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合集下载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章小说阅读第二节分析情节结构__精构情节讲好故事pptx课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章小说阅读第二节分析情节结构__精构情节讲好故事pptx课件

最亲密的朋友,是因为渔夫的歌唱出了他的悲痛,也让他受到了启发。 “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 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 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伍子胥从渔夫摇橹的姿态,体 验到了平和与柔情,并希望自己能从仇恨中走出来。
学习任务二 赏析情节手法
1 2
目录 3
4 5
学习任务一 学习任务二 学习任务三
巩固训练 课时演练
情节是小说的框架和脉络,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赏析小说的基础, 也是感知小说的起点。高考非常重视情节的考查,所考题型主要有三类: 情节概括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解答这三类试题的关键是在理 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厘清小说的行文脉络,其次还要掌握关于情节的 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归纳能力。本题要求分析伍子胥在江上的思绪变化。 作答本题,首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然后分析。
“一走上船,……世界回到原始一般的宁静”这一段景物描写, 表现伍子胥登舟之后宁静平和的心态。“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 水……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这几句写江水引发的联想,伍 子胥想到父兄的遭遇,父兄被杀的家仇,他的心情又难以平静。“他再 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 坦……”一段,写由渔夫引发的思考。伍子胥把渔夫当作恩人,看作最
常见线索类型 (1)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的《孔乙己》,以“我”——咸亨酒店 的一个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2)以事物为线索,即所谓的“物线法”。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 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等。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 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
小说情节概括全解“四妙招” 妙招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 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妙招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 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妙招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 时间或地点等。抓住线索,勾画关联线索的词句,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 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 妙招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 推动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学案(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学案(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学案(含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解析版)考情分析:考势微解命题角度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显性考查,要求直接概括情节或梳理文章脉络;第二种是隐性考查,要求概括心理变化或情感态度,后者考查频率较高。

另外,情节概括题题干中往往有“情节"脉络”“历程"等字样,或者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有的题目要求就文本整体加以梳理概括,而更多的则是要求就文本局部进行梳理概括,且有明确的指向性高考链接暗考型:1.(2022·新高考Ⅰ卷)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6分)(《江上》)2.(2021·全国乙卷)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6分)(《秦琼卖马》)3.(2018·全国Ⅲ卷)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微纪元》节选)明考型:4.(2016·江苏卷)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6分)(《会明》)情节必备知识:1.小说情节结构组成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是后来一系列事件的起点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结局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2.小说情节常见结构模式(1)常见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模式解读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双线结构(复线结构) 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副篇目:《药》摇摆式(一波三折式) 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进,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小说情节 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小说情节 课件

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 品简要说明。(《秦琼卖马》)
答题关键:先概括心理变化,再分析每一个心理变化的相关情节。
①无意购买。杨成岳看出王超杰的六只盘子是赝品,但考虑到 这是其心爱之物,不愿说破,便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 ② 有意帮助。杨成岳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住处。 ③决意相助。杨成岳认为钱乃身外之物,送与王超杰也算用到 了合适之处,其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 买假、慷慨解囊。
情节常见题型
题型一:情节梳理概括 题型二:情节作用
辨别题型
1.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情节梳理题
2.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 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 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情节作用题
题型一:情节梳理概括
设问方式:
1.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2. 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概括XX的心理/情感/态 度变化过程。 3. 分析情节的跌宕之处。 4. 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③悲剧

主旨:深化主旨

人物:更好的体现了人物性格
作 用
④喜剧 主旨:符合读者预期,给人欣慰、喜悦之感;引起共鸣。
人物:更好的凸现人性美
一. 内容角度(小说文体的角度)
人物: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特征。
情节:交代某某事件;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完整;

使情节再生波澜,增强可读性。
题 环境:点明环境,渲染气氛。(较少出现,社会环境)
角 主题:揭示主旨;深化主旨。

二. 结构角度
对上:照应题目、开头;和上文XX情节相照应。 对下:引起下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后文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 小说阅读 课时6 分析故事情节——梳理文脉,扣住技巧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 小说阅读 课时6 分析故事情节——梳理文脉,扣住技巧

前备知识——小说文体特征一、高考小说特点年份卷别作者篇名文类选文特点2022 新高考Ⅰ卷冯至《江上》历史/诗化小说①就体裁看,以短篇小说为主,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

②就题材看,类型多样,趋向关注家国情怀,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全国甲卷王愿坚《支队政委(节选)》红色小说2021 新高考Ⅰ卷卞之琳《石门阵》红色小说新高考Ⅱ卷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散文化小说全国乙卷谈歌《秦琼卖马》文化小说2020 新高考Ⅱ卷双雪涛《大师(节选)》市井小说全国Ⅰ卷海明威《越野滑雪》外国小说全国Ⅱ卷葛亮《书匠(节选)》中篇小说节选二、小说文体特征及其种类(一)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通过叙述虚构世界与人生。

散文的本质特征是写实,贵“我”,言说真诚而自由,以独特的方式表现“我”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小说的主体是讲故事,讲究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而散文则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或描绘而成的。

1.小说四要素(一说三要素)关系图2.小说常见主题(二)文体种类课时6分析故事情节——梳理文脉,扣住技巧复习任务 1.梳理故事情节,读懂其中包含的社会和哲理意义。

2.分析情节技巧和段落的特点与作用。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0 全国Ⅰ卷《越野滑雪》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情节安排及其效果①情节考点属于轮考点。

②考查角度有整体与局部两种。

整体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6分) 重点考情节安排与线索,局部重点放在结局上。

③无论考查哪种角度,都重在作用、效果分析。

浙江卷《雪》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6分)结构技巧2017 全国Ⅰ卷《天嚣》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全国通用)03 叙述视角的作用 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全国通用)03 叙述视角的作用 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3):叙述视角的作用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②小说以儿童视角来叙事,有何好处?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紧密相关,但是与叙述人称还是有区别。

常见的叙述视角主要有: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

小说在选用叙述视角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部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生叙述视角转换。

(2)答题角度二、真题实践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母亲①[法〕都德这天早晨,我去瓦莱里安山2看望我的朋友,他是塞纳河国民别动队的中尉。

这天他值勤。

待在工事坑道的入口前面,来回走动,同时和我谈谈巴黎、谈谈战事,以及那些不在场的亲人……突然他止住了话头,那猎犬般的灰色小眼睛突然明亮了起来,他用眼角瞟了瞟刚刚出现在瓦莱里安山平台上的两个身影,示意我看。

那个男人穿着长长的栗色燕尾服,上面配着绿色的天鹅绒大翻领。

他消瘦、矮小,前额扁平,双眼滚圆,鼻似鹰钩,小鸟般的头上满是皱纹,显得既庄严、又愚笨。

此外,他的一条胳膊挎着一只绣花绒布提包,从提包里露出一只瓶子的瓶颈﹔另一条胳膊下夹着一只罐头—-那种一成不变的白铁皮罐头,巴黎人只要一看到它,就会想起那长达五个月的围城……再看那个女人,只见她戴着一顶巨大的带有撑边的帽子,从上到下紧紧裹着一条旧坡巾,在褪了色的斗篷的蜂窝状皱领之间,时不时地露出一截鼻尖,以及几缕灰白而干枯的头发。

走到平台上之后,男人停下了脚步,喘着气,擦着额头。

女人没有停下,她径直向坑道走来,我听见她腼腆地要求见见她的儿子,她儿子是巴黎第三国民别动队第六支队的士兵。

“请您在这里等一下,”哨兵说,“我让人去叫他。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显得很快活,转身走向她的丈夫;两人走到稍远处的斜坡边上,坐了下来。

他们在那里等了很长时间。

这瓦莱里安山太大了,要找到一个别动队第六支队的士兵谈何容易!更何况现在这个时候,整个要塞里挤满了鼓手、号手、来回奔跑的士兵,还有正在换岗的士兵、勤务人员、配给人员、一个被义勇军的枪托打得鲜血淋漓后押来的间谍、几个赶来向将军申诉的农民、飞奔而至的传令兵,以及冻僵的人和汗流浃背的牲口。

2024届高考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专题统整学习课件

2024届高考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专题统整学习课件
阅读技法
01.掌握“四步读文法” ➢第一步:划分层次,厘清情节
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也为阅读的下一步做好了准备。
➢第二步:依据情节,把握形象 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情节叙述中完成的。把握人物形象主要依
据小说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事件)来概括分析。
02.读文通法示范(教材P204)
请根据以上“四步读文法”快速阅读卞之琳的《石门 阵》,完成教材中“读文过程”部分内容的填写。

02.读文通法示范(教材P204)
第一步:划分层次,厘清情节
由诸葛孔明的八卦图引出王木 匠演说石门阵
叙述王木匠讲述鬼子扫荡、游 击队巧设石门阵的情况
王木匠说书后走回家门,意欲 投身抗日战争
考情分析
(1)从近年高考真题来看,小说阅读基本没有任何套路可言, 读懂文本才是王道。这也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2)命题趋势的变化,引导我们在备考时也要及时调整备考策 略。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对文本的细读、分析,同时需要突 备考 破传统阅读惯性,要有带入感,能融入作品的情境中,与作者
建议
产生情感共鸣。 (3)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小说阅读的训练,题目选择很重要, 应选以“个性化深度分析解读文本+选材名家之作”为形式的题 型,这类题有利于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
02.读文通法示范(教材P204)
第二步:依据情节,把握形象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王木匠。其形象特点:
①擅长讲故事 ②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③憎恨敌人,热心打击敌人,保家卫国
02.读文通法示范(教材P204)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1)看题目,《石门阵》跟战争有关,战争题材。 (2)看注释,“延安,1938年秋”交代地点、时间,可知作者在 抗日战争期间前往革命圣地“赤都”。 第四步:提炼整合,概括主题 《石门阵》叙述木匠王生枝讲述“石门阵”的故事,小说通过 讲述“石门阵”的故事表现抗日游击队的①__机__智__、__勇__敢__,表达了 对共产党军队的②信_任__和__由__衷的__赞_。美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住家门,只 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为民族谋解放。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小说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一分析小说情节课件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小说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一分析小说情节课件

作用: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次序井然。
(2)起伏(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 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 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起伏。 作用:情节的起伏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倒叙 倒叙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关键、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部 分提到开头来写,并非是把整个事件倒过来叙述。 作用: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避免叙述的单调。
13~16段,是故事情节的________(再发展),交代_______________ (马兰花被丈夫第二次催促催款)。
17~19段,是故事情节的________(高潮),交代________________ (马兰花被丈夫第三次催促催款)。
20~28段,是故事情节的________(结局),交代________________ (马兰花收到了麻婶女儿的还款)。
答题模式: 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 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 “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 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 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 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 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另一条线索是围绕麻婶母女展开的,所以暗线是________(麻婶母女 的还钱过程)。麻婶母女虽然着墨不多,但还是表现出了她们知恩图报的 美好品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这样明暗线交织,使故事情节________(更为集中紧凑),也更突出 了________(马兰花)这一人物形象。

小说人物心理变化分析(教考衔接 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小说人物心理变化分析(教考衔接 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10 探究分析小说人物心理变化(教考衔接教材典例)教学目标准确掌握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分析人物心理的基本思路在分析人物心理时,首先需要建立人物心理方面的知识图谱,然后在此基础上去突破易错点。

小说描写心理活动常见的方法有:二探究人物心理的方法分类1.复杂心理状态类(1)有整体意识。

做题时,应整体把握材料内容, 综合考虑语境,特别是要联系上下文,瞻前顾后,看看人物的这一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人物的内心活动。

例: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8题,题干虽然指定范围在两人喝完酒之后的对话,但如果不结合喝酒过程中对未来滑雪的憧憬或喝酒之前对滑雪娴熟的技巧的描写,是很难得出他们对滑雪的“依依不舍”的心情的。

(2)抓住显性和隐性心理描写分析具体语境。

①注重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具有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例: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江上》第8题,文中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描写,就需结合子胥在江上所处的环境来分析他心情的变化。

比如“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此时的环境带给子胥的是平和;“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这滔滔不断的流水”,根据环境的变化并结合后文可知,此时的环境引发了子胥仇恨的思绪;“船缓缓地前进着”“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此时的环境带给子胥的又是一种不同的感受。

②揣摩语言描写。

这里的语言主要指人物的语言。

例: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8题,分析的范围是两人的对话,都属于语言,但我们在分析时需要再从语言中寻找关键语气词,比如文段中出现的“再也没机会滑雪了”“一定得滑”“要去滑”“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从“再也……了”“可一点也”看出他们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从“一定得”“要去”看出他们对再次滑雪有强烈的渴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引领)教学目标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学重点难点熟记小说的情节模式教学过程一小说情节的梳理与分析情节是小说塑造人物、展示手法、表现主题的重要载体。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三个题点。

二情节梳理必备知识梳理情节结构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意识流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情节包含:情节的构成:(二)情节结构安排常见情节线索类型单线结构单线结构的特点是: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有一两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说,只有一条线索。

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双线结构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小说充分展示作品的内容,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

(1)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

一条线索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

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轻重。

如欧·亨利名篇《最后的常春藤叶》,老贝尔曼描绘藤叶是文章的主线,苏艾帮助琼珊是文章的次线。

(2)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

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

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

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

明线是显性的,暗线是隐性的,明线和暗线一般交织在一个共同点上。

如鲁迅作品的《药》就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情节结构安排除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基本模式外,还有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模式:(1)摇摆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式。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2)欧·亨利式: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3)延迟式: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了小说的结构张力。

(4)抑扬式:情节本欲“扬”,却先从“抑”着笔,最后笔锋突转,归在“扬”。

或者相反。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蒙太奇式:蒙太奇原是电影里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情节,常常以画面感很强的“分镜头”似的片段,跳跃性地向前推进。

片段与片段之间,干净利索地省掉了过程性的交代。

同时,它往往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交错地叙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段,通过一组组“镜头”的组接,显示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和情节的连贯、推进。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突破时空局限,闪现主要情节,省略烦琐的交代过程,节奏明快,视觉形象感强,穿插自然,变而不乱。

三梳理故事情节“四方法”1.结构连贯法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结构脉络梳理。

如《祝福》采用倒叙手法,按“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的结构脉络梳理。

2.线索连贯法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故事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

如《项链》的情节构成: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3.场面连贯法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人——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细节连贯法抓住对情节具有推进作用或对塑造人物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如2021年全国乙卷第9题考查杨成岳的心理变化过程:无意购买——有意相帮——决意购买。

【教考衔接,教材典例】小组合作,从下面小说中任意选择两篇,梳理概括情节,归纳梳理概括小说情节的方法《百合花》《哦,香雪》(必上)《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场景《促织》(必下)《党费》“我”(选中)《变形记》(选上)时间:5分钟要求:1、小组合作探究,形成一份书面答案。

2、推选小组代表发言。

1.《祝福》情节梳理序幕(12)写鲁镇“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333)祥林嫂凄然死去开端(3453)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5465)祥林嫂被迫改嫁高潮(66111)祥林嫂再到鲁镇结局(112)写“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开端(1)林教头刺配沧州,路遇李小二发展(25)林冲市场买刀寻仇人再发展(69) 林冲接管草料场高潮和结局 (1012)林冲山神庙杀敌报仇(其他篇目详见课件)小结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参考角度一: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切分小说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交待和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社会背景、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开端:交代小说起因、背景。

发展:矛盾产生、升级。

高潮:矛盾、冲突爆发。

结局:事件的结果。

尾声:冲突结束后,进一步交代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归宿,或展示未来的生活图景参考角度二:按地点、场景转换分层参考角度三:按线索分层,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

情节常考题型及答题思路1.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答题模板:“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注意】有时”何时、何地“可以不考虑,但是“何人”“何事”要素不能少。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2.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答题模板:①根据小说情节内容分析人物心理、态度、情感变化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③借助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并进行提炼、概括。

暗考型答题模板:事由+情感(态度、心理)【题型小结】概括故事情节(明考型、暗考型)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明考型模板一: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明考型模板二:按照“事由+情感(态度、心理)”的格式加以概括。

四题型对点训练(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琼卖马谈歌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

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

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

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

”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

”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

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

”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

”说着取出一张名片。

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

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

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

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

我是杨成岳。

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

”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

——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

”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

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

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

”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

”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

还请王先生体谅。

”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

”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

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

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

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

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

”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

”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

”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

”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

取我的胡琴来。

”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

“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

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

”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

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

”三人都笑了。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

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

”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

”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

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

”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

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

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

”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

”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杨成岳击掌叫好。

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

”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

”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

”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

”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

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

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