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行书
神笔王铎书法作品大全风樯阵马,殊快人意!

神笔王铎书法作品⼤全风樯阵马,殊快⼈意!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
幼时家境⼗分贫寒,过着'不能⼀⽇两粥'的⽣活。
明天启⼆年(1622)中进⼠,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缢于景⼭。
马⼠英等在南京拥⽴福王,待为东阁⼤学⼠。
⼊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院学⼠,加太⼦少保。
王铎由明朝旧⾂变为清廷新贵,在以⽓节⾃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
⼊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
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贰⾂传》。
王铎博学好古,⼯诗⽂。
好古博学,诗⽂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笔,出规⼊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如,⼒道千钧的⼒量。
王铎擅长⾏草,笔法⼤⽓,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意,魄⼒之⼤,⾮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的⾏草书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的笔⼒,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的艺术效果。
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特⾊的。
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
他那霸悍雄强,扛⼭举⿍的笔⼒是数百年来⽆与抗⾏的。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书法的影响,追求所谓俊⾻逸韵。
王铎等⼈反其道⽽⾏之,以“敏⽽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的内⼼⽣活的表现。
王铎⼀直不断地从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中汲取,后受⽶芾影响,使之成为创造个⼈风格的有⼒⽀点。
其笔⼒雄键,苍⽼劲疾,尤长于布局,居然有北宋⼤家之风。
王铎⼀⽣,出⼊枢要,位尊爵类。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
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
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厘米,横53厘米。
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
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
”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
无鉴藏印。
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
行书字帖大全

行书字帖大全
介绍
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主要书体,它注重笔画的流畅与丰富,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
为了帮助书法爱好者练行书,特整理了一
份行书字帖大全。
内容
本字帖大全包括了丰富多样的行书字体,供练者选择和参考。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字体:
1. 颜真卿行书

2. 柳公权行书

3. 王羲之行书

4. 文徵明行书

5. 王铎行书

以上只是行书字帖大全中的几个例子,整个大全涵盖了更多行
书名家的作品,供练者研究和模仿。
使用方法
练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其中的字体进行练。
可
以使用毛笔、硬笔或数码设备进行练,以达到提升行书水平的目的。
结束语
行书作为中国书法中的重要书体,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希望本行书字帖大全能够帮助书法爱好者们提升自己的行书技巧,
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处理。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800字)。
王铎《行书五律诗轴》及其它

,其醉生梦死 、“ 自暴 自弃 ” 下_ 夫最深 , 的 1 l I 成就也最高 。他曾说 : 又号痴仙 道人 ,别署烟潭渔叟。河 疲”
凡 南孟 津人 ,明朝 天启进 士 ,曾任翰 行径 和内心尽 现。王铎 身逢乱 世 , “ 作草书 ,须 有登吾嵩 山绝顶之 ”为臻此境 ,他博采 渚家之长 , 林 编修 、 经筵讲 官等职 ,崇祯十七 仕途多变 ,为寻求解脱 ,他全身心 意。 年授礼部 尚书 。 清朝顺治j年仕清 , 地潜心于书画艺术之 中。正是这一 熔 羲 、献 、颜 、柳 、张旭 、怀索 、
如 反正的雅趣特点 , 崭露 了他 “ 移 与 无奈。“ 赐栖 身地 ,贴 心 俗 而不 移 于俗 ”的 创 新 精神 。 住石 丛。 ”从 中 可窥见 王铎 消
‘ ” ”从而可 见王铎对二 烦 、蓬 其 昌 的 末 流 之 失 , 于 明季 书 龚公 日 : 我疲 ,龚公岂不 首肯 。 ’ 焚香 卧其下。
坛 可谓 中兴 之 主 。 甚 至还 有 “ ” 后王 龚公 即龚鼎 孳,北海 即孙 承泽,二 王的推崇程度 。 而他正书直宗钟繇 ,
( 王铎 ) 胜前王 ( 王羲之 ) ”之说。这 人均 为明崇祯进 士,后亦 降清。他 写得懿古沉穆 .别具异趣。他不仅 心态 、 处境相同 。 精于楷书 ,且旁通篆隶 ,取其古质 便 兑明 ,在 中 国书 法 史 L,王 铎 无 们 三人均是二 臣,
戊 子年 ,诗口 : 人 深 势不 同 , “ 色 园帖 》 琅华馆帖》 传世。《 清史稿 》 心所 蕴蓄的思想 感情脱然 于纸端 ,
色夺虚空。汲路鸦能到 .擘岩蟪亦 卷七 九有传 。 一 。寒温诸药气 ,薄厚一钟风。如 r 显示 了气象 浑穆 、气贯 全章 的艺
王 铎 的 书 法 从 法 帖 和 学 人
行书五十种书法

行书五十种书法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书体,笔画刚劲有力,形态特殊,自古以来备受推崇。
下面将介绍行书的五十种书法作品,带领读者领略行书的魅力。
1. 《初唐四体书法中的行书》:这是行书的起源,以王羲之为代表,曲线流畅、纵横有力。
2. 《二王行书》:王献之与王珪二人的作品,书体变得更加端庄,有一种威严之感。
3. 《三派行书》: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询的作品,展现不同的风格和技巧。
4. 《苏黄行书》:苏轼与黄庭坚的行书作品,展现了二人激情澎湃的墨意。
5. 《米芾行书》:米芾以行草汉字书法为特色,书法独特。
6. 《赵孟頫行书》:赵孟頫行书取法古人,笔力横溢,格调高雅。
7. 《董其昌行书》:董其昌的行书,墨迹狂放,充满力量感。
8. 《刘宝楠行书》:刘宝楠行书构图大胆,笔画厚重,给人以磅礴之感。
9. 《郑板桥行书》:郑板桥的行书典雅大气,字迹清新俊逸。
10. 《齐白石行书》:齐白石的行书达到了境界性的表现,奇特而又独特。
11. 《陆平原行书》:陆平原行书深受白描水墨画的影响,字体纤细秀丽。
12. 《吳冠中行书》:吳冠中行书姿态洒脱,气韵生动。
13. 《李苦禅行书》:李苦禅行书清秀幽雅,墨香浓郁。
14. 《徐悲鸿行书》:徐悲鸿的行书刚劲有力,力度适度。
15. 《张大千行书》:张大千行书风格独特,富有魅力。
16. 《刘墉行书》:刘墉行书力透纸背,构图精致。
17. 《齐观岳行书》:齐观岳行书秀丽优美,纵横有度。
18. 《文徵明行书》:文徵明行书凝重庄重,字迹敦厚。
19. 《倪瓒行书》:倪瓒行书豪放自如,字体挺拔有力。
20. 《朱耷行书》:朱耷行书雄浑豪放,墨迹浓烈。
21. 《颜真卿行书》:颜真卿行书结构宏伟,笔画皆有神采。
22. 《怀素行书》:怀素行书变化多端,融刚柔于一体。
23. 《王铎行书》:王铎行书书体秀美,用笔流畅。
24. 《董其昌行书》:董其昌行书奔放大气,字迹有韵味。
25. 《唐伯虎行书》:唐伯虎行书生动活泼,意境独特。
书法家王铎是谁

书法家王铎是谁书法家王铎的简介王铎(1592年—1652年)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
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
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进讲「中庸」「唯天下至圣」章,旁及时事,有「百骨如林」语;崇祯切责其敷衍支吾,不能发挥精义。
铎惶惧,俯伏案前待罪。
明年,任侍班。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一岁的王铎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
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
1644年擢礼部尚书,未到任时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历任东阁大学士、次辅。
顺治二年(1645年),豫亲王多铎克扬州,福王走芜湖,留王铎守江宁,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文武数百员出城迎豫亲王,奉表降,寻至京候用。
历任礼部尚书管宏文院学士,「明史」副总裁,殿试读卷官,「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加太子太保,少保,礼部尚书,铎先以二月间祭告西岳、江渎事竣,乞假归里,于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荫孙之凤中书舍人。
长子无党,初仕明为指挥同知;入本朝,官山西河东道。
姜瓖叛时,巡抚祝世昌奏其御贼有功,寻迁济东道。
次子无咎,顺治三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王铎的书法成就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 米芾) 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王铎行书的用笔特色

王铎行书的用笔特色35 王铎行书的用笔特色一时正时侧,变化多端^ 二折多于转,方多于圆^三提按顿挫,法度严谨^ 四轻重结合,疾涩相间五燥润相映,对比强烈^ 六敏而好古,自出新意41 王铎行书的结构特征一欹侧多变^ 二向背成势^鲳v 三疏密有致四揖让避就五长短参差六大小错落七行而兼草八避免雷同52 王铎行书的墨色特点56 王铎行书的章法特点一幅式多样,多为条幅56 二左右倾伏,摇曳多姿60三大小交错,或断或连61 四行行分明,间距不一^吼v五时疏时密,变化无穷62一王铎简介王铎,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卒于清世祖顺治九年,即公元一五九二年( 一六五二年,享年六十一岁。
字觉斯,又字觉之,号痴庵、嵩樵、石樵、十樵、雪山道人、龙湫道人等,别署一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故人称一王孟津,。
明天启元年^公元:苎二年v乡举,天启二年进士,连科及第,考授翰林庶吉士,累官至礼部尚书。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八四四年,崇祯吊死煤山,他避地南京,拥立福王,擢东阁大学士。
翌年,南京陷落,与福王同被执,降清。
入清后,为《明史》副编修,后为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
卒,追赠太保,谥文安。
王铎于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尤以书法著称。
其书法诸体皆精,尤以行草书见长。
他崇尚古法,集百家之长,成自家面目,以其雄强豪迈之书风,标领书坛。
在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叠起,如黄道周、张瑞图、倪元璐、傅山等,将中曙书法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时期。
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首推王铎了。
王铎传世书法作品极多,著名的有《行书诗册二》《秋兴诗》《杜诗》《诗稿》《临各家诗》《投语谷上人》《见花迟诗二》《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二王铎对行书的主要贡献当我们翻开当今的书法报刊,参观展览,就会发现热爱王铎书法的人众多,这不是一种奇怪的现象,而是王铎无愧为一代大师。
他是一个绝对尊重传统,又具有很强现代意识的大家,他的书法将传统与其个人表现极好地统一起来,使其书法艺术永放光芒,爱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王铎 李贺诗帖 高清附释文

王铎李贺诗帖高清附释文“观宋元明人书法,如赵子昂、文徵明,至于王铎、石涛,其字迹真伪易辨。
真者用浓墨,下笔时必含水,含水乃润乃活。
王铎之书,石涛之画,动落笔似墨沉,甚至笔未下而墨已滴纸上,此谓兴会淋漓,才与工匠描摹不同,有天趣,竟是在此。
而不知者视为墨未调和,以为不工。
非不能工,不屑工也”。
——当代国画大师黄宾虹《李贺诗帖》上面这段话出自当代国画大师黄宾虹,我们以此观照王铎这通行书卷,真是最好的注脚。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王铎这卷行书卷,用墨是丰满的,但墨韵并不是一模一样,而是湿枯互见,变化丰富的。
这个卷子落款为丁亥,是清顺治四年(1647)时书,王铎时年56岁。
以前,一直误以为他是从米元章出来的,但后来仔细玩味,比米芾要丰富得多,有时,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集大成者,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艺术招数太多了,这一点,他是直接晋人的,书法发展到明清时,王铎的存在,让人颇有一种异军突起的感觉。
附王铎介绍王铎(1592-1652),字觉斯、觉之,号嵩樵,孟津人。
明天启二年进士,入清官至大学士,卒谥文安。
高爽博学,工诗及古文。
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有北宋大家之风。
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王铎降清后八、九年时间,书风更趋成熟老辣,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
书法成了其“贰臣”的心理矛盾和落寞情怀的排遣,故作品已失去崇祯朝的扛鼎之力和奋发之气,而转为理性和孤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