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二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合集下载

成都各大学

成都各大学

巴金文学院大慈寺路30号 86763202成都博才学院人民中路一段24号 86694779成都朝日(日本)文化学校一环路北一段134号 87640196成都大鹏商贸学校红星路二段75号 86618727成都大学火车北站东一路22号 83331313成都大学都江分部都江堰市康复路 87282630成都电大邛崃分校邛崃市天庆街 88794770成都电大新都分校新都县新新路 83979856成都电力职工大学清江东路39号 87318965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花牌坊 87768623-318成都电子机械学校八里庄路127号 84129848成都东方珠宝学院奎星楼街55号 86694104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三瓦窑 85351395成都纺织工业学校外东三瓦窑 85351395成都复旦经济管理学校建设路54号 84346408成都工业学校一环路北四段108号 83377350成都工业职工大学轻工分校高升桥十字路口 85073063成都工业职工大学医药分校鹦哥巷2号 86249405成都公共关系艺术学校新生路5号 85431957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北路一段7号 83345862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彭州分校小南街 83704287成都广播电视大学青白江分校青白江区青江中路 83305876 成都交大骄子学校洞子口古柏村2组 83113155成都交通学校成洛路 84739584成都教育学院百寿路8号 87765880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市成人教育学院百寿路8号 87765880成都经济管理学校琉璃村二组 85911290成都科技大学新南路南延线24号 85401647成都科技经贸政法学院白塔村8号 85234630成都理工学院二仙桥东三路1号 84078114成都立信会计学校西北桥北街2号 83177340成都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青华路34号 87322507成都磨石外语学校郎家桥村 87541489成都气象学院人民南路三段3号 85443536成都群力学院金丝街口 86933660成都商务管理学校花果村5组 84790018成都商业贸易管理学校南薰巷23号 87672657成都商业企业管理学校外曹家巷建工学校老宿舍 83385002成都社会大学奎星楼街55号 86638357成都师范学校文庙后街52号 86631486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大南街 83701566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一环路北一段134号 87640021成都市财政贸易学校石羊场石桥村 85310012成都市二轻局职工大学花牌坊街2号 87768115成都市二轻局职工学校育婴堂街新2号 86629914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学校东一路 83335917成都市工业交通干部学校西门罗家碾 87318807成都市工业学校一环路北四段108号 83333228成都市机电工程学校温江县和盛 82771030成都市机械工业局干部学校临江东路28号 85441216成都市机械技工校临江东路28号 85553968成都市建材总公司职工学校洪山路3-1号 83516381成都市建设管理委员会职工学校成都市西屠场街24号 86632281 成都市建设学校双园巷1号 84338903成都市老年大学西华门街6号 86632272成都市青羊社区教育学院红庙子街 86510247成都市人民警察学校成都市外西土桥镇 87511740成都市社会主义学院东胜街6号 86246437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人民南路三段3号 85443524成都中医药大学人民西路 87769241电子科技大学建设北路二段4号 83201114华西医科大学人民南路三段16号 85561875四川大学望江路29号 85412233四川工业学院犀浦 87720037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外西罗家碾 87314391四川省东方动力职工大学草金公路 87432882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路3号 84760661四川音乐学院新生路6号 85430336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村街55号 87301707西南交通大学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87604160西南民族大学一环路南四段12号 85522022。

综合英语系列课程团队建设方案

综合英语系列课程团队建设方案

综合英语系列课程团队建设方案说明:本方案涉及综合英语1、2、3三门课程,分别开设于开放教育英语专业专科第一、二、三学期,都是必修课;一、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与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开放教育共性问题PQ1.地方 / 基层电大师资力量不足•对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把握和驾御能力参差不齐•对学员的自主学习过程缺乏足够了解,干预程度也不够•个性化教学、导学与助学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有待提高•备课、教学与辅导活动一般都是孤军奋战,很少团队协作•对中央电大课程组的教学信息跟踪以及相关安排的了解不够及时PQ2. 学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员工学矛盾相对突出,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完成学业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员缺乏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孤独感较明显•学员学习兴趣可持续性较弱,学习后期进步普遍缓慢PQ3. 三级平台共存,课程平台教学交互不够活跃,师生参与度较低课程教学原有师资团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TQ1. 结构松散,教学团队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运作TQ2. 单兵作战,基层教师缺少教学协作与资源共享TQ3. 三级办学,教学团队缺乏统一管理运作机制课程特殊性问题CQ1. 学员英语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接受能力不均CQ2. 课程学习内容较丰富,但基层教学安排课时偏少,辅导时间有限CQ3. 学员网上学习不够活跃,网上学习技能有待提高CQ4. 现有立体化教学资源较丰富,但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的监控不强,移动学习性较弱CQ5. 全国大部分省市的课程终结性考试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下,及格率偏低%08年秋季学期考试中心数据二、教学团队工作目标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团队的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 打造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形成一套高效的团队运行机制发挥系统优势,在全国电大范围内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综合英语教学团队,形成一套合理、健全、高效的团队运行机制;通过团队在课程教学辅导面授与网上辅导、导学与助学、教学交互、资源共享、课程考核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指导并促进全国电大综合英语课程教师的共同发展;2. 探索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模式与导学、助学模式,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通过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行动研究,在全国电大范围内形成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模式与导学、助学模式,提供灵活、方便的学习支持服务;同时,通过课程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活动等方面的行动研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提升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能力和水平;3. 落实教学和自主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辅导与自主学习方面,通过团队成员与基层教师的导学与助学活动,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目标G 1.进一步了解学习和教学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进行调研,形成需求分析报告;学习和教学需求调研包括以下二个方面:1.开放教育综合英语课程学习需求分析2.开放教育综合英语基层教师教学需求分析含教师对学员课程学习时间进度:2009年11月初完成问卷设计,并分小组在基层教学点进行学员问卷和教师问卷的实验测试;11月24号在英语教学会议重庆进行教师问卷测试;12月底完成分析报告,并在需求分析报告基础上提出对团队工作方案及目标的进一步修改建议;G 2.提高动态助学型讲座的适应性经过精心策划与设计,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制作三个系列的助学型讲座,供全国电大共享;同时,为了达到可再利用的目的,助学型讲座的设计要求内容相对独立,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成系列使用;1.语法系列将综合英语1、2、3系列课程里涉及到的语法结构进行梳理,一共补充设计约20讲网上视频辅导,内容包括:常用时态、动词的语态、动词的语气、情态动词、助动词、动词非限定形式动名词、分词和不定式结构、使役动词let, make, get, have、感官动词和半系动词的用法smell, taste, hear, sound, feel, look, see, seem, appear, be, keep, become, go 等形容词和副词、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不定代词如the other, others, another, some / any more, something / anything else, no one, nobody 等词、附加疑问句肯定+否定、否定+肯定、反意疑问句、关系从句、状语从句relative clauses等等;语法系列讲座由核心成员以及骨干成员中教学经验丰富、讲课形式活跃的教师共同策划设计,分工协作完成;时间进度:2010年7月底完成;2.语言学习策略系列从语言学习各项技能视角,通过对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以及语言语音、语法、词汇等的学习策略的分别讲解,设计约10个讲座,培养和引导学员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语言学习策略系列讲座由核心成员以及骨干成员中教学经验丰富、讲课形式活跃的教师共同策划设计,也可考虑请高校专家做讲座;时间进度:2010年7月底完成;3.英汉文化对比系列设计约10讲英语文化方面的讲座,从跨文化交流角度,探讨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异同,目的在于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形成可持续的学习氛围;突出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英汉文化对比系列讲座由核心成员以及骨干成员中教学经验丰富、讲课形式活跃的教师共同策划设计,也可考虑请高校专家做讲座;时间进度:2010年12月底完成;G 3.课程教学辅导模式探索以教学团队的形式,经过系统策划,设计系列行动研究项目,就综合英语系列课程教学过程以及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开放教育环境下英语课程灵活多样的助学模式、导学模式以及自主学习模式;1.教学设计优化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一、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梳理,按照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分类与设计;二、就学员的自主学习和基层教师的教学辅导,以及不同课程内容、网络课程里各个部分、以及教学交互等方面,提出相应教学建议和策略;时间进度:2009年年底完成;2.教学观摩选择能够体现开放教育理念、充分运用现有教学资源、课程辅导形式灵活、辅导效果显着、深受学员欢迎的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录制观摩录像,供全国电大综合英语教师参考与培训;在核心成员和骨干成员中选择3~5个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时间进度:2010年3月底完成;3.行动研究通过实验对比研究,分析学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以及辅导教师在教学辅导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行动研究设计,探索适合学员自主学习的策略,培养学员高效自主学习的能力,探讨发挥教学辅导的最大效益,促进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以及教学质量;行动研究项目由核心成员和骨干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来设计,发挥团队研究的优势,共同完成;时间进度:行动研究需要时间相对较长, 2009年秋季学期完成第一阶段项目的基础设计,2010年3月开始实施行动研究;G 4. 移动学习资源的探索将现有教学资源,尤其是网上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重新改进设计,探索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如:通过MP3、MP4、手机或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下载或接收可更新的学习资源文本、英语对话或讲座录音片段、图片等情境资源;移动学习资源进度随泛在学习课题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分课题的进展而进行;时间进度:2009年秋季学期完成移动学习方案的基础设计并开始移动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建设;2010年春季学期移动学习项目具体落实,移动学习资源与学生见面;G 5. 提高教学平台课程资源使用率及网络交互的助学效果1.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及效果调研通过对相对发达地区大城市、东部沿海地区、中等发达地区中部省区及欠发达地区西北省区及边远山区基层电大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学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2.网上实时与非实时教学辅导与交互活动模式探索根据调研情况以及学员实际需求,加强网上网下一体化教学设计,增强网上学习资源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员踊跃参加网上自主学习和交互活动;时间进度:2009年秋季学期完成基础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设计提高教学平台课程资源使用效果的计划和方案;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G 6.课程考核改革探索,提高教学质量鉴于目前课程考核成绩普遍偏低的情况,就现行形成性考核与课程终结性考试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研究如何通过考核形式与内容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教学,促进学员自主学习效果的提高,以考核促教学;基本思路:重新设计形成性考核,加大对过程的评价权重,形成性评价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适当考虑学习过程中学员听说等英语交流能力的考察,以鼓励学员参加面授辅导;在教学团队中,成立考核改革小组,专门进行考核方面的分析研究工作;时间进度:2010年春季学期完成新的考核方式设计,确定形成性考核与课程终结性考试的方式与内容,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G7. 课程教师发展1. 系列专题讲座就英语教学方法、不同语言技能教学策略、英语教学行动研究等方面安排系列专题讲座,提高教师职业能力;2. 师资培训通过集中面授、教学观摩与网上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执业能力;G 其他工作内容和目标在课程教学团队组建后,随着工作的开展,根据实际需要,经过共同协商研究,确定其他工作内容和目标;三、教学团队构成与分工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团队由以下人员构成:首席主持1位:刘占荣副教授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 0;核心成员11位:;青岛市大连路16号青岛电大导学科研处邮编:266012赵翠芳讲师女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苏善勇讲师男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田疆丽讲师女上海电视大学岑红霞讲师女浙江广播电视大学Paul Kawachi 男外籍专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外籍专家,参与工作,不占指标骨干成员14位:欧阳文萍副教授女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何岚湘副教授女北京广播电视大学陈成涛讲师男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彭一为讲师女广东省汕头广播电视大学刘晓云讲师女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曹海燕讲师女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舒晓扬讲师女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丁霞讲师女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甘哓敏讲师女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张会卓讲师男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赵健瑞讲师男河北沧州广播电视大学胡旭霞讲师女浙江淳安广播电视大学余艳霞讲师女珠海广播电视大学注:经过团队首次会议与核心成员交流研讨后,骨干成员人数和人员有可能会根据基层工作实际情况有所变化;团队成员的分工首席主持教师负责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方案的设计、团队的总体协调、师资培训、过程与质量监控、团队项目行动研究的设计、团队项目中期报告和总结性报告的撰写等;核心成员参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方案的研讨与设计、负责团队小组的协调、小组成员的培训、参与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参与教学实验过程与改革项目、负责收集整理团队小组教学过程的资料、负责团队小组行动研究的落实与研究报告的撰写、根据团队目标参与具体相关任务、参与团队项目中期报告和总结性报告的撰写等;骨干成员负责团队建设方案的具体落实、进行实地教学与辅导、负责对自己辖区综合英语教师的指导与培训、负责收集整理教学一线资料、落实行动研究过程、根据团队目标参与具体相关任务等;四、教学团队的协作模式设计基本原则:•需求驱动、动态设计•纵横协作、分级指导•分工明晰、量化到人工作模式:1.教学平台的使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平台,经过精心设计论坛主题与交互方案,吸引广大综合英语责任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中央电大课程论坛定位于服务课程全体教师,同时欢迎学员的踊跃参与;省级电大以及分校课程论坛定位于为学员服务;2.虚拟值班教学团队成员轮流在中央电大课程平台提供虚拟值班服务,每周在线1次,各1小时;向全国电大公开发布值班时刻表;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系列论坛主题,开展教学交流;3.飞信群为了以方便、快捷、经济的方式快速传递信息,交流情况,小组成员参加飞信群组,可以在计算机和手机上免费发送短信交流;4.群核心成员组建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团队核心成员群,用来进行实时与非实时交流与研讨,并作为教学团队工作过程的管理和档案;同时,将教学团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对若干省级电大及其分校负责,按区域与基层教师展开教学研讨,进行教学指导与协作;主要以群的形式组成小组,要求所有成员必须创建自己的工作小组;5.“一Q到底”制度引导并帮助综合英语的辅导教师组建教学班级群,吸引学员参加;教学团队成员随时向小组所负责分校教师及基层辅导教师传递信息,并进行教学研讨;基层教师积极解答学员问题,进行教学辅导与交流;力争做到学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五、课程团队运行可能碰到的问题团队成员时间和精力投入方面的困难团队任务完成激励机制团队任务推进监督机制基层教学点辅导教师和学员对于课程改革性措施配合方面的积极性问题。

“电大在线”选课、学习、发帖、考试平台介绍及操作步骤详解

“电大在线”选课、学习、发帖、考试平台介绍及操作步骤详解

“电大在线”选课、学习、发帖、考试平台介绍及操作步骤详解一、“成都电大在线”操作步骤(一)、选课登录(成都电大在线首页)在页面左侧“用户登录”栏输入账号(学号)、密码(身份证8位生日号码如:19800101)点“登录”。

进入后在右上方分本、专科选你所学专业,如(若过去已选过课,则直接在“我的学习课程列表”下方点击“选课”,再选专业)就会出显课程列表,如:然后对照本期课表,勾选本学期所要选的课(在框里打“”),如:勾选完后,点击最下面“保存选课”,这样课就选好了。

(二)、网上学习(要求:每门课程在网上学习时间达到60分钟以上,点击浏览或下载视频、课件、文字等学习资源25次以上;发帖或回帖、跟帖1次以上。

)点击“我的学习课程”,左下方会出显示“我的课程列表”,点击你要学习的课程,如:即进入该课程的课程学习页面:这些就是所需学习的内容,点击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即可。

【特别注意:1、进入课程学习页面后系统便开始自动计录你的学习活动(包括在线学习时间、点击浏览和下载学习资源的次数等),但是,如1小时内无学习活动(点击浏览或下载学习资源),系统将自动退出,且不计录学习时间;2、点击打开一个学习资源后必须停留5分钟以上才能继续打开第二个资源,每次学习活动最多只能同时打开三个学习资源。

每个学习资源打开后的停留时间不能超过60分钟,且文字类学习资源打开后30分钟无动作(鼠标移动、翻动页面等)或视频类资源播放完后30分钟不关闭的系统都将视其学习活动无效,不予记录;3、在完成某项内容学习后,点击下面的“关闭页面”,可继续点击打开其他内容学习;4、在退出课程学习页面时一定要从该页面右上的“退出系统”退出,不能直接关闭课程学习页面,否则你的学习活动也将不被记录】(三)、发帖、回帖、跟帖(要求:每门课程1次以上)1.发帖:学员可根据需要在多个“论坛”发帖(亦可回帖、跟帖)(1)、在课程论坛发帖:【特别注意:所发帖子必须为有效帖!即:帖子内容必须与该门课程学习的内容、方法等有关:如学习中的问题、体会、感悟、学习方法交流以及实时导学签到等。

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结果(电校教[2007]25号)

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结果(电校教[2007]25号)

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教师优秀论文评比结果为了促进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鼓励广大经济管理类教师不断学习进取、深入研究远程教育和专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在教学工作中做出新贡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了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教师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各地电大认真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根据《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教师优秀论文评比活动的通知》(电校教〔2008〕13号),本次活动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规律研究和经济管理学科研究为基本范围。

中央电大和40所省级电大共向活动组委会提交论文355篇。

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和网上公示,“电大市场营销学网络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模式”等90篇论文获奖。

其中,远程教育研究类论文评选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学科类论文评选出一等奖7篇(其中金融学专业论文有1名一等奖空缺)、二等奖16篇、三等奖32篇,(见附件1)。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等6个单位获得“组织奖”(见附件2)。

本次论文评比活动展示了近年来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成果,对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各地电大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努力营造科研氛围,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广大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更加充分和有效地调动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1.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2.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奖”获奖名单附件一: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一、远程教育研究类论文二、经济管理学科论文1.工商管理专业2.金融学专业3.经济学专业4.会计学专业附件二: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奖”获奖名单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西安广播电视大学。

国家教委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招收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的试点的通知-教成[1995]13号

国家教委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招收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的试点的通知-教成[1995]13号

国家教委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招收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的试点的通知正文:---------------------------------------------------------------------------------------------------------------------------------------------------- 国家教委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招收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的试点的通知(教成[1995]13号1995年8月14日)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大学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资源,使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为国家尤其是边远省区、农村和基层单位培养大批质量好、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广播电视大学从1995年秋季开始试行招收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试点方案如下:一、试点的名称和性质广播电视大学试行招收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应与现行的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教育及其他形式教育的招生、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严格区分,进一步完善适应开放办学的教学制度和管理办法,学生以自学和收听、收看必要的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课为主,不组班教学,接受适当的教学辅导,实行完全学分制。

二、试点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管理1.试点专业:财务会计、法律、英语、农学和小学师资教育。

1995年先在财务会计、法律、英语三个专业进行试点。

2.教学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按照国家高等专科教育的要求拟定,在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主持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国家教委自考办推荐的学科专家进行审定,国家教委批准下达。

3.试点专业的课程教学严格执行统一教学计划。

必修课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出,它所占的学分不少于该专业课程总学分的70%。

必修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流 的设施 、 一 流 的服 务 、 一 流 的教学 支
持 , 办人 民满意的开放远 程教育 , 创全
国一 流 的 、 独 具特 色 的广 播 电视 大学 。
电子 阅览室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Ch e n g d u r a d i o a n d t v u n i v e r s i t 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都 广播 电视 大学 创 办于 19 7 9 年 ,
是 由教 育 部批 准 建 立 的 省级 广 播 电视 大
学 , 属独立建制 的公 办高等学校 , 行政 上 接受 成 都 市人 民政府的领导和 教 育行
政部 门的管理 。 截至 2 0 0 7 年底 , 开 设有 本 、 专 科 7 0 多个 专业 , 全校 系统教职工 2 3 0 0 多人 , 各类在校 生 3 万 多人 。
十 “ 一
五 ” 期间 , 学校将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 , 进一 步解放思 想 , 深化改
革 坚持 “ 一 ,
体 多元 ” 办学思 路 , 以一

成都市188个便民电话

成都市188个便民电话

成都市德康医院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成都市卫生计生药械科 技服务中心) 成都市医学信息所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 成都市血液中心
87070723 86434237 85373356 81710273 86670028 86272236 85581959
85184340 85184370 86643862 86622115 65575900 85316221
85313628 65108801 86635593 87522430 82722252 84334280 85432113 83572191 61866007 64369000 86431924
城管市容 成都绿州市容环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办证中心 成都市机动车冲洗管理处 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 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 成都市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 成都市城管机械化作业处 成都市环卫车辆燃料供应处 成都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总队 成都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督管理中心 林业绿化 成都市绿化管理处 成都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成都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服务中心 成都市绿化工程队 成都市绿化三队 成都市林木种苗站(成都市府南河绿地管理处)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教育培训学校 公园 成都市人民公园 成都市植物园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 成都市百花潭公园 成都市文化公园 成都市浣花溪公园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动物园 消费物价 成都市消费者协会
95598
61885925 87749155 87775307
84442206 85183439 87573929 87578502 87712776
87039291 87029238 87052780 87036194

论电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论电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论电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作者:雷砚博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20期摘要:电大英语的教学内容应体现英语的生活性和实用性。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电大学生的特点,运用电大教学手段多样性的优势,充分利用学生零散的学习时间培养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关键词:电大教育听说能力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049通常来讲,电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都较为明确,有很强的目的性。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其中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顺利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学分,最终获得文凭。

因此他们在学习英语时注重的往往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和应试技巧。

电大成人学生因为平日里工作任务繁重,相对来说学习时间不固定,并且较为零散。

这使得他们不能像全日制学生一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系统、集中和高强度的英语学习。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习时间十分有限,有一定数量的电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日常英语知识的积累。

他们不在乎自己的英语基础是否已经牢固,也不在乎英语水平到底提高了多少。

对他们来说,首要目标就是通过考试完成学业。

然而在笔者看来,教师在完成电大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笔者发现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其他主要动机还有自身所从事工作的需要以及想通过英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传授考点和应试技巧,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和电大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摆脱哑巴英语,真正全面提高英语能力。

由于电大教学模式的特殊性,面授辅导课的数量十分有限,教师必须合理并且高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因此,他们在面授课上不能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听、说技能。

但得益于电大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场所并非仅仅局限于短短一两个小时的课堂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地基的应力和沉降§3-1 概述一、土中的应力土中的应力⎩⎨⎧由于建筑物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活恒自重引起的自重应力),(二、研究意义 实例:上海锦江饭店比萨斜塔(不均匀沉降)土中的应力→引起应变→开裂、歪斜、破坏所以研究土中的应力、沉降、对于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安全、经济具有很大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实用简化方法:①土为均质的线性变形体。

②地基是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半元限体。

§3-2 地基中的应力一、土中自重应力(一)、自重应力的定义——由土体自身重力引起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

(二)、自重应力的计算大小:z cz ⋅γ=σ方向:垂直向下。

规律: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其它方向上:cz0cy cx K σ=σ=σ 0zx y z xy =τ=τ=τ 式中:K 0——土的侧压力系数单位:kPa P a(三)、几种情况下的自重应力计算1. 土是由多层土构成的∑=γ=σn1i iic h式中:i γ——第i 层土的无然重度,水下取有效重度。

2. 不透水层(隔水层) 例如:坚硬的粘土层、基岩等在不透水层中存在水的浮力,作用在不透水层层面及层面以下的土的自重应力,等于上覆土和水的总重。

四、自重应力分布图沿深度用一定比例的浅段表示自重应力的大小,即自重应力分布图为一折线图,遇地下水时,折线往回收遇不透水层时,有一突跃值。

二、 基底压力(接触应力)基底压力——在建筑物基础底面存在的接触应力既是基础作用于地基的力,又是地基反作用于基础的力。

(KPa )(一)、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A GF P +=式中: G ——基础自重及基上回填土重的总重d A G G ⋅⋅=γG γ一般取20KN/m 3(二)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W Mb l G F P P min max ±⋅+=⎩⎨⎧⎪⎭⎫ ⎝⎛±⋅+=⎩⎨⎧l e b l G F P P o maz 61:minγ 式中:M ——作用一矩形基底的力矩W ——基础底面的抵抗矩 σσ=2l We ——偏心距G F M e +=应力分布图见P 45图2-6⎪⎩⎪⎨⎧<>=<出现拉力时当三角形时当梯形时当0P b /l e b /l e b /l e min三、、基底附加压力d P P P o c 0γ-=σ-=式中:0γ——基础府面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水下取有效重度。

d ——天然地下算起的基础埋深。

四、地基附加应力附加应力——指建筑物荷重在土体中引起的附加于原有应力之上的应力。

1、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A 、布辛尼斯克解(弹性力学)假定:基底压力是柔性的,地基土层各向同性,均布的线笥变形体,深度与水平方向显示退延伸。

在半空间中任意点M (x 、y 、z )⎥⎥⎦⎤⎢⎢⎣⎡⎪⎪⎭⎫ ⎝⎛++-+--μ-+π=σ23232352x )z R (R )z R 2(x )z R (R z Rz R 321R z x 2P 3⎥⎥⎦⎤⎢⎢⎣⎡⎪⎪⎭⎫ ⎝⎛++-+--μ-+π=σ23232352y )z R (R )z R 2(y )z R (R z Rz R 321R z y 2P 3ϑπ=⋅π=σ2253z cos R 2P3R z 2P 3其中:μ——泊松比θ——R 线与z 轴的夹角 剪应力略 位移:⎥⎥⎦⎤⎢⎢⎣⎡μ-+πμ+=ωR 1)1(2R z E2P132式中:E ——弹性模量 B 、等代荷载法: 将上式改写为:2z Pz ⋅=ασ对于若干个集中力:∑==σn1i ii 2z pk z1式中:α——第i 个集中力应力系数 查P .73表3-1 2、矩形荷载下的地基附加应力(一)均布的矩形荷载(角点法)0P c z ⋅=ασ式中:c α——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见P .75 表3-2 由M=l/b n=z/b 查得(内插)当计算点不在角点下时,可分部计算①当计算点位于边上②当计算点位于矩形内部 见P 74③当计算点位于矩形外部⎩⎨⎧点外边外例题3.11 P .76 精讲3、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载 角点1(小) 0P tco z ασ= 解点2(大)0P tcb z ασ=式中:tco α、 tcb α——附加应力系数表3-3思考题:1.何谓土的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两者沿深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计算土中自重应力时为什么要从天然地面算起?地下水位以下的土为什么要用浮重度γ′?3.计算基底压力有何实用意义?如何计算中起及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4. 如何计算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5. 在不规则荷载作用下,如何计算土中的附加应力? 4、线荷载和条形荷载下的地基附加应力(一)线荷载ββπ=σ21z cos R P20zy y z y x xy =τ=τ=τ=τ)(z x y σ+σμ=σβπ=τ=τsin P cos R P ˆ221zxxz式中:P ——竖向线荷载 KN/mβ——R 1与z 轴的夹角(xoz 平面内)(二)均布的条形荷载 在直角坐标系中⎪⎩⎪⎨⎧=τ=σ=σo sxz xzo sx x o sz z pk p k p k 式中:k xz 、k sx 、k sxz ——分别为均布条形荷载下相应的三个附加应力系数地基中附加应力z σ的分布规律:1.z σ不仅发生在荷载面积之下,而且分布在荷载面积以外相当大的范围之下,这就是所谓地基附加应力的扩散分布;2.在离基础府面(地基表面)不同深度z 处各个水平面上,以基底中心点下轴线处的z σ为最大,随着距离中轴线愈远愈小;3.在荷载分布范围内任意点沿垂线的z σ值,随深度愈向下愈小。

4.地下附加应力的分布的等值线如灯泡形,故也称其为“压力泡”。

.§3.3 地基土的压缩性(compressibility )一、基本概念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

土的固结——土的压缩随时间而增长的过程。

(粘性土明显) 二、压缩曲线和压缩性指标 (一)压缩试验和压缩曲线1.压缩试验 见P 70 图2-24压缩前 sso s v 0V V Ah V V e -==0o s e 1AH V +=压缩后: e 1)S H (A V o s +∆-=∵V s 不变∴e 1A )S H (e 1H oo o +⋅∆-=+∴)e 1(H 5e e o oo +-=2.压缩曲线(e-p 曲线)不同压力P 下的沉降S ,按上式算出e ,即可给出e-p 曲线或e-e g P 曲线。

见P 71图2-26(二)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指数 1.压缩系数1221P P e e a --=一般取P 1=100KPaP 2=200KPa 得a 1-2评价土的压缩性⎪⎪⎩⎪⎪⎨⎧≥<≤<------121121121MPa 5.0a MPa 5.0a 1.0MPa 1.0a 高压缩性中压缩性低压缩性2.压缩指数1221C P log P log e e C --=评价土的压缩性⎪⎩⎪⎨⎧><4.04.0~2.02.0高压缩性中压缩性低压缩性(三)压缩模量a e 1E 1S +=式中:E s ——土的压缩模量KPa MPa评价土的压缩性:⎪⎩⎪⎨⎧<>MPa4MPa 15~4MPa 15高压缩性中压缩性低压缩性(四)土的回弹曲线和再压缩曲线 逐级卸压可得e-P 曲线,即为回弹曲线 再重新逐级加压可得e-p 曲线,即再压缩曲线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残余变形弹性变形压缩变形三、土的变形模量(一)载荷试验⎪⎩⎪⎨⎧百分表观测装置地锚系统或堆重系统反力装置千万顶承压板加荷稳压装置装置::,:承压板:0.25~0.50m 2 荷载8级 每级⎩⎨⎧KPa50KPa 25~10硬土软土观测标准:①每小时沉降量< 0.1mm 时②土被明显挤出、裂纹 ③S 突然猛增 ④s/b ≥0.06实验结果: S-P 曲线变形模量:112o S B P )1(E μ-ω=式中:ω——承压板系数 ⎩⎨⎧79.0:88.0:圆方S 1——比例界限P 1对应的沉降量 或S 1=0.02b (粘) or S 1=0.01~0.015(低压缩性土);E o ——变形模量,KPaMPa (modulus of deformation )(二)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关系⎩⎨⎧)(E )(E so 竖向附加应力与应变比压缩试验有侧限压缩模量竖向附加应力与应变比载荷试验无侧限变形模量关系: s 2o E 121E ⎪⎪⎭⎫ ⎝⎛μ-μ-=s o E E β=β——系数 μ-μ-=β1212§3.4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一、按分层总和法计算(layer-wise summation method )(一)步骤:1. 将基底以下土分为若干薄层,分层厚h 1≤0.4b (b 为基底宽度)或取1m 天然土层面及地下水位而因土质有变化,应作为分层的界面。

2. 按弹性理论计算基底中心点下每一分层处土的自重应力σcz 和附加应力σz ,并给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曲线(左右)3. 求地基沉降计算深度σz 按σzn /σczn ≤0.2的条件确定4. 求每一分层土的平均自重应力czi σ和平均附加应力zi σ5. 令zi czi zi czii 1P p σ+σ=σ=从土中的压缩曲线中查出e 1i 和e 2i 6. 求任一分层土的变形量isi i i i 1i 2i 1i h E ph e 1e e S ∆=+-=∆7. 求沉降计算深度范围攻内地基的总变形量∑=∆=n1i iSS(二)例题:3..2 P 95 (精讲)思考题:1.目前确定土的压缩性指标有哪几种方法,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2.压缩系数a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怎样用a 1-2判别土的压缩性质。

3.压缩模量E s 和变形模量E o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确定的?二、按规范方法计算沉降量(一)特点:①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直线变形体理论计算地基附加应力。

②采用侧限条件的压缩性指标,并运用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以简化计算。

③规定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

④采用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力求便计算成果接近于实侧体。

(二)计算公式:∑=---ψ='ψ=n1i 1i 1i 1i iosS )d z d z (Es P S S 式中:ψs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见P 84表2-9P o ——对应于荷载标准值时的基础底面附加压力。

αi ——第i 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p.101 例题3.4 精讲(三)在计算中应注意 1.Z n 的确定(变形比法)由该深度向上取△z n △z n 见P 83表2-8 计算△z n 层的沉降量△S n ′,满足:∑='∆≤'∆n1i in s 025.0S或:z n =b (2.5~0.41nb ) b ——基础宽度 2.ψs 的确定表2-9中,S E 的确定方法:'S /Z P 'S /A E n n o h s α==式中:s E ——深度Z n 范围内土的压缩模量当量值αn ——第n 层土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补充部分: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一、沉积土的应力历史(一)根据先期固结压力划分三类沉积土层: 超固结土(B 类土)P c >P 1 1. 正常固结土 (A 类土)P c =P 1 欠固结土 (C 类土)P c <P 1P 1——目前土的自重应力 P 1=γhP c ——天然土层在历史上所经受过最大的固结压力 2.先期固结压力P c 的确定1936年卡萨格兰德(Casagrande )提出作图法①在e-logp 曲线上曲率半径最小点A 处作水平线,切线 步骤 ②作上术两线的平分线,交直线段延长线于B 点 ③B 点所对立的有效应力就是P c (二)由原始压缩曲线确定土的压缩性指标 1.对于正常固结的土样:首先确定原始压缩曲线 ①确定b 点,P 1=P c e=e o 步骤 ②确定c 点,e=0.42e o ③作bc 即为原始压缩曲线2.确定压缩指数C c (即原始压缩曲线的斜率) 二、考虑应力史影响的地基最终沉降计算 (一)正常固结土的沉和计算∑=⎥⎥⎦⎤⎢⎢⎣⎡⎪⎪⎭⎫ ⎝⎛∆++=n1i i 1i i 1c oii P P P log C e 1H S(二)超固结土的沉降计算S=S m +S n(分为斜率不同的两部分)∑=⎥⎥⎦⎤⎢⎢⎣⎡⎪⎪⎭⎫ ⎝⎛∆+++=n1i ci i i 1ci i 1eiei oiin P P P log C P P log C e 1H S∑=⎥⎥⎦⎤⎢⎢⎣⎡⎪⎪⎭⎫ ⎝⎛∆++=m1i i 1i i 1ei oi i m P P P log C e 1H S (三)欠固结土的沉降计算∑=α⎥⎥⎦⎤⎢⎢⎣⎡⎪⎪⎭⎫ ⎝⎛∆++=n1i ci i i 1ci iiP P P log C e 1H S思考题:1.计算沉降的分层总和法与规范有何异同?试从基本假定,分层厚度,采用指标,计算深度和数值修正加以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