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拔高之一般应用题(一)含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拔高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拔高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拔高练习题(一)一、填空。

(15分)1、13.5×0.5表示( )。

2、13.5÷0.5表示( )。

3、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

4、计算0.756÷0.18,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变成()÷()再计算。

5、在○里填上>、<或=。

19.7×2.6○19.7 36×0.5○36÷2 35.6○35.6÷0.256、1200平方米=()公顷 5.2吨=()吨()千克1.05米=()厘米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为 1.2分米,面积是()。

8、甲、乙两辆客车同时从安阳开往郑州,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

经过1.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可以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列出综合算式是(),也可以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

二判断。

在正确说法的后边()里打“√”,错误说法后边的()里打“×”。

(4分)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2.5×4.4可以这样简单的计算:2.5×4×0.4。

()3、5.32727…….可写作5.327。

()4、两个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添在()里。

(3分)1、3.14×102的正确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①3.41×100×2 ②3.14×100+2 ③3.14×100+3.14×22、食堂运来10吨煤,计划烧40天。

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这批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正确的列式为:()。

①10÷(10÷40-5) ②10000÷(10000 ÷40-5)③1000÷(40-5)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5倍,高扩大5倍,面积()。

五年级数学拔高之行 程 问 题(一)含答案

五年级数学拔高之行 程 问 题(一)含答案

第28周行程问题(一)专题简析: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

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

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

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56+48)×8=832(千米)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练习一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

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解:,,,(米);答:两地之间的距离是2160米.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75÷(65-40)×65×2=390(千米).3,甲、乙二人同时从东村到西村,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结果甲比乙早5分钟到达西村。

东村到西村的路程是多少米?解:100×6÷(100-80)×80=2400(米).答:东西两村的路程是2400米.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拔高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拔高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拔高练习题(一)一、填空。

(15分)1、13.5×0.5表示( )。

2、13.5÷0.5表示( )。

3、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

4、计算0.756÷0.18,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变成()÷()再计算。

5、在○里填上>、<或=。

19.7×2.6○19.7 36×0.5○36÷2 35.6○35.6÷0.256、1200平方米=()公顷 5.2吨=()吨()千克1.05米=()厘米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为 1.2分米,面积是()。

8、甲、乙两辆客车同时从安阳开往郑州,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

经过1.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可以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列出综合算式是(),也可以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

二判断。

在正确说法的后边()里打“√”,错误说法后边的()里打“×”。

(4分)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2.5×4.4可以这样简单的计算:2.5×4×0.4。

()3、5.32727…….可写作5.327。

()4、两个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添在()里。

(3分)1、3.14×102的正确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①3.41×100×2 ②3.14×100+2 ③3.14×100+3.14×22、食堂运来10吨煤,计划烧40天。

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这批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正确的列式为:()。

①10÷(10÷40-5) ②10000÷(10000 ÷40-5)③1000÷(40-5)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5倍,高扩大5倍,面积()。

5年级数学拔高题

5年级数学拔高题

5年级数学拔高题一、小数乘法和除法部分1. 题目一个小数,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来增加了69.84,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解析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设原来的小数为x,则移动小数点后得到的数为10x。

根据所得的数比原来增加了69.84,可列出方程10x x=69.84。

化简方程得9x = 69.84,解得x = 69.84÷9 = 7.76。

2. 题目计算0.00……025×0.00……04(前面的数小数点后有10个0,后面的数小数点后有12个0)解析先不看小数点,计算25×4 = 100。

前面的数是12位小数,后面的数是14位小数,总共12 + 14=26位小数。

所以结果是0.00……01(小数点后有24个0)二、简易方程部分1. 题目已知x = 5是方程ax 16 = 12 + a的解,求a的值。

解析把x = 5代入方程ax-16 = 12 + a中,得到5a-16 = 12+a。

移项可得5a a=12 + 16。

合并同类项得4a = 28,解得a = 7。

2. 题目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3,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设中间的数为x,列方程求解。

解析设中间的数为x,则前一个数为x 1,后一个数为x+1。

根据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3,可列出方程(x 1)+x+(x + 1)=33。

化简方程得3x = 33,解得x = 11。

那么前一个数是x 1=10,后一个数是x + 1 = 12。

三、多边形的面积部分1. 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

如果底和高都减少2厘米,那么面积减少多少平方厘米?解析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_1 = 底×高=12×8 = 96平方厘米。

底和高减少2厘米后,底为12 2 = 10厘米,高为8 2 = 6厘米。

此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_2=10×6 = 60平方厘米。

面积减少了S_1 S_2=96 60 = 36平方厘米。

五年级数学拔高题

五年级数学拔高题

五年级数学拔高题摘要:一、前言二、五年级数学拔高题的意义三、五年级数学拔高题的类型1.计算题2.应用题3.几何题4.组合题四、如何应对五年级数学拔高题1.扎实基础2.培养解题技巧3.增强逻辑思维能力4.勤加练习五、结论正文:一、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数学方面,对学生的拔高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点,数学拔高题的难度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因此,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五年级数学拔高题的意义五年级数学拔高题是检验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解答拔高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五年级数学拔高题的类型1.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例如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计算等。

2.应用题:应用题是五年级数学拔高题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比例问题等。

3.几何题:几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例如面积、周长、角度计算等。

4.组合题:组合题是五年级数学拔高题的难点,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排列组合、逻辑推理等。

四、如何应对五年级数学拔高题1.扎实基础: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基础,学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基础,掌握好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

2.培养解题技巧:解题技巧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关键,学生应该学会分类讨论、画图分析、逆向思维等解题方法。

3.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解决拔高题的核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游戏等方式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4.勤加练习:多做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最直接途径,学生应该多做各类拔高题,总结自己的解题经验。

五、结论总之,五年级数学拔高题是检验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解题技巧,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多做题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含答案、含解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含答案、含解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拔高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 ( 2分) 下列各数中,与10最接近的是()A. 9.8B. 10.102C. 9.98D. 9.9982. ( 2分) 小米用计算器计算25.19+5.85时,错误地输入了25.91+5.85,要改正这个错误需要再输入()A. -0.88B. +0.88C. -0.72D. -0.83. ( 2分) 十分位上的7比百分位上的7多()。

A. 0.77B. 0.67C. 0.63D. 0.7074. ( 2分) 涛涛用计算器计算25.86-4.67时,错误地输入了25.8-4.67,要修正这个错误,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减0.06B. 加0.06C. 减0.6D. 加0.65. ( 2分) 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比原数大39.6,这个小数是()A. 3.96B. 3.56C. 3.6D. 4.46. ( 2分) 最小的两位小数减去最小的三位小数,差是().A. 0.09B. 0.009C. 0.9D. 0.00097. ( 2分) 京京有4.75元,东东有7.05元,他们的钱合起来()买一本10.52元的故事书。

A. 能B. 不一定能C. 不能8. ( 2分)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B.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

C.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形状可能不相同。

D. 用两个形状不相同的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9. ( 2分) 如下图所示的方框中,百分位不够减,需要向“6”借“1”这里的“1”表示是()。

A. 10个1B. 10个0.1C. 10个0.01D. 10个0.00110. ( 2分) 整数部分是0 的最大两位小数与最小两位小数的和是()。

五年级数学上册拔高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拔高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拔高题一、小数乘法部分。

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5米,宽是2.4米,如果长和宽分别增加0.8米,那么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解析:- 原来长方形的面积为长×宽 = 3.5×2.4 = 8.4平方米。

- 长增加0.8米后变为3.5 + 0.8=4.3米,宽增加0.8米后变为2.4+0.8 = 3.2米。

- 现在长方形的面积为4.3×3.2=13.76平方米。

- 面积增加了13.76 - 8.4 = 5.36平方米。

2. 计算0.00……025×0.00……04(前面的数小数点后有2020个0,后面的数小数点后有2021个0)- 解析:- 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25×4 = 100。

- 然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多少位小数。

第一个因数小数点后有2020 + 2=2022位小数,第二个因数小数点后有2021+1 = 2022位小数。

- 所以积的小数点后应该有2022+2022 = 4044位小数。

- 结果是0.00……01(小数点后有4043个0)二、小数除法部分。

1.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0.9,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商是多少?- 解析:- 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 原来商是0.9,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商就缩小到原来的(1)/(10)。

- 所以现在的商是0.9÷10 = 0.09。

2. 有一个小数,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来增加了63.72,这个小数是多少?- 解析:- 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 设原来的小数为x,则移动小数点后得到的数为10x。

-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0x - x=63.72。

- 化简得9x = 63.72,解得x = 63.72÷9 = 7.08。

三、简易方程部分。

1. 已知x + 2y+3z = 10,4x + 3y + 2z = 15,求x + y+z的值。

小学数学拔高专题-应用题

小学数学拔高专题-应用题

第一讲应用题【知识要点】: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深入细致地分析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对条件进行比较、转化、重新组合等多种手段,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解题策略】:解答复合应用题时一般有如下四个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

【例题精讲】例1:有5盒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00克,那么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的重量相等。

原来每盒茶叶有多少克?试一试:(1)有6筐梨子,每筐梨子个数相等,如果从每筐中拿出40个,6筐梨子剩下的个数总和正好和原来两筐的个数相等。

原来每筐有多少个?(2)某食品店有5箱饼干,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20千克,那么5个箱子里剩下的饼干正好等于原来3箱饼干的重量。

原来每个箱子里装多少千克饼干?例2:一个木器厂要生产一批课桌。

原计划每天生产60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张,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

原计划要生产多少张课桌?试一试:(1)电视机厂接到一批生产任务,计划每天生产90台,可以按期完成。

实际每天多生产5台,结果提前1天完成任务。

这批电视机共有多少台?(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12页,实际每天多看8页,结果提前2天看完。

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例3:某发电厂有10200吨煤,前10天每天烧煤300吨,后来改进炉灶,每天烧煤240吨。

这堆煤还能烧多少天?试一试:(1)某电冰箱厂要生产1560台冰箱,已经生产了8天,每天生产120台。

剩下的每天生产150台,还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2)某机床厂计划每天生产机床40台,30天完成任务。

现在要提前10天完成任务,每天要生产多少台?例4: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汽车行完全程要5小时,步行要40小时。

张强从甲地出发,先步行8小时后改乘汽车,还需要几小时到达乙地?试一试:玩具厂一车间要生产900个玩具,如果用手工做要20小时才能完成,用机器只需要4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一般应用题(一)
一、知识要点
一般复合应用题往往是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有的已知条件是间接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叙述的方式和顺序也比较多样。

因此,一般应用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可循。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

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综合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分析法)。

在实际解时,可以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

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

原来每班多少人?
【思路导航】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6个班共选16×6=96(人)。

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那么,96人就相当于原来(6-4)个班人人数,所以,原来每班96÷2=48(人)。

练习1:
1.五个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拿出16元捐给“希望工程”后,五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等于原来3人的存款数。

原来每人存款多少?
2.把一堆货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运,当每个小组都运了68箱时,正好运走了这堆货物的一半。

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箱?
3.老师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四个小队栽,当每队栽了6棵时,发现剩下的树苗正好是原来每队分得的棵数。

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答案】1.16×5÷(5-3)=40(元)
2.68×6×2=816(箱)
3.原来每队分得6×4÷(4-1)=8(棵)8×4=32(棵)
【例题2】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

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20个零件。

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如果按原计划的天数加工,加工的零件就会比原计划多56×
3+120=288(个)。

为什么会多加工288个呢?是因为每天多加工了56-50=6(个)。

因此,原计划加工的天数是288÷6=48(天),实际加工了50×48+120=1520(个)零件。

练习2:
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实际每小时多行了10千米,这样比原计划提前2小时到达了乙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小明骑车上学,原计划每分钟行200米,正好准时到达学校,有一天因下雨,他每分钟只能行120米,结果迟到了5分钟。

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3.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80个,正好按期完成任务。

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加工100个,这样,不仅提前4天完成加工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00个。

他们实际加工零件多少个?
【答案】1.(40+10)×(40×2÷10)=400(千米)
2.(120×5)÷(200-120)×200=1500(千米)
3.(100×4+100)÷(100-80)×80+100=2100(个)
【例题3】甲、乙二人加工零件。

甲比乙每天多加工6个零件,乙中途停了15天没有加工。

40天后,乙所加工的零件个数正好是甲的一半。

这时两人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甲工作了40天,而乙停止了15天没有加工,乙只加工了25天,所以他加工的零件正好是甲的一半,也就是甲20天加工的零件和乙25天加工的零件同样多。

由于甲每天比乙多加工6个,20天一共多加工6×20=120(个)。

这120个零件相当于乙25-20=5(天)加工的个数,乙每天加工120÷(25-20)=24(个)。

乙一共加工了24×25=600(个),甲一共加工了600×
2=1200(个)
练习3:
1.甲、乙二人加工一批帽子,甲每天比乙多加工10个。

途中乙因事休息了5天,20天后,甲加工的帽子正好是乙加工的2倍,这时两人各加工帽子多少个?
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20千米。

途中乙因修车用了2小时,6小时后甲车到达两地中点,而乙车才行了甲
车所行路程的一半。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承包一项工程,共得工资1120元。

已知甲工作了10天,乙工作了12天,且甲5天的工资和乙4天的工资同样多。

求甲、乙每天各分得工资多少元?
【答案】1.甲加工帽子600个,乙加工帽子300个
2.A、B两地相距240×2×2=960(千米)
3.1120÷(8+12)=56(元)乙分得的工资=56×12=672(元),甲分得的工资为1120-672=448(元)
【例题4】服装厂要加工一批上衣,原计划20天完成任务。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照这样做了15天,就超过原计划件数350件。

原计划加工上衣多少件?
【思路导航】由于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15天就比原计划的15天多加工60×15=900(件),这时已超过计划件数350件,900件中去掉这350件,剩下的件数就是原计划(20-15)天中的工作量。

所以,原计划每天加工上衣(900-350)÷(20-15)=110(件),原计划加工110×20=2200(件)。

练习4:
1.用汽车运一堆煤,原计划8小时运完。

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运1.5吨,这样运了6小时就比原计划多运了3吨。

原计划8小时运多少吨煤?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10小时到达。

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5千米,行了8小时后,发现已超过乙2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小明看一本书,原计划8天看完。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少看了4页。

这样,用10天才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答案】1.(1.5×6-3)÷(8-6)×8=24(吨)
2.(15×8-20)÷(10-8)×10=500(千米)
3.8×4÷(10-8)×10=160(页)
【例题5】王师傅原计划每天做60个零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20个,结果提前5在完成任务。

王师傅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按实际做法再做5天,就会超产(60+20)×5=400(个)。

为什么会超产400个呢?是因为每天多生产了20个,400里面有几个20,就是
原计划生产几天。

400÷20=20(天),因此,王师傅一共做了60×20=1200(个)零件。

练习5:
1.食堂准备了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0.8吨,实际每天比原计划节约了0.1吨,这样比原计划多烧了2天。

这批煤一共有多少吨?
2.造纸厂生产一批纸,计划每天生产1
3.5吨,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
1.5吨,结果提前
2.5天完成了任务。

实际用了多少天?
3.机床厂生产一批机床,原计划每天生产15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这样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

这批机床一共有多少台?
【答案】1.(0.8-0.1)×2÷0.1×0.8=11.2(吨)
2.[2.5÷(5
.15.1315.131+-)÷13.5]-2.5=22.5(天) 3.这批机床一共有270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