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平面镜成像
第3节_平面镜成像_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 3 节 平面镜成像
新课导入
水面好像镜面,国家大剧院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 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镜子中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小猫”,镜子中的“小猫” 称为像。
像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物
像
问题情境 观察,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与物体有什么关系?
新知探究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 问题 1:平面镜所成像的像距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问题 2:平面镜所成像的像高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问题 3:平面镜所成像的像高与物高有什么关系?
演示实验
平面镜后面的像真实存在吗?
我们在平面镜后面没有看到像。
演示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用光屏并没有承 接到蜡烛的像,这样的像叫作虚像。
演示实验
我们怎么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演示实验 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垂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发光体 A 放
在镜前,另一个发光体 B 与像 A′ 的位置完全重合, B 的位置 就是像的位置。
学生实验
探究 3:平面镜所成像的像高与物高有什么关系?
结论 3:平面镜所成 像的像高与物高相等。
物高 h/cm 10 11 12 13 14 15 像高 h′/cm 10 11 12 13 14 15
发现问题 平面镜成像特点: 1. 平面镜所成像的像高与物高相等。 2. 平面镜所成像的像距与物距相等。
确定像的位置
演示实验
将发光体 B 放到像的位置,调节 B 的高度,直到与像 完全重合,B 的高度即是像的高度。
确定像的大小
实验器材
薄玻璃板,两个完全 相同可以调节高度的发光 体 A、B,坐标纸,直角三 角板,刻度尺,笔。
实验设计
探究 1:平面镜所成像的像距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3.3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凸面镜
应
用
马路拐弯处的凸镜、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
作
用
凹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 像.
凸面镜
作
用
凸镜能成正立、缩小的 虚像.
凹面镜
作
用
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 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镜的焦点.
凸面镜
作
用
凸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将平行的入射 光线沿着虚焦点的反向延长线反射出去
凹面镜
应
太阳灶
用
手电筒、汽车头灯 中用凹镜作反射面
大型反射式望远镜
镜,它 可以使小电珠发出的光,变成 _________光射出 去.
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倒影形成的原因:
平静的水面就好象一个平面镜,它可以 成像。 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 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 的各点与水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 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 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影 了。
3.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 镜反射后经上,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4.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镜中的像(对称性作图) (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点 光源S的成像光路图 5、有一束光通过A点射到镜面,反射后过B点,请画出入射 光线和反射光线
S
S
B
A
6.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 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 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观察:物、像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和物与像的 大小关系,改变点燃蜡烛到镜面的距离, 重做几次试验,多次测量。
实验步骤:
1)利用直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 以及玻璃板到像(即到蜡烛B)的距离,它 们就是物距AO、像距BO
(工程光学教学课件)第3章 平面与平面系统

半透半反膜
蓝光
红光
100%
50%
50%
分光棱镜
白光
ab
绿光
分色棱镜
转像棱镜
➢ 主要特点:出射光轴与入射光轴平行,实现完全倒像,并能折转很 长的光路在棱镜中。
➢ 应用:可用于望远镜光学系统中实现倒像。
x y
z
x
x z y
y z
y z
x x
yz
y z x
a) 普罗I型转像棱镜
b) 普罗II型转像棱镜
图 3-18 转像棱镜
将玻璃平板的出射平面及出射光路HA一起沿光轴平移l,则CD与EF重合,出射光线
在G点与入射光线重合,A与A重合。
P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C
这表明:光线经过玻璃平板的光路与无折射的通过 空气层ABEF的光路完全一样。这个空气层就称为 平行平板的等效空气平板。其厚度为:
Q
H
G
A
A
l
ddld/n
L
B d FD
d
例题:一个平行平板,折射率n=1.5,厚度d,一束会聚光入射,定点为M ,M距平行平板前表面的距离为60mm,若此光束经平行平板成像与M‘, 并且有M’与M相距10/8mm,求厚度d
l' d (1 1 ) n
n=1.5,Δl’=10/8
M M’ d
§3-3 反 射 棱 镜 B
一、反射棱镜的类型
O1
➢ 反射棱镜的概念:
Q
P
将一个或多个反射面磨制在同一块玻璃上
形成的光学元件称为反射棱镜。
➢ 反射棱镜的作用:
O2 A
折转光路、转像和扫描等。
R
➢ 反射棱镜的术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主要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镜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实验法: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和应用。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图片等。
2.学具: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镜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镜子有什么认识?镜子是如何成像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镜成像。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呈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举例生动有趣,让学生充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拍、化妆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镜像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演示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成像过程。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透明塑料板、蜡烛、图片等。
2.实验器材:铁架台、刻度尺、白纸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镜像现象,如哈哈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实验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过程,测量成像距离,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策略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利用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等科学方法,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例如,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索意识。例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例如,在进行实验时,小组成员共同观察现象,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的大小、距离、虚实等。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3.学会使用平面镜进行成像实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2.进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例如,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例如,对学生在实验、讨论等环节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4.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例如,学生在课后提出对课堂教学的建议,教师进行反思和调整。
2.引导学生运用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等科学方法,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光路图 小孔成像光路图
1.作出箭头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要求: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 A 点的像 A′ 点。 ——垂直、等距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画出 B 点的像 B′ 点。 ——反向延长线
uA A
B
A′ B′
注意: 1.光线用带箭头
的实线。 2.法线、延长线、
辅助线用虚线。 3.虚像用虚线。
2.平面镜成虚像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虚像的成因和辨别方法
4.球面镜
凸面镜:形状、成像、对光的作用、应用 凹面镜:形状、成像、对光的作用、应用
趣味制作 潜望镜 要求: (1)制作一个潜望镜。 (2)画出人眼看到的像的位置。
等效
棋子 A 和棋子 A 的像比较大小。
B
等效替代法
4.实验 1: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设计实验: ①将玻璃板竖立在桌面上作为平面镜,把棋子 A 放在玻璃板的前
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②把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 B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比较棋子 B
和棋子 A 的像的大小关系,观察二者是否能完全重合(从各个方向观
x = 0.5 m u = 1 m
v=1m
2.假设一厚玻璃板的厚度为 1 cm,则物体在玻璃板中的两个像的 位置相距__2__cm。
Δx = 2( u+d )- 2u = 2d
u u+d
交流与讨论 我们能看到平面镜里的像,是因为像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吗?
实验与观察 1.用光屏在镜面后面遮挡,还能看到像吗? 仍然能看到像。 2.用光屏在镜面前面遮挡,还能看到像吗? 不能看到像。 3.进入眼睛的光来自哪里? 进入眼睛的光来自镜面的反射。 4.能否像小孔成像那样,用光屏承接到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4.3 平面镜成像

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从研究生活中的现象入手,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把生活中的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是光的反射的具体分析和应用。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在本课时内容中,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现象背后的规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经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折纸,感悟虚像的形成原因。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
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续表板书设计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反思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在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之后,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认识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主要是改变光路和成像,通过介绍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学物理不久,虽然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实验、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还较弱,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还较肤浅,因此本节课将以知识的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
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并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实验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探究平面镜成像
【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特点描述出来。
2.经历从“提出猜想”“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归纳评价”的探究活动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猜想或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同。
【设计实验】
1.如图,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垂直放置一块
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
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
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所成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2.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3.移去玻璃背后的蜡烛,在蜡烛所在的位置放上光屏,看光屏上能否接收到像?
4.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蜡烛和像到平面镜
的距离(cm)
像是正立或倒立光屏能否接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分析和论证】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如果在你看到蜡烛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不能在白纸上看到蜡烛的像-------说明蜡烛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像我们把它称为虚像。
【交流与合作】
注:(1)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对实验会产生什么影响?(不论怎么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4)蜡烛的像能不能用光屏接收到?(不能,说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
(5)为什么要用另一只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确定像的位置。
)
(6)实验用到刻度尺的作用?(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
(7)一只蜡烛在平面镜后面确成了两个像?(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实验时要用薄玻璃板进行。
)
(8)验证像与物的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找到更普遍的规律,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多次实验要求改变蜡烛的位置。
)
(9)用跳棋代理蜡烛进行实验,(缺点:像比较暗,看不清。
改进: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
)
(10)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
(11)实验在什么环境下进行较好?(在较暗处实验效果更好。
)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⑴我们不直接用平面镜而用一块玻璃班代替竖直放置在桌面上,这样做的原因是:
;
⑵要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其方法是:;⑶要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其方法
是:。
2.生活中“平面镜”记录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历程,
那么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
有什么关系?
⑴小明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选择了一块平面镜
来进行探究,结果失败了。
小明在实验中的困惑是。
⑵小明为了方便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两只(“一样”或“不一样”)的蜡烛。
⑶小明改进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实验记录痕迹,如图所示,则MN应该是实验时画出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所在的位置。
⑷小明在交流过程中提到“第三次实验时自己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始终未能找到像的位置”请评估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3、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⑵选蜡烛A和B的要求是:;
⑶如果在图中像的位置放一长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⑷实验中拿一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法,这一实验说明()
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实像
B.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等大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为了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实验小组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
课堂练习:
1.下列因素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C.像到平面镜距离D.镜面的大小
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
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A.1m B.2m C.3m
D.4m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4.“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
B.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8-2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A.21∶10B.10∶21C.10∶51D.12∶01
6.图8-3中关于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7.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v C.v/2D.0
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
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00,反射角也是00B.入射角增加150,反射角也增加150
B.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 10.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
B.很大的物体不能在很小的平面镜内成像
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也向下平移
D.物体在平面镜内总成等大的虚像
二.耐心填一填(3分×6=18分)
11.如图8-4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
实际光_______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_______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13.多媒体教室里的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穿衣镜是用平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______,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前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后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4.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15.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m.
16.简易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它的镜筒内有两块互相______放置的
平面镜.
三.实验探究(6分)
17.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光污染,来自舰丽的玻璃幕墙》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1)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人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将错误句子找出来.
(3)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6分)
18.如图8-5所示,树上A点停着一只乌鸦,而地上有几个小虫,那么,鸦从树上的P点飞下来吃地上的哪个小虫再飞到对面的篱笆墙上的B点它飞的路程最短。
请你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为它设计一条飞行线路,在图中作出示意图,你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