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_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_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食品科学与工程根据国家科技局的学科分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化工等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
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医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之间的重要桥梁。
随着世界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危机不断加剧,以及食品领域大工业化的到来和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卫生关注的加深。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食品行业内的技术工程领域,营养健康领域,安全检测领域,监督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与作用。
为社会培养集营养师、质检师、工程师、研发员于一体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制:四年(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充实的文化底蕴、较强的社会责任心、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良好的个性心理,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生产技能,能从事食品生产技术和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能承担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能力1.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2.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3.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4.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好不好就业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比较好就业,但是看是从哪方面来说,也有很多学习这个专业的人,没有找到相关的工作,一些本科毕业学生,还是能够找到类似的工作,但是真正是对口很少,如果能够找到对口的工作,也是不错的。
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

一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8年通过中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江苏高校品牌专业。
教研室共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
现 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人,江 苏省“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骨干教 师3人。
近5年来,教研室共承担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和 市厅级项目20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 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 I 与曰收录30余篇;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等省部级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和三等10余项,获徐州市科技 进步等市厅级奖项8余项;出版教材及专著4部,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重点教材1部。
W M m生物工程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 好、梯队结构合理、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师 资队伍。
教研室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 4人、副教授10人、讲师1人,从学历结 构来看有博士 11人、硕士 2人、在读博士 2人;拥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 象3人,江苏省“33”工程培养对象3人,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 对象3人。
近5年来,教研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 丨与E 丨收录30余篇,申请发明专 利82件,授权32件,荣获中国轻工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轻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三 等奖,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共20余项。
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拥有博士 学位的教师占比57。
/。
教研室主要承担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工程 专业25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已承担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 市厅级项目9项,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3部。
徐仲丨工程杳淀食品(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省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于2009年被 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10年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 专项资金建设立项,2011年通过省教育厅验 收。
吉林农大电话

人文学院
84532956 84533029
84533211 84533143
84533015 84532831
84532825
命科学学院 84532744
84533481 84532885
84533182
84531630 84532887
84532886-8008 84532884
84533184 84532886-8012
后勤保障处
动物营养教研室
处长室
84533367 鹅研中心
84531237 生物工程教研室 84533218 生物制药教研室
副处长室
84533438 兽医院院长室 84532839 兽医院办公室
84530026 生物技术实验室 84533033 收发室
学电
84532915
程技术学院 84532876
处长室
84532936 副处长室
84533260 收发室
副处长室 科研科
84532963 采购供应科 84532985 实验室管理科
84533256 84533257 书记室
农学院
综合科
84532857 国有资产管理科
科教兴农与成果转化 84532985 供应室
84533258 副书记室 84533259 院长室
84533217-7
高等教育研究所
处长、督学室
84532964
图书馆
书记室
84533486
馆长室
84532924
副馆长室
84533496
办公室主任室
84533495
办公室
84533493-8007
84533493-8006
收发室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件
校政发〔2021〕62号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关于教研室设置及教研室主任任免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各部门:
为增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研教改、增强教学治理工作中的作用,依照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关于印发《教研室建设与治理规定》的通知(校政发〔2021〕48号)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关于做好教研室设置等相关工作的通知》(院教通〔2021〕71号)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形,现确信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等66个教研室,并录用蒋乐蓉等63位教师担任教研室主任,龙少华等3位教师担任教研室副主任(具体情形见附件)。
此前由学校行政下文设置的教研室及教研室主任一概免去。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工
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尽力工作。
附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研室设置及教研室主任名单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021年12月5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办公室2021年12月5日印发
附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研室设置及教研室主任名单
说明:教研室主任在以后的职位竞聘中等同于具有正科级工作经历,教研室副主任在以后的职位竞聘中等同于具有副科级工作经历。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英文)名称: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农产品(包括林产、畜产、水产等)中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可食性原料及其制品(简称为“食品原材料”)和食品为对象,研究其在加工、贮存、保鲜、运输、流通、配送中的营养、卫生、品质和深度开发利用等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学科。
任何生物生息、繁衍都离不开食物,人类的文明也可以说起源于食品获取和加工技术的进步。
我国远古时代就有“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以及“釜所以煮,甑所以炊(蒸)”(《孟子集注》)的记载,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1400年前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以及公元652年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食治》、《养老食疗》等都说明古人在食品加工技术和养生方面的不懈努力。
世界上第一个用热空气人工干燥食品的例子是1795年在法国,1810年法国尼古拉·阿培尔发明了食品罐头的商业化灭菌技术。
但就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形成而言,却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农业、医学和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食品科学系最早可追溯到1893年,原先这个部门是一个乳牛场,后更名为食品系,并增设乳品相关专业。
随着医学、化学和生物学的进步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食品科学与工程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出现于大学中,并在二十世纪中后叶逐步形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
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起源可追溯到1902年,当时的中央大学创办了农产与制造学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952年在我国部分院校中相继成立了食品工业系,1984年开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各种食品都是立足于食品原材料,食品产业实际上就是这些食品原材料生产产业的延伸和继续,也是提高这些原材料的食用品质和利用效率,使之大幅增值的重要手段,因此,食品产业一直是实现国家农、林、牧、副、渔等行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开课单位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二、课程代码与课程名称课程代码:050113015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学三、开课对象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四、课程性质专业主干必修总学时48学时;3学分。
理论48学时。
五、教学任务与目标《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必修课。
1.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来解释所涉及的各种食品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适宜供人食用的成分;2.理解GMP、SSOP、IS22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理解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掌握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包装材料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七、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本章重点讲授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教学内容:(1)食品安全性的概述: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安全现代内涵;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的过程;化学物质的毒性与饮食风险;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2)世界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3)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物;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控制;(4)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2、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回答法、图示法、习题法。
教学手段:传统讲解、多媒体。
第二章化学成分源食品安全问题6学时1、教学内容本章重点讲授农药、兽药残留,教学内容:(1)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危害;违禁非食用物质添加剂的毒性作用;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评价;几种典型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工业用甲醛;(2)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限量;(3)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来源;兽药残留危害;兽药残留限量;(4)有毒元素:铅;镉;汞;砷;铬;铝;(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际POPs公约中的3类12种毒物及其来源;持久性有机污染的危害性;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和使用现状;国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对策;(6)食品包装物中的安全性问题:食品包装材料的定义;食品包装的重要性及功能性;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发展对策;(7)食品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来源与危害;食品中的主要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位评估总结

目录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评估报告 (1)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 (1)二、致力制度建设,狠抓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三、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促使专业建设出现新的飞跃 (5)附件1 关于设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论证报告 (8)附件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长期建设规划 (11)附件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相关的具体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4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5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0年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6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4培养方案 (14)附件7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0培养方案 (20)附件8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报告 (27)附件9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简介 (29)附件10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1 近三年师资队伍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分析 (33)附件12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概况 (36)附件13 加大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型人才 (37)附件14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5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39)附件16 精品课程建设一览表 (41)附件17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总体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8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 . (42)附件19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保证教学质量的措施及执行情况 (46)附件20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生产实习管理规定 (48)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评估报告新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04年设立以来,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把专业建设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本着“实干创新、务求高效”的思想,专业建设工作有计划、按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将专业建设工作报告如下: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2004年,属于工科门类。
食品工程原理教案

食品工程原理教案教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食品工程原理系(院、部):食品教研室授课班级:2010食品科学与工程主讲教师:XXX职称:XXX使用教材:《食品工程原理》XXX主编,XXX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研究,学生初步掌握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与操作,熟悉其计算方法、研究方法,并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和设教和计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观点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流体基本理论、传热理论、蒸发浓缩理论教学难点:流体基本理论和传热理论、冷冻干燥理论授课时间:2011.09.08授课方式:理论课课次:1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引论教学目的:1.了解食品工程原理研究的内容;2.熟悉单元操作的定义;3.掌握三传理论。
教学重点及难点:三传理论教学内容:一、单元操作1.食品工业: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加工成生活资料的工业。
2.单元操作的应用及特点:a.若干个单元操作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工艺过程。
b.均为物理性操作,只改变物料的状态或其物理性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c.同一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饱含多个相同的单元操作。
d.单元操作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其基本原理相同,进行该操作的设备也可以通用。
二、单元操作与食品加工:以乳制品生产工艺为例讲解单元操作与食品加工之间的关系。
三、三传理论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基本教材:《食品工程原理》XXX主编,XXX参考资料:《食品工程原理》XXX主编,XXX本教案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清晰易懂。
同时,规范了格式,使教案更加整洁。
2)列出物料衡算式,根据输入量等于输出量或输入量减去输出量等于累积量的原理,列出方程式。
3)解方程,求出未知量。
二、能量衡算1.概述依据能量守恒定律,进入与离开某一化工过程的能量之和等于该过程中累积的能量,即输入能量-输出能量=累积能量对于连续操作的过程,若各物理量不随时间改变,即处于稳定操作状态时,过程中不应有能量的积累,则能量衡算关系为输入能量=输出能量用能量衡算式可由过程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713451《学科概论》1、英文课名:An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2、学时:16学时3、学分:1学分4、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5、选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食品专业工程概论》,校内教材,2004年9月印刷7、课程内容提要:本课程是食品工程总体概述。
介绍食品工程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初步了解食品主要行业生产总体状况,掌握食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40723411《食品生物化学》1、英文课名: Food Biochemistry2、学时:803、学分:54、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5、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6、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聂剑初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三版(2)参考书沈同主编《生物化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0;郑集、陈钧辉编著《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课程内容提要:蛋白质化学、核酸的化学、糖类的结构与功能、脂类和生物膜、酶、维生素与辅酶、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的代谢、氨基酸代谢、核甘酸代谢、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
40723311《食品工程原理》1、英文课名:The Principle of Food Engineering2、学时:80学时3、学分: 5.5学分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学》。
5、选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食品工程原理》,冯马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2)主要参考书:杨同舟主编《食品工程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6月;有关《食品工程原理》教材。
7、课程内容提要:介绍食品工业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设计计算方法和设备选型方法,以及生产过程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40723421《食品化学》1、英文课名:Food Chemistry2、学时:40学时3、学分:2.5学分4、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5、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食品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食品化学基础知识》,中国食品出版社7、课程内容提要:讲授食品化学的定义、作用、研究方法以及发展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围绕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以及各自对人体健康所具有的生理功能和其营养价值,从化学的角度来研究食品。
40723431《微生物学》1、英文课名:Microbiology2、学时:70学时3、学分:4.5 学分4、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5、选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主要参考书:《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微生物学》,路福平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微生物学》(影印版),Lansing M. Prescott,John P. Harley,Donald A. Klein,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课程内容提要:本课程以现代生物学观点比较系统而详细地阐述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营养、生理代谢、遗传变异、育种、生态及食品制造与微生物利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40724541《食品工艺学》1、英文课名:Food Technology2、学时:80学时3、学分:5学分4、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5、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999年11月第2版7、课程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包括乳制品工艺学及饮料工艺学、焙烤工艺学三个部分。
它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原料的性质、各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分析。
40724112《食品工厂设计基础》1、英文课名: Basis of Food Factory Design2、学时:30学时3、学分:2学分4、先修课程:工程制图、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5、选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6级本科生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杨芙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2)主要参考书:《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无锡轻工业学院、轻工业部上海轻工业设计院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5;《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吴思方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8;《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张国农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7;《GMP与现代食品工厂设计》,曾庆孝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海医药设计院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7。
7、课程内容提要:本课程教学重点包括基本建设程序和工厂设计组成、厂址选择及总平面设计、食品工厂工艺设计;难点为食品工厂工艺设计,因为工厂工艺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厂生产和技术的合理性,又是其他非工艺设计所需资料的依据,因此工艺设计在整个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举一些设计工作生动的实例,并采用实际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说明书及施工图进行讲授的手段,使同学对工厂设计工作有更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0724451《食品机械与设备》1、英文课名:Food Machinery and Equipment2、学时:40学时3、学分:2.5学分4、先修课程:工程制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5、选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食品机械与设备》,马海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
(2)主要参考书:《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陈彬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崔建云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5。
《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张裕中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2。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无锡轻工业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12。
7、课程内容提要: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主要运用所学过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工艺原理、工艺要求等知识,向学生讲述食品机械与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参数的选择、应用实例以及自动控制的应用等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食品机械设备选型及工艺设备设计能力,并掌握一般零部件和易损件的设计方法。
重点讲授玉米深加工、乳制品、焙烤、饮料机械与设备,使同学对这类设备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作到了如指掌,融会贯通。
40724381《食品分析》1、英文课名:Food Analyze2、学时:40学时3、学分:2.5学分4、先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化学5、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食品分析》,无锡轻工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合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检验理论部分》,中国标准出版社;《食品卫生检验技术》,壬叔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7、课程内容提要:运用物理、化学、生化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等)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进而评定食品的品质。
40724441《食品保藏原理》1、英文课名:The Principle of Food Presezvation2、学时:20学时3、学分:1.5学分4、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5、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食品工艺学导论》,张长伟,曾名勇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7、课程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研究食品生产、贮运和分配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的途径,以及如何提高食品保藏质量,以便于输送、贮藏和使用。
40724091《食品营养与卫生学》1、英文课名:Food Nutrition and Hygiene2、学时:30学时3、学分:2学分4、先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5、选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食品营养与卫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7、课程内容提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是研究食物中各种成分与人类健康关系的一门应用学科,包含营养学与卫生学两大部分内容。
营养学主要研究人体所需营养素的营养功能,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营养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平衡膳食设计;卫生学主要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及防御措施,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以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内容。
40724132《食品包装技术》1、英文课名:Technology of Food Packing2、学时:30学时3、学分:2学分4、先修课程: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保藏原理5、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食品包装与材料》,章建浩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包装材料学》,董志武等编,吉林大学出版社7、课程内容提要:了解国内外食品包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食品本身的特性及其所需要的保护条件。
研究和掌握包装材料的包装性能和适用范围及其条件、掌握相关的包装技术方法,以及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进行包装操作的能力和方法。
40724462 《农产品加工》1、英文课名: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2、学时:303、学分:24、先修课程: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分析5、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农产品加工工艺学》,刘心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第一版;《粮食食品加工技术》,李庆龙,中国食品出版社,1987;《植物油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张振旺、刘景顺,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玉米淀粉和高果糖浆》,王宜庆,中国食品出版社,1987。
7、课程内容提要:本课程讲述农产品加工工艺学的主要内容、稻谷的加工、面粉生产及面粉制品、淀粉生产及淀粉制糖、植物油制取、精炼及加工、大豆蛋白质的提取及其在食品加工上的利用、酿酒及其调味品的酿造、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
40724472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1、英文课名:Food Safe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2、学时:303、学分:24、先修课程: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分析5、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百姓生活与食品安全》,何士明,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零售企业食品安全信息管理》,赵林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食品安全必读法律法规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