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大思政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方案范文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①———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晨怡(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1411)[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工作,课程思政的推行为高校思政教育开拓了新思路,但多年的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
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分析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以学生成长线为思路,充分挖掘每阶段核心课程涉及的思政元素,从而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关键词]思政元素;专业教学;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7-0070-02上海作为先进教育理念推行的主要阵地,多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要求,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对思政理论课,以及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
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本科院校率先进行探索和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政改革范本,为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思路。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兼具特色和推广性的学校多以本科院校为主,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稍显乏力。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拥有一定办学历史和规模的理工类高职院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课程思政改革,但推行至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大部分学校的共性问题,主要在于专业课教师。
(一)课程思政的理念问题通过从国家层面到学校层面的多番宣传和强调,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对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表示认可,但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办学特点,使得高职专业课教师对自己所授课程具备的思政功能仍存在疑虑,尤其是理工科专业教师。
理工科课程本身以自然知识为基本对象,反映事物的自然规律和运行机理,具有客观性,并超越意识形态,具有通约性和普遍性,不关乎思想政治立场。
理工科教师不可避免地将自身划归到思想政治教育等人文学科之外,专注于专业知识与实践训练。
《电工技术》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170 科学与信息化2022年3月下《电工技术》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叶丹茜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台州 浙江 台州 318020摘 要 课程思政是构建高效思政教育课程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单单依靠几门思政课程难以实现全方位育人,只有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才能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电工技术》作为一门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结合电工课程特点,融入用电安全意识、防火救灾、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电工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从而实现《电工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关键词 课程思政;电工技术;思政元素;三全育人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Electrical Technology”Ye Dan-qianTaizhou V 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zhou 318020, Zhejia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n effici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work system.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all-round education only by relying on a f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l-member education, the whole-process education and all-direction education c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is a basic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it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urses, and integrates electricity safety awareness, fir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lief, craftsman spirit and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hich enabl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ow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while mastering professional electrical knowledge, so as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Electrical Technology”, and truly achieving the three-aspect education.Key word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ctrical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ree-aspect education引言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要形成协同效应。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探究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探究提纲:1. 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2. 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3.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践的现状与问题4. 构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探究的途径与方法5.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探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一、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模拟电子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是信息通信领域重要的科技基础设施,而且涉及到无数现代领域的关键技术,如医疗、食品、家电、通讯等。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工业化与信息化要求的高端技术之一。
因此,模拟电子技术对于我们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
二、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课程思政是指在普通学科和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过程,通过教育形式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为例,这意味着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传授和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等。
通过课程安排和内容设计,充分启迪学生思想,强化道德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塑造,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践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一种常见形式。
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与思政教育要求不完全契合,较为陈旧,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
其次,一些教师的思想观念不够先进,缺乏关注学生思想成长的意识。
再者,师生的交流互动不够活跃,缺少互动性、启发性和创新性,使得课程思政效果不佳。
四、构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探究的途径与方法为了破解上述问题,构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探究,可遵循以下途径和方法。
(一)设计符合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课程内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现代技术实践和应用,注重思想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通过课堂竞赛,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以信息技术基础课为例

2022年2月第5期Feb. 2022No.5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以信息技术基础课为例郑根让(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摘 要]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要切实消除专业课知识和思想政治元素“两张皮”的现象,解决教学内容说教、生硬、嫁接等实际问题,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并将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
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育人要求重新定位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打造教学团队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并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使课程思政元素自然、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高职;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人工智能LDA的软件测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0KTSCX333)[作者简介] 郑根让(1970—),男,陕西宝鸡人,硕士,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与测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5-0098-04 [收稿日期] 2021-09-14一、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2016年上海课程思政的“样板效应”带动了全国高校的“大思政”改革,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微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微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作者:谢家兴汪路勇李震刘洪山来源:《科教导刊》2020年第26期摘要“微電子技术”是典型的理工科专业课程,如何做到“守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课程思政使命,本文结合课程体系进行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中定位课程思政、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和挖掘融合思政元素等方面的思考,以有效实现高校课程育人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微电子人才培养教学大纲教师中图分类号: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6400/ki.kjdkz.2020.09.063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in the Course of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XIE Jiaxing, WANG Luyong, LI Zhen, LIU Hongshan(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lle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Abstract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is a typ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 How to achie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ission of "keeping a certain channel and planting a good responsibility fiel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oning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plan and curriculum syllabus, improving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excavating and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o as to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goal of college curriculum education.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icroelectronics;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program; teacher0 引言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高校办学核心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了明确指引,“三全育人”理念被确立;习总书记明确提出: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的高校其他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方案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方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3年版)》中,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水声工程、电子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医学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信工程及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人工智能、海洋信息工程共18个专业。
1.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设计的依据1.1符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2017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规划了我国高校新的发展走向,特别是对以工科人才培养为主要构成的高校,依据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模式对工科人才的需求,深化高校工程教育改革,逐步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
“新”主要体现在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
高等院校工科人才培养应致力于培养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所需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新工科对高校特别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方向。
既是挑战,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的新机遇。
因此,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必须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使电子信息类专业布局与新兴产业接轨,同时加快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开拓创新。
12结合学校、院系的专业定位和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学校、院系的定位和发展以及学生的定位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制定综合优化的评价考核机制,提升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提升空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着力提升教师的创新思维,通过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课题研究成果,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在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同时大力帮助年轻教师提升各种能力,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综合性人才提供坚强的能量来源。
“课程思政”融入“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途径探索

“课程思政”融入“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途径探索发布时间:2021-12-06T06:23:19.85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0期作者:马瑞林[导读] 根据新时代的教育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深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其他学科进一步相融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马瑞林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733000摘要:根据新时代的教育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深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其他学科进一步相融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在理工学的电类专业中,《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普遍性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以此为中心,简要介绍了当前高校中发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并为《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电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思政是一种战略举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个重要途径,是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心环节,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社会的全方位育人,这是党和国家给予教育行业的一份重任。
而如何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主战场,增强大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建设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热点课题。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概述《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工科类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推动电力配网工程的安全建设。
针对电工电子技术展开的技能介绍和相关教学课程安排,是确保掌握电子电工技术的关键措施,有利于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的全面运用,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水平。
电工电子技术的涉及学科广泛,主要是指电工电子技术的运用涉及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知识,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运用,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1]。
而学校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学校有义务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挖专业学科的育人价值,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潜移默化地对青年学生给予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行讲解和教学,用高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感染学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辩证性思维,对事物的对立统一矛盾性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专业知识学习中,准确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改革及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思政改革及实践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越发重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高对思政的重视程度,挖掘模拟电子技术中存在的思政要素。
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将专业课程内涵作为基础,制定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探讨课程思政实施途径。
下文中,将主要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前言: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原则,在课程教学中融合思政理论教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在电力技术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不作为增设课开展,而是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适当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通过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引导,形成大思政格局,在潜移默化下,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思政要素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点在于研究半导体元器件特性,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这一思想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开展科学思维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例如:在学习PN结伏安特性这一内容时,当PN结低于开启电压时,会进入“死区”,高于开启电压会立刻导通。
人在成名之前,都会有奋斗期,度过这一阶段能够实现质的跳跃,引导学生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方法论。
通过负反馈,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减少放大倍数,调节反馈深度,可以实现对其他性能指标的改善,这部分内容体现了矛盾主次、普遍性、特殊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在讲解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点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1]。
1.团队协作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子系统。
在成立学习小组以后,团队协作制作电子系统,将实验项目分为四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确定方案,收集相关资料开展设计;第二阶段绘制电路原理图,选择器件,利用仿真软件调节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院校大思政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
政建设与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然而,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课程中,只有关注技术的发展和实践应用,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高等院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方案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电子信息产业是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高度发展的产业,是国家经济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作为高等教育大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确的意义。
1. 加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
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在技术学习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思想教育,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因此,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2. 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专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的联系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涉及国家发展战略之一的专业领域,对国家产业和国家安全的保障都具有重大意义。
而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完善,可以为学生和相关人员建立电子信息行
业与国家发展的联系,更好地了解并关注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电子信息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紧密联系。
3. 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教师来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高素质教育水平,不断完善他们对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
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方案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主要目的是通过教育和教学环节,更好地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倡导。
因此,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的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统筹
首先,需要明确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育内容,需要通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评估和相关课程的统一设计,确定和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
同时,在教育方法上,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讲座、讨论、课堂互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2. 教师队伍建设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师中,需要注重思想落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需要培养并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的教育管理和技术水平,建立教师队伍发展体系。
3. 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方案中,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对学生开展主题讨论和参与课程实践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满足电子信息产业的挑战与要求。
三、思政课程建设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应用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大思政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以下实践方式进行应用。
1. 专业知识与社会关系的结合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关系相结合,通过讲座、论文和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对电子信息领域的现实认识和社会需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 互动式的授课方式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还需要通过多元化和活泼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PPT、互动式课件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探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课后思考和总结反馈
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应用中,学生需要在课后思考和总结反馈中加深对思想教育的认识。
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进行个人思考和交流,避免老师单一化地对学生进行灌输。
四、结语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大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关注电子信息领域的社会需求、加强技术与思想的融合、强化思想教育的实践应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