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知识点归纳总结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集合的相关概念、运算、性质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整体,没有重复元素,顺序不重要。
2. 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元素是集合的组成部分,用于描述集合的特征。
3. 表示方法:- 列举法: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逐个列举出来。
- 描述法:通过一定的特征或条件来描述集合。
4. 空集和全集:- 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 全集:包含所有元素的集合,用符号U表示。
二、集合的运算1. 交集:两个集合中具有相同元素的部分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
2. 并集: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
3. 差集:一个集合中去掉与另一个集合共有元素后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
4. 互补集:在全集中与某个集合没有交集的元素所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A'表示。
5. 笛卡尔积:由两个集合的所有有序对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三、集合的性质1. 包含关系:集合A包含于集合B,表示为A⊆B,当且仅当A的每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
2. 相等关系:如果两个集合A和B互相包含,即A⊆B且B⊆A,则称A和B相等,表示为A=B。
3. 幂集: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所构成的集合,用符号P(A)表示。
4. 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集合的交换律、结合律与数的运算性质类似,具有相似的性质。
四、集合的应用1. 概率论与统计学:集合论为概率论和统计学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基础,通过对事件的集合进行分析与运算。
2. 数据库管理系统:集合运算在数据库查询和数据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于筛选、合并和处理数据。
3. 逻辑学与集合论关系:集合论与逻辑学相辅相成,通过集合的运算和逻辑连接词(与、或、非)进行逻辑推理。
4. 集合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集合的性质和运算方式在数学证明中经常被使用,可以简化证明过程。
总结:集合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它具有基本的定义、运算和性质。
高中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一些明确的、互不相同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用大写字母如A, B, C等表示。
2. 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成员被称为元素,用小写字母如a, b, c等表示。
3.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4. 集合的表示:集合通常可以通过列举法或描述法来表示。
例如,集合A = {1, 2, 3} 或 A = {x | x 是一个正整数}。
二、集合间的关系1. 子集:如果集合B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B是A的子集,记作B ⊆ A。
2. 真子集:如果集合B是A的子集,并且B不等于A,则称B是A的真子集,记作B ⊂ A。
3. 补集:对于集合A,其在全集U中的补集是包含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的集合,记作A' 或 C_U(A)。
4. 交集: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是包含同时属于A和B的所有元素的集合,记作A ∩ B。
5. 并集: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是包含属于A或属于B的所有元素的集合,记作A ∪ B。
三、集合运算1. 德摩根定律:对于任意集合A和B,(A ∪ B)' = A' ∩ B' 和 (A ∩ B)' = A' ∪ B'。
2. 集合的幂集: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称为该集合的幂集。
3. 笛卡尔积:两个集合A和B的笛卡尔积是所有可能的有序对(a, b)的集合,其中a属于A,b属于B,记作A × B。
四、特殊集合1. 有限集:包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
2. 无限集:包含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3. 有界集:如果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小于或等于某个实数,那么这个集合是有上界的;类似地,如果所有元素都大于或等于某个实数,则集合有下界。
4. 区间:实数线上的一段,包括开区间、闭区间和半开半闭区间。
五、集合的应用1.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函数中所有允许输入的x值的集合;值域是函数输出的所有y值的集合。
数学集合考试知识点总结

数学集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集合的元素和特点
3.集合的分类和运算
二、集合的表示法
1.集合的文字表示法
2.集合的符号表示法
3.集合的图示表示法
三、集合的运算
1.集合的并运算
2.集合的交运算
3.集合的差运算
4.集合的补运算
四、集合的性质
1.集合的包含关系
2.集合的等价关系
3.集合的互斥关系
4.集合的幂集和子集
五、集合的应用
1.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集合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3.集合在概率统计中的应用
六、集合的衍生概念
1.无限集合与有限集合
2.空集与全集
3.真子集与假子集
4.集合的基数和势
七、集合的证明方法
1.集合的等价证明
2.集合的包含证明
3.集合的互斥证明
4.集合的运算证明
八、集合的实际问题
1.集合的交叉问题
2.集合的包含问题
3.集合的运算问题
4.集合的应用问题
以上是数学集合考试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集合主要知识点总结

集合主要知识点总结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的整体,这些元素可以是任意的事物或对象。
集合用大括号{}表示,其中的元素用逗号分隔。
例如,集合A = {1, 2, 3, 4, 5},表示集合A由1,2,3,4,5这五个元素组成。
1.2 集合的性质-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先后顺序。
- 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不重复。
- 集合可以是有限集合,也可以是无限集合。
二、集合的运算2.1 并集定义:设A和B是两个集合,它们的并集记为A∪B,表示A和B中所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记法:A∪B = {x | x∈A或x∈B}例如,A = {1, 2, 3},B = {3, 4, 5},则A∪B = {1, 2, 3, 4, 5}。
2.2 交集定义:设A和B是两个集合,它们的交集记为A∩B,表示A和B中公共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记法:A∩B = {x | x∈A且x∈B}例如,A = {1, 2, 3},B = {3, 4, 5},则A∩B = {3}。
2.3 补集定义:设A是一个集合,它的补集记为A',表示全集中除A之外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记法:A' = {x | x∈全集且x∉A}例如,A = {1, 2, 3},全集为{1, 2, 3, 4, 5},则A' = {4, 5}。
2.4 差集定义:设A和B是两个集合,它们的差集记为A-B,表示A中去掉与B中相同的元素后的集合。
记法:A-B = {x | x∈A且x∉B}例如,A = {1, 2, 3},B = {3, 4, 5},则A-B = {1, 2}。
三、集合的关系3.1 子集定义:设A和B是两个集合,如果A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B,那么A是B的子集。
记法:A⊆B例如,A = {1, 2, 3},B = {1, 2, 3, 4, 5},则A是B的子集。
3.2 相等集合定义:设A和B是两个集合,如果A是B的子集,且B是A的子集,那么A等于B。
高中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中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由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组成的总体。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用集合来表示一些数、点、线等的总体。
集合的基本特性包括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以及可表示性。
常见的集合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以及图像法等。
对于集合的学习,首先要明确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等。
并集表示两个或多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交集表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差集表示在一个集合中但不在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补集则表示属于某个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外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集合运算方法。
三、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
子集表示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在另一个集合中;真子集表示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且两者不相等;相等集合表示两个集合完全相同。
此外,还要了解空集的概念,即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
掌握集合的基本关系,有助于理解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四、数列与集合数列是一种特殊的集合,它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序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列中最常见的两种形式。
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两项之差相等,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两项之比相等。
在解决数列问题时,要充分利用数列的性质和公式,简化计算过程。
五、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与集合的关系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是函数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函数的定义域是指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则是函数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这两个范围都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在求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时,要充分利用函数的性质,结合数轴或不等式等方法进行求解。
六、总结与应用掌握高中数学集合知识点,首先要明确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以及运算性质。
在此基础上,要理解数列与集合的关系,掌握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与集合的联系。
在实际应用中,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集合知识点归纳总结

集合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集合的定义与性质1. 集合的基本定义: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运算法等。
3. 集合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互斥关系等。
4.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等运算。
二、集合的分类1. 空集与全集:空集是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全集是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2. 子集与真子集:如果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则称前者为后者的子集;若两个集合既有子集关系又不相等,则称前者为后者的真子集。
3. 有限集与无限集: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称为有限集,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三、集合的运算1. 并集: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放在一起,得到的新集合即为并集。
2. 交集: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交集。
3. 差集: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得到的新集合称为差集。
4. 补集:相对于某个全集,与该集合不相交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补集。
四、集合的表示与应用1.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运算法等。
2. 集合的应用场景:数学、计算机科学、概率论等领域中都有集合的应用。
3. 集合的问题求解:通过集合的运算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相关的计算和逻辑推理。
五、集合的常用性质与定理1. 幂集: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称为幂集。
2. 对称差:两个集合的对称差是指两个集合的并集减去交集。
3. 德摩根定律:集合运算中的德摩根定律包括并集的德摩根定律和交集的德摩根定律。
4. 集合的基数:集合的基数是指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5. 区间表示法:用数轴上的区间来表示集合。
六、集合的应用举例1. 数学中的集合: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和定理都可以用集合的语言来表达和证明。
2. 数据库中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查询、连接和操作都可以用集合的概念来描述和实现。
3. 概率论中的集合:概率论中的事件和样本空间都可以用集合的概念来表示和计算。
(完整版)《集合》知识点总结

《集合》知识点总结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 ={}我校的篮球队员,B ={}1,2,3,4,5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列举法:{,}a b ⋅⋅⋅,c,d,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32}x x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Venn 图:注: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正整数集 *N N +或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2{|5}x x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A B ⊆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 或B ⊇/A 2. “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例:设A={x|210x -=}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 B 那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B A ⊆ (或B ⊇/A) ③如果A ⊆B, B ⊆C ,那么 A ⊆C④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结论: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 个子集,12n -个真子集(2)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①集合交换律 A B B A ⋂=⋂ A B B A ⋃=⋃②集合结合律 ()()A B C A B C ⋂⋂=⋂⋂ ()()A B C A B C ⋃⋃=⋃⋃③集合分配律 ()()()A B C A B A C ⋂⋃=⋂⋃⋂ ()()()A B C A B A C ⋃⋂=⋃⋂⋃ (3)容斥定理()()()()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 A card B card C card A B ⋃⋃=++-⋂()()()card A B card B C card A B C -⋂-⋂+⋂⋂card 表示有限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
集合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所有知识点总结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称为元素的对象所组成的。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来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例如,我们可以用A来表示集合,用a、b、c来表示集合A中的元素。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是直接列出集合中的元素,例如{1, 2, 3, 4, 5}表示由1、2、3、4、5这五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描述法是用一个条件来描述集合中的元素,例如{x | x是正整数,且x<10}表示由小于10的正整数所组成的集合。
2. 集合的关系在集合论中,我们通常关注的是集合之间的关系。
最常见的集合关系有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交集、并集、补集等。
包含关系是指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如果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包含集合B,用A⊇B表示。
相等关系是指两个集合具有相同的元素,如果集合A包含集合B并且集合B包含集合A,则称集合A和集合B相等,用A=B表示。
交集是指两个集合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A∩B表示。
并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A∪B表示。
补集是指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后所得到的集合,用A-B表示。
3. 集合的运算在集合论中,我们通常研究的是集合之间的运算。
最常见的集合运算有并、交、差、幂集等。
并运算是指将多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用A∪B表示。
交运算是指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A∩B表示。
差运算是指一个集合除去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后所得到的集合,用A-B表示。
幂集是指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用P(A)表示。
4. 集合的基本定理在集合论中,有一些重要的基本定理,它们对于理解和运用集合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常见的基本定理有对称差定理、德摩根定理、绝对差定理等。
对称差定理是指两个集合的对称差等于这两个集合的并集减去交集,用A△B=(A∪B)-(A∩B)表示。
德摩根定理是指两个集合的并集的补集等于两个集合的补集的交集,用(A∪B)’=A’∩B’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说明】
1. 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2.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3. 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4. 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趣味链接】 集合论是德国着名数学家康托于19世纪末创立的。
十七世纪,数学中出现了一门新的分支:微积分。
在之后的一二百年中这一崭新学科获得了飞速发展并结出了丰硕成果。
其推进速度之快使人来不及检查和巩固它的理论基础。
十九世纪初,许多迫切问题得到解决后,出现了一场重建数学基础的运动。
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康托尔开始探讨了前人从未碰过的实数点集,这是集合论研究的开端。
到1874年康托尔开始一般地提出“集合”的概念。
他对集合所下的定义是: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
一、定义:
1、 表示方法:
(1)、列举法:{}1,2,3A = (2)、描述法:{}
13,A x x x Z =≤≤∈
(3)、V_N 图法 (4)、常见数集:*,,,,()R Q Z N N N +
2、 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4、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包含(真包含)⊆(??)
5、 子集:若B A ⊆,B 叫做A 的子集
(1) 子集:2n (2)真子集:21n - (3)非空子集:21n - (4)非空真子集:22n -
6、 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7、 相等集合:若C A ⊆,且A C ⊆,则A=C
二、集合运算
1、 交集:A B ⋂公共部分
2、 并集:A B ⋃全部
3、 补集:U C A 全集U 中除去A
例题1:已知全集U =R ,集合{}|23A x x =-≤≤,{}|14B x x x =<->或,那么集合()U A C B ⋂等于( )
例题2:设全集R U =,集合}31|{},22|{≤≤-=≤≤-=x x B x x A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32|{≤≤-x x
B.}21|{≤≤-x x
C.}20|{≤≤x x
D.}21|{≤≤-x x
例题3:已知集合A={x |x 2-x -2<0},B={x |-1<x <1},则( )
A. A ??B
B. B ??A
C. A=B
D. A∩B=?
例题4:已知集合{1,2,3,4,5}A =,{(,),,}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10.8.6.3
.D C B A
★随堂训练:
1、已知集合M ={x |x 2<4},N ={x |x 2-2x -3<0},则集合M ∩N 等于 .
2、已知集合}2|||{)},1lg(|{<=-==x x B x y x A ,则B A I =( )
A.)0,2(-
B.)2,0(
C.)2,1(
D.)2,2(-
3、设全集U 是实数集R ,}31|{},2|||{<<=≥=x x N x x M ,则图中阴影表示的是( )
A.}12|{<<-x x
B.}22|{<<-x x
C.}21|{<<x x
D.}2|{<x x
4、 已知集合},log |{},4,2,1{2A x x y y B A ∈===,则B A Y =( )
A.}2,1{
B.]2,1[
C.}4,2,1,0{
D.]4,0[
★高考真题演练:
(2017年文1)已知集合}023|{},2|{>-=<=x x B x x A ,则( ) A.}23|{<=x x B A I B.φ=B A I C.}2
3|{<=x x B A Y D.R B A =Y
(2017年理1)已知集合}13|{},1|{<=<=x x B x x A ,则( )
A.}0|{<=x x B A I
B.R B A =Y
C.}1|{>=x x B A Y
D.φ=B A I
(2016年文1)设集合}52|{},7,5,3,1{≤≤==x x B A ,则A B =I ( )
(2016年理1)设集合2{|430}A x x x =-+<,{|230}B x x =->,则A B =I ( )
(2015年文1)已知集合}14,12,8,6{},,23|{=∈+==B N n n x x A ,则集合B A I 中元素的个数为( )
(2014年文1)已知集合{}{}12|,31|≤≤-=≤≤-=x x B x x M ,则M B =I ( ) (2014年理1)已知集合A={x |2230x x --≥},}22|{<≤-=x x B ,则A B =I ( ) (2013年文1)已知集合{1,2,3,4}A =,2{|,}B x x n n A ==∈,则A B =I ( ) (2013年理1)已知集合{}022>-=x x x A ,{}55B <<-=x x ,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