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铎书法的特点
试谈书法的形式美法则——以王铎的行、草书作品为例

一、王铎简介王铎(1592—1652),字觉斯,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他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书法家,其书法无论笔法墨韵还是结构章法,都引人入胜,笔力惊绝。
尤其在行、草书法中,他极尽变化之能事,追求创新变化,师古但不泥古,别有一番气象。
二、书法的形式美法则形式美由多种形式组成,主要涵盖点、线、面、色彩、形体等元素。
形式美的这些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规律,被称作形式美法则。
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多样化的,主要以文字作为载体、以线条作为媒介、以结构和章法作为形象,通过合乎书法审美观念的组合,产生一种蕴藏韵味的形式美。
1.笔画笔画,指书写汉字时一笔连贯写成的线条。
如果把一幅书法作品当作一个协调统一的生命体,那么笔画就是鲜活、动态的生命单位,是构成书法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
笔画由横、竖、撇、捺、点、折等组成,有长、短、粗、细、仰、俯等形式。
逆与顺、藏与露、疾与涩、中与侧、方与圆等,这些互为矛盾的元素在按规律运动时,可以形成千姿百态的笔法、绰约多姿的线条。
各个书体的笔画形态各具特点,在变幻、融合中蕴藏着形式美的不同法则。
2.结体结体,又称结构,指书法中的笔画安排与布置。
不同的笔画通过不同的搭配、组合形成了书法中的各种书体。
若要笔画搭配美观、得体,了解、掌握结体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至关重要。
疏与密、连与断、虚与实、大与小,这些都与书法的空间结构有很大关系。
疏与密注重线条之间的对比关系;连与断强调笔画与结构间节奏的转换,体现书法的气脉贯通;虚与实侧重虚的空间与实的线条的对比;大与小解决字的比例匀称问题,产生参差错落的形态差异。
发现书法结体和笔画中的形式美,有助于准确掌握汉字的字形特征,形成丰富变化的体势,表现出或奇宕峻扬、或空灵旷远、或庄重肃穆、或繁茂富饶的艺术风貌。
3.墨色墨色,指在书写创作时达到水墨淋漓的墨色变化。
在干湿得当、燥润适度的基础上,浓、淡、深、浅、枯、润、渴、饱的多样墨色形式,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意境。
不同的书体对于墨色的侧重点也不同。
王铎书法

王铎书法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
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善于画山水和梅兰竹石,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的靳浩和关同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
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
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
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
”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
”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
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近世对日本国书风有极大影响。
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
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
纵21厘米,横165.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王铎的书法创作方法和特征

王铎的书法创作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用笔:王铎在用笔上有着独特的特点,他善于运用中锋与侧锋的结合,使得线条既具有厚重感,又具有灵动性。
同时,他的用笔速度快,动作简洁明快,表现出草书的流畅和爽利。
墨法:王铎在墨法的运用上尤为独到,他善于运用涨墨来粘并笔画,形成块面,一方面使字的形态简洁,避免琐碎;另一方面造成块面与线条的对比组合,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结体与章法:王铎的结字和章法常常有别出心裁的变化。
他的字形倚侧偏左,看起来险峻,需要很好把握摆的度。
他创造性的利用涨墨来粘并笔画,使字与字之间产生实连或断笔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
情感表达:王铎的书法作品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
他的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但在整幅作品中就产生了粗线条的字和细线条的字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内心激昂的情感。
总的来说,王铎的书法创作方法强调用笔的速度、墨法的变化、结体的巧妙和章法的节奏感,以及情感的表达。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作品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

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特点介绍王铎(1900年-1976年),字世臣,号北斋,原籍安徽怀宁,出生于上海。
他是20世纪中国书法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国画研究所所长等职。
王铎在书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使他享有“近现代最大的书法艺术家”这一称号。
王铎的书法风格简洁、独特、大气、方正,以棱角分明、笔势豪迈而著称于世。
一、“气韵生动”在创作的时候,王铎重视“气韵生动”的表现。
他认为书法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应当富于生命力和表现力。
其作品不但讲究笔墨墨韵,更注重气息生动,能够表现出一种生命的脉搏。
例如,他的作品《唐诗千首》,用精美的楷书功力营造出了一种文化气息,但同时也透出了生命的力量和活力。
另外,在王铎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他那种明朗、朴素、诚实的个性,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魅力。
二、简洁有力王铎的书法作品刻意追求简洁有力,注重字形规范。
尤其是在篆书和隶书方面,他的作品更加强调于此。
笔画极简,把所有不必要的元素剔除掉,从而造就了一种规范而不失精彩的作品风格。
比如他的作品《秦字碑》中,用棱角分明的线条勾勒出笔画,刻画出了强烈的骨气,彰显了秦皇帝的霸气和统治力量。
又例如他的《兰亭序》,他采用了史载的九宫格布局并融入自己的创新,运用黄白交相、虚实相生、圆方相间以及间架空截等技艺,使得整篇书法作品更加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奔放豪迈王铎的书法作品风格偏重于豪迈奔放,充满着激情和活力。
他运用线条的铅灰、黑色、深棕等,光彩夺目,丰富多彩,笔触丰厚,富有沉远之气。
他的奔放与豪迈不是野蛮的、粗犷的放纵,而是一种自然优雅的、充满着气势的表达。
例如《毛公綦序》中,他的钢笔与毫笔并用,线条变化多样,在较为简洁明快的基础上,增强了书法的凝练和稳重,使作品透出一股威严和庄重。
再如他的《祭侄文稿》中,他采用干笔和湿笔结合的方式,用线条厚重的笔法对具体事物用能量表现,以此展现出作品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
对王铎行书的研究

对王铎行书的研究
王铎是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的著名书法家,他的行书作品在书法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对王铎行书的研究:
1. 风格特点:王铎的行书风格独特,以雄强、豪放、痛快著称。
他的
行书作品气势磅礴,线条粗犷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同时,
他的行书作品中也不乏细腻之处,如笔画的起承转合、结构的疏密变
化等,都展现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
2. 创新精神:王铎在行书创作中具有创新精神。
他不仅继承了“二王”等前人的书法传统,还广泛汲取了米芾等人的书法精髓,形成了自己
独特的行书风格。
这种创新精神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对传统书法
的突破和自我表达的追求。
3. 笔法技巧:王铎的行书笔法技巧高超。
他善于运用各种笔法,如提按、顿挫、转折等,来表现行书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
墨色变化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这些笔法技巧的运用,使他的行书作
品充满了艺术魅力。
4. 艺术成就:王铎的行书艺术成就极高。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行书风格被后人广泛传承和
发扬,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总之,王铎的行书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创新精神、高超的笔法
技巧和极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也是我们学习和欣赏的重要资源。
王铎书法及释文欣赏

王铎书法及释文欣赏王铎,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其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
他的书法深受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历代书法大师的影响,学古而不拘泥,自出胸臆。
在书法史上,王铎与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有所不同,他取法高古,大胆创新,与当时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行草书尤为出色,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
他的空间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观念,即使在如此狂放变幻的草书中,也能锤炼出冷静、有条不紊的效果,展现出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
王铎的书法成就是多方面的。
他学古且能自出胸臆,展现出坚实的“学古”功底。
他的行草书作品恣肆狂野,挥洒自如,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
他的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
这些都使得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欣赏一下王铎的一幅行草书作品《自书石湖等诗五首》。
这幅作品以行草书写了五首诗,字迹流畅自然,笔力雄健有力。
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王铎的书法风格和特点。
《自书石湖等诗五首》释文石湖物心流水会,草外即平皋。
怀土佳兵厌,占云挟雨高。
学狂希羽客,引笑佐溪毛。
幽影皆为象,前滩响莫涛。
瓜州大慈庵夏望吾择慈庵寂,焚香起正心。
杖因江稻植,山在寺门寻。
楚越中区抱,金焦大壑深。
紫天开素气,鸦路意阴阴。
贺九山村已遇枇杷熟频过碌石园。
远柯兼瀑影,古凸自柴门。
骨傲仍多性,兰衰尚有根。
昌阳飞半腹,石穴共寒温。
问牧斋拂水山崖欲履虞山迳,还赊六尺筇。
思君偕寤语,似共万溪松。
桂酒留华榭,天门落古镛。
可知头尽皓,更得扰玄龙。
丙戌五月朔,王铎书。
以行草闻名于世的王铎,小楷有一种释放的力量

以行草闻名于世的王铎,小楷有一种释放的力量
王铎,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
他的书法以行草闻名于世,用笔劲健洒脱,流转自如。
在自他降清后,书风变得有些许孤冷,大概源于他作为“贰臣”,心理上的矛盾和落寞。
《拟山园帖》是王铎最著名的代表作,当年传入日本时,曾轰动一时,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并与王羲之作比较,认为“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王铎虽以行草闻名于世,但他却是一位各体皆能的书法全才。
他的书法上追“二王”,也得力于钟繇、米芾等,与董其昌并称为“南董北王”。
在王铎传世的作品中,小楷并不多见,却独具个性。
他的小楷源于唐人,无论是点画、结体还是章法,都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
不同于常规的端庄严正,他的小楷有一种释放的力量。
用笔收放自如,结体欹正莫测。
不信,你来看看他的《韩愈答李翊书册》。
《韩愈答李翊书册》。
王铎唐人诗册的结构特点

王铎唐人诗册的结构特点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帖学巨擘。
诗文,书画兼擅。
其主要成就是行草书,确切的说是大字行草书。
王铎的书法在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
后世评价王铎书法,有“神笔”之称。
一、王铎书法风格主要特征:笔连字连,一笔到底,夭矫翻腾,酣畅淋漓,大气磅礴。
粗看似乎点画狼籍,不计工拙,细审则精微处应规合矩,无懈可击。
字字攲侧不稳,但经过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呼应,却又显得协调自然。
点画浑厚,变化多端,但不刻露粗率,相当节制合度。
马宗霍《霎月楼笔谈》评论说:“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其势而势若不尽。
”允为确评。
二、王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三大突出贡献:一是用墨的独创性。
王铎的用墨,由湿渐干,由干渐枯,燥润相间,具有极强的节奏感。
尤其是创造性的利用涨墨来粘并笔画,形成块面,一方面使字的形态简洁,避免琐碎;另一方面造成块面与线条的对比组合,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家王铎书法的特点
王铎书法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的笔法:王铎书法注重笔墨之美,他善于运用大而豪放的笔势,笔调洒脱,挥洒自如,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字迹线条流畅有力,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王铎书法作品多样化,他擅长篆、隶、楷、草各种字体,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书写形式来表现自己的艺术创作意图。
他的作品既有庄重大气的楷书,又有激情四溢的行草,展现出他多样化的艺术表达能力。
3. 深厚的文化底蕴:王铎书法注重研究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他深入挖掘古人的笔法墨迹,吸取各家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融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4. 独具个性的创作意识:王铎书法富有创造性,他不拘泥于传统,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
他的作品不仅传承了传统的笔法技巧,还融入了当代的艺术元素,充满了现代感和个性。
总的来说,王铎书法以其独特的笔法、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个性的创作意识,成为当代书法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精湛雅致,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