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风险案例(1)

合集下载

汇率风险案例

汇率风险案例

汇率风险案例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中,汇率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汇率波动可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造成重大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汇率风险案例,了解一下企业在面对汇率风险时可能采取的措施。

某企业A与国外合作伙伴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金额为1000万美元,合同约定一年后付款。

在签订合同时,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6.5。

然而,在一年后付款时,由于汇率波动,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变为1:7。

这意味着企业A将需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币来兑换相同数量的美元,从而增加了成本。

面对这种汇率风险,企业A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应对:首先,企业A可以选择使用远期外汇合约来锁定汇率。

通过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合约,企业A可以以预先确定的汇率购买美元,从而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

其次,企业A可以考虑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其他合作伙伴,尽量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

多元化合作伙伴可以降低企业在汇率波动下的风险,避免过度依赖某一货币带来的损失。

此外,企业A还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来规避汇率风险。

通过购买外汇期货或期权等金融工具,企业A可以锁定未来的汇率,从而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总的来说,面对汇率风险,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条件,制定相应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

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企业可以有效地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保障自身的经营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汇率风险案例的介绍和应对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中,汇率风险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企业需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避。

只有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汇率风险案例

汇率风险案例

汇率风险案例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而导致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出现的资金损失的风险。

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不同国家的货币存在着不同的汇率,这就意味着在进行跨国交易时,汇率的波动可能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分析汇率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某企业A在中国和美国都有业务,中国公司向美国公司销售产品,同时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采购原材料。

在一定时期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波动,导致企业A在结算时面临着汇率风险。

假设中国公司向美国公司销售产品的合同金额为1000万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汇率折合成美元为150万美元;而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采购原材料的合同金额为200万美元。

如果在结算时汇率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A的利润。

首先,如果人民币贬值,即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那么中国公司向美国公司销售产品的收入将减少,而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采购原材料的成本将增加,这将导致企业A的利润减少。

其次,如果人民币升值,即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中国公司向美国公司销售产品的收入将增加,而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采购原材料的成本将减少,这将对企业A的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汇率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面对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波动,这就需要企业在交易中采取相应的对冲措施来降低汇率风险带来的影响。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合约或者远期外汇合约来锁定汇率,从而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另外,企业还可以选择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或者采购原材料,以分散汇率风险。

总之,汇率风险是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

企业需要认识到汇率风险对经营活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冲措施来降低风险。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挑战,保障自身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国际金融掉期交易案例

国际金融掉期交易案例

掉期交易案例
1.回避汇率风险或保值
(1)对外投资者
某日外汇市场行情为:即期汇率 GBP/USD=1.6235/65
6个月掉期率 25/15
一家美国公司打算用50万英镑到英国投资,6个月后收回投资。

如果6个月后英镑贬值,则美国投资者遭受损失。

问:该美国公司如何运用掉期交易防范汇率风险(不考虑投资收益)?
解:该美国公司在现汇市场上买入50万英镑,同时卖出50万英镑的6个月期汇。

买入50万英镑需支付50万×1.6235=81.18万美元,卖出50万6个月英镑期汇可收回50万×1.6210=81.05万美元。

通过掉期交易,该美国投资者只损失了较小的掉期率差额81.18-81.05=0.13万美元,避免了如果英镑大幅贬值带来的损失,以较小的代价保证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2)外汇银行
某日,一德国公司与客户进行外汇交易后产生的美元头寸如下:即期美元空头10万,1月期远期美元多头10万。

银行怎么做?
解:为轧平不同期限的美元头寸,银行可作一笔即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买入即期美元10万,卖出1月期远期美元10万,从而回避不同期限美元汇率变动的风险。

1。

锁定汇率风险

锁定汇率风险

案例一:锁定汇率风险某企业从A银行贷款一笔日元,金额为10亿日元,期限5年,利率为固定利率6.25%。

付息日为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

2003年12月20 日提款,2008年12月20日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

企业提款后,将日元换成美元,用于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出口后获得美元收入。

(一)风险提示从以上情况看,企业这笔日元贷款存在汇率风险。

企业借的是日元,用的是美元,收到的货款也是美元。

而在偿付利息和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时,企业都需要将美元换成日元。

如果日元升值、美元贬值,那么企业需要用更多的美元来换成日元还款,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二)解决方案企业采取以下货币互换的方式,就可以有效锁定汇率风险。

1. 在提款日(2003年12月20日)企业与B银行互换本金。

企业从A银行提取贷款本金,同时支付给B银行,B银行按约定的汇率支付相应的美元;2. 在付息日(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企业与B银行互换利息。

B银行按日元利率水平向企业支付日元利息,公司将日元利息支付给A银行,同时按约定的美元利率水平向B 银行支付美元利息;3. 在到期日(2008年12月20日)企业与B银行再次互换本金。

B银行向企业支付日元本金,企业将日元本金归还给A银行,同时按约定的汇率水平向B银行支付相应的美元。

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在期初与期末,企业与B银行均按约定的同一汇率互换本金,且在贷款期内企业只支付美元利息,而收入的日元利息正好用于归还日元贷款利息,从而使企业避免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案例二:进行套期保值2003年1月15日,A公司以1亿欧元的价格向B公司出售设备。

为了促成交易,A公司同意借给B公司8000万欧元,5年后收回本金,B公司按季支付利息。

与此同时,由于业务发展,A公司在C银行有一笔6000万英镑贷款,需要按季向C银行支付利息。

(一)风险提示在这一过程中,A公司面临较大的货币风险。

A公司担心,在此后的5年中,由于每次必须将从B公司收到的欧元利息换成英镑支付给C银行,汇率必定波动,因此公司永远不能确定每次其收到的欧元利息能换得多少英镑。

企业防范外汇风险案例汇编

企业防范外汇风险案例汇编

案例一:工行案例:锁定出口收汇待核查帐户中外汇资金汇率风险A企业是绍兴一家大型纺织品生产企业,产品要紧出口到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出口结算方式采纳美元前T/T50%+后T/T50%。

自2008年7月14日起,企业出口收汇必须执行国家外汇治理局联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新公布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方法》,出口收汇必须先划入待核查账户,只有通过海关数据的联网核查之后才能够办理结汇或划出资金的手续。

由于A企业有大量的美元预收货款,收汇资金进入待核查账户与通过海关联网核查往往有近20天的间隔期,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的大背景下,客户的正常美元收汇资金在这几天中承担了市场汇率升值的风险。

为此,A企业专门是着急。

08年8月初,工行对A企业进行了专门的走访,据了解,A企业在8月-9月期间累计有约150万美元的预收货款,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的今天,如何规避这部分预收货款的汇率风险成为企业最大的需求。

针对A企业的情况,工行重点推举了“汇即通”远期结汇产品。

“汇即通”结汇业务是工行推出的针对客户待核查账户美元收汇资金的一款结汇产品。

客户与工行签订“汇即通”远期结汇交易托付书,在交易托付书中约定交割金额、交割汇率及交易到期日,其中交割金额不得超过待核查账户的资金余额,交割汇率为客户签约时的市场即期结汇汇率,交易到期日为交易签约日确定的期限为1个月的标准起息日。

客户在与工行签订“汇即通”远期结汇交易托付书之后,在交易到期日之前的任一工作日,假如客户待核查账户中的收汇资金通过海关数据的联网核查,客户即可按交易托付书约定的成交汇率与工行进行资金交割。

通过沟通,2008年8月12日,A企业与工行签定“汇即通”远期结汇交易业务协议书,协议约定总成交金额150万美元,交易方式为一个月内择期交易。

2008年8月12日,A企业待核查账户收汇150万美元,当天的即期结汇价为6.8522。

企业向工行提交“汇即通”远期结汇托付书,约定金额为150万美元,约定交割汇率为6.8522,约定到期日为9月12日。

汇率风险案例分析

汇率风险案例分析

汇率风险案例分析案例一:进口企业面临本币贬值家中国的进口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合同约定以人民币支付,合同金额为100万美元。

当企业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兑换6.5人民币。

然而在交付货物前,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人民币贬值,汇率变为1美元兑换7人民币。

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支付的成本将增加,合同金额变为700万人民币,比原来增加了500万人民币。

如果企业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将直接面临这500万人民币的亏损。

为减轻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对冲措施。

一种可能的对冲手段是通过远期外汇合同来锁定固定的汇率。

例如,在签订合同时,企业可以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合同,以固定汇率兑换货币。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在货物交付前就可以锁定6.5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汇率,避免了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案例二:境外投资回流受阻家中国企业在美国设立分公司,投资1亿美元用于开展业务。

当企业决定进行投资时,汇率为1美元兑换6.5人民币。

然而,在分公司运营一年后,由于经济环境变化,人民币升值,汇率变为1美元兑换6人民币。

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决定将收益回流到中国,投资将遭受损失。

假设分公司在运营一年后盈利5000万美元,按照当初汇率计算,这笔收益应该为3.25亿人民币。

然而,由于汇率变化,实际回流的金额将减少到3亿人民币。

企业将直接面临2500万人民币的亏损。

为减轻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对冲手段。

一种可能的对冲措施是通过外汇期权来锁定汇率。

企业可以购买人民币卖出美元的远期期权合约,以固定汇率将收益兑换成人民币。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将收益锁定在一定的汇率下,减少汇率风险。

总结来说,汇率风险是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应通过采取对冲手段来减轻汇率风险,例如利用远期外汇合同或外汇期权锁定汇率。

这样可以保护企业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确保财务稳定。

企业 外汇风险 案例

企业 外汇风险 案例

企业外汇风险案例企业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外汇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由于国际间的货币汇率是浮动的,企业在进行跨国交易时,汇率波动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或收入减少,从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造成影响。

以下是10个企业外汇风险的案例。

1. 汇率波动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一家中国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由于人民币贬值,其所需支付的美元成本增加,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2. 汇率波动影响出口收益:一家德国企业向中国出口产品,由于人民币升值,其所获得的欧元收益减少,导致企业的出口业绩下滑。

3. 外汇风险影响投资回报率:一家日本企业在美国设立子公司进行投资,由于日元升值,其从美国子公司所获得的利润转换成日元后减少,降低了投资回报率。

4. 汇率波动导致债务成本增加:一家英国企业发行美元债券,由于英镑贬值,其所需支付的英镑本金和利息增加,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5. 汇率波动影响海外子公司盈利:一家法国企业在巴西设立子公司,由于巴西雷亚尔贬值,其子公司的利润转换成欧元后减少,影响了企业整体盈利能力。

6. 外汇波动导致合同成本增加:一家澳大利亚企业与加拿大企业签订了货物采购合同,由于澳元贬值,其所需支付的加元成本增加,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7. 汇率波动影响国际投资组合价值:一家投资公司持有多个国家的股票和债券,由于汇率波动,其投资组合的价值会发生变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8. 外汇风险导致资金流动困难:一家印度企业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由于人民币贬值,其从中国的子公司获得的资金转移回印度变得困难,影响了企业的资金运作。

9. 汇率波动影响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一家墨西哥企业与美国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研发,由于墨西哥比索贬值,其所需支付的美元费用增加,可能导致合作伙伴关系破裂。

10. 外汇波动导致财务报表波动:一家韩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由于韩元升值,其财务报表中的销售额和利润会发生波动,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分析和决策。

汇率风险案例

汇率风险案例

汇率风险案例汇率风险是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下面将以一个外贸出口公司为例,说明汇率风险的案例。

某公司是一家中国的外贸出口公司,主要从事对外出口业务。

该公司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将产品销往欧洲市场,因此必须与欧元进行结算。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在波动,经常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这导致公司在结算时面临着很大的汇率风险。

例如,2015年,人民币兑换欧元的汇率是1:0.108,公司将一批货物以100,000欧元的价格销往欧洲市场。

但在货物运达之前,人民币兑换欧元的汇率升值了,变为1:0.12。

这意味着在结算时,公司只能获得83,333欧元,损失了16,667欧元的利润。

这一变动对公司的利润和现金流有很大的冲击。

同样,在另一年,2017年,人民币兑换欧元的汇率是1:0.133。

公司将100,000欧元的货物销往欧洲市场。

然而,在货物运达之前,人民币兑换欧元的汇率贬值了,变为1:0.12。

这意味着在结算时,公司能够获得123,456欧元,多出23,456欧元的利润。

虽然这一变动对公司有利,但也反映了汇率风险对企业的不确定性和影响。

由于汇率的波动性,外贸出口公司必须对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种常用的管理方法是使用外汇衍生品,如远期合约或期权。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公司可以锁定未来特定日期的汇率,从而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然而,这些工具也存在一定的成本和复杂性,需要谨慎使用。

总体而言,汇率风险是外贸出口公司面临的一种常见风险。

公司必须意识到这种风险,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规避或减轻其影响。

只有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保护自身的利润和现金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率波动风险防范意识淡漠导致巨额损失
【概要】
我某外贸公司代理国内某客户从比利时进口设备一台,计价货币为比利时法郎。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方提出延期交货,我方用户表示默认,未做书面合同修改文件。

后因比利时法郎升值,我进出口公司不得不比订约时多支出了31万美元。

【案情】
1993年10月,我某进出口公司代理客户进口比利时纺织机械设备一台,合同约定:总价为99,248,比利时法郎;价格条件为FOB 安物卫普;支付方式为100%信用证;最迟装运期为1994年4月25日。

1994年元月,我方开出100%合同金额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信用证有效期为1994年5月5日。

(开证日汇率美元对比利时法郎为1:36)。

1994年3月初,卖方提出延期交货请求,我方用户口头同意卖方请求,延期31天交货。

我进出口公司对此默认,但未作书面合同修改文件。

3月底,我进出口公司根据用户要求对信用证作了相应修改:最迟装运期改为5月26日,信用证有效期展至1994年6月21日。

时至4月下旬,比利时法郎汇率发生波动,4月25日为1:35(USD/BFR),随后一路上扬。

5月21日货物装运,5月26日卖方交单议付,同日汇率涨为1:32(USD/BFR)。

在此期间,我进出口公司多次建议用户作套期保值,并与银行联系做好了相应准备。

但用户却一直抱侥幸心理,期望比利时法郎能够下跌。

故未接受进出口公司的建议。

卖方交单后,经我方审核无误,单证严格相符,无拒付理由,于是我进出口公司于6
月3日通知银行承付并告用户准备接货,用户却通知银行止付。

因该笔货款是开证行贷款,开证时作为押金划入用户的外汇押金帐户。

故我进出口公司承付不能兑现。

后议付行及卖方不断向我方催付。

7月中旬,卖方派员与我方洽谈。

经反复协商我方不得不同意承付了信用证金额,支出美金310余万元。

同时我进出口公司根据合同向卖方提出延迟交货罚金要求BFRl,984,(按每7天罚金%合同额计),约合62,000. 00美元(汇率为1:32)。

最终卖方仅同意提供价值3万美元的零配件作为补偿。

此合同我方直接经济损失约31万美元,我银行及进出口公司的信誉也受到严重损害。

【分析】
本案是汇率波动的风险造成货物买卖损失的典型案例,但在风险出现时,本来有可能避免或减少的损失又由于代理关系及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使得我方延误了时机。

纵观项目运作全过程,我方有如下失误:
第一,计价支付货币选用不当。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计价及支付货币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计价货币通常与支付货币为同一种货币,这些货币可以是出口国货币或进口国货币,也可以是第三国的货币,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情况下,买卖双方都将承担一定的汇率变化风险。

因此,作为交易的双方当事人,在选择使用何种货币时,就不得不考虑货币汇价的风险。

首先,应考虑所选用的货币是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其次,对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要考虑其稳定性。

特别是在远期交货的大宗货物买卖中,选用汇率稳定的货币作为支付货币,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洽商的基本原则,也是买卖双方都易于接受的条件。

除非我们能够预测某种货币在交货期会发生贬值,为获取汇率变化的利益而选用某种货币。

即通常所说的“进口选软币,出口选硬币”,但这只是单方面的期望,而且应建立在对所选货币汇率变化趋势的充分研究之上。

但实际上交易的对方也会作出相应考虑。

因此我们说,当以货物买卖为目的的合同金额较大时,选用汇率稳定的货币支付是比较现实的。

在本案中,合同金额近300万美元,交货期为签约后6个月。

我方在未对汇率做任何研究的情况下,接受以比利时法郎为支付货币的交易条件,这就给合同留下了汇率风险损失的隐患。

因为比利时法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属于币值稳定的货币。

第二,轻率接受延期交货条件,使风险成为现实。

当交货前卖方提出延迟交货请求时,我方仍未意识到合同的潜在风险,无条件地接受了卖方的要求,虽未做书面的合同修改但却按卖方提出的条件修改了信用证。

这时若意识到汇率风险,则完全应以汇率风险由卖方承担作为接受延迟交货的条件,实际情况证明:正是这无条件地接受延期交货使得我方的汇率风险变成现实。

第三,对风险没有采取相应的保值措施,造成重大损失。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为防止汇率变动而带来的损失,可以采用远期外汇买卖等外汇保值措施。

在本案中,4月下旬比利时法郎上涨时我方进出口公司为避免或减少损失,建议采取套期保值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但用户却心存侥幸,拒绝采取防范措施。

结果损失发生且无法挽救时又无理拒付,造成我方经济、信誉双重损失。

由此可见,对远期交货的进出口业务增强汇率波动风险意识,慎重选择支付货币,采用金融上的操作手法防范和减少损失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