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
励志成语故事(15篇)

励志成语故事(15篇)励志成语故事1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
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
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
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
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欣赏山景。
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
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
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
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
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最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
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
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
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
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
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
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
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
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形容为坏人做帮凶。
励志成语故事2西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
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
其中《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励志成语故事精选(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励志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忧考的后续更新吧!1.励志成语故事:悬梁刺股 晋时,有⼀个叫孙敬的年轻⼈,孜孜不倦勤奋好学。
然⽽读书读到半夜的时候往往会打瞌睡,为了不因此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个办法。
他找来⼀根绳⼦,⼀头绑在⾃已的头发上,另⼀头绑在房梁上。
这样,每当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低,绳⼦牵住头发扯痛头⽪,他就会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后来,孙敬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
他⾈游四⽅却得不到关注,即使有雄⼼壮志也得不到重⽤,于是他下定决⼼努⼒读书。
每当他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事先准备好的锥⼦往⼤腿上刺⼀下。
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2.励志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的将领,两⼈志同道合,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出⼀番事业。
他们⽩天⼀起在衙门⾥供职,晚上合盖⼀床被⼦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领趁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细听了⼀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
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边起⾝,⼀边反对说:“这不是恶声,⽽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
”刘琨闻⾔,跟着穿⾐起床。
两⼈来到院⼦⾥,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3.励志成语故事:勤能补拙 曾国藩是中国历最有影响的⼈物之⼀,然他⼩时候的天赋却不⾼。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引导小学生适当地接触成语故事,既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能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有关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篇一:百尺竿头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
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
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
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
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
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ji)帖。
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
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篇二:百川归海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
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祟兵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淮南子》中有一篇《记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
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
励志的成语故事

励志的成语故事励志成语故事1: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
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
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边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
”刘琨闻言,跟着穿衣起床。
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二人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励志成语故事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将李广。
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
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
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
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
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
他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
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
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励志成语故事3:不耻下问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
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
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所以称之为文。
”所以,虚心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才能更好的进步。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三篇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三篇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在日常生活、点滴当中,寻到智慧、受到启发。
读这些励志成语小故事,能够给人以动力,授人以智慧,激励人奋发向上。
1.东施效颦【典故】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
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
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
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释读】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2.水滴石穿【典故】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当时,常有军卒将帅、小吏长官的事。
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
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释读】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
现比喻只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3.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7篇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7篇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1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被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然后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
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21.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望梅止渴东汉末年的一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
因长途跋涉,士兵们口渴难忍,可又找不到水。
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正好给大家解渴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顿时觉得口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提示]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2.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望洋兴叹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
有一年秋天,雨水特别多,小河的水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河面一下子宽阔了许多。
河伯看到自己如此强大,就得意地向东方奔流。
到了入海口向外一望,大海广阔无垠,比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少的人,越自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注释]望洋:仰视的样子。
[提示]多比喻做事因为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3.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闻鸡起舞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
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于是互相勉励,立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
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一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朱买臣负薪读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李密牛角挂书)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方法刻苦地学习。
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
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车胤囊萤夜读)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单独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孙敬悬梁苦读)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知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
心怀志向,给孩子讲立志的成语故事

心怀志向,给孩子讲立志的成语故事1. 《囊萤映雪》:晋代有两个穷苦的孩子,一个叫车胤,一个叫孙康。
车胤捉萤火虫用来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你们想想,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努力学习,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就好比我们有明亮的灯光,却还总是抱怨学习辛苦,这说得过去吗?2. 《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头发拴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发就会被扯痛,立马清醒继续读书。
战国的苏秦,读书疲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啊!你们平时学习要是困了,会不会也想点特别的办法来让自己清醒呢?3.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晚上点不起灯。
但他很聪明,把墙壁凿了个洞,借邻居家的光来读书。
这多厉害呀!如果是你们,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来读书吗?4. 《闻鸡起舞》:东晋的祖逖和刘琨,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
他们可真是有决心啊!你们是不是也应该有点这种听到什么就立刻行动起来的精神呢?比如听到闹钟就赶紧起床,而不是赖床。
5. 《铁杵磨针》:李白小时候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磨一根大铁杵,老婆婆说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很惊讶,但老婆婆说只要坚持就能做到。
这就像你们学习一样,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的,对不对?6. 《牛角挂书》:隋朝的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哇,这也太勤奋了吧!你们能做到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不忘读书吗?7.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把竹简的绳子都翻断了多次。
他是多么热爱学习啊!你们有没有对什么事情这么执着过呢?8. 《昼耕夜诵》:有个人白天种地,晚上读书,可努力了。
这就像你们,白天上学,晚上回家也可以再看看书呀,可不能只想着玩游戏哦!9. 《目不窥园》:汉代的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没到花园里去看过。
这是一种怎样的专注呀!你们能在学习的时候不分心吗?10. 《废寝忘食》: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了学习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
你们也试着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废寝忘食一次呀,说不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呢!我觉得呀,给孩子讲这些成语故事太重要啦!能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立志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三篇
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在日常生活、点滴当中,寻到智慧、受到启发。
读这些成语小故事,能够给人以动力,授人以智慧,激励人奋发向上。
1.东施效颦
【典故】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
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
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
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释读】
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2.水滴石穿
【典故】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当时,常有军卒将帅、小吏长官的事。
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
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释读】
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
现比喻只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3.井底之蛙
【典故】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所属朝代】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