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历年高考作文原题(2004—2015)
广东高考十年语文真题汇编-论述文阅读(2004-2013)

广东十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2004-2013年) 论述文阅读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文阅读【2013年】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逻辑的方法、体验的方法与玄思的方法。
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
以下讨论怎样用思想的方法来读书。
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
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
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
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
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
譬如,有一个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此三角形是谁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
数学只求证明三角之和必等于两直角,这是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
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
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
同时,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
体验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
体验法最忌有主观的成见,要虚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
此种方法,用来体察人生,欣赏艺术,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创造,特别适用。
朱子所说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沉潜玩索”,都是体验的方法。
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
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径。
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
2015年高考广东卷高分作文

2015年高考广东卷高分作文带您去看花海广东一考生小的时候,你带我看草长莺飞,细雨朦胧。
我长大后,我教你去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仍记得小时候,父母外出,我住在乡下,外婆你总是带着我忙农活。
正当夏季,天气炎热,忽然一场大雨,你放下农活,笑眯眯地翻过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说:“囡囡,热了吧?走,外婆带你凉快去。
”一个激灵,我鱼跃而起。
你打着把破旧的伞,肩上骑着小小的我便出了门。
你所说的“纳凉好去处”竟是村里的一片莲藕地。
那里有一小方的浅池塘,有一间破木屋,我们进去时已湿了身,外婆顺手摘了片荷叶搭在我的头上,仿佛我正是荷花欲开时刚醒来的花仙子,我离荷塘是多么地近啊!大雨冲刷了盛夏的暑气,连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凉的,溢着花香的。
荷花淡淡开,在风雨中舒展身姿,绿色的裙摆随风扬起。
我偎依在你怀里,用糯糯的声音问道:“外婆,为什么下雨了就会凉快?为什么荷花夏天开?为什么……”“哎哟,可问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啊,外婆只晓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
”“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我追着问,你捏了捏我的小脸,说:“那要等囡囡长大后才能教外婆了。
”我心中略有惆怅,这片荷塘已离我有些远了。
是啊,长大了,我会了。
我会牵着你去散步,瞧见路边开得正烂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着它,告诉你:“外婆,那是忍冬藤,有清热解毒之用……那是金钱草,因为它的叶子圆圆的像铜钱……”你笑而不语,脸上尽是自豪。
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明白天上的云是怎样的状况。
但你眯着眼,总是看不清,觉得天更高更远了,你自嘲地说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
”我拍拍你的手背,翻了翻手机里近几天的天气预报,说:“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这个星期都不会下雨,我们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诉你荷花有哪些药用价值哦。
”我扬了扬手机,天空就在这里,自然也在这里,不远。
我们可以离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谢你,带我去看荷赏雨,让我亲近自然,获得感性认识;现在,我带你去看荷花成片,给你讲讲荷花的药效,让我们理性认识自然,不留遗憾。
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

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作者:来源:《作文通讯·初中版》2015年第12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⑧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感悟自然的远与近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二刘政博自然是非常美妙的。
住在城里的我们总以为自然非常遥远,却不知道自然就在身边。
自然在美好的早晨,每当我们起床时、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时,自然就悄悄地来了。
当我们走出家门,望着天空,自然就会像恋人般与你面对面。
太阳缓缓地从地平线爬上来,白云早已飘荡在高远的天空中;为出生不久的鸟儿觅食,鸟爸爸早已在枝头飞来飞去寻找着美味的早餐……这就是自然,竟然离我们如此近。
而那些宅在家里、成天面对着电脑、拿着手机的人们,却离自然太远了。
“宅族”眼中的自然是虚假的,如果你与他们聊天,聊到自然,你发过去一张你在野外游玩的照片,他们会不屑一顾地说,这有什么呀,网上的图片不是有的是嘛!他们感受不到真正的生命,闻不到花香,听不到蜜蜂嗡嗡的声音,感受不到阳光晒在身上的温热。
其实,自然离我们很近。
下雨时,自然就向我走来,乌云告诉我:“我们来了,好久不见,过得怎么样?”闪电告诉我:“嗨,兄弟,我们又见面了,上次我从电线里溜过来发现你还在补作业呢,现在你写完作业了吗?”雨点跟我说:“朋友,最近天气很热啊,我来给你降降温吧!”风儿也过来说:“我来带给你凉爽……”这就是自然,奇妙而美丽的,如果你细心聆听它的语言,你会发现它离你多么近!教师点评这篇文章美得有点儿像童话了,它把我们日常看到的景物和天气变化写得极其生动。
解析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网友来稿)

解析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网友来稿)广东佛山高明纪念中学高勇我有幸参加了2004年高考作文(广东卷)的批改工作,今年是广东首次自己单独命题,从作文上看今年的作文题为阅读一寓言故事,围绕“语言与沟通”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说从是延续了2003年全国作文命题样式,有较好的承接性,也为广东未来两年高考作文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1)审题中对“语言”的理解对于今年的话题“语言与沟通”,这是一个并列词组构成的题,这类“XX与XX”的文题重点是要论述两者的关系。
其中“沟通”较好理解,关键是对“语言”的辨析,这里的“语言”从所给寓言及提示来看应指人类的语言以及通过语言所进行的沟通,如果扩展为非人类的语言,比如在高考作文中有些同学就写成某某植物的语言,某某动物的语言以及大自然的语言等则为超出本话题。
具体来讲,这里的“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语,但不包括肢体语言,视觉,音乐等内容。
(2)写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①完全脱离题意在整个批改过程中离题现象虽不多,但离题的存在也暴露出学生对审题的偏差,离题主要是只写话题的某一个方面,比如只写“沟通”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与“语言”的关系或只写“语言”的问题而没有谈及“沟通”,还有些文章谈什么“意志”、“心灵”“听说”“微笑”等与话题毫无关系,象是提前准备好的文章而又不会变通。
②转移偏离话题要求是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也强调“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但许多作文写成“沟通从心灵开始”或“心灵的沟通”等文章,甚至有的文章强调“语言”并不是“沟通”中最重要的;也有文章写“哑语”、“肢体语”、“眼神”、“大自然语言”等等与原话题的“语言”若即若离,从而造成偏离话题的现象;有的文章谈由“外语”不通而引起“沟通”困难,原本没有错,但文章大部分又写的是如何学好外语的方法,从而转移了话题。
③内容材料芜杂不准由于审题上的偏差,也使许多作文在选材上生拉硬套,不能紧扣话题来写。
历年广东高考作文

历年广东高考作文面对挑战,追逐梦想从2007年到202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五花八门。
但无论题目如何变化,我们总能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高考作文逐渐偏向社会现实问题和个人发展主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梳理历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探讨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和启示。
2007年,作文题目是《我们的红色青春》。
这一年正逢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作文题目引导了学生们回顾共和国70年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们体会到自己红色青春与祖国的紧密联系。
面对国家的发展成就,我们应该珍惜光阴,积极投身社会建设。
2009年,作文题目是《纪念开放改革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使中国在社会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此时,广东作文题目旨在让学生们思考中国的发展路径和成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11年,作文题目是《宽容与包容》。
题目中反映出社会的多元化与复杂性,以及人们之间需要相互包容和宽容的情感。
这一题目呼唤学生思考如何将宽容与包容融入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中,为社会和谐共存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3年,作文题目是《为梦想坚持·为生活努力》。
这个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困难和挑战所击败,而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生活目标。
2017年,作文题目是《美丽中国,我的梦想》。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发表自己对美丽中国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们加深了对中国美丽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2019年,作文题目是《未来,你好!》。
这个题目鼓励学生们展望未来,积极面对挑战并做出积极的回应。
学生们被启发去思考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积极备战,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发展。
2021年,作文题目是《初心与使命》。
这个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初心和使命。
只有时刻保持初心,时刻牢记使命,才能抵抗各种杂音和诱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动力。
2004—2016广东高考作文及例文

2004—2016广东高考作文及例文【2016年】“唯分数论”之殇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
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
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
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
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
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
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
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2015年高考满分精选作文广东卷:似近似远

2015年高考满分精选作文广东卷:似近似远2015年下考谦分做文广东卷:似远似近
社会上的人、事、物,并不是便能一眼看没,一眼看懂彷佛很远,又彷佛很近,彷佛很宏伟,又彷佛很眇小,使人看没有透。
看着电脑外,鸟儿像伶牙俐齿的小父孩,正在地地面自在的翱翔,没有蒙任何拘泥,随着鸟儿们戏说昨天领熟的小故事。
否是现真外,没有自在的工具太多,让咱们无奈开展自尔。
自在,似远似近。
看着窗中的蓝地皂云,不只念起浩瀚的年夜海,并且念起逸甜的母亲,自从上了下外之后,取母亲聚长离多,母亲便像浩瀚的年夜海正常,容纳着尔,了解着尔,体理着尔。
母亲,似远似近。
看着电望外的地气预告,是这么的熟动形象,是这么的……却不禁念起天下大乱,否是却不克不及协助他们重修野园,协助他们多一些,这怕是这么一点点,屈没援助之脚。
天下大乱,似远似近。
看着夜早,闪闪领光的星星,是这么的高不可攀,搁眼视来,这颗是最明
的,像征着幻想,像征着拼专,晨着这个标的目的,星光年夜叙,没有拼没有专,下三有趣。
幻想,似远似近。
散步手底高的草天,看着胡蝶飞过每一一朵花上,小狗战小猫正在草坪上谢口的游玩着,出有任何愁虑、懊恼,又有谁能听尔诉说尔口外的甜闷呢!仿佛便只要尔正在懊恼着,甜闷,似远似近。
看着电脑面的电望剧,各类胰子剧,剧情……人取人之间的人,永近隔着玻璃门,看似通明,其真暗匿勾口斗角,正在现真糊口外,能实口相待的,又有几个呢?请擅待别人。
民气,似远似近。
人、事、物或是、非从差别的角度动身,对待成果彻底差别,用差别的路径来感想做作,体验做作。
似远似近。
附件附件附件。
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

原题回放: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广东考生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
”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
而我认为,惟有走出房间,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
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尝不可。
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我们只需轻轻按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或是鼠标,只要是我们想看到的信息和图片,都将毫无保留得展现在我们眼前。
正如网友侃言:“如今的每一个人都是身处茅庐而心知天下的诸葛亮。
”形形色色的自然风光当然也无一例外得被囊括在其中。
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怡人。
这种种体验都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然而,虚拟的网络途径只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冰山一角。
坐在沙发上或电脑桌前,你也许可以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模式,却无法了解身处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抗争自然给予的挑战,是如何书写生命带给它们的壮歌。
躺在舒适的床上,你也许深知无边的沙漠带给探险者们的种种艰辛与困难,但无法体会那炎热的空气给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那干燥的沙粒给人带来的绝望。
正如你观赏着眼前九寨沟的斑斓色彩,却永远无法享受那溪流的清冽与拂面而来的清风之柔和。
由此可见,仅从虚拟的途径了解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既然如此,不如走进大自然,与它拥有一个心贴心的拥抱吧!当你踏进绿绿的草地,自然给你的不再只是一张翠绿的图片,而是沁人心脾的幽草芳香和生机勃勃的小动物乐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历年高考作文原题(2004—2015)
2004年
25.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
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
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
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
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衣袖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
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
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
(据《郁离子·冯妇》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社年火海。
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
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2005年
24.阅读F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
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
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
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
⑤800字以上。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麝香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琮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7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8年
24、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2009年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
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
“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11年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和标点符号)。
2012年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他外甥女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刚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前,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