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室外排水体制的分类

合集下载

小区室外排水系统布局

小区室外排水系统布局

小区室外排水系统布局室外排水系统是城市小区公共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小区的环境及市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城市小区的建设中,加强对室外排水系统的建设,完善小区排水管道及网管的分布,并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室外排水系统的施工建设就成了小区发展和建设的题中之义。

1小区室外排水系统的组成从整体上看,城市排水系统可以分为污水排水、雨水排水这两类。

如果两种系统合用一套管路系统排水,就称为合流排水体制;如果两种系统各用一套管路系统排水,就称为分流制排水体制。

1.1污水排水系统室外污水排水系统主要由管道、泵站、出水口等部分组成,根据实际情况还会设置局部污水处理构筑物。

排水管道的主要负责把污水的收集和运输,通常为了避免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管道埋深过大而在中途设置中途泵站,最后通过末端泵站将污水提升送至污水处理厂。

污水在污水处理厂进行有害物质的去除后,再将污水回用(农灌或回用于某些工业企业)或排入水体。

而出水口的作用是将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排入水体。

1.2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主要由雨水口、雨水管道、雨水泵站和出水口这几个部分组成。

为收集房屋、院落和街道上的雨水,雨水口一般设在道路两旁,它是城市雨水系统的起端。

而泵站也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分为中途泵站和末端泵站。

中途泵站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管道埋深过大;末端泵站的作用是解决河水水位高于雨水管道,导致雨水不能自行流人的状况。

而出水口则负责将雨水直接排入水体。

2小区排水管网小区徘水管网是为了接收建筑物内排出的污水、废水,并经适当处理,把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水、废水排入城市排水管网而设置的。

小区排水管网一般都会设置污水管网、雨水口和雨水管网。

2.1管网的布置与敷设要求影响小区排水管网的布置的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建筑物排水管的位置、地形和城市排水管道位置等因素,此外还有小区扩建的可能性的因素。

在铺设小区排水管网时应该尽量沿建筑物平行敷设,并尽量布置在卫生间、厨房一侧,同时在与建筑物排水管连接处设污水检查井。

室外给排水-技术资料

室外给排水-技术资料

室外给排水-技术资料一、概述室外给排水是指在建筑物外部进行的一系列排水设备和管道系统,主要包括雨水排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将雨水和生活污水排放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同时保持场地排水畅通。

二、设备介绍室外给排水设备主要包括:1. 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主要由雨水管、雨水口和排水设备等组成。

•雨水管:采用PVC管、钢筋混凝土管等材料制成,通常埋于地下,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

•雨水口:通常设在地面上,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

雨水口种类众多,主要分为直立式、横放式和下沉式等。

•排水设备:如雨水泵站、回灌设备等。

主要用于将雨水送入污水处理设备中进行处理。

2. 污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主要由污水管、检查井、污水泵站、曝气池、二沉池与消毒剂加药装置等组成。

•污水管:同样采用PVC管、钢筋混凝土管等材料制成,在地下埋设,用于收集和排放生活污水。

•检查井:通常是在污水管道转弯或分叉处设置,用于检查和清理管道内部积存的污物。

•污水泵站:常在污水难以自流或需提升时使用,将生活污水提升到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

•曝气池:用于使污水中有机痕氧化分解为简单物质,防止水体变质。

•二沉池:用于处理污水后,在沉淀中分离出厌氧的粪便、油脂和碳水化合物等杂质,收集后送至后处理系统。

•消毒剂加药装置: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杀灭病菌。

三、设计和安装室外给排水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场地的物理特性、地形和排水需求,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

在安装时,应首先进行排查和勘测,充分了解场地的情况,确定管道铺设路线。

然后进行施工和安装,注意管道与设备的连接,机电设备的正确安装,以及检查和测试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四、维护和保养室外给排水的维护和保养关乎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寿命,需要认真对待。

常见的维护和保养措施包括:•定期进行清洗和冲洗,有效防止管道堵塞。

•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条文说明

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条文说明

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条文说明
一、总则
1.0.1 为了规范室外排水设计,确保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提高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包括雨水和污水排水系统。

1.0.3 室外排水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资源,注重环境保护。

二、排水体制
2.1.1 排水体制分为雨水排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等实际情况,应选择合适的排水体制。

2.1.2 雨水排水系统应能及时排除屋面、地面雨水,防止内涝和水体污染。

污水排水系统应能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三、排水量设计
3.1.1 排水量设计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地形地貌、水文等实际情况,结合排水系统的规模、汇水面积、管网布置等因素进行计算。

3.1.2 雨水排水量设计应根据降雨量、径流系数等因素进行计算,同时应考虑雨水汇水面积、地形地貌、水体等因素的影响。

3.1.3 污水排水量设计应根据污水量、水质等因素进行计算,同时应考虑污水排放标准、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四、排水管网设计
4.1.1 排水管网设计应根据排水体制、排水量等因素进行设计,同时应考虑管道材质、接口方式、基础处理等因素的影响。

4.1.2 排水管网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貌、水体等因素进行合理布置,同时应考虑管道埋深、坡度、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4.1.3 排水管网设计应考虑管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避免对环境和地下管线造成不良影响。

室外排水体制的分类

室外排水体制的分类

室外排水体制的分类室外排水体制是指用于集中或分散式收集、调节、处理和排放室外水的排水系统。

室外排水体制主要有雨水排水体制和污水排水体制。

雨水排水体制是指降雨过程中,从降雨物质到终端排放,所经过的雨水收集、调节、排放等过程,以及雨水收集、调节、排放等设施,构成的系统。

雨水排水体制包括:雨水收集体制、排水管道体制、排水池体制、滞洪体制、水池体制、雨水洗涤池体制、河道改造体制、排水口体制等。

污水排水体制是指收集、调节、处理和排放污水的排水系统。

污水排水体制包括:污水收集体制、污水管道体制、污水处理厂体制、污水排放口体制、污水池体制、污水排放管道体制、污水洗涤池体制、污水排放泵站体制、污水池改造体制等。

室外排水体制的设计要满足排水体制的基本功能,满足现有和未来洪水洪峰流量的需要,满足城市绿地和景观要求,降低城市洪水、污水等污染风险,减少洪水冲毁损失,减少污水排放污染,保证排水体制的安全、经济、可靠、节能环保。

室外排水体制的设计要综合考虑环境规划、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排水量等因素,并结合地下水状况,地下水分布、地表径流、洪水洪峰流量、水质因子等因素,制定排水体制的设计方案。

室外排水体制的设计要以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可操作性、安全性为前提,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合理的设计措施,满足排水体制的安全需求,节能环保需求,提高排水体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室外排水体制的设计要注意选择排水体系中各类设施,确保设施的可靠性、适用性、经济性(质量、价格、性能等),并考虑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与更新,以确保排水体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从上述可知,室外排水体制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从雨水排水体制和污水排水体制的多方面考虑,以确保排水体制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性。

室外排水系统分类和施工技术管理

室外排水系统分类和施工技术管理

室外排水系统的分类和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摘要] 我国水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尤其是淡水资源出现危机。

因此,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城市小区人口密集,用水量大而集中。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危机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天然降水如不及时排泄,也会困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相反,如果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便可变废为宝,造福人类。

小区排水是否科学可靠,直接影响到建筑环境质量,人们的生活质量。

可见,排水系统设施的完善,是优化人居环境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从室外排水系统的组成及施工科技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小区室外排水系统施工技术管理建筑排水是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排除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生产建筑内的污水和雨水。

排水工程有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的作用,是保障人民健康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水工程的兴建对保障人民的健康,优化人居环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探索区域排水系统的研究工作已成为广大建筑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他们正在寻求排水系统设计和管理的最优方案。

一、室外排水系统分类水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它在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污水本身也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污水的妥善处理,以及雨雪水的及时排除,离不开排水系统的建设。

1、合流制排水系统(1)完全合流当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雨水在同一排水系统汇集和排除时,称为合流制排水系统。

这一排水系统的优点表现在:街道下只有一条排水管道,因而管网建设比较经济。

这一排水系统的缺点表现在:几种污水汇集后都流入处理厂,使处理厂的规模过大,投资过多;不降雨时,排水管内水量较小,管中水力条件较差。

因此实际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很少。

(2)截流式合流制所谓的截流式合流制是指污水与雨水合流后排向沿河的截流干管,并在干管上设置雨水溢流井。

排水系统概述

排水系统概述

排水系统概述排水设备系统是指用来排除污废水及雨雪水的设备系统。

它同样划分为房屋或构筑物内部污废水、雨雪水排放和物业管理水区内庭院的污废水、雨雪水排放两大部分。

其中主要涉及到室内排水管道、通气管、清通设备、抽升设备、室外小区检查井和排水管道等。

排水系统按照所接收的污废水的性质不同,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管道三大类。

排水体制有分流制和合流制。

三类水公用一套管网排放叫合流制,三类水分别排放叫分流制。

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排水体制,要根据污废水的性质、浓度及城市管网的排水体制而定。

一、排水系统的分类按所排除的污、废水性质,建筑排水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生活污水排水系统。

大、小便器(槽)以及与此相似的卫生设备产生的含有粪便和纸屑等杂物的粪便污水的排水系统。

2.生活废水排水系统。

排除洗涤设备、淋浴设备、盥洗设备及厨房等卫生器具排出的含有洗涤剂和细小悬浮颗粒杂质,污染程度较轻的废水排水系统。

3.生活排水系统。

将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合流排出的排水系统。

4.生产污水排水系统。

排除在生产过程中被化学杂质和有机物污染较重的水,如含氰、铬、酸、碱污水等。

5.生产废水排水系统。

排除被机械杂质(悬浮物及胶体物)污染较轻的水,如机械设备冷却水、滤料洗涤水等。

6.工业废水排水系统。

排除工业生产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水系统。

7.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排除建筑屋面雨雪水的排水系统。

给排水系统设备设施管理主要针对给排水系统中所涉及的各种设备及管道等的日常操作运行、维护等的管理活动。

包括物业管理公司对所管辖区内给排水系统的计划性养护、零星返修和改善填装。

如检查井、化粪池的定期清掏,消防水箱定期调水放水,以防出现阻塞、水质腐臭等现象,消防泵定期试泵等等都属于给排水设备设施管理范畴。

二、排水系统概述(1)建筑内部排水系统概述基本组成部分分为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和通气管道。

在有些排水系统中,根据需要设有污、废水的提升设备和局部处理构筑物。

排水体制及选择

排水体制及选择

排水体制及选择一、引言好的排水体制是确保城市或建筑物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排水体制的选择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建筑物类型以及可行性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排水体制的基本概念、种类和选择方法,让读者对排水体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排水体制的基本概念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废水从建筑物或城市中快速、高效地排出的系统。

在城市设计中,排水体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防止水患、保护环境,并提供城市生活的便利。

三、排水体制的种类1. 分流式排水系统:将雨水以及生活污水分别排入不同的管道。

分流式排水系统能够充分利用雨水,用于灌溉和其他用途,减轻对自来水的需求。

2. 合流式排水系统:将雨水和污水合并排放至同一管道。

合流式排水系统简单且经济,但需要配备足够容量的污水处理设施。

3. 分级式排水系统:将不同流量的雨水分别排入不同的管道。

分级式排水系统能够提高排水效率,减少排水压力。

4. 街头式排水系统:将雨水从街道上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河流。

这种排水系统适用于繁忙的城市街道,能够迅速排除积水并减少交通堵塞。

5. 绿色排水系统:利用绿色植物和土壤来自然过滤和处理雨水。

绿色排水系统能够减少径流并改善水质。

四、排水体制的选择方法1. 建筑物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需要不同的排水体制。

例如,住宅区和商业建筑物可以采用分流式排水系统,而工业区和大型公共建筑物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合流式排水系统。

2. 地理环境:周围的地势和地质条件会影响排水体制的选择。

例如,平坦地区适合采用街头式排水系统,而山区可能需要采用分级式排水系统。

3. 可行性和经济性:排水体制的选择还应考虑其可行性和经济性。

维护和运行成本、施工难度以及适用的材料和设备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量。

4. 环保要求:在现代社会,环保意识越来越重要。

选择绿色排水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五、实例分析以一座城市为例,该城市位于山区,降雨较多。

由于地势复杂,选择合适的排水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未来人口增长趋势,合流式排水系统是最合适的选择。

排水体制及选择

排水体制及选择

排水体制及选择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排水体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排解降雨和废水,防止水灾和环境污染。

因此,选择适合的排水体制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排水体制的类型和选择因素。

一、排水体制的类型1. 分流体制分流体制是指将降雨水和废水分为两个管道系统进行排放。

降雨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水体,废水则经过污水处理后再次利用或排放。

这种体制能够避免降雨水混入废水管道,降低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2. 混合体制混合体制是指将降雨水和废水混合在同一个管道中进行排放。

这种体制相对于分流体制而言更为简单和经济,但可能会造成降雨水和废水互相交叉污染的问题,需要加大污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3. 雨水花园体制雨水花园体制是指通过绿化带、花坛、池塘等形式将降雨水收集并进行自然过滤和蓄存,以达到减少降雨水排放和减缓城市排水系统压力的目的。

这种体制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价值。

二、排水体制的选择因素1. 土壤条件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会对排水体制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土壤透水性较差,则适合选择分流体制,以充分利用雨水管道排除降雨水。

而如果土壤透水性较好,则可以考虑采用雨水花园体制,将雨水自然过滤并回收利用。

2. 降雨情况降雨情况是选择排水体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某地区降雨量较大,且集中在短时间内,那么应该选择能够快速排除降雨水的体制,以防止水灾的发生。

而如果降雨量相对较小且分散,可以考虑采用雨水花园体制,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 城市规模和密度城市规模和密度也是选择排水体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应选择能够高效排水的体制,以防止因排水不畅而造成的内涝和水灾。

而在城市规模较小且密度较低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雨水花园体制,以提升城市环境和生态效益。

4. 经济和环境因素选择排水体制还需要考虑经济和环境因素。

分流体制相对于混合体制而言,需要建设更多的管道和处理设备,造成的成本较高。

同时,分流体制可以有效减少降雨水排放和废水交叉污染,对环境保护效果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室外排水体制的分类
答:排水系统是指收集、输送和处理污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的系统方式。

).就排水系统而言,可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大类,可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类。

以下是每个类别的简要描述:
(1)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和利用,就近直接排入水体,虽然投资较低,但对水体污染严重;
(2)截污合流制排水系统: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沿水体岸边建设截污干管,干管末端设置污水厂。

同时,在截流干管与原干管相交处设置溢流井。

晴天早雨,污水全部排入污水厂,处理后再排入水体;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雨水径流也相应增加。

当来水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时,就会出现溢流,部分混合污水会通过溢流井直接溢流到水体中。

虽然这种排水系统相对于直排系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雨天,部分混合污水仍可能因直排而污染水体;
(3)完整的分流排水系统:既有污水排水系统,也有雨水排水系统。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排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通过雨水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水体。

环保效益好,但存在初期雨水污染问题,投资较高;
(4)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只设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各种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送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则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渠和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
(5)半分流制(也叫截流分流制)排水系统:既有污水排水系统,也有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干管上设有雨水跳井,可将初期
雨水和街道路面冲洗废水拦截到污水管道中。

雨水干管流量不大时,将雨水和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当雨水总管的流量超过截流量时,就跳过截流管,通过雨水总管出水管排入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