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的舒适性

合集下载

服装舒适性 名词解释

服装舒适性 名词解释

显热:由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交换;潜热:由水和蒸汽相变导致的能量交换,与水蒸气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服装与人体的热平衡:包括显热和潜热。

温度性舒适:即指既不感到热(微热),也不觉得凉(稍凉)的状态;热舒适:是人在心理上感到满足时的状态,而相应状态时所处的环境则称为热舒适环境。

边界层:粘附在皮肤表面或衣服表面的空气接近于静止不动。

传导散热:指物质不发生移动,而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体温物体传递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

简称导热对流散热:指随液体(如水)或气体(如空气)等流体的移动而传递热量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也称接触传热。

辐射散热: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非接触的散热方式。

不依赖于任何介质且持续不断进行。

所有的物体都向周围辐射散热,大小取决于表面温度和黑度。

蒸发散热:液体的表面产生汽化(即蒸发)会带走热量。

潜热(湿热)传递:蒸发散热伴随水分蒸发的过程。

显热(干热)传递:传导、对流、辐射散热。

不感知蒸发又称非显汗、非显性蒸发: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人体在热舒适状态时,没有感觉到水分蒸发,持续地从皮肤与呼吸道进行不感知蒸发。

感知蒸发,又称发汗:指在温暖的环境下或体力劳动强度大的条件下,感觉到水分蒸发。

热阻:服装层中因温度梯度而产生的热流阻力.湿阻:根据费克方程,在服装(织物)两侧存在水蒸气浓度差(或水蒸气分压差)时,水分通过某一服装的阻抗,一般称之为湿阻。

透湿指数:为了对于服装的透湿性能进行定量研究而引入的用数值表示的标准,与面料的经纬密度透气性成正相关,而与面料厚度,纱线支数,重量,热阻成负相关。

服装内微气候:指为了适应外界大气环境,人在穿着适当的服装时,在人体与服装之间形成的与外界气候不同的特殊的局部气候。

服装压是指由服装垂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压力。

接触舒适性:包括织物的手感、接触冷暖感、刺痒感和粘体感,是由服装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及表面性能对人体皮肤的作用。

与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皮肤的特性及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有关。

服装舒适性

服装舒适性

1.服装舒适性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类:服装舒适性,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着装者通过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知觉等对所穿着服装的综合体验,包括生理上的舒服感、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感;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生理舒适性。

生理舒适性主要包括温度舒适性、接触舒适性、适体舒适性等。

温度舒适性是指在外部环境条件与自身活动条件的交互作用下,服装发挥适当的辅助体温调节功能,使人体保持热平衡。

服装舒适性是研究人体、服装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科学,人体和环境的热交换收到服装的影响,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是描述人体和环境热交换的重要指标。

服装舒适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纺织品和服装的结构与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之间的关系,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服装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价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

研究方法大致从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着手。

舒适性的分类:①热湿舒适性;②接触舒适性;③压力舒适性;④视觉舒适性。

2.发展演变过程(两个里程碑):①1941年Gagge提出指标克罗(Clo);②1962年Woodcock提出指标透湿指数i m3.温度表示方法:①摄氏度℃(冰水混合物为0℃,沸水为100℃);②华氏温度℉(冰水混合物为32℉,沸水为212℉);③绝对温度oK(零下273℃=0K)。

三种温度的换算关系:℃=5/9(℉-32); K=℃-2734.温度的四个表示方法:①水汽压(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②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③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存在的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之比);④露点温度(指空气在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5.辐射:①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之外,垂直于的平面上测量;②玻尔兹曼定律:黑体辐射力j*与其绝对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

即:j*=εδT^4;③基尔霍夫定律:在给定温度下,对于给定波长,所有物体的比辐射率与吸收率的比值相同,且等于该温度和波长下理想黑体的比辐射率;④黑体:指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服装舒适性 简答题

服装舒适性 简答题

1、服装舒适性:从广义定义上说,是指着装者通过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知觉对所穿着服装的综合体验,包括生理上的舒服感、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感。

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生理舒适性。

包括温度性舒适、接触性舒适、适体性舒适。

2、发展演变过程:1941年,生理学家格杰等人提出了通用的服装热阻定量单位--克罗。

1962年,美国服装科学家伍德科克在控制环境温湿度和风速的条件下,将测试织物包覆在一个湿的圆筒上,提出了透湿指数Im。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人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服装因素环境因素3. 人体、服装、环境对四种散热方式的影响因素方式环境因素;服装或介质因素;人体因素传导温度差;材料或空气层的热阻;人体表面温度对流气温和风速防风性能和服装的密闭程度暴露部分与服装覆盖部分的比率,表面温度辐射环境物体的表面温度、空气温度;物体表面的立体角、辐射率辐射率,表面温度暴露部分、服装覆盖部分的比率,表面温度3、影响服装热阻的因素:覆盖面积衣下空气层服装的开口多层服装着装服装重量风速人体动作与姿势4、透湿指数的影响因素:风速人体运动环境湿度服装的热阻服装的透气性服装的吸湿性5、服装风格与力学性关系:广义的织物风格包括织物的触觉风格和织物的视觉风格,是人们通过触觉和视觉对织物的特性所做的综合评价。

视觉风格是织物的纹理、图案、颜色、光泽剂其他表面特性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并通过人脑产生的织物特性的综合判断。

6、着装条件下辐射散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衣服表面黑度;衣服表面温度;着装条件下有效辐射面积;平均辐射温度;7、热湿舒适性相关服装因素:热阻透湿指数透气性液态水传递性服装结构设计材料8、功能性服装材料:相变材料纳米材料防水透湿膜材料形状记忆材料9、阻燃服装评价指标:燃烧的难易程度火焰表面传播速度发烟能见度燃烧产物的毒性燃烧产物的腐蚀性。

适合穿着服装设计中的舒适性考量

适合穿着服装设计中的舒适性考量

适合穿着服装设计中的舒适性考量舒适性是服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考量因素。

一件舒适的服装可以提供穿者良好的穿着体验,使其在各种活动中自如舒展身体,提高工作效率与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面料选择、剪裁设计以及细节处理等方面,论述如何在服装设计中充分考虑舒适性。

一、面料选择面料的选择是造成服装舒适性的关键。

首先,面料应该具备柔软光滑的触感,避免对皮肤造成摩擦和刺激。

天然纤维(如棉、丝、麻)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能够帮助排汗和散热,适合夏季穿着。

而对于冬季服装,羊毛等保暖材质则更加合适。

其次,选择面料时要考虑主要使用场景,如职业装、运动装等。

运动服装应选择具有透气、吸湿快干、弹性等特性的面料,以确保运动时的舒适度。

而职业装则需注重整体纹理和颜色的搭配,以提升着装质感和专业度。

除了面料的性能,还需要考虑其耐久性和易护理性。

面料应具有一定的抗皱性和耐磨性,以延长服装的寿命。

同时,易于清洗和保养的面料能够降低使用者的负担,提供更好的穿着体验。

二、剪裁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剪裁决定了服装的合体度和穿着舒适度。

合理的剪裁设计可以保证服装与身体的贴合度,避免束缚感和不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剪裁技巧:1. 合理的版型设计:根据不同服装的功能需求,确定合适的版型。

例如,紧身运动服需要更贴身的剪裁,以保证运动时的舒适度和灵活性;而休闲服装则适合选择宽松的版型,提供自由舒适的穿着感。

2. 弹性设计:合理运用弹性面料和收缩带等设计元素,使服装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回弹性。

这样可以促进更好的活动自由度和舒适度。

3. 考虑人体工学:考虑到不同身材的人体特点,合理调整服装的片型和剪裁线条。

例如,在女性上装设计中,根据胸部和腰部的曲线,应适当收紧或蓬松,以保证舒适度和美观性的统一。

三、细节处理细节处理在服装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服装舒适度和美观度的提高。

1. 缝合工艺:优质的缝合工艺能够确保服装的质量和舒适度。

平整的缝线、无毛刺、牢固的接缝等都是减轻服装摩擦感的重要因素。

影响服装材料生理上舒适性的因素及分析

影响服装材料生理上舒适性的因素及分析

1.1 研究意义首先随着人类涉足的地理空间范围不断地扩大,人们接触到的天然和人为气候条件更为严酷,这就需要在正确的认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舒适感的追求日趋强烈,处在工作中要需要穿着舒适的工作服、防护服外,休闲、运动中要求有舒适度的服装。

所以,知晓各种因素对服装面料的影响并运用设计到服装上,可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保障人们的身心愉快和人身安全。

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服装是否舒适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服装舒适性以人体、服装、环境为系统,以人体为中心,利用物理、生理、和心理的交叉和融合进行研究,追求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符合卫生要求的健康服装。

1.2 研究对象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能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本文主要研究服装生理上的舒适性。

2.1 舒适性的涵义舒适性定义可以归结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的、使人在生理、物理和心理方面达到一种令人愉悦的状态。

[1]换言之,舒适性包含生理舒适性、物理舒适性和心理舒适性。

也可以从反面、即不舒适的感觉来描述,有专家对舒适性做了如下定义:无痛、无不舒适感觉的一种中性状态。

2.2 生理上舒适性的组成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能。

第三章影响服装材料生理上舒适性的因素及分析3.1 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 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 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

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 人体皮肤越干燥, 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服饰的穿着要遵循什么原理

服饰的穿着要遵循什么原理

服饰的穿着要遵循什么原理服饰的穿着要遵循以下原则:1. 舒适性原则:舒适是穿衣的首要原则。

选择合适尺码的服饰,避免过紧或过松,而且面料质地也要舒适透气,能够适应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

2. 体型原则:穿衣应根据自身身材选择合适的款式和剪裁,以展现优点并掩饰不足之处。

例如,身材高大的人适合穿直筒式的服装,而身材较矮小的人可以选择适合修饰身形的画腰设计。

3. 色彩搭配原则:色彩是服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穿着时应遵循色彩的协调和统一原则。

可以选择相关色系或者冷暖相间的颜色搭配。

同时,还应注意服装的颜色与肤色的搭配,使整体效果更加和谐。

4. 风格个性原则:服饰是展示个人风格和品味的重要方式之一。

选择符合自己喜好的品牌、款式和设计,展示自己的个性与特点。

无论是正装还是休闲装,都要注重细节,传达自己独特的风格。

5. 场合适应原则:时尚不仅仅是追求潮流,还要注重适宜的场合穿着。

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服饰,注重仪态和得体。

比如正式场合可以选择正装,而休闲场合则可以选择舒适轻便的休闲装。

6. 简约原则:简约的穿着风格能够凸显个人品味与自信。

避免夸张或过于复杂的服饰,注重简洁而精致的款式,展现出内外兼修的气质。

7. 品质原则:购买服饰时要注重品质。

选择具有良好质量的服装能够更加耐穿耐用,同时也提升整体形象。

8. 时尚趋势原则:关注时尚趋势,把握流行元素,但并不盲从。

选择适合自己的时尚元素并进行巧妙运用,形成独特的穿搭风格。

9. 年龄适应原则:不同年龄段的人应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服饰风格。

年轻人可以选择活力、时尚的款式,而中年人则可以注重细节设计,给人稳重、成熟的形象。

10. 经济实用原则:优先考虑实际需求,并合理安排购买预算。

不必追求过高的价格,应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服饰,更好地平衡实用性和经济性。

总之,服饰穿着的原则是多方面综合考虑,包括舒适性、体型、色彩搭配、风格个性、场合适应、简约、品质、时尚趋势、年龄适应和经济实用等。

服装人体的舒适性优化研究

服装人体的舒适性优化研究

服装人体的舒适性优化研究1. 什么是服装的舒适性服装的舒适性是指穿着服装时的舒适感受。

它包括了服装对身体的贴合度、吸湿透气性、保暖性、柔软度、适宜的重量感等方面的因素。

舒适性是衡量一件服装是否适合人体穿着的重要标准。

2. 为什么要进行服装舒适性优化研究服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舒适的服装能够提高我们的穿着体验,使我们在各种活动中更加自在和舒适。

优化服装的舒适性能够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的追求,对服装舒适性的研究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3. 如何研究服装的舒适性研究服装舒适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

主观评价是通过人们的感受和反馈来评价服装的舒适性,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客观测试则是通过仪器和设备来测试服装的物理性能,例如透气性测试、吸湿性测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服装的舒适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 服装舒适性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服装舒适性的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服装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适的材料应具有适宜的柔软度、吸湿透气性、保暖性等特性,能够与肌肤良好地接触并提供舒适感。

此外,设计和制造工艺也会影响服装的舒适性,如缝制方式、剪裁设计等。

人体的形状和运动也是考虑的因素,服装应能够与人体的运动相适应,不会限制活动或造成不适。

5. 服装舒适性优化的应用前景是什么人们对服装舒适性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运动、户外活动以及特殊工作环境中。

优化服装的舒适性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并促进服装行业的发展。

此外,舒适的服装还可以降低身体不适和损伤的风险,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因此,服装舒适性优化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完整word版)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docx

(完整word版)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docx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一、服装材料因素材料不仅影响设计效果,还直接影响人体穿着的舒适感和服用性能。

材料的含气性、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及后整理的外观风格均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含气性的大小以含气率来表示,含气率大的材料能充分发挥保温和通气性能。

如羊毛产品的保温性之所以优越,是因为毛纱容易织成多空隙的织物结构,在这种状态下,织物内的空气不会引起热的对流,是冬季理想的保暖材料。

另外织物的后整理对服装舒适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防静电服装,可以消除或控制人体静电的产生,从而减少制造过程中最主要的静电来源。

因此,设计师必须熟识各种材料的性能,根据衣物类型、服用季节及穿着用途来正确选择使用,使服装既美观时尚又具有良好的舒适感。

1、纤维性能由于纤维种类及其结构形态的不同,因而纤维有着不同的性能,这些性能直接影响面料的生产加工和服装的舒适性。

(1)纤维细度。

纤维的细度与纺织加工工艺及所制成的纱线和织物的性能有密切关系,较缅的纤维制成的衣料光泽好,手感较柔软,容易得到丰满蓬松的效果,可以制得轻薄织物,适于做夏季服装,但较细纤维制得的面料易起球。

较粗纤维制得的织物粗犷、厚重。

适于冬季服装。

(2)纤维长度。

除蚕丝外,纤维长度大都以 rr 呷为单位,天然纤维的长度决定于它们的品种和生长条件,化学纤维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纤维长度越长,成纱强度越高,服装坚牢度越好,长纤维纺纱可少加捻,制成的织物和服装手感柔软舒适;此外,纤维越长,纱上的纤维头端露出越少,因而服装外观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球。

(3) 纤维的表面性能。

纤维的表面性能对织物和服装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表面较为光滑的纤维由于相互之间啮合力小,所以制成的衣料在穿用过程中,纤维较易拉出。

强力较低的纤维,被拉出表面不久就断裂,对服装外观影响不大。

但强力较大的纤维,拉出后不易断裂,则在服装表面相互扭结成球,使服装表面起毛起球,影响了外观和舒适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2、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吸湿性
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

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人体皮肤越干燥,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服装热湿舒适性是指在热湿环境条件下,显着影响人体舒适的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

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但在热环境或运动条件下,人体主要是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它占人体总散热量的75%以上。

在人体蒸发散热的同时,必然引起服装与皮肤间微气候区的湿度上升,使人体产生不舒适感。

服装作为人体与环境间的防护层,它应能使热量快速散发又不引起衣内微气候湿度过度增加,因此在热湿条件下,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对人体热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服装材料吸湿性的大小取决于构成服装材料的纤维的结构、纱线的结构、面料的组织和后整理等方面。

服装材料中,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化学纤维材料中,人造纤维材料比合成纤维好。

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有的有空腔或毛细管,所以它们的吸湿、透湿性大都较好;纱线较蓬松,材料越薄越稀疏、透孔的材料,缝隙较大,有利于汗液的吸收和挥发,宜做夏季服装。

由于化学纤维的吸湿性普遍较低,为提高化学纤维的吸湿性,通常是将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进行混纺,或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 (如以涤纶为芯纱,棉为包层纱组成的涤棉包芯纱),或用双层织物形式出现 (如涤盖棉,内层为棉,外层为涤),近些年来有些国家又开发出了高吸湿性的纤维织物,超细纤维、改型纤维、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织物的吸湿性,从而提高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保暖性
服装材料的保暖性是指材料阻止空气通过的能力,也就是阻止材料两面空气的热交换能力。

服装材料在一定时候要有适当的保暖性,如冬季(也包括严寒的地区)的服装要有较强的保暖性,以防止人体被冻伤;夏季的服装要求透热性比较好,而春秋季保暖性要适宜,使
人感觉既不太冷又不很热。

服装材料的保暖性取决于纤维、纱线的结构,面料的厚度、疏密等,也就是取决于它们所含静止(不能流动的)空气的多少。

例如:棉纤维有中腔,其中含有较多的静止空气;而羊毛纤维外面有较多的鳞片层,在鳞片层和皮质层之间含有较多的静止空气;腈纶纤维卷曲,富含静止空气,因此它们都有较好的保暖性。

纱线捻度小,织物越蓬松、厚实,所含静止空气也越多,保暖性越好。

腈纶纤维卷曲较多且非常蓬松,在织物中也就含有较多的静止空气,因此它的保暖性较好,甚至略高于羊毛。

现在的起绒织物,以及近些年来开发出来的多孔棉,都是通过增加含气性来提高保暖性的。

蓬松的织物和多孔的纤维织物有利于纱线、纤维和织物间静止空气的保留,保暖性较好。

但过于稀疏的织物虽含有较多的空气,但空气的流动性增强,并不利于保暖,透气性较好,适合于作夏春秋季服装。

透气性
透气性是指气体透过织物的能力。

作为服装材料来说要有一定的透气性,因为人体皮肤每时每刻也在进行呼吸,和外界进行气体的交换,每天都有皮屑的脱落、汗脂的排出,从卫生学的角度来说,服装材料要有一定的透气性,有利于面料内外气体的交换,有利于人体皮肤的新陈代谢。

当然,作为冬季的服装材料相对来说透气性要小,有利于服装的保暖,夏季的服装材料透气性越大越好,有利于人体热量的散发,人则感觉凉爽舒适,但还要有适度的保暖性。

现在有的人在保暖内衣中加入了不透气的塑料布,来达到隔绝阻止空气的流动,提高保暖性的目的,这是错误的,他在隔绝空气提高保暖性的同时,也阻碍了人体废气向外排放,从人体卫生学的角度来说,对人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

柔软度
柔软度是指服装面料的柔软程度,这主要是指人体皮肤等的触觉舒适性。

面料越柔软光滑,人体感觉越舒适。

尤其是内衣、睡衣以及其他紧贴肌肤的服装,柔软感是非常重要的。

织物的柔软度与纤维品种、纱线的捻度、织物的组织和后整理等都有关系。

棉纤维和丝纤维柔软,织成织物也较柔软。

纱线的捻度越小,织物的组织越疏松,织物也就越柔软。

经过起毛 (绒)整理和柔软整理的织物也都较柔软,这样的织物加工成服装,其舒适性也就较好。

此外材料的光滑性,也是皮肤触感因素,纤维刚性强,纱线捻度过大等,都会使服装材料表面粗糙,容易造成皮肤的刺痒感,舒适性降低,而表面光滑的材料,则使人感觉较舒适。

伸缩性
织物受外力作用后被拉伸,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到原状
态的能力,成为伸缩性。

作为服装用的织物,应该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样首先有利于人体的基本活动。

对于运动服装来说,因为要从事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人体各部位运动的剧烈程度、活动范围不同,对服装各部位的伸缩要求也不一样,服装材料的弹性要能够满足具体运动项目的要求。

很多女装,尤其是内衣,为了突出女性体型的优美线条,又要使人感觉穿着舒适,除了
我们前面谈到的因素以外,较好的伸缩性也是基本的要求。

现在的大多数针织物和弹性的机织物都能满足要求。

在机织物中加入氨纶,使服装具有最佳的人体舒适弹性,氨纶弹力织物一般具有15%-45%的弹力范围,适合体操运动员、芭蕾舞演员穿用的服装弹力还会大些。

氨纶弹力织物已经广泛用于各类服装。

氨纶在织物中大多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的,利用特殊方式制成的化纤高弹织物也具有较好的伸缩性。

过紧的,缺乏弹性的服装,限制了人体的活动,甚至影响人的正常呼吸,长时间穿着这样的服装,还会使人体骨骼发生变形,对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危害更大。

重量
服装面料的重量对人体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抛开因裁剪的原因所造成的不舒适因素,那么服装材料重量越大,对人体的压迫感就越强,人体感觉越不舒适。

近几年来,新型材料不断出现,新型的面料和保暖材料在提高保暖性的同时,材料的重量也大大降低,使人体着装更为轻便和舒适,人们在从事各种生产生活时,更为方便、灵活和自由。

现代服装发展的趋势是轻、薄、软、挺,可见轻是很重要的。

服装材料要在保证轻便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其他性能的稳定,如吸湿、保暖、透气等。

当然,面料过轻可能会使面料的悬垂感下降,挺括感减弱,这在我们选择服装材料时要注意。

化学性能
天然纤维对人体的危害很小很小,而化学纤维对人体的影响相对较大。

不同的纤维纺成纱线,再织成织物,还需经一定的处理后才能到消费者手里,或加工成各种服装后再到消费者手里,其间要经过的一系列处理,如染色、印花、后整理等,要加入和使用一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有些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

服装材料要针对不同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应尽量选择天然纤维材料和绿色产品(如彩棉,不需要染色就是有色的棉花,从而避免了和化学染料的接触),尽量选择不
含或较少含化学物质和较少经过化学整理的材料。

有时人体排泄出的汗液和染料发生作用,也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使服装的舒适性降低。

除上述性能外,随
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如具有卫生保健功能的天然纤维材料,罗布麻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使服装对人体舒适性提高。

还有抗静电性,易产生静电的化学纤维织物,则易使人感觉不适,而不易产生静电的天然纤维织物,人感觉较舒适。

但作为特殊用途的材料,如氯纶纤维织物易产生和保持静电,用其做内衣、护膝,因摩擦而产生静电,对人体的关节起微量的、经常的"电疗"作用,给以温暖、舒适的感觉,对老年人和关节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