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船舶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发展报告

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发展报告

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发展报告一、引言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分析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行业概况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包括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建设、港口物流等领域。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船舶制造业实现了长足进步,逐渐成为全球领先的船舶制造大国。

同样,海洋工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承担了大量的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

三、市场需求分析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支撑。

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国际海运量不断提升,对船舶的需求持续增长。

另外,伴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工程建设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此外,港口物流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对相关设备和技术的需求逐步增长。

四、行业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建设将趋向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

船舶工程方面,电力推进、节能减排、智能导航等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海洋工程方面,大型浮式风力发电、深海油气开采等领域将蓬勃发展。

2.绿色环保:全球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也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船舶制造将推动低碳船舶的研发与应用,减少排放;海洋工程建设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3.人工智能: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将加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实现智能化生产和运营。

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行业竞争力。

4.国际合作: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是典型的国际化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合作潜力。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五、挑战与对策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技术壁垒、竞争压力、环保要求等。

为此,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

2.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中国船舶进出口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中国船舶进出口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中国船舶进出口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
性分析报告
一、市场概况
中国船舶进出口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行业,也是中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船舶进出口行业正在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其中也包括了对船舶进出口的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目前,中国船舶进出口业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进出口国之一
根据中国进出口协会的数据,2024年1-11月份,中国船舶出口总计58.3亿美元,而2024年同期则为53亿美元。

而在中国船舶出口中,最受欢迎的市场占比最大的还是欧洲,2024年1-11月份,欧洲占据中国船舶出口的33.6%,其次是非洲,占据中国船舶出口的19.5%。

可以说,中国船舶出口行业在全球仍然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行业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石油价格的持续下降,中国海洋石油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快,中国的船舶进出口行业也将受益于此。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船舶进出口的市场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其中还将出现不少新的行业机会。

除此之外,中国海洋石油产业的发展也将给船舶出口行业带来更为多样的机会,以及发展的更多保障。

如果未来中国油气类机械设备的国际出口交易,是中国船舶进出口行业可以获取更多机会的重要渠道。

三、投资可行性。

中国船舶专题研究报告-站在造船新一轮周期-2038的起点上

中国船舶专题研究报告-站在造船新一轮周期-2038的起点上

中国船舶专题研究报告站在造船新一轮周期2021~2038的起点上1.序章:30年大周期拐点下,中国造船核心资产的崛起与价值重估造船周期跨度 30 年,是真正周期长度超过研究员职业生涯的行业,在 2016 年航运周期触底反弹后航运公司资产负债表持续修复 5 年后的今天,随着产能替代周期的临近,碳中和影响下船舶动力技术以及能源燃料的变革,造船行业 15 年上行大周期已经启动。

1996-2010 年是中国造船业依靠成本优势初步融入世界舞台的开始,在 2011-2020 年的去产能周期中,中国头部造船厂实现了技术的赶超,以中国船舶为主的头部船厂陆续实现了VLGC,LNG,豪华邮轮等高端船型的技术突破,在核心设备船用低速机领域,通过对瓦锡兰低速柴油机业务的收购,中国造船业实现了低速柴油机的专利引进国转变成了技术输出国,在 LNG 双燃料领域技术优势领先。

个股方面,重组后随着江南造船厂,广船国际的注入,中国船舶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迎来质变,但由于造船周期仍在底部,中国船舶竞争力的提升尚未在利润表兑现。

在 2021-2038 年这一轮新造船周期的起点,我们有望一同见证中国头部造船厂从先导指标的订单量价,到利润,再到价值重估的过程。

如果造船业转移到中国转移不出去会发生什么?上两轮周期下行的核心因素,在于 1970 年的日本,以及 2000-2010 年的中国船厂作为新进入者导致的过量的产能供应与新船交付。

当前土地、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后,中国仅头部造船厂具有扩产能能力,新船厂大幅扩张可能性较弱,东南亚国家产业链完整性与中国差距明显,碳中和背景下对船舶技术以及工艺的要求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果东南亚国家在本轮造船周期中后段无法大幅扩张,本轮造船周期头部造船厂盈利能力及持续性有望超过上两轮周期。

造船行业投资需要有动态思维,由于收入利润滞后新船订单 2-3 年,股价与新造船量价的关联性远高于当期利润。

年初至今,新造船价格刚刚上涨 30%,复盘过去几轮周期,新造船价格一旦进入上行周期,造船价格高点是底部的 2-2.5 倍,而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同时,造船行业的利润率同步扩张。

2023年船舶制造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船舶制造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船舶制造行业市场调研报告近几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航运需求也随之增长,船舶制造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

据市场调研数据,全球船舶制造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8万亿美元。

以下是船舶制造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市场概况船舶制造是指建造、设计、研制和维修各种船舶的产业链。

根据船舶用途的不同,可以将船舶制造行业分为商业、军用和科研三大类。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不断认识和需求的不断增长,船舶制造行业也在不断发展。

二、市场需求分析1.商业船舶需求商业船舶是指用于承运货物及旅客的船舶,包括集装箱船、散货船、石油船、液化天然气船、客运船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贸易量不断增加,商业船舶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特别是中国、亚洲、东欧等地区正在快速发展经济,对商业船舶的需求更加强烈。

2.军用船舶需求军用船舶是指各类军事用途的船舶,包括军用运输船、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

此外,还包括海上救援船、货物运输船和破冰船等民用船舶。

近年来,随着全球局势的不断紧张,各大国家纷纷加强海军力量的建设,军舰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3.科研船舶需求科研船舶是指为科学研究而设计和建造的船舶,包括海洋调查船、科学考察船、海洋捕捞船等。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科研船舶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为了满足研究需要,科研船舶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三、市场前景展望1.技术不断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船舶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创新。

例如,船舶数字化建模、虚拟化设计、智能制造等技术正在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制造效率和品质,加速了船舶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

2.海上产业链趋势明显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海上产业链正在形成,包括海洋工程、海上运输、海洋能源等产业。

这些产业对船舶的需求更加强烈,船舶制造企业的市场前景也更加广阔。

3.环保船舶成为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增强,环保船舶成为发展趋势。

例如,氢能源船、电动船、自主驾驶船等环保船舶的研发和制造正在成为船舶制造行业的热点。

2024年内河船舶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内河船舶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内河船舶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航运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内河船舶作为航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内河船舶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相关行业提供决策参考和市场预测。

2. 市场概览内河船舶市场是指沿内陆水道进行内陆运输的船舶运输市场。

目前,我国内河船舶市场规模庞大,持续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内河船舶市场主要包括货物运输、客运以及旅游观光等领域。

其中,货物运输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占总市场份额的70%以上。

客运市场和旅游观光市场也呈现出较高的增长势头。

3. 市场动态3.1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内河船舶市场规模已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X%。

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内陆水运的方便性和成本优势。

3.2 市场竞争内河船舶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主体众多。

在货物运输领域,大型物流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以其庞大的运力和高效的物流网络优势,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垄断效应。

客运领域则存在较大的分散化特点,各地小型客运企业居多。

3.3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内河船舶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主要原因包括:1.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将加大对内河航运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

2.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内陆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内河船舶市场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3.船舶技术的提升:船舶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先进船舶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内河船舶的运力和效率。

4. 市场风险与挑战在内河船舶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与挑战:1.环境污染问题:内河船舶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对水体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需要加强环保管理和技术改造。

2.安全隐患:内河船舶安全隐患较多,尤其是老旧船舶和船员素质的问题,需要加强安全监管和培训工作。

3.高资本门槛:内河船舶市场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新进入市场的企业面临着较高的资本门槛和融资难题。

5. 市场前景基于对内河船舶市场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对市场前景做出以下预测:1.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随着我国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内河船舶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至XX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XX亿元。

船舶制造行业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前景研究报告

船舶制造行业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前景研究报告
船舶制造行业未来三至 五年行业前景研究报告
汇报人:XX 2023-12-22
目 录
• 行业概述与发展现状 • 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 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 供应链与产业链分析 • 竞争格局与主要参与者分析 • 行业风险挑战及应对策略 • 总结与展望
行业概述与发展现
01

船舶制造行业定义及分类
技术创新能力
国际知名船舶制造企业通常拥有 强大的研发能力,不断推动技术 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船舶的安
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
品牌影响力
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的 品牌知名度和声誉,其产品往往被 视为高品质和可靠的代表。
全球化布局
许多国际知名船舶制造企业具备全 球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 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灵活 调整。
其他潜在风险挑战关注事项
要点一
汇率波动风险
要点二
地缘政治风险
船舶制造行业涉及大量国际贸易,汇率波动可能对企业经 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需要关注汇率走势,合理运用金融 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
地缘政治事件可能对船舶制造行业带来不确定性。企业需 要关注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加强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建设 。
总结与展望
未来技术创新对行业影响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将提高船舶制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 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智能化、绿色化等新技术的发展将推动船舶制造行业向更高层次转 型升级,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拓展市场应用领域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将拓展船舶制造市场的应用领域,为行业带 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中国政策法规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船舶制造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鼓励企业加大研 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环保和安全监管等。同时,中国政府还 积极参与国际海事合作,推动全球船舶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船舶行业调研报告

船舶行业调研报告

投资收益
投资回报收益
综合分析船舶行业的市场需求、现状、规模、挑 战、竞争情况、政策环境、发展趋势、前景预测 等行业调研。根据船舶行业以往投资回报率,结 合行业的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分析,未来几年的 船舶产业行业投资预期客观,预期将会达到 125%以上。
技术竞争
技术竞争
解决船舶行业问题的核心技术
船舶行业问题的竞争技术主要在与相关技术储备与创新研发 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技术架构、技术模型、技术示范等成熟度
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速度与投产能力
在船舶行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速度,决定了企业的竞争技术壁垒与市场占有率
竞争趋势
船舶行业竞争趋势
1
探索多样化的服务模式
2 3 4
新的发展方向.
船舶行业国内外对比
国内外船舶的目A标d客d户都th锁e定t在it早le期o、f特t定hi行s业p、a具ge有商h业er前e景. 的企业,致力于为其提供成长初期缺乏的资源,以协助其实现商业价值快速增长.根据价值链管理理论,可将商业模式内涵拆分为价值定
位、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传递等维度.尽管在这四个维度内国内外外船舶存在普遍的核心诉求,但受限于体制、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差异,国内外产业船舶的探索方向及落地形式有所不同.国外船 舶更注重创客文化及高技术投资回报,倾向于以获取企业股份或抛售在企业股票收获溢价作为主要的盈利方式,并形成持续自助经营能力,通过技术积累与项目展示收获口碑;国内船舶紧密围绕政策 导向和产业价值定位制定预期发展目标,通过打通产学研加速资源交换与聚焦,为企业获得收益,不断积累资源与品牌影响力形成雪球效应。
产业链延申
需求开发
船舶行业
新技术加持
船舶行业新技术场景使得行业用 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技术加持使得行业的服务效 果和产品受到用户的麦睐.新技术比如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给船舶行业标准化问题 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空间,通过新技术加入到船舶 行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解决船舶行 业痛点和问题,保障行业服务效果,实现行业效 率和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

2023年船舶设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船舶设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船舶设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海洋经济的崛起,船舶设计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船舶设计是指将船舶的各个方面,如船体结构、船舶航速、安全性、稳定性等进行分析、设计和优化,以确保船舶性能的最大化。

目前船舶设计行业已经成为全球船舶工业链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前景十分美好。

一、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 Research Reports的数据,在2019年,全球船舶设计市场规模达到了95.69亿美元,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114.7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

船舶设计行业的市场规模与全球船舶建造行业密切相关,因此在未来市场发展中,船舶制造行业的增长也将直接带动船舶设计行业的增长。

二、市场热点1. 节能环保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节能环保已成为全球船舶设计的热点问题。

在海上航行中,船舶的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新型船舶设计必须具备优良的节能环保性能,符合全球环保标准,以应对全球节能环保趋势。

2. 自主船舶技术自主船舶技术是一种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和系统,实现船舶自主远航的航海技术。

自主船技术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对船舶进行自主操纵、自主诊断和自主控制,大大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目前众多船厂和设计机构致力于自主船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3.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是船舶设计领域的另一个热点。

数字化技术包括虚拟化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在设计、验证和审批等方面为船舶设计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船舶设计质量和效率。

三、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船舶设计市场竞争格局分为国际大型集团、大型综合造船商、小型专业设计机构等几种形式。

其中,国际大型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和客户资源,如欧洲富时100指数中的三菱船舶、大阪钢铁和三井住友等公司,在全球造船产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在国内,以中船重工、中国船舶、中国交通建设等大型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在船舶设计领域也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内船舶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船舶行业摘要船舶行业被称为“面向海洋的装备业”,它主要提供大型矿石和原油轮船、大型集装箱船舶设备。

目前,船舶行业是我国重加工工业中唯一能走在世界前列,与世界先进水平较量的行业。

2003—2019年世界造船市场出现了多年难得一遇的爆发式增长。

2019年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了2003年以来的景气高峰:全球新船完工量达8010万载重吨,创历史新高;新接造船订单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055亿美元,增长37%;手持新船订单量突破3亿载重吨,达到3.1亿载重吨。

各指标都反映出2019年市场需求的旺盛势头。

其中,韩国继续排名世界船舶行业第一位,日本居第二位,我国居第三位。

随着中国船舶行业的崛起,世界船舶市场份额呈现由日、韩向中国转移的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造船完工量持续快速增长。

1995年全球排名上升至第3位,此后连续12年保持在全球第3位的位置。

2019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新接船舶订单42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0%;手持船舶订单6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3%。

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三位,与韩国、日本的差距大幅缩小;新接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40%,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34%。

在2019年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对壮大船舶工业实力作出了战略部署。

按照这一战略部署,中国船舶行业也已绘就了“十一五”的发展蓝图。

预计到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达到2100万载重吨,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5%以上,初步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的世界造船竞争格局。

全球船舶工业正在向中国转移,预测2008年及未来几年这种趋势仍将持续。

目前,世界造船格局呈现出韩、日、中、欧四极格局。

在这四极当中,从产业周期看,韩国处于成长期的后期,发展潜力有限;日本已进入成熟期,欧洲已进入衰退期,只有中国刚刚进入快速成长期,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世界船舶行业由高劳动力成本国家向低劳动力成本国家转移是一条普遍规律。

与中国其它制造业一样,劳动力资源给船舶行业提供了极大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中国造船企业越来越受到欧洲客户的青睐,国际知名海运企业奥芬公司、著名航运企业A.P.穆勒—马士基等也都正成为或已成为中国造船界的最大客户。

2019年,我国船舶生产企业总计有888家。

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辽宁6省市在企业数量、销售收入、利润占比上都位于全国前6位,6省市企业数量占比达到74.32%,销售收入占比87.53%,利润总占比96.63%。

我国船舶行业基本被中船集团、中船重工集团和地方船厂3大集团垄断。

2019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完工602万吨,占全国比重的42%;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完工267万吨,占全国比重的18%;地方船厂完工583万吨,占全国比重的40%。

从总体上看,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我国造船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与韩国、德国等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我国船舶工业高附加值配套产品主要依赖于国际进口。

本行业分析报告共十五章。

首先介绍了行业概况,包括船舶的定义、分类、性能、用途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船舶行业的发展概况和国内船舶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并对船舶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做了细致分析,然后分析了船舶行业的发展情况。

随后,报告对中国船舶行业做了市场发展分析,竞争对手比较,相关国内政策,进出口分析、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分析和关联产业发展分析,最后分析了船舶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前景,提出船舶行业的竞争策略,使大家对船舶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对想了解船舶行业情况,行业发展情况以及竞争对手情况,本报告是一个良好的工具资料。

目录第一部分船舶行业概况 (5)第一章船舶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5)第一节船舶的分类 (5)第二节按船舶用途划分的类别及图示 (5)第二章船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8)第一节船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8)第二部分船舶行业现状分析 (10)第三章船舶制造业状况 (10)第一节2019年世界船舶制造业发展状况 (10)第二节主要造船国状况 (15)第三节制约世界造船业发展的四大因素 (17)第四节世界造船业潜在危机 (17)第五节2008年世界造船业发展展望 (18)第三部分船舶行业发展分析 (19)第四章2019年我国船舶制造业供需分析及预测 (19)第一节2006年我国船舶制造业供需状况 (19)第二节2006年船舶制造业价格变化分析 (30)第三节2019年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 (31)第五章2006年船舶制造业发展环境及影响分析 (32)第一节宏观经济环境 (32)第二节国际经济环境 (32)第六章行业发展机遇 (34)第一节全球造船业发展趋势预测 (34)第二节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机遇分析 (37)第三节中国造船业未来发展预测 (40)第七章行业风险分析 (42)第一节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评价 (42)第二节政策风险评价 (44)一、钢材价格变化风险评价 (45)二、配套零部件行业风险评价 (45)三、下游航运市场波动风险评价 (46)第五节行业竞争风险评价 (48)一、进入退出壁垒 (48)二、企业竞争模式变化及相关风险分析 (48)第四部分行业政策 (50)第八章国内产业政策 (50)第一节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50)第二节“十一五”规划提出振兴船舶工业 (51)第三节2006年《老旧船舶管理规定》 (52)第四节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54)第五节我国首个造船质量行业标准实施 (56)第六节我国加入《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 (56)第七节共同规范正式生效 (56)第八节《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正式生效 (56)第五部分行业竞争分析 (58)第九章船舶制造业竞争分析 (58)第一节船舶制造业竞争评价 (58)第二节我国船舶工业科技进步成就 (59)第三节我国船舶制造业国际比较 (60)第四节造船企业国际比较 (60)第五节我国船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走向 (61)第十章影响船舶企业竞争的外部因素 (62)第一节国际竞争格局影响 (62)第二节国家政策影响 (62)第三节行业资本运作 (62)第六部分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65)第十一章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65)第一节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65)第二节船舶行业效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5)第三节船舶行业效益水平分析 (67)第四节船舶行业投资形势分析 (68)第五节行业细分领域分析及预测 (69)第十二章细分子行业分析 (69)第一节散装船市场供需变化分析 (69)第二节油轮市场供需变化分析 (71)第三节集装箱船市场供需变化分析 (73)第四节LNG船市场供需变化分析 (74)第十三章细分地区分析及预测 (74)第一节行业区域分布总体特征分析及预测 (74)第二节2006年江苏省船舶制造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78)第三节2006年上海船舶制造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83)第四节2006年辽宁省船舶制造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87)第五节2006年浙江省船舶制造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92)第六节2006年山东省船舶制造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95)第七节2006年广东省船舶制造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99)第七部分行业主要企业 (102)第十四章企业综合分析 (102)第一节2006年船舶制造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2)第二节造船业三大集团情况 (105)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 (106)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06)三、地方造船厂 (107)第三节重点企业三年经营数据对比分析 (107)一、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107)二、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9)三、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109)四、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110)五、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111)六、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11)七、澄西船舶修造厂 (112)八、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113)九、浙江造船有限公司 (113)十、上海澄西船舶有限公司 (114)十一、扬帆集团有限公司 (115)十二、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115)十三、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116)第十五章典型企业分析 (117)第一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分析 (117)一、企业行业地位分析 (117)二、公司基本评价 (117)三、2006年经营业绩 (118)四、企业经营状况 (118)五、发展前景 (119)第二节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分析 (120)一、企业行业地位分析 (120)二、公司基本评价 (120)三、企业发展目标 (120)四、企业经营状况 (121)五、发展前景121第一部分船舶行业概况第一章船舶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第一节船舶的分类船舶的种类很多,通常可根据其用途进行划分,有时也根据需要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划分.按航区划分,可将船舶分为极区船,远洋船,沿海船和内河船.按航行状态划分,可将船舶分为排水型船工和动力支撑型船.按机舱位置划分,可将船舶分为中机型船,艉机型船和中艉机型船.按甲板的层数分,可将船舶分为单甲板船和多层甲板船.按上层建筑划分,可将船舶分为三岛型船和平甲板船等.从航运生产实际和船员作业需要出发,主要按船舶的用途进行区分.第二节按船舶用途划分的类别及图示运输船舶中货船,一般分为杂货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油船,成品油船、液化石油气船、化学品船、大型集装箱船、海上储油船和巨型油船等。

以下所列为部分船舶图示)图表1杂货船图表2固体散货船图表3液化石油气船图表4化学品船图表5大型集装箱船图表6滚装船图表7混装船图表8摆渡船图表9快艇图表10飞冀艇第二章船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船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船舶业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国内现代造船业的兴起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解放前主要以修船为主,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船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1995年,中国船舶工业成功跻身世界造船总量前三位。

目前国内造船工业主要是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北方公司和南方公司,主管部门为国防科工委。

其中北方公司拥有48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15个控股、参股公司,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

其中包括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新厂、渤海造船厂、山海关船厂、北海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以及中国船舶贸易公司、中国国际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等。

南方公司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船厂、绿洲机器厂、海鹰企业集团公司等工业企业和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骨干研究院所以及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香港华联船舶有限公司等持股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