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生活方式
糖尿病健康宣教范文

糖尿病健康宣教范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
由于糖尿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糖尿病健康宣教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管理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宣教。
一、糖尿病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
这导致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升高,从而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损害。
2.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需要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2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的胰岛素不能被身体正常利用,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3.糖尿病的危害高血糖会对患者的视力、肾脏、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害,严重者还会引发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二、糖尿病的饮食管理1.控制总热量摄入患者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肥胖。
2.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摄入患者应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日可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
可以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豆类等,来保持血糖的平稳。
3.控制脂肪摄入患者需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会导致肥胖和血脂异常。
应选择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食物。
4.控制蛋白质摄入5.多摄入膳食纤维患者应多摄入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和改善消化功能。
三、糖尿病的生活方式管理1.积极参与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增强身体抵抗力。
应选择适合个人情况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2.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积极参加糖尿病宣教课程患者应积极参加相关的糖尿病宣教课程,加深对糖尿病的了解和管理方法。
4.减轻心理负担患者需要减轻心理负担,避免压力过大对血糖的影响。
四、总结通过对糖尿病的健康宣教,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了解饮食和生活方式的管理方法,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病因及预防方法-预防糖尿病最好方法

糖尿病的病因及预防方法-预防糖尿病最好方法
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与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糖尿病的
病因和预防方法:
1. 遗传因素:糖尿病会在家族中遗传,如果有家族糖尿病史,个体患病的风险会升高。
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
2.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预防糖尿
病的生活方式建议:
- 健康饮食: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和加工食品。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的摄入量。
- 适量运动: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如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来防止肥胖。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大量饮酒,因为这些习惯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可能对糖尿病的发病起到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议:
- 少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某些农药和工业化学品。
- 控制血糖:如果已经患有糖尿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建议。
总结起来,预防糖尿病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患病风险,包括健康
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和避免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
同时,如果有家
族糖尿病史或已经患有糖尿病,要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长期升高。
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以及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指的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手段,帮助糖尿病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生活的目标。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方面来介绍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一、饮食干预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改善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1. 控制总能量和体重: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设置合理的日常总能量摄入。
同时,保持适宜的体重也非常重要,因为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GI(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食物,避免大量摄入高GI的碳水化合物,以免导致血糖飙升。
此外,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也可以减轻胰岛负担,对于胰岛β细胞的保护和血糖控制都有益处。
3. 控制脂肪摄入:糖尿病患者应该限制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如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4. 适量摄入蛋白质: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该保持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造成其他健康问题。
可以选择鱼、豆类、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5. 餐前空腹血糖检测和饮食差异: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餐前空腹血糖检测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日常饮食和药物治疗。
此外,保持饮食差异也有助于控制血糖,即每天吃得差不多一样的总能量,但在每餐中的碳水化合物分配和分餐时间可以有所不同。
二、运动干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很多益处,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1. 有氧运动: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那么,为什么人会得糖尿病呢?本文将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生活方式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体育锻炼,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现代生活中,因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的高热量食物,这些食物往往富含糖分和油脂,长期食用容易引发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此外,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身体积累过多的脂肪,使血糖控制机制失调,从而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其次,遗传因素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患病的子女得病的风险较高。
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疾病,很多基因的突变都可能与它的发病相关。
一旦患有相关基因的个体,即使在生活方式健康的情况下,仍然可能患上糖尿病。
然而,遗传因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糖尿病,良好的生活习惯仍然能够减少患病的风险。
最后,环境因素也对糖尿病的发病起到重要作用。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空气污染以及生活中的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的损伤,进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例如,长期暴露在工业废水、农药等有害物质中,人体受到的毒性和损害就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也相应增加。
生活中的压力也会引起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
综上所述,人为得糖尿病的原因主要包括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
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以及积极应对压力。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化学物质的暴露,也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规范治疗和控制血糖水平同样至关重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定期监测病情。
希望通过今天的探讨,能够使更多的人对糖尿病有所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相关预防措施,以保持身体健康。
糖尿病预防的生活方式建议

糖尿病预防的生活方式建议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健康饮食的建议:- 控制总体摄入量:合理计划每餐的食物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和脂肪。
- 选择优质碳水化合物:优先选择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避免过多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面包)。
- 规律进餐: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时间空腹。
-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高糖饮料、甜食和糖果的摄入。
- 选择健康脂肪: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坚果和鱼类。
2.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以下是一些建议:- 有氧运动: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 肌肉锻炼:进行肌肉锻炼,如举重、体操等,每周至少进行2次。
- 运动前后注意: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后进行放松和拉伸。
-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运动:如果存在慢性病或身体不适,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3. 辅助措施除了饮食和运动,一些辅助措施也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是降低糖尿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超重或肥胖,应该制定合理的减重计划。
-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的摄入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应尽量戒烟限酒或避免过量饮酒。
- 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异常血脂是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保持血压和血脂水平正常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实现。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 血糖检测:如果存在糖尿病家族史或其他糖尿病风险因素,应每年进行血糖检测。
- 始终保持警惕:对于已经诊断为前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糖耐量试验。
- 密切关注症状:对于可能存在糖尿病症状的人群(如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应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检查。
5. 健康心态拥有健康的心态对于预防糖尿病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 积极应对压力:通过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如适当的休息、与亲友交流、参加放松活动等。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策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
然而,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以下是一些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一、饮食管理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计算出每天所需的热量。
一般来说,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天的热量摄入应在 1500 2000 千卡之间。
主食的选择应多样化,减少精制谷物的摄入,增加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的比例。
全谷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片等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也是关键。
建议将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控制在 50% 60%左右,每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相对固定。
同时,要注意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尽量选择低 GI 和低 GL 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牛奶等。
蛋白质的摄入应适量,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和豆制品等。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可占总热量的 15% 20%;对于伴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则应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减少蛋白质的摄入。
脂肪的摄入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
同时,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00 毫克。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分餐制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每餐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二、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多重益处,不仅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脂代谢、减轻体重、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应适中,一般以运动后微微出汗、心率加快但不超过 170 年龄为宜。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支持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支持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支持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饮食。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
要合理安排每日的膳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主食应粗细搭配,减少精制米面的比例,增加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的摄入。
例如,可以将部分白米饭换成糙米饭、燕麦粥或者红薯。
蔬菜应多样化,多选择绿叶蔬菜、瓜茄类和菌藻类,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稳定血糖。
水果则要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适量选择,优先选择低糖水果,如柚子、草莓、蓝莓等,并在两餐之间食用。
蛋白质的摄入也不容忽视,优质蛋白质可以从瘦肉、鱼类、禽类、蛋类、豆类和豆制品中获取。
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和糕点的食用。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分餐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每餐的食量。
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同样重要。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和消耗。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应逐渐增加,避免一开始就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 50%-70%为宜。
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选择合适的鞋袜,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预防足部溃疡。
如果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运动前后要进行热身和放松活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除了饮食和运动,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关注体重管理。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
生活方式干预方案--糖尿病

5. 奶制品:牛奶或酸奶(1杯约200g),上午、下午各1杯
6.大豆及其制品:如豆浆1杯,约50克或南豆腐50克,原味坚果类:核桃2-3个、杏仁 15g左右
根据自身情况:
7.盐:<6g/日
8.油:20g/日,以橄榄油、茶油、菜籽油为佳
9.水以白开水为主,每日1500-2000ml,或矿泉水、淡茶水,不喝可乐等含糖饮料、咖啡等
10.限酒;
运动 0分钟左右 2.有氧舞蹈,每周2~3次,每次25分钟 3.打乒乓球,每周2~3次,每次20分钟 依据个人情况,还需在会所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肌肉柔韧性训练,如会所哑铃、适量 器械训练,增加肌肉的弹性和力量
生活方式干预方案-糖尿病
膳食 建议
以平衡膳食为原则,合理计划餐次及能量分配,以低脂,低盐,忌糖,优质蛋白,尽量食用蒸、煮、拌 等烹饪方式的食物;按时就餐
1.主食:每天摄入共4.5~5.5两,粗细搭配,可适量摄入小米、玉米、荞麦等
2.蔬菜:1斤以上,各种颜色时令蔬菜,绿色、白色、红色、黄色、紫色等种类多样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诊断
需要知道糖尿病有什么症状,你才能从蛛丝马 迹中发现它。
有的人自我感觉是健康的。比如说体重下
降,他觉得有钱难买老来瘦,能吃能喝身体好,
可能就完全耽误了。实际糖尿病的症状大概是
两大部分。
一部分叫做三多一少,三多是什么意思呢?叫 做尿得多,吃得多,喝得多。都比正常人或比 原来的情况要多。同时又有体重和体力下降。 体重和体力下降叫做一少。
(7)曾有空腹血糖受损或葡萄糖耐量异 常者。
即使是血糖完全正常的,如果 具备一些高危因素,我们还得要 注意预防糖尿病。比如说年龄偏 大的,四十岁以上的。这种人要 小心得糖尿病。得糖尿病机会多, 胖人容易得糖尿病。家里有糖尿 病的,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有得糖尿病的,就是说有家族史 的人也是高发人群。
天津医大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张主任介绍 说,糖尿病的发病病理在于体内胰岛素的分 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 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 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处于紧 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情绪时,交感神 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交感 神经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也间接地 抑制了胰岛素分泌。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 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 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被最终固定,进而 导致糖尿病。 “同样道理,紧张、焦虑、 发怒、恐惧、孤独、绝望等不良情绪,会使 糖尿病人病情反复或加重
胰岛素测定。测定标准:①空腹时正 常值为5~15mU/L,胰岛素依赖型 则低于正常的下限或测不出,非胰岛 素依赖型在正常范围或高于正常人。 ②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依赖型无 高峰出现,呈低平曲线;非胰岛素依 赖型高峰较正常为低,或高峰延迟。
C肽测定。①空腹血中正常值为 1.0±0.23μg/L,胰岛素依赖型减少 或测不出,非胰岛素依赖型可在正常 范围或偏低,②C肽释放试验同胰岛 素释放试验曲线。
糖尿病表现的症状
它的临床表现大概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就是血糖高、尿糖多造成的 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排 尿多,体重减少。另外一个就是 并发症造成的症状,如糖尿病肾 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诊断标准
*有糖尿病症状,并且一天当中任意时 候血浆葡萄糖浓度 ≥200mg/dl(11.1mmol/l)。
易患病人群
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主任 杨金 奎博士指出: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到目前,发病原因还不太明确。研究发 现,以下7种人比较容易患糖尿病,称 为高危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者,得病 的机会为一般人的3~5倍;(2)女性有 妊娠期糖尿病史或生过巨大儿者;(3)年 纪大的人士,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有 80%在45岁以上;(4)工作负担重;(5) 肥胖的人士,有85%的患者现在或是过 去曾为肥胖者;(6)患有高血压、高血脂、 冠心病、痛风者;(7)出生时为低体重儿 者;这些人应该比一般人更注意,每年 做一次血糖检查,以求及早发现疾病, 争取早治疗。
不见得是消瘦,多数糖尿病人不见得消瘦。就 是体重比最重的时候下降一点。只要你发现你 现在吃饭比原来多,喝水比原来多。但你体重 体力并不好。吃得多应该是身体好的,你的体 力又不好,体重有点下降,容易累,查一查! 很多人这时候实际血糖已经到糖尿病的标准了。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
尿糖测定。正常人每日尿中排出 的葡萄糖不超过100mg,一般常 规的尿糖定性测不出。若每日尿 中排出糖超过100mg,则称为糖 尿。
*空腹至少8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浓度 ≥126mg/dl(7.0mmol/l)。
*OGTT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 ≥200mg/dl(11.1mmol/l)。
上述检查结果需要在另外一天进行重复 测定,以对糖尿病诊断进行核实。
此外,美国糖尿病协会将空腹血浆葡萄 糖水平≥110mg/dl(6.1mmol/L),但是 <126mg/dl(7mmol/L) 的人称为空腹葡 萄糖低减(IFG)者,认为这些人也是2型 糖尿病的后备军。
糖尿病人该吃什么?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什么是糖尿病?
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 足所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所致的血 糖升高,以及尿中有糖的病症。 如不能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 就会出现很多临床症状,甚而出 现酮症酸中毒或多种合并症的发 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 疾病,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 乏引起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所致, 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呈现多饮、 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 症状。糖尿病可进一步引发全身各 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造成体 内许多系统受损,特别是对血管和 神经。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人类健康 的三大杀手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 健康。其中,糖尿病足是最常见的 并发症之一,往往导致患者残疾甚 至死亡。
为什么会患糖尿病呢?
糖尿病的致病原因和机理还没有 完全明确,目前也没有根治的办 法。
但可以明确的是:除遗传因素外, 它是一种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 疾病。饮食不合理、缺乏锻炼、 吸烟……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都可能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也能“气”出来?您别不信,科学研 究最新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 病的重要致病“元凶” 。
(1)肥胖(体重≥标准体重的20%)。
(2)家族中有患糖尿病的一级亲属(如 爸爸、妈妈等)。
(3)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胎儿分娩史 (胎儿≥4公斤)。
(4)高血压(≥140/90毫米汞柱)。
(5)高密度脂蛋白(HDL)≤0.9毫摩 尔每升(≤35毫克每分升)。
(6)甘油三酯(TG)≥毫摩尔每升2.8糖氧 化酶法,也有采用邻甲苯胺法。 正常空腹血糖为3.9~ 6 .1mmol/L,若两次重复测定空 腹血糖≥7.8mmol/L可诊断为糖 尿病
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包 括: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②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③可 的松葡萄糖耐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