,中国的船舶发展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制造木船,并且发展出了多种类型的船只,如战船、货船、渔船等。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船舶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高峰,造船业也成为了当时的重要产业。

二、近代船舶
到了近代,中国的船舶发展逐渐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造船技术和管理方法,中国的船舶制造逐渐走向现代化。

在20世纪初,中国船舶制造进入了黄金时期,各种类型的船只都在建造中。

三、现代船舶
随着全球化和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船舶制造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21世纪初,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船舶建造国家之一。

同时,中国的船舶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向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四、未来船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船舶将会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船舶也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此外,未来的船舶也将会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船舶的安全性能。

总之,中国船舶发展史是一部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从古代的木船到现代的钢铁巨轮,再到未来的智能化船舶,中国的船舶制造业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的海洋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查阅有关船发展的历史以及现代造船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查阅有关船发展的历史以及现代造船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查阅有关船发展的历史以及现代造船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早在那个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文明才刚刚来临的时刻,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广泛地使用独木舟和筏了。

为了食物也为了从水路获得更大的交流范围,那时的人们制成了第一代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与筏。

筏是制作最简单的一种水上运载工具,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就地取材进行制作。

南方的木筏、江南广西一带的竹筏、黄河中下游的羊皮筏等等,有些甚至到今天都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水上载人工具。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歌中描绘的这个场景可以说绵延了数千年之久。

而“刳木为舟”说的则是独木舟的制作。

当斧凿火烧成为了可能,独木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余姚河姆渡曾发现7000年前的木桨和独木舟模型,堪称史上最长寿的交通工具之一。

从独木舟和筏起始,数千年的时光掠过,得益于殷周时期风帆的出现和当时重要工具“橹”的发明,秦汉时期迎来了我国造船业的首个高峰。

这时候的船已经不是简易的舟和帆船,一种古代战船楼船成为了当时船队的主力军。

楼船船高首宽,外观似楼,在春秋至三国时期都充当水战的主力战舰。

大家可以通过几个称呼感受一下楼船在当时的地位:“楼船兵”、“楼船卒”是水兵;“楼船”将军、“楼船校尉”则是水军将校。

除了用作主力战船,楼船还是古时候的大型高级“游船”,据称最多可以承载上万人,先无论这数字是否准确,至少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当时游览用楼船的地位简直和现如今的豪华游轮相当。

如果说之前我国的造船业还略显稚嫩,那进入盛唐开始,造船产业就真正迈向了成熟的阶段。

宣城、镇江、常州、苏州、湖州等地成为了当时重要的造船基地。

这些造船基地里的造船工厂业务相当纯熟,大小船、各种种类的船都能完成,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个实现了古代量产化的时代。

榫接钉合工艺以及水密隔舱技术是唐朝诞生的制船届黑科技,威力巨大,影响至今。

那时候的船,有保留独木舟特征的古老船型、用于行沙防沙的沙船;也有福建产的福船和广东产的广船,它们吃水较深,强度较大,适合南洋一带的深水航线。

中国造船业发展史

中国造船业发展史

中国造船业发展史摘要:一、中国造船业的历史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3.宋元时期4.明朝时期5.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二、现代中国造船业的发展1.世界船舶市场的繁荣2.中国承接新船订单的情况3.中国船舶制造业的优秀表现正文:一、中国造船业的历史发展中国造船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元前770 年至前221 年),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器制造业逐渐成为当时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分工也愈加细密。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 年至220 年)是我国造船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船只类型多,规模大,行船动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宋元时期(960 年至1368 年),造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船只已经采用了推进器等先进技术。

明朝时期(1368 年至1644 年),造船技术和工艺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史的顶峰。

二、现代中国造船业的发展近年来,世界船舶市场空前繁荣,新船订单创纪录地达到近2.5 亿载重吨。

2007 年,散货船引领国际造船市场,成为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2007 年中国承接的新船订单中,散货船为8150 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8%;韩国3730 万载重吨,占25.5%;日本1640 万载重吨,占11.2%;欧洲480 万载重吨,占3.3%。

其中,我国承接17 万—20 万载重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130 艘、2307 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4%。

近年来,我国船舶制造业表现优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纪录。

以江南造船厂为代表的我国船舶制造业,不仅在产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绿色环保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船舶发展史

船舶发展史

2020/12/17
船舶发展史
船舶发展史
三、西方船舶发展史
中时期早期,北欧海盗的船
船舶发展史
三、西方船舶发展史
大航海时代,典型的三桅船舶帆发展船史
三、西方船舶发展史
西班牙无敌舰队,克拉克型帆船船舶发展史
三、西方船舶发展史
“无敌舰队”的终结者,英国海盗手中船舶的发展“史 盖伦型”
三、西方船舶发展史
船舶发展史
三、西方船舶发展史
船舶发展史
2020/12/17
船舶发展史
目录
一、“船”的由来 二、中国历史与船 三、西方船舶发展史 四、现代船舶 五、船舶的未来
一、“船”的由来
独木舟 公元前6000年左右,原始人开始在整段木头上
采用烧、挖的方式,制作了最早的船——独木 舟。“舟”——象形文字,就是独木做成的船
船舶发展史
一、“船”的由来
二、中国历史与船
广船
船舶发展史
二、中国历史与船
鸟船 源于对水鸟文化的崇拜,把“双鸟升日”文化 信仰融入造船之中,期盼自己驾驶的舟船能像飞鸟 一样,自由搏击大海。由此,作为浙江海上运输、 海洋渔业捕捞主要船舶的“绿眉毛”古木帆船船型 在宁代显现,并在明、清得到广泛应用。
沙船 一种平底、方头、方艄的海船,是我国最古老 的一种船型。在唐宋时期,它已经成型,成为我国 北方海区航行的主要海船。因其适于在水浅多沙滩 的航道上航行,所以被命名沙船,也叫作‘‘防沙 平底船”。它江河湖海皆可航行,适航性特别强, 宽、大、扁、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四、现代船舶
中国护航编队驱逐舰 船舶发展史
四、现代船舶
索马里海域护航
船舶发展史
四、现代船舶
美国“阿里·伯克”级驱逐舰船舶发展史

中国客船研发史

中国客船研发史

中国客船研发史
中国的客船研发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客船的研发主要集中在20世纪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

以下是新中国客船研发的简要历史。

1.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代,新中国开始重建和发展自己的航运业。

当时,国内客船主要是小型木质船只,用于沿海和内河运输。

2.技术引进与自主设计: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客船设计和技术,同时开始自主设计中型客船。

这一时期,中国建造了一些中型客船,如“东方红”号、“红卫”号等。

3.改革开放后的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航运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中国开始引进更先进的客船设计和技术,同时也开始大规模建造大型客船和豪华客船。

4.现代化客船的建造: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建造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大型客船,如“长城”号、“黄河”号等。

这些客船采用了先进的动力系统和设备,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高速客船的发展:21世纪初,中国开始研发和建造高速客船,以满足沿海和岛屿间的快速交通需求。

这些高速客船通常采用水翼或气垫技术,以提高航速。

6.新能源客船的探索: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国开始研发和建造新能源客船,如电动客船和混合动力客船。

这些船只旨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效。

7.豪华邮轮的建造:近年来,中国开始涉足豪华邮轮的建造领域,中船邮轮成功研发并建造了中国首艘国产豪华邮轮“海口号”号。

中国的客船研发经历了从引进学习到自主设计,再到创新发展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的客船研发仍在不断演进,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新中国船舶工业的起步二、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三、船舶工业的现代化进程四、我国船舶工业的成就与挑战正文新中国船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初。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船舶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国船舶工业开始了艰难的起步。

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开始兴建船舶工业基础设施,引进技术和人才。

随着国家对船舶工业的投入,我国的船舶工业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1956 年,我国成功建造了第一艘万吨级货船,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进入上世纪 60 年代,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不仅在民用船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还在军用船舶领域实现了突破。

我国开始建造驱逐舰、潜艇等现代化海军装备,为我国海军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现代化进程。

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船舶工业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设计和管理理念,提高了船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进入 90 年代,我国船舶工业逐渐实现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船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在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生产国,还成功研发了一系列先进的船舶技术。

我国船舶工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船舶工业的产能过剩、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船舶工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船舶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中国船舶发展史是一部充满挑战与奋斗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现代轮船发展史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现代帆船始于荷兰。

1660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长将一条名为"玛丽"的帆船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

1662年查理二世举办了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帆船比赛。

仿古帆船:哥德堡号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
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

后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早期的汽轮机船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60年代先后,又出现了用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军舰。

当代海军力量较强的国家,在大、中型船舰中,除功率很大的采用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在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因效率比柴油机低,用得很少。

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船舶动力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1954年,美国建造的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功率为11025千瓦,航速33公里;1959年,前苏联建成了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功率为32340千瓦;同年,美国核动力商船“萨瓦纳”号下水,功率为14700千瓦。

俄罗斯核潜艇
现有的核动力装置都是采用压水型核反应堆汽轮机,主要用在潜艇和航空母舰上,而在民用船舶中,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没有得到发展。

肯尼迪号航空母舰
20世纪70~80年代,为了节约能源,有些国家吸收机帆船的优点,研制一种以机为主、以帆助航的船舶。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联合控制,日本建造的“新爱德丸”号便是这种节能船的代表。

古代中国是当时造船和航海的先驱。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造船工场,能够制造战船;汉代已能制造带舵的楼船;唐、宋时期,河船和海船都有突出的发展,发明了水密隔壁;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宝船,在尺度、性能和远航范围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近代中国造船业发展迟缓。

1865~1866年,清政府相继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建造了“保民”“建威”“平海”等军舰和“江新”“江华”等长江客货船。

新中国成立后,船舶工业有了很大发展,50年代建成一批沿海客货船、货船和油船。

60年代以后,中国的造船能力提高得很快,陆续建成多型海洋运输船舶、长江运输船舶、海洋石油开发船舶、海洋调查船舶和军用舰艇,大型海洋船舶的吨位已达30万以上载重吨。

除少数特殊船舶外,中国已能设计制造各种军用舰艇和民用船舶。

现代帆船始于荷兰。

中国现代船舶●潜艇
●战列舰
●巡洋舰
●驱逐舰
●鱼雷舰
●扫雷舰艇
●布雷舰艇
●炮艇
●航空母舰
●猎雷艇
●巡逻艇
●猎潜艇
●快艇
●护卫舰艇
●登陆舰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