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语文试题
202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

202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参考答案:一、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读音。
(每小题1分,共5分)1.社交(shèjiāo)2.巧克力(qiǎo kèlì)3.热心(rèxīn)4.英俊(yīng jùn)5.宗教(zōng jiào)二、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词义。
(每小题1分,共5分)1.嫁接A.婚配B.植物繁殖方法C.出嫁D.植物营养方式答案:B2.暑期A.夏天的气候B.暑假C.夏季的学期D.炎热的天气答案:B3.炯炯有神A.神态鲜明B.眼神明亮C.神气活现D.神采飞扬答案:B4.耀眼A.眼睛亮堂B.光彩照人C.引人注目D.光芒四射答案:C5.赤脚A.不穿鞋袜B.没有鞋的C.光脚D.脚裸露答案:A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1.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答案: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希望通过向月亮告别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通过写信给母亲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祝福。
2.课文中的“母亲”对主人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答案:母亲对主人公有特殊的意义,她是主人公的亲人和依靠,主人公对母亲有着深深的思念和爱意。
3.为什么主人公要离开母亲去远方求学?答案:主人公要离开母亲去远方求学,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4.主人公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祝福?答案:主人公通过写信给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祝福,他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母亲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5.这篇课文中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这篇课文的主题是对亲情的思念和表达,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福和期望。
四、请用适当的词语填空,使短文内容完整、正确。
(每空1分,共10分)早晨,我步行到公园,一进门,就看到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唱着欢快的歌曲。
我立刻靠近它,看它唱得那么欢乐。
突然,它停下来,看着我,好像在问我什么。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只好伸手摸它的头,它不怕我,继续唱起歌来。
2023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2语文

2023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2语文2023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2语文考试正文如下: 作为2023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2语文考试的一部分,这次考试旨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
下面是本次考试的正文内容。
一、阅读理解(共20分)1. 题目类型: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题)2. 题型:本题以叙事类文章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学生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从细节、环境、情感等多个方面,对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3. 答题技巧:学生应该仔细阅读文章,注意细节,把握人物情感变化、事件发展过程等细节,并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推理和分析。
同时,应该注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以便正确做题。
二、写作(共20分)1. 题目类型:应用文写作(每题5分,共5题)2. 题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点和现实生活,写一篇符合文体要求的应用文。
3. 答题技巧:学生应该首先明确写作要求,注意题目的关键词语和条件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和连贯性,同时注重表达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三、基础知识(共20分)1. 词语解释: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的词语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解释,并在词语解释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应用。
2. 成语积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积累成语和成语故事的能力。
学生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积累相关的成语和成语故事,并在文章中恰当使用。
3. 标点符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学生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在标点符号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应用。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在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仅仅凭历史学家在研究工作中离不开时间这一事实,还不足以断言历史学就是时间的科学。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不论在历史学者身上,还是在历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上,时间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时候,历史学才真正称得上是时间的科学。
社会中的任何存在都是历史性的存在,这为历史研究规定了时间界限。
历史学研究人类文明的演变,文明有起源,仅就此而言,历史必然有一个时间上的开端。
同时,自有人类以来,世界上有无数的文明起起落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国比列举了21个具有文明发展过程的社会,而在他那个时代,已知的原始社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650个。
因此,凡历史性的存在,都有一个时间的终点。
不论是文明,还是更加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进程,在时间上都有开端和终结,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意味着时间。
所以,历史年代学就成为历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学科,它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目前流行的公元纪年方法,是在中世纪到近代初期逐渐地创立、完善和推广的。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
《苟子·正论篇》云:“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国语·周语》载:“夫先王之制,邦内面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五服”之分,置蛮夷于“要服”,与实际情况不符。
岭南属于蛮夷之区,其所在地区应为“荒服”。
“荒服”距离王畿二千五百里,最为遥远。
《尚书·禹贡》云:“五百里荒服。
”《礼记·王制》云:“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东方日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日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日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日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在诸夏看来,中原(即中国)居天地之中,风土最佳,为文明的诸夏所居;东、南、西、北四方为其边缘,风土各有欠缺,为野蛮的蛮、夷、戎、狄所居,他们的气性、语言、衣服、器用等均不同于中原。
这实际上是一种从地域和民族上划分中心与边缘、自我与他者的做法。
这种建立在空间距离和华夷之辨上的划分,其实也是政治经济权利的划分。
《史记·五帝本纪》云:“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析枝、渠度、氏、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乌夷,四海之内成戴帝舜之功。
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凰来翔。
”将荒服地区纳入王土,其目的是为了“致异物”,即招致各方不同物产入贡。
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需要,即中央政权通过罗致异物显示四方来朝,而地方政权通过贡物表达对中央政权的承认。
“五服”的划定和“致异物”的一样,都是一种权利划分,汉晋时期地理志的“异物'书写传统与此有深刻的内在关联。
2023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 参考答案

202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1.(3分)C2.(3分)A3.(3分)D4.(4分)①首先介绍了种子库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接着讲述了保存种子的过程、方法与挑战;②先介绍为什么建种子库,再讲述怎样保存种子,符合公众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
[每点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4分)①本文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呈现实证研究的科学结果,具有科学性;②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社会性。
[每点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6.(3分)D7.(3分)C8.(6分)①描写了蒙、汉、回各民族热闹、和谐的市场景象;②形成了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③表现了当地民族融合、物阜民丰的世俗生活气象。
[每点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放蜂人让“我”找到了书写三边的角度:①放蜂人的身份,转变了“我”外来者的观察视角;②放蜂人的讲述,启发了“我”描写三边的情感立场;③尝了三边的蜜之后,“我”确定了选材角度和写作内容。
[每点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10.(3分)J N P[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
]11.(3分)A12.(3分)B13.(8分)(1)君主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下面的情况就能够到达君主那里。
[4分。
大意2分,“拥蔽”“通”各1分。
](2)范子渊告诉程昉说直河水浅,可上报文书给浚川司,用浚川耙疏通河道,程昉听从了他的建议。
[4分。
大意2分,“属”“牒”各1分。
]14.(3分)①皇上既没有偏信王安石的保奏,也没有偏信文潞公的上奏;②他先安排了熊本去视察,又派遣冯宗道去汴水做试验。
202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

202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山海经”中有这样一则传说:昔时有神农氏三十年不死,百草自生,草木畜生,鸟兽鳞甲毛羽之别,昼夜更相食,远近皆夷。
颛顼惧其民之危,令重华氏作山海经。
在这则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视。
神农氏的不死与百草、动物的繁衍生息是生命力的象征,而其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也体现了自然法则的运转。
然而,这种自然规律的存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相又经常产生矛盾。
因此,颛顼惧及其臣民的安危,便特要求重华氏编撰《山海经》。
这部经典书籍关注自然地理、民俗文化、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充分记录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知。
在传承中不断完善,现在依然为人们所钦佩。
在现代,随着人类文明崛起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能够有效地改变自然环境,但却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更严重的问题。
例如,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物质消费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并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此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山海经》中的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的精神,对于我们当前面临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需要以此为鉴,呼吁人们在置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尊重自然,依法并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裕,同时保障和提升我们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山海经》不仅是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知识宝库,而且也是我们寻求发展的重要参照。
对自然与文化的重视和尊重不仅是经济、科技的发展,而且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发展的基石。
愿我们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山海经》的特点,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02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202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
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
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
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
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
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
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
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
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
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
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
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处于暂时停顿状态。
202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

202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
202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作文:我的成长路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通过这篇作文,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在高中三年的成长历程。
三年前,我踏入了高中学校的大门,满怀憧憬和期待。
我明白,这将是我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我需要努力奋斗,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学习方面,我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
文学是人类灵魂的照明灯,是人类思想的财富。
在老师们的引领下,我读了许多经典名著,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人生智慧。
诗词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言文的阅读让我搭建起了连接古今的桥梁。
而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让我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生活、爱情、家庭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不断阅读和思考,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背景,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除了读书,语文学科还要求我们有扎实的写作能力。
在初中时期,我曾多次担任班级的写作辅导员,通过背诵范文、分析优秀作品的构思和结构,我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而随着高中的学习,我逐渐接触到了更为复杂和深入的写作形式,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等。
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我努力去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问题的不同立场和角度,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通过写作,我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然而,语文学科并不仅仅是对文字和作品的理解和表达,它还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人文素养和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让我懂得了与人为善、宽容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我看到了作者对待生活的热爱和善良,这使我受益匪浅。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学会了倾听、尊重和合作,这使我变得更加成熟和懂得与人相处。
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取得好成绩,而是为了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通过语文学科,我提升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国时期,“鸿沟”便跻入中原版图。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自安邑迁都到大梁(今河南开封),第二年就开凿以大梁为中心沟通黄河与颍水的“大沟”,即“鸿沟”的前身。
到魏襄王时期便有了“鸿沟”的说法。
事实上,鸿沟的修建经历了几个阶段,几番修整才最终成型。
鸿沟以黄河为水源,呈西北—东南流向,包括涡水、涣水、睢水、汳水等分支,整体上引黄河水南下,经大梁西面的圃田泽(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将水引至都城大梁,后又向东延伸,经大梁北郭到城东,再折而南下,汇入淮水的支流颍水。
鸿沟成为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大规模人工运河。
自大梁南折入淮河后,鸿沟还联通起济、濮、睢、汝、泗等支流,使各水系与淮河有了交集,在原本“各行其道....”的河、淮流域之间织起一张奇妙的水网,与早已成型的淮河邗沟水网相连相通,进而在黄淮平原上形成完整的“鸿沟”水系。
鸿沟在改善交通的同时,还以一己之力,承担起灌溉大任,大大促进了魏国的农业发展,河水流淌过诸多富庶地区,也将实打实的财富带入魏国,“南有鸿沟”更成了战略家苏秦对魏国实力的慨叹。
国都大梁,从原先的普通小城摇身一变,成了“诸侯四通,条达辐辕”的富饶之地,鸿沟流域更成了当时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
位于鸿沟水系的定陶、淮阳、寿县等城市也因水而兴,远近闻名。
更难能可贵的是,原本民情有别、风俗各异的南北方也随着水上交通的发展,有了难得的交流机会,许多北方的文化风俗悄然走进南方民众的生活。
被鸿沟水系哺育滋润的中原地区,也在航运的加持下日渐富饶,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魏国也因此富国强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令人唏嘘的是,鸿沟的加持并没有如料想般为魏国带来绵长的国祚,反而提前给魏国“热好盒饭....”。
公元前228年,强势东出的大秦势如破竹,兵指魏国,一计黄河淹城,很快便让大梁不攻自破,使魏国沉寂于历史的车轮之下。
其实,秦国很早便盯上了“鸿沟”航运带来的“香饽饽...”。
公元前249年,秦将蒙骜伐韩,先后取成皋、荥阳,秦国随后在荥阳东北的教山上建立粮仓,用于屯兵储粮,取名“敖仓”。
秦灭六国、实现一统后,敖仓成为河、渭漕运的中转粮仓,储粮甚丰。
毗邻鸿沟,享航运之便,依傍敖仓,据天下之粮,多重光环下,荥阳也成为秦时的军事重镇,更成为后来楚汉的必争之地。
也正是一场楚汉争霸,让鸿沟有了真正“名垂青史”的机会。
楚汉相争,汉军接连失去敖仓、甬道,屡战屡败之下,刘邦渐失信心,试图放弃夺回荥阳、成皋,退守巩、洛。
谋士郦食其认为此时正是收复荥阳、重据敖仓的最好时机。
一番筹谋,“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原本极为不利的形势便发生了逆转。
于是,刘邦与项羽“讲和”,“汉四年,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
自此,原本一心载船运粮的“鸿沟”,因着卓越的经济贡献,逢着一场机缘,在狼烟四起的乱世,化身二分天下的界线,作为明确的政治疆界,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符号。
“鸿沟”的意义中被添上一笔——两物之界线,不可逾越。
就在项羽领兵东去途中,刘邦单方面撕毁条约,大力追击楚军,其后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汉。
如今,象棋的棋盘上都赫然画着一道“楚河汉界”;前往汉王城遗址的路途中,名为“鸿沟”的石碑悄然屹立。
它们都不会说话,却见证着千百年前的那场烽火狼烟,记忆着属于中华大地的一段过往。
严格来算,“鸿沟”不算长寿。
西汉末年,黄河大肆泛滥,甚至平均20年就发生一次决溢。
由此,开封东南的广大地区饱受水淹之苦,鸿沟也因大量河水的浸灌而淤塞。
眼见苍生遭难,“鸿沟”受害,人们没有坐以待毙。
永平十二年,东汉王景奉命治水,对鸿沟的支流汴渠进行疏浚。
整整一年缠斗,大量人力投入,百亿钱财消耗,终于换回汴渠正常通航。
可惜的是,鸿沟水系中的其他河流或断流,或因淤塞与鸿沟分离,或再不见记载,完整的“鸿沟”水系就此与世人告别。
但某种意义上说,“鸿沟”又从未远去。
隋大业元年,通济渠开通,鸿沟水系得到再一次修整。
唐开元十年,玄宗在河南郑州开河口、设置水闸,以此通淮、泗。
北宋建立后,汴河一直被作为主要的漕运干线,时常得到修整完善,年运六百万石粮食,被统治者作为“建国之本”置于心头。
如今,河南淮阳县以东的蔡河、老蔡河都满载着鸿沟的痕迹,流淌于今时今日。
当今的河南省西华县,以前叫作鸿沟县。
而“鸿沟”的生命,在其他地方得到焕新与延续。
翻开成语词典我们能找到“判若鸿沟”的词条,小朋友们还会学习什么叫做“不可逾越的鸿沟”。
古今穿梭间,“鸿沟”不再是硬邦邦的界线,反而创造着我们与世界对话的可能与途径。
1983年,美国哲学家莱文在论文中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外在的科学视角与内在的经验视角之间存在一条无法弥补的沟壑。
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一份报告中阐释了一种现象,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存在差距。
在我们的话语里,前一种现象,叫作“解释鸿沟....”,后一种差距,意为“数字鸿沟”。
或许在未来,“鸿沟”还会有新的打开方式,新的内涵意指。
“鸿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穿越时光,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奇妙的旅行。
(改编自念缓《鸿沟为什么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行其道”在文中是指没有开凿鸿沟时,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互不沟通。
B.“热好盒饭”在文中是指秦国很快就要灭掉魏国,使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香饽饽”在文中是指“鸿沟”水系便利的航运条件给魏国带来的丰足粮食。
D.“解释鸿沟”在文中是指外在科学视角与内在经验视角之间的巨大差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沟是由魏国经历几个阶段、经过几番修整建成的大规模人工运河,它最早沟通了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
B.鸿沟在给魏国带来富庶的同时,也给魏国带来了灭顶之灾,秦国一计黄河淹城,让大梁不攻自破,魏国灭亡。
C.鸿沟水系在楚汉争霸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扭转了对刘邦极为不利的形势,成功化身为政治符号。
D.完整的鸿沟水系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一段时间,战国时期形成,东汉时期便不复存在,但有些支流直到宋代仍在发挥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时期,鸿沟水系不仅改善了中原地区的交通状况,而且增进了南北方的相互交流,促进了鸿沟流域的经济、文化发展。
B.凭借鸿沟水系带来的优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强大起来的魏国变得富饶,带动整个中原地区使之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黄河泛滥,鸿沟因大量河水浸灌而淤塞,其支流或断流,或因淤塞与鸿沟分离,历代统治者均为了通航而修整鸿沟支流。
D.如今,虽然“鸿沟”水系已经消失,但“鸿沟”又焕发了新生,正如河南的蔡河、老蔡河等支流依然流淌于今时今日。
4.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鸿沟”在历史变迁中的丰富内涵。
5.本文源自《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史铁生过去,我们的角落是另一副模样:斑驳的墙,低矮的屋顶,屋顶挂满灰尘结成的网……铁子说这儿避风,克俭说这儿暖和。
我呢?只想离窗户远一点,从那儿可以看见一所大学的楼房和好几家正式工厂的烟囱。
这儿是整个“五七”生产组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
清晨、晌午或傍晚,你会在这幽深的小巷中看见我们。
我们三个结队而行,最怕碰见天真稚气的孩子。
“妈妈你看哟!”我们都低下头。
“叔叔们受了伤,腿坏了,所以……”铁子把手摇车摇得飞快,我和克俭也想走快些,但是不行。
“瘸子吗?”孩子问。
母亲的巴掌像是打在我们心上。
这最难办,孩子无知,母亲好心。
我们忍着伤痛,付出比常人更大的气力,为的是独立,为的是回到正常人的行列里来,为的是用双手改变我们的形象——残废。
我们有时哼着歌走在小巷深处:今天像往日一样/我流浪到深夜/我在黑暗中行走/闭上了我的两眼……春风乍起,吹绿柳条的时节,她来了。
“我叫王雪,坐在这儿行吗?”她走进了我们的角落。
“当然。
”“只要你乐意。
”“有什么不行的?”我们每人一句,都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腔调。
克俭在我耳边嘀咕了一句,不外乎“德性”“臭酸相儿”一类的评语。
铁子冷酷的目光在眼镜后面闪了几下,低下头去。
这是一种防御,以攻为守式的防御。
防御什么呢?春雨蒙蒙,天空里闪过一道电光,搅动了三颗枯萎的心。
我们的角落从早到晚萦回着歌声:《菩提树》《命运》《茫茫大草原》……先是轻轻地哼,后是低声地唱。
我偷眼去看王雪,发现铁子和克俭也在偷偷看她。
王雪随着我们歌声的节奏轻轻晃着头,两个小辫一个弯了一个直,一个直了一个又弯。
我们的歌声更响亮了:老人河,啊,老人河/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你们干嘛光唱这些让人伤心的歌?”王雪忽然说。
“你爱听什么?”克俭说。
他的脸红了一下。
王雪清了一下喉咙唱起来:我们一天到晚在一起把稻草晒干/地在那边我在这边/两人相距很近很近……王雪轻轻地唱,随着欢快的节拍摆着小辫。
我们三个干脆停下了手里的活,愣愣地看着她,心中的防御工事已经拆除了,眼前出现了一泓春水,轻轻拍打着寂寥的堤岸。
她长得多美!怎么说呢?她的心写在脸上,她看得起我们。
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从早到晚在一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唱起那些欢乐的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用长辈似的口吻和她说话:“王雪,晚上回家走大街,别走那些小胡同。
”“王雪,你该学外语。
事在人为,别怕难。
”“王雪,不然你就学小提琴。
只要下功夫,路是人走出来的。
”“王雪,你就得这么对待生活,你和我们不一样。
”……如今想来,真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我是说,王雪这下可以考大学了。
”“真的!可她行么?”我的眼睛一亮:“对!你可以帮帮她的数学和物理。
”“你可以帮帮地的语文,主要是作文。
”“真的!”那天起,每天晚上,蟋蟀在门外“曜曜”地叫,我们的角落里亮着灯光。
铁子和王雪趴在桌上,点呀线呀,log呀,sin呀,画呀,算呀。
我呢?给她讲语法、主题、构思和“之乎者也”,还给她写了七八篇范文。
唯有克俭一声不响地坐在门外,给我们一壶壶地烧开水,偶尔听见我们的笑声,他才探进头来羡慕似的笑笑。
蓝色的火苗舔着壶底,发出“呜呜”的低吟,克俭的眼睛里有火光也有苦闷。
我们说的他都不懂,他其实连小学都没有上完呀。
我拄着拐杖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你家也许有点什么用得着的书吧?”他没有回答。
他准因为帮不上王雪而心里难受呢。
第二天,他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本《绝对辨音力》,急急忙忙一瘸一拐地跑来交给王雪,竟连里面讲的是什么都没来得及看。
那是一本外国小说。
好心的王雪竭力表现出喜出望外的样子,说她特别爱看这样的书。
多么恬静、柔和的灯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