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不同剂型胃肠道反应比较及原因分析文献阅读报告
不同剂型二甲双胍的比较

但是,二甲双胍也并非十全十美,最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部分患者 服药后会出现上腹不适、腹胀、反酸、恶 心,严重者还会引起呕吐、腹痛及腹泻, 发生率大概有30%。这类不良反应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缓释片:缓释片采用凝胶缓释工 艺,药物均匀缓慢地溶出释放,同时,缓 释片吸水后体积膨胀,通过幽门的速度减 慢,更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率。缓释片 药效平稳而持久,每天只需服用1次。而 且,由于药物在胃中溶解量相对较少, 胃肠道反应轻,患者易耐受,治疗依从 性高。二甲双胍缓释片在服药时间上没
有特殊要求,临床上,为了更好地控制 患者的空腹血糖,大多建议晚餐后或睡 前服用。
用后会出现腹胀、腹痛甚至恶心、呕吐等 不适。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建议患者在餐 中或餐后服用。普通片价格比较便宜,属 于短效制剂,需每天服用2~3次。
肠溶片:药物被肠溶材料包裹,口 服后在胃内不崩解,到达肠道后才开始 崩解释放,因此可以避免药物对胃的刺 激,无明显胃肠道反应。但是药物的吸收 利用度不如普通片。建议肠溶片在餐前半 小时服下,这样可使血药浓度高峰与餐后 血糖高峰趋于一致,从而达到最佳降糖效 果。肠溶片也属于短效制剂,需要每天服 用2~3次。
减重作用 GLP-1RA减重作用机制 复杂,主要作用于食欲中枢等中枢神经系 统,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延缓胃排空 和肠动,抑制胃酸和胃泌素分泌;最终减 少进食,减轻体重。GLP-1RA降低体重的
证据等级为索马鲁肽>利拉鲁肽>度拉糖 肽>艾塞那肽>利司那肽。
不良反应 相较于其他传统降糖药, GLP-1RA有一些特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医 生在使用时注意,尤其是胰腺炎病、甲状 腺髓样癌。利拉鲁肽不能用于有甲状腺髓 样癌既往史或家族史的患者以及2型多发性 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患者。有少数使用艾塞 那肽和利拉鲁肽引起急性胰腺炎病例的报 道,应在用药前告知患者急性胰腺炎的特 征性症状;如怀疑发生了胰腺炎,应立即 停用。■
二甲双胍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_苏娜

二甲双胍调查报告

四、二甲双胍肠溶片、二甲双胍缓释优劣势分析1、作为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具有以下优势:①是不增加体重,甚至减轻体重,即减少总体脂肪,腹部(尤其是内脏)和大腿部筋膜下脂肪;②可降低血脂而减少微/大血管病变;③显示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地预防代谢综合征和心脑血管并发症;④是抗高血糖药,不是降糖药,故不诱发低血糖;⑤长期服用体内无蓄积作用,不损伤肝、肾功能;⑥无论轻、中、重度高血糖患者皆可应用;⑦毒副作用小,可足量、全程使用;⑧可作为基础药物而方便与其他降糖药并用发挥协同作用;⑨具有良好的药物经济学等。
2、三种剂型之间的优劣势比较:产品优势劣势盐酸二甲双胍片①降糖效果明显,尤其是餐后高血糖。
②价格低廉,长期服用无负担①服用频繁;②存在用药后峰高峰谷现象;③禁忌症较多。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对胃肠道刺激小,胃部不适的副作用不明显,患者易于接受。
①口服后小肠崩解,由小肠吸收。
②血药浓度上升缓慢,应在餐前服用。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①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②提高病人的依从性;③可以防止药物的峰高锋谷现象;④对治疗糖尿病更有帮助。
②对胃部有刺激;②作用平缓,对餐后引起的血糖升高的降糖效果不明显。
3、与其他类型的降糖药物比较:降糖产品优势劣势胰岛素①为中长效制剂,降糖效果好②改善自身机体胰岛素分泌①需要皮下注射,使用不方便;②药量控制不好容易引起低血糖、脂肪萎缩③容易产生胰岛素耐受④药物价值较高磺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①口服易于吸收②生物利用度高③毒副作用较小①半衰期短,降糖作用时间有限②药量控制不好容易引起低血糖;③对严重糖尿病患者无效果④老年人慎用双胍类被广泛认可的降糖药价格便宜体质消瘦者不能使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代表拜唐苹)抑制小肠葡萄糖苷酶,延缓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副作用小。
通常不作为降糖首选药,一般应用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疗效不佳者胰岛素增敏剂靶器官作用的一类新的抗糖尿病药物;对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也有防治左右明显的肝脏毒性副作用明显价格高五、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价格名称厂家规格华源销售价格(元/盒)瑞久江苏东瑞制药0.5g*10片*2板 4.5亿恒南京忆华药业0.5g*6片*4板 4.8-4.95亿恒南京忆华药业0.5g*6片*2板 2.88亿恒南京忆华药业0.5g*6片*5板 5.1-5.3悦达宁悦康药业0.5g*30片 3.8弘飞康南昌飞弘药业0.5g*20片 5.1德艾欣重庆科瑞南海0.5g*20片 5.2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浙江万马药业0.5g*30片 3.8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江苏祥瑞药业0.5g*20片 3.4六、总评:(一)从国内糖尿病患者用药方面来说,盐酸二甲双胍的用量还是很大的,即使有新药不断的冲击,但是对于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长期迁延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那么物美价廉是首选,服用方便是趋势,如此看来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控制餐后血糖升高是其短板。
二甲双胍有什么副作用

二甲双胍有什么副作用文章目录*一、二甲双胍有什么副作用1. 二甲双胍有什么副作用呢2. 二甲双胍怎样吃减低副作用3. 服用二甲双胍的正确方法*二、服用二甲双胍要注意什么*三、哪些人不能服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有什么副作用1、二甲双胍有什么副作用呢 1.1、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
在服用二甲双胍初期,约20%~30%的患者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口腔金属味、食欲减退等,其中腹泻发生率高达15~20%,不到5%的人会因为严重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不能服用二甲双胍。
一般情况下,服二甲双胍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不会影响继续治疗,一些人在服药1个月后不良反应会消失,每日用量500mg以下的人一般不会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1.2、乳酸性酸中毒与其他双胍类药物相比,二甲双胍导致乳酸酸中毒的例子比较少。
其他双胍类药物有甲丁双胍和苯乙双胍等,其他双胍类药物具有很强的脂溶性,在肝细胞中与线粒体上的脂肪结合,从而阻断三羧酸循环,导致大量乳酸产生并且累积,最终导致酸中毒。
2、二甲双胍怎样吃减低副作用 2.1、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常与剂量有关,为了避免二甲双胍对胃肠的刺激,最好在初期以最小有效剂量500mg/日服用,遵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的原则,给胃肠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
2.2、空腹或饭前服药,对胃的刺激更大,因此在餐食或餐后服药,可减轻副作用,并且也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2.3、若副作用引起的症状比较严重,可考虑更换二甲双胍的剂型,比如二甲双胍肠溶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等。
肠溶片在小肠内分解,生物利用度高;缓释片每日只需服用一次,药物在胃中缓慢释出,作用持久。
若糖友长期服药后,副作用也得不到缓解,那么应马上停药,及时就医,换用适合自己的降糖药物。
3、服用二甲双胍的正确方法盐酸二甲双胍的结构稳定,不会与血浆蛋白结合,它是以原形随尿液排出,清除迅速,笔者建议口服,进食时或餐后服。
开始用量通常为每日一次,一次1片(500mg),晚餐时服用,根据血糖和尿糖调整用量,每日最大量不超过4片(2000mg)。
不同剂型二甲双胍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38 药品评价 2012年第9卷第10期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困扰全球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常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1]。
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5%,估计到2025年,患者数目将增加到3.5亿。
目前,针对2型糖尿病的口服治疗药物[2,3]主要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和新型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4-6]。
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降糖药物,其药理作用特点决定了二甲双胍不仅能发挥有效降血糖作用[7],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危险。
且由于不良反应较小(但应警惕发生率极低的乳酸酸中毒)[8, 9],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2005年推荐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
因此,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二甲双胍的作用备受重视。
但与其他抗糖尿病药物一样,二甲双胍需要规律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本文将从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做一简要概述。
剂型和依从性的关系剂型是指方剂组成以后,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The in fl uence of complianc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metformin formulations in T2DM treatment不同剂型二甲双胍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1孔凡霞 2黄建权1河北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药剂科2航天中心医院药剂科中图分类号 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809(2012)10-0038-04关键词 依从性;二甲双胍;剂型态,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合适的剂型是为了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以及便于使用、贮存和运输。
同时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和作用速度,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或产生靶向作用。
37例二甲双胍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史洪波

37例二甲双胍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史洪波*蔡强(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山东济南250001)中图分类号:R977.15;R99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29(2013)09-0563-04作者简介:史洪波,女,主治医师,内科学。
摘要:目的通过对37例二甲双胍致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1979年~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二甲双胍致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32篇文献中报道的37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37例二甲双胍所致报告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0~39岁患者例数最多;所用二甲双胍涉及普通片剂、肠溶片剂和缓释片剂3种剂型,普通片剂为临床常用主要剂型,占全部病例的89.19%;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快为第1次用药30min 后出现,最长为长期服用数年后出现,其中服药1d 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多;不良反应可累积多个系统、器官,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内分泌系统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等,大部分ADR 多轻微,即使有症状较重或严重者,及时停药或对症治疗处理,大多数症状可好转消失,但2例发生乳酸酸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临床应重视二甲双胍所致ADR 的发生,根据病情严格控制服药剂量,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二甲双胍;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Analysis of 37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s by MetforminSHI Hong-bo *CAI Qiang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enter Hospital,Shandong Jinan 250001,China)Abstrac:Objective Through analysing 37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by metformin to explore the rules and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Methods By searching literature in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from 1979to 2013,32ADR literatures of metformin involving 37cases,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In the 37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by metformin,the adverse reaction incidence of men was more than that of women,the 30~39years old patients 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the used formulation of metformin involved tablet formulation,enteric-coated tablet and sustained-release tablet.The tablet formulation was the ordinary formulation,accounting for 89.19%;the fastest appearing tim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30minutes after administration,the longest time was a few years after administration,and most adverse reactions happpened within 1day after adminis -tration.The ADRs involved many systems and organs,mainly manifested as skin and appendage damage,systemic damage and endocrine system damage followed by nervous system and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disorders.Most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light,even if some symptoms were severe,most symptoms could be improved and disappeared after timely drug withdraw or symptomatic drug treatment,but 2cases died of lactic acidosis after rescue.Conclusion The doctors and pharmacis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metformin,and understand th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reactions,the dosages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s,and the clinical car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metformin;adverse drug reaction;literature analysis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口服降糖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其特点是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是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对正常人血糖无降低作用。
分析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分析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内科收治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完整病历资料150份进行相关统计及研究,将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统计。
结果:本次研究中150份病历,出现不合理情况59份,占39.33%。
使用剂量、方法不合理情况占66.1%,较比其他不合理情况出现较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1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9例,占6%;其中低血糖发生7例,占出现不良反应的77.78%。
结论:针对统计结果患者的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对二甲双胍用药的安全及相关禁忌症的把握,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二甲双胍;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饮食习惯等改变,造成我国糖尿病的人数逐年增长,患者需要饮食、运动管理和长期的药物控制。
在临床用药中二甲双胍为首推降糖药物,其安全性较高。
但是临床仍有其不良反应发生病例出现,这与临床是否合理用药,是否掌握药物适用症以及禁忌症有关。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情况,研究时间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内科收治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病历资料完整的150份进行相关统计及研究,并对合理用药提出有效的措施。
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研究时间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内科收治的临床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病历资料完整的150份进行相关统计及研究,纳入标准:住院期间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药物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盐酸二甲双胍片。
排除标准:患者住院期间未使用二甲双胍,仅在出院前进行二甲双胍的带药。
1.2方法将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信息以及患者药物使用剂量、禁忌症、不良反应等。
1.3判定依据药物使用合理判定依据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2],制定二甲双胍合理用药评议标准。
哪几种二甲双胍对胃肠道刺激小,它们的降糖效果如何?

哪几种二甲双胍对胃肠道刺激小,它们的降糖效果如何?老李早饭后吃过二甲双胍,出门坐在公交车上就开始肚子咕噜,车还没有到站就想拉肚子。
不下车吧,马上就忍不住了,下车吧公交车还没有到站,太难受了。
于是她改到晚餐后服药,不出门总可以了吧?也不行,因为晚上起来好几次,连服了3天,血糖改善很明显,腹泻却一直没有改善。
非常遗憾,只能改用其他降糖药。
老李因为知道二甲双胍的好处,但因自己“水土不服”,从此和二甲双胍绝缘了。
但有的患者不愿意放弃,毕竟二甲双胍在国内外指南中的降糖地位为单药治疗的首选,以及全程可联合其他口服药和胰岛素治疗,放弃二甲双胍,就等于放弃了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小半壁江山。
约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会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那怎么破解呢?答案是:试着改换如下四种剂型:原研药普通片(格华止普通片)、仿制药的肠溶片(国产二甲双胍肠溶片)、仿制药的缓释片(国产二甲双胍缓释片),原研药缓释片(格华止缓释片),它们之间有何不同,糖尿病患者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种呢?方案一:试试原研药的普通片二甲双胍在胃肠道的吸收过程如下:•胃:普通片主要在胃内崩解,但吸收速度较慢,4小时约吸收10%。
•小肠:主要在小肠上段(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结肠:基本不吸收,随粪便排出。
二甲双胍仿制药比原研药溶出快,在胃肠道里面的局部浓度短时间更大,所以胃肠道刺激更明显,另外还有辅料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所以原研药相对仿制药能部分改善消化道刺激症状,一部分糖友换了剂型后,可以继续服用。
但是,格华止作为口服的原研药,也有面临的以下问题:格华止的说明书中药代动力学内容如下:空腹状态下口服二甲双胍500毫克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0%-60%。
同时进食略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
口服后中位达血药峰浓度时间为2小时,平均血浆药物清除半衰期约为4小时。
因二甲双胍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0%-60%,偏低;生物半衰期短,仍有患者普通片需2-3次/天,忘记服药会影响药物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婷婷,索丽霞.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02):563-568; Dujic T, Zhou K, et al,Diabetes. 2015 May; 64(5):1786-93.
McCreight, LJ ; Bailey, CJ ; 2016 Mar;59(3):426-
文献一
二甲双胍缓释片与普通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胃肠道副作用的风 险比较:Meta分析
•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二甲双胍缓释片(MXR)与普通片(MIR)治 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注2:
5-HT 是由肠嗜铬细胞(EC)摄取色氨酸(Trp),在胞浆内 经酶促反应生成,并储存于囊泡内的。EC细胞受到刺激时释放 5HT,并与 5-HT3 受体结合,分布于肠肌神经元的5-HT3受体可介 导5-HT能中间神经元突触的快兴奋性神经传递,使胆碱能神经元释 放乙酰胆碱增加,引起胃肠道症状。
二甲双胍增加肠内胆汁酸池,可能影响粪便稠度,胆固醇水平和微生 物组,也间接刺激GLP-1分泌。
McCreight, LJ ; Bailey, CJ ; 2016 Mar;59(3):426-
注1:
转运蛋白可能有: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1-3(由 SLC22A1编码)、质膜单胺转运蛋白(PMAT)(由SLC29A4编码)、 5羟色胺再摄取转运体(SERT)、胆碱转运蛋白(CHT)、多药毒素 积压蛋白(MATE) 1–2。
周月,孔姿莉,王翔, 等.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1):32-
RR:0.61,95% CL:0.57~1.29
异质性原因主要:年 龄及性别,其中年龄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 义。DM患者年龄每 增加1岁,服用MXR 后腹泻的发生增加约 16.5%。
RR:0.61,95% CL:0.43~0.74,
其中OCT1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二甲双胍不耐受性个体差异的重要 因素,但是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考虑可能的机制:OCT1转运 体功能下降可使肠道中二甲双胍浓度增加,导致葡萄糖摄取和无氧酵 解的增加,乳酸浓度升高,并影响5-HT浓度、GLP-1浓度、胆汁盐的 吸收及改变肠道微生物群。
McCreight, LJ ; Bailey, CJ ; 2016 Mar;59(3):426-35; 任婷婷,索丽霞.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02):563-568.
• OCT2主要在肾脏中表达,多位于肾小管细胞基底外侧,可将二甲双胍转运进入近曲肾小 管内细胞并负责二甲双胍的排泄。若抑制OCT2将减少二甲双胍的体内清除,可能会增加 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
• OCT3主要表达在骨骼肌中,但也在肠中表达,OCT3与二甲双胍在唾液腺中的摄取和排 出有关,这可能与二甲双胍引起的味觉障碍有关。
与MIR相比,MXR降 低了39%恶心/呕吐的 发生风险
周月,孔姿莉,王翔, 等.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1):32-
RR:0.47,95% CL:0.30~0.74
与MIR相比, MXR降低了 53%消化不良 的发生风险
与MIR相比, MXR降低了 65%胀气的发 生风险
周月,孔姿莉,王翔, 等.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1):32-
背景
二甲双胍胃肠反应发生可能的机制
二甲双胍具有饱和性和剂量依赖性,其中转运蛋白起着重要作用。转 运蛋白的遗传变异或转运抑制药物影响二甲双胍的摄取和利用。小肠是二 甲双胍吸收的重要部位。
二甲双胍增加人体肠道中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导致肠细胞中乳酸产 生增加。
升高肠促胰素(GLP-1)浓度。GLP-1由L细胞分泌,L细胞分布在整个肠 道中,但高度集中在回肠中。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通过增加其从L细胞的 分泌和/或通过减少DPP4的分解来增加GLP-1浓度。
已经发现二甲双胍具有与已知的 5-HT3 受体激动剂类似的结 构。
温雯,张淼,时立新.贵州医药,2015,39(12):1080-1082.
延伸:
肠和肝都被认为是二甲双胍相关乳酸产生的主要来源。PETCT使用的是正电子发射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服用二 甲双胍的患者在PET-CT上的结肠和小肠中18F-FDG摄取量普遍增 加,在评估结肠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时,它也会造成假阴性成像 结果的重大风险。因此,建议在进行PET-CT程序/扫描之前至少停 止使用二甲双胍48小时。
二甲双胍缓释剂型和普通片剂在胃肠道 反应上的比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景
二甲双胍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除存在 禁忌或不耐受患者外,二甲双胍被推荐为肥胖、超重以及体重正 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首选和全程用药。无论单独还是 联合治疗,胃肠道副作用一直是二甲双胍治疗过程中发生率最高 的不良事件,约30%的T2DM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普通片后会出现 胃肠道副作用,而5%左右的患者因此不能耐受治疗。相比于普通 片,二甲双胍缓释片可于胃肠道持续缓慢释放,为减少胃肠道刺 激提供了可能。
OCT属于溶质载体家族22(SLC22)的成员,由位于染色体6q26-27的 SLC22A基因编码。OCT在多种组织中表达,包括肠、肝、肾、脑、肌肉 和心脏。
• OCT1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一些神经元上,尤其是人肝脏的肝血窦基底外侧膜以及小肠 上皮细胞膜,参与二甲双胍的转运,并可改变二甲双胍肠道局部浓度。
• 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循证医学数据 库(The cochmne Library)、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选择从建库 至2018年3月发表的有关MXR与MIR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最终入选13篇,共计3039例T2DM患者(年龄46.4~70.3 岁,BMI24.5~33.5kg/m2,病程为新发至8.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