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评选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2010年十大科技成果

编者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每年组织联合组织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至2011年已举办17次。
现将2010与2010年入选科技进展整理如下:2010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1.人造生命迈出关键一步美国J〃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并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的、名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体内。
最终他们使植入人造DNA的细菌重新获得生命,并开始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繁殖。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第一个人造细胞,它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
专家评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技成果。
2.首次探测到暗物质粒子神秘的暗物质一直令科学家感到迷惑不解,这种看不见的物质占宇宙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科学家首次探测到暗物质粒子。
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的索丹铁矿地下2000英尺(约合610米),动用了30台高灵敏度探测仪,并将温度降低至零下273.1摄氏度。
在这种实验环境下,当一种被称为“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撞击一个普通的原子时,这些探测仪将能够捕捉到撞击事件,从而确定Wimp粒子的存在。
3.发现“超级细菌”8月11日,来自英国、瑞典、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四国科学家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上联合发表文章称,他们发现了几种“超级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极高的耐药性,而这些细菌可能对全球的公共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这些菌株有一个共同点:都携带着一种相同的基因突变,能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简称NDM-1。
有了NDM-1,细菌就等于有了非常坚固的护盾,因为这种酶能够水解大多数抗生素,使之失效。
上述文章发表后不久,“超级细菌”就在多个国家小规模爆发,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4.首次成功制造并捕获反物质原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利用磁场使其存在了“较长时间”。
2010国家技术发明奖

上海市
22
F-220-2-02
小动物多模态光学分子影像成像方法与系统
田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白净(清华大学),杨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张永红(清华大学),秦承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杨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刘兆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李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江丽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张玉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林海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杨文刚(山东宏发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省
32
F-252-2-01
基于能量转换的矿用倾斜带式输送机防抱死安全制动关键技术
王玉忠(四川大学),王德义(四川大学),曲铭海(四川大学),陈力(四川大学),汪秀丽(四川大学),杨科珂(四川大学)
教育部
11
F-214-2-02
硫铝酸钡(锶)钙基特种水泥的制备技术及海工工程应用
程新(济南大学),芦令超(济南大学),常钧(济南大学),叶正茂(济南大学),周宗辉(济南大学),于京华(济南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25
F-232-2-01
冻土路基地温调控及冻融灾害防治新技术
俞祁浩(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赖远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张明义(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屈建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喻文兵(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何乃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教育部
14
F-216-2-01
基于测量基准时空转换技术的时栅位移传感器
2010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出席新 闻发布 会 的还 有朱 道本 、叶铭 汉 、
林 群 、戴 汝 为 、汪集 吻 等 院士 、中国科 学 院和 中 国工程 院相 关负 责 同志及 入 选 2 1 0 0科技 成果 。
2 .首次探测到暗物质粒子
神秘 的暗物
十 大科 技进 展 新 闻 的相关 单位 负 责人 等 。 闻 新 发 布 会 上 向入 选 “ 0 0 年 中 国十 大 科技 进 展 21 新 闻 ”的单位 颁 发 了纪念证 书 。
1 .人造 生命迈 出关键一步
美国 J . 克雷
格 . 尔研 究所 的研 究 人员 在 《 学 》杂志上 文特 科 报 告 说 , 们 人工 合成 了一 种名 为 蕈状支 原 体 他 的细 菌 的脱氧 核糖 核酸 ( NA),并 将其 植入 D
¥ ¥
另一 个 内部被 掏 空 的、名 为 山羊 支 原体 的细 菌
两 院院 士投 票 评选 的 “ 00 年 中 国和 世 界 十 21 大 科 技进 展新 闻” 1月 l 9日在 京 揭 晓 。
由5 7 中 国科 学 院 院士和 中国工 程 院院 5名 士 投 票评 选 的 “ 0 0 年 中国十 大 科技 进 展 新 21
附:两 院院士投票评选 “ 00年世界十 21 大科技进展新 闻”
45
新 闻和 世 界十 大科 技 进展 新 闻 ”的活 动 , 公 使
众 进 一 步 了解 国 内外 科 技 发 展 的动 态 ,对 宣
环境 下 , 当一 种被 称 为 “ 相互 作用 大质 量粒 弱
片更 小 、更快 、能耗 更低 的芯 片 ,为亿 亿 次超
子” ( m Wip)撞 击 一个 普 通 的原 子 时 ,这些 探 测 仪 将 能 够 捕 捉 到 撞 击 事 件 , 从 而 确 定
半月谈时事政治2011年第1-24期试题和答案

半月谈2011年全年1--24期国内外大事及小测验第一期小测验1.去年岁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C.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A.大兴水利强基础B.力促增收惠民生C.稳定发展粮食生产2.2010年1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这是自2005年起第B.七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A.六B.七C.八3.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12月25日晚间宣布,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C.0.25个百分点。
A.0.15 B.0.2 C.0.25本期小测验答案:1、C2、B3、C第2期小测验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A. 4月底前,将国有企业有伤残等级的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A.4 B.5 C.62.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国家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C.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自治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A.陕西B.贵州 C.云南3.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A.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
A.师昌绪B.谷超豪C.孙家栋本期小测验答案:1、A2、C3、A第3期小测验1.1月29日,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C.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
A.农业B.农村 C.水利2.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要求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A.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Science2010十大科技突破

Science:2010十大科技突破在今年之前,所有的人造物体的移动都遵循经典力学的法则。
然而,在今年3月,一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精巧的装置,其运动方式只能够用量子力学来描述(量子力学是一组支配如分子、原子及亚原子颗粒等细小物体运行的法则)。
为了表彰他们的实验在概念上的拓展、其独创性以及它的众多的潜在用途,《科学》杂志称这一发现是2010年最重大的科学进展。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物理学家Andrew Cleland 与John Martinis设计了这一机械:一个人们可用肉眼看到的极其细小的金属半导体桨状物,并巧妙地使它按照量子规范舞蹈。
首先,研究人员将该浆状物冷却至其“基态”(即量子力学所允许的最低能态,这是物理学家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
他们接着将该装置的能量提高一个量子以产生一种纯粹的量子力学的运动状态。
他们甚至设法将该装置同时进入到两种能态,因此该装置在同一时间会有微小的振动及很大的振动,这种奇怪的现象在量子力学的奇怪法则中是允许出现的。
《科学》杂志及其发行机构,即非赢利性的科学协会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承认,这一首创的量子机械是2010年的年度突破。
它们还将过去的这一年中的另外9个重要的科学成就汇编成今年的10大科学成就,该榜单出现在《科学》杂志2010年12月17日刊的一个新闻专版中。
《科学》杂志的一名新闻作者Adrian Cho说:“今年的年度突破所代表的是科学家们第一次在一种人造物体的运动中示范了量子效应。
这在概念的层次上来说非常酷,因为它将量子力学扩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之中。
在实用的层面上,它开启了多种的可能性:从将光量子调控与电流和运动相融合的新实验直到也许某一天人们可以测试量子力学的界限以及我们的现实感。
”量子机械证明,量子力学原理适用于大到肉眼可见的物体的运动以及原子和亚原子颗粒的运动。
它为人们朝着在量子水平获取对一种物体的振动的完全控制的方向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这种对某种人造装置的运动控制将允许科学家们操控那些极小的运动,这很像他们现在对电流和光粒子的控制。
中国未来急需发展的十大科技难题是哪十大?

中国未来急需发展的十大科技难题是哪十大?中国未来急需发展的十大科技难题是哪十大?1、无线输电技术。
有了这项技术,什么冰灾、雪灾、雨灾、地震我们就不怕了。
运载火箭、汽车也不用汽油和燃料了,再也没有尾气污染了。
但这项技术开发完毕在形成生产力前,一定先要安排好电缆厂转产,避免工人兄弟下岗。
2、海水凝固技术。
福建到台湾省、广东到海南、辽宁半岛到山东半岛、海南到南沙、西沙群岛,通过海水凝固实现陆路交通,可避免花钱建跨海大桥。
另外,很有可能实现建筑材料的革命性进步,不用烧砖烧瓦了,建楼都用海水砖。
3、人工推云技术。
南方雨水多可向北方均一点。
当暴风雨来临时,在广西、广东、福建、湖南等地,给天空云层一个足够的外力,比如核爆,使云层向北移动,把南方多余的雨水降到我国的内蒙古大草原、陕西的黄土高坡、河北北京的缺水地区、贵州的青海湖、新疆盆地、古楼兰城等地,南部和东部不降雨或少降雨,形成西水东流,然后在主要的河流上建若干座水电站发电,再把电无线输送到全国各地。
4、无障碍、彻底的、革命性的夜视、雾视、云视技术。
戴上这些眼镜,如昼间一样。
对这些技术,主张不外卖,如果非要卖给外人,那一定要把钱要足。
5、计算机复原和监视技术。
中国五千年文化,不需再聚集那么多学者去苦力研究了,随便一个命令输入便知几千年前中国和世界远古状况。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用几秒钟就可知道事实真相,比如美国误炸我驻南使馆,是不是误炸?是谁下的轰炸命令?世界各大各类指控中心天天都在干什么?从此,世界将没有秘密。
此外,这项技术还可能对国家反腐调查取证也有帮助。
6、无成本食品保鲜压缩技术。
从此,农民朋友就摔开膀子干吧,不用再担心自己生产的粮食、水果、蔬菜等劳动成果,因卖不掉腐烂变质了。
一小盒压缩食品,就能满足一个人几个月的生存需要。
科学家要外出科考、士兵要远行,烦请带着踏实上路吧。
7、艾兹病、癌症治疗。
赶快落实医学突破,不能再拖了,因为外国人已奋斗了多年。
这项技术不向外输出,把治疗中心建在我国的西部,要看病来中国西部。
盘点科技十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CHUANGXINKEJI 2012.12盘点科技十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国家科学技术界一项崇高的荣誉,目的是嘉许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有杰出贡献的公民及组织,表彰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以及提高综合国力。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金额为五百万元。
十年来(2001-2011),共有18位各领域专家获得该奖项。
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徐光宪王忠诚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谢家麟吴良镛36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王选王选(1937.2.5-2006.2.13)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教授,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使中文印刷排版业从铅与火的时代进步到光与电的时代。
王选1958-1974年期间,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的研究,与同事共同完成了DJS21机ALGOL60编译系统,并得到了推广。
1975年起主持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该系统可用于书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的编排。
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化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
这一发明获得了欧洲专利和8项中国专利。
其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中国的印刷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和激光的新纪元。
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昆黄昆,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
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校长王恩哥教授来辽宁科技学院作学术报告

2019年4月28日,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校长王恩哥教授莅临辽宁科技学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为辽宁科技学院师生作了一场具有科学发展前沿性的学术报告会。
辽宁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马壮、副书记韩劲松、副校长赵毅、纪委书记崔来成,及本溪市相关部门领导、学校二级学院领导及师生代表共800余人到场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由党委书记马壮主持,马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对王院士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详细介绍了王恩哥院士的学习、科研及工作经历。
报告会上,王恩哥院士作了题为“量子力学到集成电路”的学术报告。
报告首先从“什么构成的宇宙天体?”“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生物多样性?”“为什么会有生与死?”等具有自然奥秘色彩的提问开始,探究了原子的发现到量子问题的提出这一过程,带领师生们一步步走入神奇的物理世界。
王恩哥院士对各个时期的科学家对相关问题的发现及相互的思想碰撞进行了生动的介绍,阐释了量子力学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最后,他还对中美在半导体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发展和集成电路应用及中国应努力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讲述。
本次报告会虽然内容深奥,但王恩哥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直观的形式帮助理解,让在场师生了解到最前沿尖端的理论知识,也感受到了科学工作者身上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和兢兢业业的奉献品质。
报告会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党委副书记韩劲松作总结讲话,他希望广大师生以王恩哥院士的报告为引导,保持对科学的求知之心,对事业的炙热情怀,(下转封三)王恩哥院士作“从量子力学到集成电路”学术报告会会场王恩哥院士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作学术报告(上接封二)(科技处:张慧书)学校党委书记马壮教授主持报告会王恩哥院士在马壮书记,韩劲松副书记陪同下参观校园以严谨务实的激情,专注铸魂育人,专心任教求学、潜心专研学术,为把辽宁科技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不懈努力。
报告会前,王恩哥院士接受了《本溪日报》的专访。
采访中,王院士对辽宁科技学院产教融合发展成果给予了肯定,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中期优秀项目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