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教案

合集下载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中职教育).doc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中职教育).doc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一、导入:由课题导入,中秋,咏月二、课文内容分析1.《十五夜望月》①作者简介: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

大历十年进丄。

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乂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

②字词积累:栖(qT):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2、“秋思” 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答:课文注释③: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3、'‘地口”在文屮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答:指月光满地。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 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而“在”字,显得平淡寡味了。

1、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彖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別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点拨:(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 试分析。

拓展:口——月光,联想李口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屮嫦娥、吴刚、口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喑点“望月”。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I、可接表达。

“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彖,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山两句来看,应指中秋Z夜。

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杜郎小,名不详。

在唐代咏小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口树栖鸦”。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教学重难点: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颂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指导语: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顺三首诗。

组织朗读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创设情境:诗人同时抓住了中秋之月加以咏叹,但描写的情景还是有所不同的,你能借助具体的诗句说说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吗?
再次朗读,同伴互助,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布置任务:请学生即兴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巡视、帮助)
课后作业:
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

教学反思。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汇报人: 2023-12-30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三首咏月诗词的 背景、作者及诗词大 意。
理解诗词中的意象、 意境和修辞手法。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 习俗和传统。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赏析咏月诗词,分析 其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06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包括《静夜思》 、《水调歌头》、《月夜忆舍弟》。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让学生了解中 秋节的起源、习俗和咏月诗词的文化 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 美情趣。
教学方法与过程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朗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VS
教学过程
先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再逐一 讲解三首诗词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和讨论活动。
教学效果与评价
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对中秋节和 咏月诗词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评价
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 果。
写读后感
总结词:提升理解
详细描述: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静夜思》、《望月怀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三首咏月诗词的读后感,表 达对诗词的感悟和体会,提升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
搜集其他咏月诗词
01
总结词:拓展知识
02
详细描述:布置作业,让学生搜 集一些其他的咏月诗词,并加以 整理和分类,拓展学生的诗词知 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初中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初中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初中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学校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是要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下是我带来学校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的相关内容,期望对你有帮忙。

学校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例11、能说出诗词的意象,并理解其深刻含义;2、学习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写法:3、能在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基础上说出诗词的思想感情。

1、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多媒体2课时第一课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习重点:一、理解词的大致意思,并能背诵全词。

二、理解词人的感情变化过程,体会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一、从写月或月光的诗句入手,进入新课。

自古,“月亮”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布满情趣的字眼,不少文人骚客尤其喜爱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成就名作佳篇。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静夜思》等等。

今日让我们一起来领会北宋词人苏东坡的一篇旷世杰作,同样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预习检查1、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提示留意下列字词读音栖鸦( )绮户( )宫阙( )琼楼( ) 天际( )2、老师范读。

3、同学一齐朗读这首词(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熟悉苏东坡,并且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三、介绍和写作背景主要是让同学了解,老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四、其次次朗读训练①同学个人朗读;②同学齐读。

五、思索争论在这首词里面,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争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

①讲解“联想”的定义。

②讲解“想象”的定义。

(一) 依据注解,疏通文句。

(二) 这首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主备:陈小琴复备:初一语文组审核: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学习重、难点:1、体会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整合1、查找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①《十五夜望月》选自《》,作者,代诗人。

②《水调歌头》是名,是宋代词人的一首__兼__的抒情之作。

作于丙辰(1076)年节,当时作者与其弟已经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

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③《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代诗人,原名。

2、运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给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并解释。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词,体会这三首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研讨一、导入新课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亲人团聚、共度良辰美景的日子。

然而,这一天里往往会有许多人因生活、工作所需而远离家乡,因此中秋之夜也是分离的亲人相互思念之时,而中秋之月自然也就成了古今文人吟咏抒怀之物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中秋咏月诗词。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三、学习《十五夜望月》1、简介作者王建,唐代诗人。

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

反映民生疾苦,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导。

其词用词洗练、简朴,旨意显露,描写具体。

在唐代诗人中,王建擅长素描速写。

他熟练地运用各种形式,创作了一幅幅上自宫廷禁苑下至市井乡村的风情风物画。

这些作品都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江馆》《望夫石》《水夫谣》等。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A、“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B、“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醉酒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矛盾。
例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例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No.29
第1课时
学科
语文
课题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课型
新授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赵怀巧
审核人
授课时间




1、通过阅读、欣赏,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词中表达的思乡、思亲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欣赏,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
方法
朗读、讨论、点拨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情
分析




一、回忆旧知,激发兴趣。
同学们,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而中秋的月则格外的美丽、明亮,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一、学习《十五夜望月》
㈠检查导入
㈡整体感知
1、放录音范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
二次备课




调。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诗,进一步了解全诗的内容。
3、指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作出评价。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共5则)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共5则)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共5则)第一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教师:课前制作三首诗词的录音磁带,配有相应的音乐;编制印发学案等。

学生:搜集描写月的文学作品、诗词佳句;阅读三首诗词,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预习题。

课内探究第一课时一、学(一)导入新课导语设计:中秋佳节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在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把酒言欢。

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三位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词。

(二)检查预习(三)品读欣赏1.配乐诵读三首诗词。

(放录音,教师巡视)2.学生听3.师生双边活动,由学生说出最喜欢哪一首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四)品析《水调歌头》 1.配乐诵读《水调歌头》2.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去感知师生活动,感知词中意境。

(五)自主学习(1)明确学习任务①疏通课文字词句的含义。

②体会诗人在这首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

(2)圈点批注,画出并把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

批注要点:1)生字词用框框线2)你认为好的词、句、段用波浪线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六)小组合作学习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结合注释、画面,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小组讨论,做好记录。

二、导1.全班交流,疏通课文字词句的含义。

2.全班交流,体会诗人苏轼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精讲点拨点拨方法: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体会词人所抒发的感情。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教学重难点: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颂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指导语: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顺三首诗。

组织朗读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创设情境:诗人同时抓住了中秋之月加以咏叹,但描写的情景还是有所不同的,你能借助具体的诗句说说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吗?再次朗读,同伴互助,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发表见解,小组补充组织朗读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创设情境: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三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织交流、点拨、朗读评价课后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第二课时初备统复备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创设情境: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最喜欢哪一首,请将它背出来,并简述你喜欢的理由。

结合内容谈感受组织背诵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创设情境: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咏叹中秋之月,赋予它一定的内涵,你能再吟诵几句吗?创设情境: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赋予“中秋之月”怎样的寓意呢?组织交流,评价布置任务:请学生即兴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巡视、帮助)课后作业: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第7课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一)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顺三首诗。

朗读课文
2
组织朗读
齐读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诗人同时抓住了中秋之月加以咏叹,但描写的情景还是有所不同的,你能借助具体的'诗句说说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吗?
再次朗读,同伴互助,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2
组织交流
发表见解,小组补充
3
组织朗读
齐读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三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
朗读、小组交流、讨论
2
组织交流、点拨、朗读评价
发表见解、表情朗读、小组补充
3
组织朗读
齐读
课后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8课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二)
课前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最喜欢哪一首,请将它背出来,并简述你喜欢的理由。

明确任务
2
组织交流
结合内容谈感受
3
组织背诵
齐诵
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咏叹中秋之月,赋予它一定的内涵,你能再吟诵几句吗?
吟诗、品诗
2
创设情境: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赋予“中秋之月”怎样的寓意呢?
明确目标
3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4
布置任务:请学生即兴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巡视、帮助)
当堂作文
5
组织交流,点评
交流、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