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色小镇规划

合集下载

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

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

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后续还有金融扶持政策10月1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进入这份名单的小镇共有127个,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复核,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得出。

今年7月20日,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培育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条件的镇更好地发展。

由于一些体制机制的限制,不利于一些小镇参与到市场化竞争中,因此挖掘一些有潜力、有特色的小镇,通过一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吸纳小镇周边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

沈迟表示,不单单是为了好听的名声简单地“戴帽子”,特色小镇的培育是带有实质性资源倾斜的,比如在专项建设基金等方面有关部门都会给予支持。

在住建部等三部委公布的这份名单中,浙江省的特色小镇最多,有8个;其次山东省、江苏省、四川省有7个;广东省6个;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陕西省分别有5个;河北省、辽宁省、江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有4个;北京市、上海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云南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3个;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有2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个。

在国家发改委发展改革试点处副处长郑明媚看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相关联,同时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

郑明媚指出,目前一些超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出现了“城市病”,同时居住成本也非常高,因此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可以吸纳周边人口,居住成本也相对低,当地发挥小城镇的资源优势将这些城镇发展起来,在功能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特色小镇建设施工方案(文化与经济发展结合)

特色小镇建设施工方案(文化与经济发展结合)

《特色小镇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传承文化、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本特色小镇旨在将文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的新型小镇。

小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自然景观丰富。

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资源丰富。

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将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施工步骤1. 规划设计阶段(1)聘请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对小镇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充分考虑小镇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产业布局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2)组织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不断完善规划方案。

2.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1)道路建设:修建连接小镇内外的主要道路,完善小镇内部的道路网络。

采用环保、耐用的材料,确保道路质量。

(2)给排水系统建设:建设完善的给排水系统,确保小镇的供水安全和污水排放达标。

(3)电力、通信系统建设:铺设电力和通信线路,确保小镇的电力供应和通信畅通。

3. 文化景观建设阶段(1)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对小镇内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保留传统建筑风貌,修缮古建筑,打造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街区。

(2)文化广场建设:建设文化广场,设置文化雕塑、景观小品等,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3)民俗文化展示馆建设:建设民俗文化展示馆,展示小镇的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 产业园区建设阶段(1)特色产业园区规划:根据小镇的产业定位,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吸引相关企业入驻。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园区内的道路、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企业招商入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园区,推动小镇产业发展。

5. 生态环境建设阶段(1)绿化工程:开展小镇绿化工程,种植各类花草树木,提升小镇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色小镇得运营方案

特色小镇得运营方案

特色小镇得运营方案一、小镇背景介绍1.1 小镇地理位置及特色特色小镇位于中国某省的山脉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

小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一个充满山野气息的度假胜地。

小镇周边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和体验式旅游。

1.2 小镇发展历程小镇原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曾是当地著名的商业集散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古镇的商业繁荣逐渐式微,需要转型发展。

为了保护古镇的历史遗产,同时又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小镇打造成为一个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1.3 小镇发展目标小镇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为游客提供品质高端的旅游体验。

因此,特色小镇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运营模式,促进小镇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

二、小镇规划与建设2.1 小镇规划特色小镇的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措施、旅游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保障小镇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本设施的完备。

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要保护好小镇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保持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在旅游资源整合方面,要充分整合小镇周边的旅游资源,涵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多个方面,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2.2 小镇建设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紧扣规划目标,注重独特性和创意性,力求每一个建筑、景观都能与当地文化密切相关,并充分展现当地的特色。

因此,在小镇建设时,要采用当地传统工艺和材料,注重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建造历史风貌街区、古香古色的建筑等,塑造小镇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文风情。

2.3 小镇品牌塑造小镇的品牌塑造是小镇运营的重要一环。

要通过文化活动、特色商品、特色美食等多种方式,打造小镇独特的品牌形象。

经过不断努力,使小镇的品牌能够深入人心,成为游客回忆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桂林相思国际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策划二

桂林相思国际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策划二
盛唐伟境
桂林相思国际旅游特色小镇
—— 项目策划 ——
桂林相思国际旅游特色小镇
项目策划
1. 打 造:宜居、宜商、宜思、宜养、宜健、宜乐的全球商贸食娱康健产业小镇 2. 建设规模:良丰河、古桂柳运河以及相思江三大水系交汇处附近,北临古桂柳运河, 东至中科院桂林植物园,南临云塘村,西至莲塘湿地,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 3. 总 投 资:约78亿元人民币 4. 负 责 人:王安利 5. 项目单位:桂林源峰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6. 时 间:二〇一七年八月
第一章 项目简介
区位条件 桂林市地处泛珠三角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三 大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国际级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 城。 本项目位于桂林市南部,地处桂林阳朔黄金旅游通道上,距 离桂林市中心20余公里,战略位置突出,具有极大的发展空 间和辐射带动潜能。
第一章 项目简介
交通条件 桂林区位显要,交通便利,基本上形成了与国际旅游胜地 相匹配的便捷立体交通枢纽新格局。 空路:拥有国际级的桂林两江机场;并且桂林口岸具备落 地签证资格。 铁路:湘桂铁路、南广铁路、贵广铁路在桂林实现了无缝 衔接,泛珠三角区域4小时经济生活圈已成型。 公路:桂梧高速、包茂高速、桂林绕城高速贯穿其中;桂 阳公路、桂磨一级路、桂雁大道等公路跨境而过,构建了 四通八达、便利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 水路:项目地水系直接连通世界著名旅游水道——漓江 。良丰河、相思江与古桂柳运河经过整治疏通后,可实现 通航,与漓江无缝连接。
产品分布示意图
第三章 项目空间布局及总体方案
2、国际旅游教育中心
地球村
地 球 村 文 化 广 场
地 球 村 招 商 中 心
海 上 丝 路 跨 境 旅 游 商 品 购 物 中 心

特色小镇建设总体规划介绍 PPT课件

特色小镇建设总体规划介绍 PPT课件

当地传统建筑工艺都得到了很好传承。
从2003年至今,莲花镇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月柿节,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以节为媒,以柿纳客,有力推动了莲花镇
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四)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探索
(1)全面推进乡镇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安监四所合一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村镇建设管理。
2020/3/30
4
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
莲花镇
5
特色资源
特色 莲花镇享有中国“月柿之乡”的美誉。以柿饼的种植和深加工为主,莲花镇门等、矮寨所在的萍江流域古称“九甲”, 资源 瑶、壮、汉等多民族在此聚居。区位的优势、便捷的交通,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莲花镇朗山、高桂、凤岩3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红岩老村、东寨等5个村屯为广西传统村落。朗山古民居是广西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内古民居基本保存完好,房屋座座相连,由严整的内巷道相沟通,顺山而建的房子逐级抬高,寓 意“步步登高”。传统村落里的民居为清一色的清水砖墙,砌筑工整细致、艺术构件花饰繁多,民俗民风独具特色。
9
特色小镇规划案例----中国贵州九曲螺江农业旅游产业区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
10
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司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田园饰都,农旅双链,产城融合。打造特色田园小镇,按农业公园打造农旅综合体。田园与特色小镇统筹规划支撑发展,
三、未来发展方向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商旅兴镇”战略目标,着力在月柿生 产产业链、乡村建设上“提质升档”,全力打造“月柿产业示范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乡土风貌建设典范”的宜居 宜游宜商生态型特色强镇。

南宁古镇路线规划方案设计

南宁古镇路线规划方案设计

南宁古镇路线规划方案设计背景介绍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风景资源。

其中,古镇是南宁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地游览南宁的古镇,设计了以下路线规划方案。

路线一:青秀古镇之旅路线介绍青秀古镇位于南宁市中心,是南宁最具代表性的古镇之一。

这条路线将带你游览青秀湖周围的古老建筑和传统工艺品店铺。

行程安排1. 上午:从南宁市中心乘坐地铁到达青秀湖站。

沿着湖边漫步,欣赏湖面上的赏月亭和湖中的湖心亭。

2. 上午:参观位于湖岸边的青秀楼。

这座建筑是古镇的地标之一,展示了广西传统建筑的风格。

3. 下午:在青秀楼附近,有许多传统工艺品店铺和小吃摊位。

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购买一些纪念品。

4. 下午:沿着古镇的小巷漫步,观赏老式建筑和传统街道。

可以到茶楼里品尝南宁特色的茶点,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

5. 晚上:在青秀湖边的餐厅品尝典型的南宁菜肴,欣赏湖上的夜景。

游览建议- 注意时间安排,尽量避开周末和节假日的人流高峰。

- 对于购买纪念品,可以在传统工艺品店铺里选择一些特色的商品。

- 保持注意力集中,注意安全,避免在拥挤的小巷和人群中走失。

路线二:邕江古镇漫游路线介绍邕江古镇位于南宁市邕江河畔,历史悠久,保留了许多典型的南方水乡风貌。

这条路线将带你游览邕江古镇的独特景观和传统手工艺品。

行程安排1. 上午:从南宁市中心乘坐地铁到达邕江古镇站。

沿着河畔漫步,欣赏江面上的渔船和悬挂的红色灯笼。

2. 上午:参观位于河边的古堡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展示了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3. 下午:在古镇的小巷里漫步,欣赏独特的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店铺。

可以观赏到陶器、木雕和绣品等传统手工艺品。

4. 下午:在古镇的餐馆品尝当地特色的江南菜肴,如米粉、豆腐脑和江鱼烧。

游览建议- 带上足够的现金,因为古镇上的很多店铺可能不接受信用卡。

- 注意保持环境整洁,尊重当地居民和文化。

- 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在陌生的场所和夜间独自行走。

特色小镇规划方案-课件 (一)

特色小镇规划方案-课件 (一)

特色小镇规划方案-课件 (一)特色小镇规划方案-课件在当今经济社会的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和方向。

特色小镇的规划是开展特色小镇建设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探讨特色小镇规划方案。

一、概述特色小镇规划方案是一个复杂的专业领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梳理小镇的资源特点和区域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助力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内容1.特色小镇规划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的特色小镇,其规划原则会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些基本原则是不容忽视的,如可持续发展原则、针对性原则、资源整合利用原则等。

2.特色小镇规划的基本内容(1)功能定位:根据小镇的资源特点,确定小镇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包括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

(2)空间布局:根据小镇的空间条件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小镇的空间布局,遵循人文、自然和文化景观相协调的原则。

(3)交通规划:制定小镇交通结构和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组织和交通网络,保障小镇的交通安全和交通便利性。

(4)环境规划:规划小镇的环境风貌,保障小镇环境质量,协调小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提升小镇的整体形象。

(5)公共设施:规划小镇公共设施建设,满足小镇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需求,例如医疗、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设施。

3.特色小镇规划的实施步骤(1)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小镇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小镇的资源特点和发展潜力,并进行市场需求、成本利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评估,确立小镇建设的可行性。

(2)规划编制根据小镇的发展需求,制定小镇的规划方案,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形成规划纲要。

(3)审批过程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规划方案审批,审批后方可实施。

在审批过程中,需要考虑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整合。

(4)建设过程通过资金筹措、招商引资、出让土地等方式,开始小镇的建设工作,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质量、工期控制、安全保障等方面。

(5)后续维护小镇建设完成后,需要对小镇进行后续维护和管理,监测小镇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特色小镇打造实施方案

特色小镇打造实施方案

特色小镇打造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色小镇的建设成为了各地政府和规划者们关注的焦点。

特色小镇是指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利用当地的资源、文化和环境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小镇,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等为目的。

本文将从规划、资源整合、产业培育等方面,提出特色小镇打造的实施方案。

一、规划1. 确定发展定位在打造特色小镇之前,首先要明确小镇的发展定位。

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文化底蕴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小镇的主导产业和特色。

比如,某地区的小镇可以以传统手工艺品为特色,吸引游客和投资者;另一地区的小镇则可以以生态农业为主导,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

2. 制定详细规划在确定了发展定位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规划应包括小镇的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公共设施、交通配套等内容。

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避免对环境和文化的破坏。

3. 引入专业团队在规划阶段,可以引入专业的规划团队进行设计和咨询。

他们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帮助小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整合1. 整合自然资源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比如山水、森林、湖泊等。

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景观保护等方式,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2. 挖掘文化资源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可以通过挖掘和保护当地的文化资源,为小镇注入独特的魅力。

可以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建设文化展示馆等方式,让游客和居民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魅力。

3. 优化产业结构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

可以通过引进优质农产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手工艺品等方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三、产业培育1. 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要以当地的资源和文化特色为基础,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可以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方式,吸引企业和投资者参与特色产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等产业综合服务的中心。 在城镇发展结构中,灵川县城是县域三大发展轴线的交汇点, 将是整个灵川县的发展重心。 随着湘桂铁路、贵广高速铁路、桂林环城高速、桂兴高速、 322 国道、与县域各镇联系的县道都汇聚于此,灵川的区位优势 将更加突出。
灵川县城镇发展结构
桂林市旅游等级分布结构
6
1.灵川机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4年 生产总值(亿元) 05年 06年 07年 二产(亿元) 08年 三产(亿元) 一产(亿元)
第三产业:
灵川县第三产业是以商贸物流为龙 头,旅游与房地产共驾其驱的格局。商 贸物流以桂林北站为依托,重点发展专 业市场批发。旅游业的主要以游览观光、 特色饮食为主。房地产开发主要是承接 桂林市的人口疏散。
回归滨水生活,突出环境优势,功能集聚复合,提升灵川形象
2
第一部分 灵川机遇
背景分析与机遇解读
3
1.灵川机遇
1.1 区位优势
1.1.1 宏观层面
■ 东盟层面:广西凭借自身地理位臵、交通条件、人文条
件等优势,成为中国进军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的"桥头堡",
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和国际交易中心。其中北 部湾经济区是广西强化与东盟贸易来往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桂 林与北部湾经济区的交通联系便捷,湘桂铁路、322 国道、南宁 —桂林航空线等多种交通方式组织而成巨大的立体交通网络,加 强了两地之间的经贸关系,带动了桂林市产业的发展。 ■ 泛珠三角层面:随着广东省推行产业、劳动力“双转移”
灵川在泛珠三角及湘桂走廊中的区位
桂林商贸等其它产业的发展。 ■ 湘桂走廊:灵川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为历代“楚越往来 之要冲” ,湘桂走廊被夹在南岭的越城岭与海洋山之间,自古就 是中原通向岭南的交通要道。从前湘桂走廊重要交通是河运,有 灵渠连通湘江和漓江。现在的湘桂走廊里有湘桂铁路、322 国道 等重要交通线。
桂林在东盟中的区位
4
1.灵川机遇
1.1 区位优势
1.1.2 中观层面
■ 桂林市域层面
灵川县城是桂林“X”型城市发展轴(北向发展轴)上离中
心城区最近的城镇之一。 桂林市中心城区定位为“国际旅游名城”,城市建设将受到严 格的管制,其中对于建筑的限高控制特别严格;中心城区由于开 发高度、强度受到严格控制,土地资源日益希缺,中心城区的部 分功能逐渐向临桂与灵川等周边城镇转移,形成以桂林主城区为 中心,六个不同职能的卫星城环绕主城区的城镇格局。
05年 灵川
06年 临桂
07年 阳朔
08年
收入 15078 元,同比增长 12.67%。农民人均纯收入 4587 元, 同比增长 13.83%。 ■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特别是在 08 年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工业经济仍取得积极发 展。2008 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 79.16 亿元,同比增长 29.2%;
总平面
总体鸟瞰
总体夜景鸟瞰
行政文化中心鸟瞰
两江交汇滨江景观透视
“旅园鸟瞰
前 言
历史的灵川,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为历代“楚越往来之要 冲” 。 今天的灵川,作为距离桂林主城区最近、交通条件优越的卫 星城镇,正在越来越多的承接来自主城区功能和空间的发展外溢 (如房地产业)。 区域发展环境的不断提升,给予桂林以及灵川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区域交通要素正在向灵川周边迅速集聚,如湘桂铁路、桂 黄公路、贵广高铁、湘桂高速(桂全高速)等,灵川今后的发展 将从卫星城镇提升为与桂林主城区进一步整合成为“大桂林”区 域联系的重要节点之一。 灵川,处于漓江上游,具有无可比拟的山水自然环境。长久 以来,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灵川发展不可忽视的 三个方面。但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灵川城市建设已滞后于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造成了游客对于灵川县城旅游设施布局分散、 档次不高的印象,与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显得不相协调。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灵川需要把握机遇,努力实现生态环境、 产业经济、城市建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创造面向未来的“新 灵川”。
灵川作为桂林市的北部门户,与桂林城区紧密相连,并拥有
其他城镇不可比拟的交通区位优势,在构建大桂林的发展背景 下,可直接承接桂林经济外拓的辐射,发展工业商贸物流等产业。
桂林市城镇空间发展结构 桂林市城市空间发展结构
5
1.灵川机遇
1.1 区位优势
1.1.3 微观层面
■ 灵川县域层面
灵川县城位于灵川县的中心位臵,是全县提供商贸、物流、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单位:亿元
1.2 社会经济基础
据统计,2008 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61.66 亿元,同比增长 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41.39 亿元,同比增长 30.8%。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13.96 亿元,同比增长 25.8%。财政 收入完成 52165 万元,同比增长 2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完成工业增加值 25.09 亿元,同比增长 9.2%。其中规模以上工 业总产值完成 49.15 亿元,同比增长 3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完成 14.44 亿元,同比增长 9.22%。 ■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编制完成《灵川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加强了各景区景点的 升级改造和建设,做好了桂林美食文化博览园、海洋山生态旅游 景区等旅游项目的包装推介,新增了大圩毛洲岛、青狮潭月亮湾、 潮田绿洲园等三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年接待国 内外游客 119.16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45 亿元,同比分别增
战略,珠三角周边地区乃至于整个泛珠三角地区都将迎来一次难
得的产业发展机遇。随着贵广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桂林市将融 入珠三角 3 小时经济圈,提升了桂林作为泛珠三角地区的综合交 通枢纽的地位,结合桂林的航空、铁路、公路组成的巨大立体交 通网,加强了与贵州、云南、湖南、广东等省份的交通联系。这 大大地加强了桂林旅游产业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
灵川县 04 年—08 年生产总值一览表
灵川临桂阳朔三县生产总值一览表
第二产业:
灵川县第二产业主要依靠医药、化 工、建材、冶炼、机械制造、农副产品 加工及矿产加工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的 发展,其中桂康铁合金、金山化工、白 云化工、大华药业、铭浩玻璃、迪华玻 璃、桃花江机械厂和新希望饲料等为现 在的骨干型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